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我老婆是花木兰-第70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支孤军留在这里的风险是非常大的,为何?因为是陌生的环境,人在陌生的环境下总是小心翼翼,很老实,不敢放肆;而在自己家里、家乡,总是很放肆,甚至是横行无忌。就如同一个从未出过远门的人去外地求学或打工,若是人生地不熟、举目无亲的,肯定会感觉很惶恐不安、孤独、无助,即便只是遇到一个老乡也能感觉到丝丝温暖,虽然是两个不同的事情,但道理是相通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军中将校们行事束手束脚,应该有的从容不见了,担心出错,有时候越担心出错就越容易出错。
将校们都在思考权衡着要不要主动请缨留下来,资历最高的白劲光和尉眷见众将都不出声,担心皇帝下不来台,正准备站出来请命,杨烈最快他们一步:“陛下,臣请命率军留下守卫北疆!”
赵俊生脸上露出笑容,称赞道:“杨将军深明大义,忠勇可嘉,朕心甚慰!朕封你为宁北将军,给你五千兵将、两千匹马备用,另有牛五千头、羊两万只、粮食二十万斤、箭矢三十万支以及其他辎重若干。你只需守三个月,三个月之内,苻战会率军前来接替你,届时你可班师回朝,朕会派兵在边塞接应!”
杨烈单膝下拜:“臣领命!”
大军继续休整了两天,赵俊生随即率军班师,杨烈率五千兵马返回,赵俊生给他留下了允诺了牲畜和辎重。
在赵俊生率军班师之后,杨烈亲自带兵重新规划营区,利用刀剑长矛和盾牌等一些工具在营区周围砍伐树木搭建营寨,在营寨周围布置陷阱,又搭建马厩、牛棚和羊圈,派人专职放牧,并在营地附近关键处的高山上修筑了多个烽火台以作示警之用。
这五千兵马的作用可不只是驻守在方寸之地的营寨里,要对觊觎漠北草原的各部蛮族们进行强烈的威慑。
因此,杨烈派出以幢为单位的骑兵四处巡游,打击一切外来试图在漠北放牧、居住的蛮族,巡游的骑兵最远要巡防到三百里之外,一个来回都要五六天的时间。
巡游采取轮换制,巡游任务结束后的人马要在营地休整好几天,一般营地内常驻兵力多达三千余人,分为三个千人队,随时应付突然状况对外出巡游的骑兵进行增援。
从北海南岸营地班师之后,赵俊生大军在十天之后返回到木托营地。
“咦,这木托营地怎么不一样了?陛下快看?”跟在赵俊生身边的尉眷指着前方对赵俊生说道。
赵俊生放眼看去,发现在木托营地旁边的一座小山上竖起了一座大型堡垒,这堡垒以石头垒砌而成,由大小十几个堡垒组合而成,最高的一座堡垒竖立在山顶上,高高耸立。
赵俊生对留守在这里的常昆等人刮目相看,从他率军离开才不过二十天的时间,常昆等人就组织人手在这里筑造了一座如此大的堡垒。
常昆和留守的将校们官员们骑马迎了上来。
“臣等恭迎陛下!”
赵俊生笑道:“你们的确是恭迎,看看这堡垒,这是怎么回事啊?很让朕吃惊嘛,才二十天的时间就筑造起来了!”
常昆说:“这想法是随军官员梁成栋建议的!梁成栋,快出来!”
一个官员立即上前向赵俊生见礼:“小臣见过陛下!”
赵俊生点头,问道:“你为何要建议在这里铸造一座堡垒?”
“回陛下,臣自从随陛下来到这里,无意中发现这座山上到处都是散乱的可以轻松开采的石头,又想起陛下说要守住漠北就要在漠北筑城驻军并招募大量百姓前来放牧的事情,所以灵机一动。而且这个位置非常合适筑城,材料是现成的,还有现成的大量劳动力,此处又是旧可汗庭与北海之间的中间节点,在这里筑城既可以增援可汗庭,又可以增援北海,地处两条大河之间的交汇处上游,地理位置极为重要!守住了这里,可以挡住由西往东而来的敌人,也可以轻易切断从北面杀往可汗庭的敌军的归路!”
