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大军师联盟-第2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晔极其肯定地点点头:“想来足够将军用了。”
  曹操欣喜若狂:“陛下待我曹操,实在是太好了!”
  言罢。
  他转回上首,拆开信封,取出信笺,眼珠子上下一翻滚,顿时明白了皇帝陛下的意思,以及刘晔、高顺至此的目的。
  放下信笺,曹操抬眸望向刘晔、高顺:“不知二位是如何进入颍川的?”
  刘晔揖了一揖:“将军放心,我等是随同商队进入的颍川,陷阵营弟兄更是分成了四波,批次进入颍川,绝对不会暴露行踪。”
  呼—
  曹操暗松口气,悬着的心彻底放下来:“如此甚好,袁术若是得知南阳方向有朝廷援兵,必然会修改计划,此前我等部署,怕是会受影响。”
  “还是陛下考虑的周全。”
  一旁程立惊叹皇帝陛下的谨慎。
  这样的决定,势必是以颍川的实际情况出发,否则绝不可能以商队的身份潜入,这对于上位者而言,是一种极其难得的品质。
  曹操、程立为有这样的皇帝陛下,而感到万分庆幸。
  “曹将军!”
  高顺欠身拱手,补充道:“末将是陷阵营第一批进入颍川的,其余将士则会在接下来的数日内,分批次赶到,您不必担心。”
  “曹某自然放心。”
  曹操肯定地点点头,旋即问道:“但不知将军麾下,有多少兵马?”
  高顺拱手,倒也没有隐瞒:“八百余人。”
  曹操微怔:“八百?”
  一旁程立更加愣怔:“只八百人?”
  “恩。”
  高顺点点头,拱手抱拳:“将军放心,末将麾下虽只八百人,但尽皆精锐,配备朝廷最新研发的新式兵器,即便遇到万军,亦有一战之力。”
  “新式兵器?”
  曹操忽然想起了什么,忙不迭扭头望向刘晔:“子扬,陛下信上提及,你带人过来,是有新式的攻城器械,助我等杀入汝南,对否?”
  “没错。”
  刘晔颔首点头。
  “哦?”
  曹操来了兴趣:“不知是何兵器?”
  刘晔一揖:“我等称之为弩炮,有攻城弩炮,以及旷野作战的可移动弩炮。”
  “弩炮?”
  曹操猛然皱眉。
  显然。
  他被文字上附带的狂霸之气,震慑住了。
  弩便罢了,居然还加个“炮”字?
  曹操自问博学多才,但也从未听过这样的兵器。
  刘晔心知曹操难以理解,赶忙从怀中拿出设计简图:“既然已经聊到这里了,那在下便跟你们介绍一下这两种弩炮。”
  “好。”
  曹操迫不及待,将帅案腾开一片地方:“还请子扬,不吝赐教。”
  刘晔上前,将设计简图缓缓铺开,一个构造复杂,带着强弩样式,却大不相同的器械,呈现在程立、曹操面前。
  嘶—!
  曹操惊诧:“这便是弩炮?”
  刘晔点了点头:“没错!这个是攻城型弩炮,从某种意义上说,乃是飞石车的升级版,只不过它能承受的力量更大,投掷的东西更重、更远。”
  曹操试探性问:“能有多远?”
  刘晔回答:“这要看抛掷物的重量,如果是用以摧毁城墙的铁球,有效射程在六百步到七百步之间,素土夯成的城墙根本承受不住。”
  “六百步?”
