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军师联盟-第26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错!”
  邓同点点头:“小侄听闻,以后各县、乡、郡,甚至朝廷内部,全都要成立有相应职能的官位,而且俸禄绝不会少。”
  “有点意思。”
  邓勋捻须,缓缓点头:“陛下是我见过,最重视经学的皇帝,不过能否推行下去,还有待于商榷,读书虽好,但绝非寻常百姓可承受得起的。”
  所谓物质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邓勋的潜意识里,普通老百姓尚且吃不饱饭,哪有闲工夫负担孩子的读书、识字费用,即便是竹简书,价格也是不菲。
  实际上,大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买卖书籍的“书肆”,只是价格上颇为昂贵,非是寻常百姓能够承担得起。
  “是啊。”
  邓同自然深有感触,轻声附和道:“我朝皇帝皆希望普及教育,但各中之艰难,实在难以想象,相信要不了多久,陛下此举同样会无疾而终。”
  邓勋恩了一声:“应急可以,但若想长久,可没那么容易。”
  邓同轻声道:“但读书之功,非得经年累月不可。”
  “的确如此。”
  “……”
  ……
  南阳,雉县。
  通往冶铸中心的路上。
  马车中。
  刘辨捧着书,佯作阅读,内心却在与军师联盟沟通:“老师,咱们的造纸术、活字印刷,估计还得一段时间才行,现在这样做,会不会有些太早了?”
  “放心吧。”
  军师联盟极其肯定地道:“任何事务的推广施行,全部得慢慢来,咱们不可能把所有的事情,全部准备妥当了,然后直接施行,这是不对的。”
  “你得给东汉的这些世族一个适应的时间,温水煮青蛙,循序渐进,慢慢地往下推广,先让老百姓吃饱饭,然后再逐渐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只要咱们坚持以科举取士,经过数年时间,层层往下渗透,按照目前大汉的教育体系,是完全有可能施行下去的。”
  “即便是世家豪族,也不可能逆得过大势!”
  军师联盟的声音略显激动,似乎对此同样充满期盼:“而咱们要做的,便是给科举积势,今天是蒙学,明天可能就是精庐。”
  “先在目前已有的体制上,逐渐把教育的层次打通,从蒙学开始,再到小、初、高,按难度系数,逐渐加深,最终升到太学。”
  “当然!”
  军师联盟强调道:“专家只是举个例子,现代是幼小初高,但在古代可未必有这么全面,咱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刘辨颔首点头:“放心,我明白的!不过老师,一旦活字印刷、造纸术出来,势必会造成极大的冲击,难道世家不会提防?”
  “恩。”
  军师联盟似乎早有预料,极其淡定地道:“造纸术一定会对世家产生冲击,因此咱们不能迅速投放市场,通过控制产量,物以稀为贵,让世家慢慢接受。”
  “还是那句话,新事物的推广,绝不是一蹴而就,尤其是与政治结合的产物,更是如此,它都需要一定的发展过程,切不可操之过急。”
  控制产量?
  刘辨眼神骤亮,顿时明白了军师联盟的想法。
  所谓量变引起质变。
  如果大量将造纸术投放在市场,势必会引起世家大族忌惮,毕竟如此一来,他们各家最珍贵的传承,便彻底成为了废物。
  而如果只是少量持续增加式投放,等积累足够的势以后,时机合适,便可一举将其打通,彻底完成教育体制改革。
  稳中有进,循序渐进。
  是军师联盟专家目前改制的基本方略。
  “放心。”
  刘辨缓缓点头:“我明白的。”
  咯吱—
  马车停下。
  车厢外响起朱彤的声音:“公子,冶铸作坊到了。”
  刘辨应了一声,这才从车厢出来。
  早有冶铸谒者韩暨迎上来:“公子。”
  刘辨摆手打断,示意其不必多礼:“怎么样,可能造出来?”
  韩暨吐口气,脸色有些难看:“造是造出来了,但距离公子的要求,差之甚远。”
  虽然,自东汉时期开始,便已经有了水车,但其只是汲水翻车,还不算是大型的水利机械设备,难以将河水运送往更远的距离。
  没办法。
  刘辨只能制造高筒转车。
  而史料中记载的高筒转车,最早出现在晚唐,用于灌溉水稻。
  它是一种具有搬运链性质的机械,是现代斗式提升机和刮板输送机的雏形。
  不过……
  这种机械有一定的局限性。
  归根到底,是因为晚唐时期的技术水平不过关,难以发明出具有一定承载力的滚珠轴承。
  而军师联盟考虑到要一步到位,因此对于高筒转车,进行了局部的加强。
  这便涉及到了滚珠轴承。
  当然!
  轴承是机械的基础原件。
  它的质量、功能,影响着工业的进程!
  这是推行工业化最基础的,若是连基本的轴承都搞不定,那就更谈不上发明蒸汽机、内燃机等象征着现代工业化的东西了。
  因此。
  轴承这个技术难关,迟早是要突破的。
  轴承要求硬度高、耐磨、耐压,普通的钢铁肯定顶不住。
  不过,将其暂时用在大量木制的高筒转车上,绝对是没有问题的。
  至于以后需要钢铁机械时,再考虑各种合金钢铁,亦或者是生产钨钢,来满足要求。
  “走。”
  刘辨懒得浪费时间,大手一挥:“走,咱们进去瞧瞧。”
  韩暨揖了一揖:“喏。”
  旋即。
  二人进入到冶铸作坊内部。
  刘辨率先查看了,他们生产出来的钢珠。
  从外形上看,的确没有现代那么标准,不过经过打磨,依旧有了标准圆的雏形。
  刘辨双眼紧盯着钢珠,丝毫不肯放过一个细节,与此同时,内心却在与专家沟通:
  “老师,我感觉这样的钢珠,已经很不错了,怎么还是失败了呢?”