赵俊生听完之后忍不住对这个梁成栋刮目相看,这个文官很善于把握时机,在军事上的眼光非常人能比。
关于在这里筑城的事情,赵俊生只与东方辰及常昆、尉眷等三人聊过,没想到梁成栋也看到这个位置的重要性,还发现了旁边的小山适合筑城,于是建议常昆就地取材,使用那些归顺的柔然人的劳力。
几千柔然降兵和一万多柔然老弱,再加上近两万乾军兵士们就地取材,只用了二十多天就把一座荒山变成了一座大型堡垒。
尉眷笑着对赵俊生说:“陛下,以臣之间,这位梁大人是有才之人,若经历一番磨练,可堪大用啊!”
赵俊生看了看,挥手:“咱们过去看看,走!”
大军兵马先去归营休整,赵俊生一行人来到了筑城处,在常昆和梁成栋的陪同下,赵俊生等人把还在筑造的堡垒参观了一遍。
赵俊生来到山顶最高处的堡垒顶端,向下看去,方圆二十几里范围之内几乎是一览无余,能看到很远的敌军的一举一动。
赵俊生问道:“这个堡垒的形状构造是谁的主意?”
梁成栋回答:“回陛下,是臣向梁将军建议的,如此可以充分利用山上的地形和石料!”
“不错、不错,考虑得很周到,不过朕怎么看都觉得这座堡垒有些西方城堡的风格啊!”
梁成栋很惊讶:“陛下也懂西方建筑?”
“朕不懂,只是在典籍上看到过类似的图画!”
梁成栋说:“当初波斯卑路斯王子出使长安的时候,臣有幸与他结识,有一次臣去拜访他,发现他从西方带来许多书籍,有些几册就是专门介绍西方罗马帝国建筑风格的,臣借回去研读了一个月,从中受益匪浅!”
赵俊生想了想问道:“梁成栋,如果朕让你留下来继续主持这座城堡的建造,你愿意吗?”
梁成栋立即行礼道:“臣正有此意,如是半途而非,臣反而觉得遗憾!”
“那好,朕命你留在这里主持建造这座城堡,不过以后你可没这么多劳力可用了,这些柔然降兵和归顺的柔然部族朕全部要带走,你能调动的只有一部分驻守在这里的兵卒!”
“臣领旨!”
大军休整两天后,留下两千人驻守并继续完善城堡的修建,并正式班师还朝。
在穿过了郅居水之后,大军一路向南沿着石水方向行军了两天,随后折道东南,两日之后抵达可汗庭。
可汗庭有尉眷留下的一千人,昔日热闹的柔然可汗庭不见了,此时只有萧条。
北征将士们又在可汗庭休整了一天,次日继续南下。
大军翻越穹隆岭,沿着菟园水一直向南。
在抵达大泽之后,赵俊生派常昆率五千兵马押送柔然降兵和归顺的柔然部众前往金微山西麓交给苏戟安置,那些降兵则要押送到蒲类海,完成任务之后的常昆大军要走西域返回长安。
在兵分两路之后,赵俊生率大军从大泽出发穿过浚稽山、稽落山向比干城方向进军。
数日之后,大军抵达比干城并休整两天,随后再度启程南返,于五日后抵达鸡鹿塞。
第924章 一盆冷水
自从入了关,大军兵马沿途都有各地官府的官员组织下属官吏和百姓准备好粮食酒肉一路夹道欢迎、犒劳慰问,出征归来的将士们每途经一地都要加餐一次,好酒好肉管够。
从鸡鹿塞到长安,这段距离整整走了一个月,抵达长安时已经是九月。
金秋九月,正是收获的季节,此次大军从四月底出征到返回长安,共耗时五个月,真正用于打仗的时间只有两个多月,只用时一半,另一半时间全部耗费在来回的途中。