  曹操一脸的难以置信:“这……这怎么可能?没有什么木材,能够承受如此大的力量。”
  刘晔淡笑:“看来曹将军同样考虑过革新兵器。”
  “没错。”
  曹操没有隐瞒,肯定地道:“目前的投石车效果不太好,曹某早有想法,革新投石车,令其发挥更大的作用,只是试尽各种材料,皆承受不住更大的力量。”
  “当然。”
  刘晔点点头,给出解释:“普通的木材自然不行,但陛下研制出了某种处理方式,可以令木材更加坚韧。”
  “此外,将军且看,这巨大的弩身有大量的加固措施,可以令弩身有更大的承载能力,才能蓄积更多的力量,将铁球投掷而出。”
  曹操盯着设计简图上的弩炮,各种细节描述的非常清楚:“原来如此,陛下真乃神人也,居然可以发明出此等神器。”
  “恩。”
  刘晔对此深表赞同:“陛下不愧是天选之人。”
  尤其,每次他们有疑惑时,皇帝陛下总是能由浅入深,悉心指导。
  这证明他们不懂的那些知识点,皇帝陛下早已经融会贯通,否则岂能指导得了他们。
  “哦对了。”
  感慨之余,曹操转而又问:“那如果换成石头、火油罐呢?”
  刘晔极其肯定:“有效射程至少在一千步以上,不过距离如果太远的话,不好精确瞄准,因此具体的射程极限,我等尚未测试出来。”
  “一千步?”
  曹操喉头滚动,惊诧到神色骤变。
  这样的攻击距离,已经完全超过了他的认知范畴。
  “恩。”
  但刘晔却是肯定地点点头:“至少一千步。”
  曹操强行压下震惊,努力让自己保持镇定:“那这款弩炮呢?”
  刘晔随即解释道:“这是一款可移动的连发型弩炮,由上部装填特制弩箭,下部的链条乃是不断复位弓弦用所,有效射程在三百步以上。”
  “三百步?”
  曹操惊骇不已:“这么远?”
  刘晔点点头:“三百步以上,可以射杀敌人,两百步以内,箭镞穿甲而过,若是一百步的距离,连人都能掀飞。”
  “这……”
  “简直不可思议。”
  曹操凝视着简图上的弩炮,试着问道:“如此精密的机械,你们需要多久,可以造出来?”
  刘晔轻声道:“一些关键的零部件,我等全部带过来了,但还缺少大量的支撑受力构件,如果将军能派部分人配合,三日可造一个攻城强弩,半日可造一个移动强弩。”
  “这么快?”
  曹操一脸的难以置信。
  “不过……”
  刘晔生怕曹操误会,赶忙解释道:“我们只带了五台攻城弩炮的零部件,五十台移动弩炮的零部件,若是将军还想多造,便不是这些时日了。”
  “够了够了。”
  曹操小鸡啄米式点头,兴奋不已:“五台攻城弩炮,足够了,这回咱们打袁术的城池,可就不发愁了。”
  程立捻须淡笑:“在下原本还在为兵力不足而发愁,可如今来看,有两三万人,足够横扫汝南,大败袁术、张邈了。”
  曹操傲然:“袁术一定会被吓死的。”
  “哈哈哈哈。”
  众人仰天大笑:
  “没错,的确如此。”
  “咦?铁球要如何解决?”
  “将军放心,颍川的铁匠铺正在炼制。”
  “陛下还真是思虑周全。”
  ……
  南阳,宛城。
  驵会大厅。
  一个小厮急匆匆钻入人群,将带着的木牌全部更换上去。
  满厅锦衣华服的士族,纷纷围上去观瞧:
  “该死!这帮家伙居然降这么多。”
  “降得多有什么用,立马要交田赋了,能卖出去才怪。”
  “这恁娘的,简直赔死了。”
  “我家今年还需要上交六百多石粮食。”
  “才六百多石,我们家得八百多!”
  “行了!我一千两百石田赋,还没抱怨呢。”
  “唉,最要命的是,邓家、阴家全都把田赋交了,只剩咱们这帮豪族了。”
  “人家的田有收成啊,你能跟人家比吗?”
  “家大业大,能扛得住!”
  “……”
  整个大厅中一片唏嘘。
  此刻,二楼雅间。
  靠窗户位置。
  邓云捏着颌下一缕山羊胡,脑海中盘算着今日的价格:“才降了两成?”