  军师联盟立刻解释道:“单纯一个钢珠,或许还算可以,但球轴承需要多个钢珠,同时工作,协同配合,才能正常运转。”
  “一旦钢珠的误差大于某个阈值,肯定就不能使用了,所以这是一项相对比较精密的零件,靠工人手工打磨,的确有些难。”
  言至于此,军师联盟最终给出建议道:“刚才专家给出建议,以目前的条件,可能还是得上机械才行。”
  “机械?”
  刘辨眉头皱得更高:“这玩意岂不要比滚珠更难?”
  军师联盟轻声道:“放心吧,专家已经有了简易的规划,咱们以大规模机械,将滚珠的大致磨样造出来,然后再配合人工打磨,一定能够合格。”
  “这样吧。”
  军师联盟建议道:“先让吉凯熟练掌握钢条制造吧,咱们回去以后,便制造简易的水利冲压机,脚踏砂轮机、夹具。”
  “如果还是造不出来,咱们便退而求其次,将滚珠变成滚柱,这样难度系数骤降,先把高筒转车造出来,然后再攻克滚珠难关,也不是不可以。”
  当然。
  如果有足够的时间,专家是一定能造出来的。
  但现在因为农耕时间太紧,某些东西实在没办法完善,想要短时间内,攻克滚珠技术,才有了一定难度。
  “好吧。”
  刘辨深吸口气,转而扭头望向韩暨:“公至,这滚珠的误差还是比较大,难以符合要求,这样吧,你先命吉凯熟练掌握钢条铸造。”
  “我先回去,争取发明一套机械,以机械代替人工,这样的话,或许可以将误差控制在合理的阈值之内。”
  韩暨一脸的难以置信:“啊,这……公子,这能行嘛?时间可来得及?”
  刘辨倒也没有把话说死,轻声道:“争取吧,如果实在做不出来,咱们再想别的替代品,总之,绝不能耽误农耕。”
  韩暨深吸口气:“喏!”
  刘辨吩咐道:“将此滚珠,包上一些,我要带回去。”
  “好。”
  韩暨点点头:“在下这便派人准备。”


第278章 农耕策略,初见成效,世家豪族渐入圈套!
  从冶铸作坊返回皇宫。
  何云立刻迎上来:“陛下,之前荀彧有事求见,现在是否召其入宫?”
  刘辨皱了皱眉:“哦?可知是何事否?”
  何云摇摇头:“末将不知。”
  “这样啊。”
  刘辨思索了片刻,终于还是决定道:“以防万一,还是让文若入宫吧。”
  何云欠身拱手:“喏。”
  旋即。
  躬身离开。
  刘辨则返回文德殿,取出帛书,开始按照军师联盟专家的意见,将制造滚珠用的简易机械设备,临摹在帛书上。
  “水力冲压机主要是靠……”
  “脚踏砂磨机……”
  “……”
  正当刘辨按照专家叙述,勾勒出相应的轮廓时。
  吱呀—!
  荀彧推门而入,趋步上前,欠身拱手:“微臣荀彧,参见陛下。”
  “文若来了。”
  刘辨临摹最后一笔,旋即摆手示意其一旁落座,吹干墨迹,将其收起来:“文若,听说你来寻过朕,可是有何事发生?”
  “陛下。”
  荀彧脸上遮掩不住的笑意,忙不迭揖了一揖:“奉孝传回消息,如今南阳各县的驵会,已经出现了买卖田亩的消息。”
  “哦?”
  刘辨眼神骤亮,喜上眉梢:“居然有人买卖田亩?此事当真?”
  荀彧点点头:“恩,千真万确!”
  嘶—!
  刘辨惊喜,猛抽一口凉气,心中暗问:“老师,是不是咱们的农耕策略起作用了?”
  军师联盟同样有些震惊:“恩!一定是这样的,将田租改成定额税,不管有没有收成,全都要交税,这绝对是当地豪族不愿意看到的。”
  “尤其刘备诛杀赵俨全族的消息出来,与之相类似的一些豪族,肯定会坐不住,既然反抗不成,手里的土地自然就成了烫手的山芋,他们肯定要卖的。”
  “只不过……”
  军师联盟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惊喜:“即便是专家也没有想到,到底是哪个豪族,居然有如此的先见之明,现在就开始卖耕地了。”
  按照军师联盟最开始的预想,世家豪族开始卖地的时间,六成概率是在大面积农耕以后,但现在却在之前,就已经产生了苗头。
  这足以证明……
  某些人有了先见之明。
  “我问问。”
  刘辨同样有此疑惑,急忙问道:“文若,可查清是哪些豪族在卖田亩吗?”
  荀彧非常肯定,重重点头:“恩!虽然对方隐藏了消息,但奉孝还是查到了来历,乃是各县的邓家,以及一些小的豪族。”
  “邓家?”
  刘辨一脸错愕。
  他是真的没有想到。
  率先会卖耕地者,居然是南阳首屈一指的邓家。
  “恩。”
  荀彧却是颔首点头:“听说,邓芝的父亲邓同在族中寻找青年才俊,企图通过考课入仕,而他走过的诸县邓氏,便开始放出买卖田亩的消息了。”
  “因此。”
  荀彧深吸口气,目光中带着一丝肯定:“奉孝与微臣尽皆推断,各地驵会中买卖耕地的消息,十之七八是邓家豪族的耕地。”
  “邓家!”
  刘辨饶有兴致地咀嚼着:“有点意思!不愧是昌盛了数百年的世家豪族,还真有点壮士断腕的豪迈感,令朕刮目相看呐!”
  “是啊。”
  即便是荀彧本人,也不由地点头称赞:“邓家虽然是军功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