大军抵达咸阳桥北桥头,赵俊生和随行大臣武将们就看见北岸桥头、河滩上站满了密密麻麻的人群,简直是人山人海,夹道欢迎的人群一直从咸阳桥头排到长安便门外,没有十万也有八万。
为了保证皇帝、随行大臣们的安全,也为了防止发生骚乱,长安留守高旭早已派并从桥头一直到皇宫沿途站岗和警戒,把百姓远远地隔离开来。
道路两侧的警戒线向前移动了十丈,沿途经过的高处还有兵丁站岗。
兵将们走过咸阳桥,打头的是将军白劲光,他带着人马在前面开路,没过多久,百姓们就看见皇帝的龙旗、华盖过来了,在龙骑和华盖之下有一人身披金甲,策马而行。
道路两侧的官民人等不敢多看,纷纷跪倒伏地,高呼:“万岁、万岁······”
赵俊生坐在马背上,看见两侧夹道欢迎的人群如同风吹麦浪一样依次倒下,若此时有什么人要进行刺杀活动,其一举一动会一览无余,两侧站岗和随行护驾的兵将们可以从容应对。
“难怪规定沿途百姓要跪倒相迎,原来还有防止刺客刺杀的作用!”
赵俊生心里正嘀咕了一句。
等走到长安城便门外,只看见皇后花木兰带着皇子公主、朝廷大臣们在城门外迎接。
身后郦嵩骑马跟上来对赵俊生说:“陛下,这场面看似热闹,却没有准备凯旋入城仪式,咱们准备了这么多俘虏来彰显陛下天威岂不是白费了工夫?”
赵俊生面如止水,却是心里都凉了半截,他没有出声,郦嵩看了看他的脸色,默默放慢速度拉开了一些距离。
此时其他随行大臣和武将们看见此情此景也心里不是滋味,心里在想,兄弟们在漠北舍生忘死的与柔然人血战,等回到长安城却连一个像样的欢迎仪式都没有,别说大阵仗,至少要有鼓乐高奏凯歌吧?
可实际情况却是除了看热闹的人多之外,没有旌旗、没有鼓乐、没有载歌载舞,没有礼仪官和凯旋入城仪式。
“臣等恭迎陛下和诸军将士凯旋!”留守的大臣们在花木兰的带领下一起下拜高呼。
赵俊生在城门外停了一下,目光扫了一遍跪倒在地的这些留守的大臣武将们,却没有说话。
时间一点点过去,留守的大臣官员武将们一个个都心里开始打鼓。
过了好一会儿工夫,赵俊生一抖缰绳打马走进了城内,身后的兵马将士们依次整齐进入,马蹄铁击打在地面青石上发出一阵阵清脆的响声。
等赵俊生骑着马进了城过了好一会儿工夫,花木兰才先起身,其他文臣武将们也是心中惶恐、忐忑不安的爬起来。
大家互相看了看,有人出声道:“裴公、梁公,我有一种不好的预感,咱们这次做得太过分了,就算财政再没钱也不差这么一点举办入城仪式的钱!陛下明显很不高兴,下官担心有人会就此事大做文章,到时一旦龙颜震怒,此事只怕是无法收场啊!”
尚书右丞慕容琚拱手对众臣说:“诸公,不举办凯旋入城仪式是下官建议的,陛下若要追究,下官会负全部责任!”
尚书左丞和右丞是尚书省的佐官,其中尚书左丞佐尚书令,总领纲纪;尚书右丞辅佐尚书仆射,掌管钱粮谷物。
这两个官职的职位不高、待遇不高,却职权不小。
梁寂说:“此事虽然是你建议的,但也是经过我和裴公同意的,陛下若要怪罪,我等岂能让你这个四百石的官员承担责任?”
这时花木兰的声音传来:“起驾回宫!”
太监和宫女们答应,在禁军的护卫下,花木兰的鸾驾启程返回皇宫,大臣武将们纷纷躬身行礼。
等花木兰的鸾驾走后,大臣们又互相看了看。
裴进沉吟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