  小厮点点头:“没错,这个便是最低价,没有比这个再低的了。”
  “耕田品质如何?”
  “不错,乃是近河的水田。”
  “居然是水田?”
  “恩。”
  嘶—!
  邓云捻须沉思:“看来各大豪族已经非常着急了,他们想要在交田赋之前,把耕田全部处理掉,想要省下一部分田赋。”
  “没错。”
  小厮佩服老管家的聪明:“这是这样的,他们尽皆是如此议论,说能弥补一点,是一点,争取别亏太多。”
  “老管家。”
  小厮试探性问道:“咱们要出手吗?现在出手,可是比之前便宜了一多半呢。”
  邓云瞥了那小厮一眼,不屑道:“着急什么!咱们邓家既然要吃,那就要敞开肚皮吃,如此高的价格,如何敞开肚皮吃?”
  “啊?”
  小厮愣怔:“这价格还高?”
  邓云凛然淡笑:“当然!要我说,至少还得再跌一半,否则我邓云绝不出手。”
  小厮惊诧道:“再跌……跌一半?那万一阴家、冯家、来家出手,该怎么办?听说他们可是准备了不少钱呢。”
  “哼!”
  邓云不屑一顾地轻哼:“他们这帮家伙,哪个不是盯着我邓云的动作,我若不出手,他们是绝对不会出手的,手里准备那么多钱,又有何用?”
  “放心吧。”
  邓云自信满满:“一切皆在我的掌控中。”
  小厮一揖:“小人佩服,那咱们接下来,应当如何?”
  邓云思索良久,阴鸷一笑道:“听说朝廷今年亩产过两石,想来田赋的收入,已经足以弥补口赋、算赋,你速速撒出消息,就说朝廷肯定不会废除施恩令。”
  耕田价格上下起伏的直接原因,便是施恩令废除与否。
  这一点,邓云太清楚不过了,他只要能结合实际情况,做出合理的推断,便可达到其暗中操控耕田价格的目的。
  朝廷若是不废除施恩令。
  很明显!
  耕田的价格必将再次走低,甚至腰斩,不是没有可能。
  小厮自然明白邓云此举的意义,当即点头哈腰:“老管家放心,此事交给小人,保准在半日内,让宛城遍布这则消息。”
  “恩。”
  邓云颔首点头:“别浪费时间,快去吧。”
  小厮拱手:“喏。”
  “今日估计便这样了。”
  邓云缓缓起身,正了正衣冠:“你们留在这里吧,我要回新野一趟,跟家主汇报驵会的情况,争取再要些钱,好敞开肚皮吃个够。”
  小厮亲自送出房间:“老管家放心,驵会若有情况,我等飞马也会传报。”
  “辛苦了。”
  “哪里。”
  邓云出了驵会,乘马车离开,一路直奔新野。
  此刻,新野邓家。
  八角亭。
  邓勋一边拾掇花草,一边开口询问:“朝廷的粮食收成情况,可推断出来?”
  邓同神色悠悠地点了点头:“恩,已经出来了。”
  邓勋停下,抬眸询问:“如何?”
  咕噜!
  邓同喉头滚动,强咽了口口水:“家主,平均亩产在两石两斗左右,若是再加上税粮,朝廷仅在南阳一地的收入,便足够支撑朝廷运转了。”
  “亩产真这么高?”
  邓勋一脸的不敢置信。
  毕竟,自家田亩的粮产,平均只有一石五斗,两者足足差出七斗。
  如果自家田地同样有这样的亩产,相当于收入多出一半,那可是数十万石粮草啊!
  邓勋心痛不已,彷佛痛失了几十万石粮草。
  “恩。”
  邓同肯定地点点头:“朝廷又额外修建了十二个大粮仓,其中在宛城便有两个十万石的粮仓,各自有兵马驻守,应该不似假的。”
  秦汉时期的粮仓,通常规模都在一、两万石左右,只有极个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