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宋朝当太子-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声令道:“命令主炮准备!调整炮门,给本都督炸飞那些要逃跑的战舰!”

    主力战舰郑和大宝船不但船是护卫舰的几倍,而且炮位多,装的都是重炮,射程远,且炮位高。

    士兵们调整好炮位后,一发发炮弹如同流星一样,带着火红色的尾巴飞向想要逃跑的高丽战船。

    后面的炸船被炸至起火,在中间的战船是插翅也难飞了,纷纷打起白旗投降,但是李廷烨并没有接受,而是直接下令将高丽战船全部击沉,他要一战全歼高丽水军,让其没有个十年八年恢复不过来。

    “殿下!敌人这是用了邪术啊!快跑吧!”

    高丽战船上,一名水军将领急忙朝着王勋说道。

    “快快快!传令各战船撤退啊!”

    王勋的面色铁青,此时的他再也没有起初的豪言壮语了。

    “轰隆!”

    一发炮弹袭来,准确无误的命中了王勋乘坐的战船。

    。。。。。。

    高丽王宫内,王勋正在同王汉娜说着话,王勋说,若是太子打赢了这账,就将她许配给太子。

    王汉娜并不想过早的嫁给王勋,因为王勋的所作所为,并不是一个明君所为,只怕日后就是登上王位,也是做不久的,她生于皇室,一直以大穆皇后皇甫莲花为目标。

    皇甫莲花是高丽太祖王建和神静太后皇甫氏所生之女,美丽又霸气且野心勃勃。她周旋于几位兄长之间,最终嫁给了其四哥王昭,也就是后来的高丽光宗。

    “大王不好了!我军大败!太子殿下不幸被敌军妖术击中!为国捐躯了!”

    一名满身是血的武将忽然踉跄着跑进来说道。

    “什么?”

    王徽站起身来,不敢相信,拥有两百余艘战船的太子竟然败了,顿时觉得天晕地转,一头栽倒在地上。

    “父王!”

    王汉娜急忙喊道。

    。。。。。。

    宣武三年,七月二日,高丽对宋称臣,每年一贡,高丽国王和太子都必须得到大宋的册封才行,高丽国王王徽将积庆公主王汉娜献于大宋皇帝陛下,并且割让济州岛给大宋舰队驻扎,赔偿两百万两白银给大宋,分五年还清。


………………………………

第二百五十章 七夕

    宣武三年七月初七,七夕情人节。

    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

    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七夕节在宋代叫乞巧节,每当七月初七的夜晚来临,开封各处繁华的大街都有卖磨喝乐的,所谓磨喝乐指的是一种雕塑的小佛像。

    这种小佛像大都是用上好的木料雕刻而成,并涂上色彩装在一个栏座上,或者用红纱碧笼子装着,或者有金银珍珠象牙翡翠精心装饰,有的一对可价值千钱。

    皇宫中及显贵之家和普通士大夫都把这种磨喝乐当作一种时髦的物件买来作为节日礼品。还用黄蜡浇铸成凫雁、鸳鸯、龟鱼等动物的形状,外面加以彩绘或者雕刻,被称为“水上浮”。

    又用一块木板,上面铺一层土,土里种上谷子让它长出苗来,还在木板上布置小茅屋和花木等,再做一些农家的小人儿,整体呈现出一个村落环境的缩小景观,被称为“谷板”。

    又把瓜雕刻成各种花样,被称为“花瓜”。再用油和面加上糖或蜜做成咧嘴笑的娃娃头,这叫做“果实花样”。

    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奇巧物件,如捺香、方胜等。如果买一斤这一类的果实花样,其中必定有一对身穿盔甲模样的人,就像门神上的武士似的,其形象逼真,就像真的将军一样,被称为“果实将军”。

    又把绿豆、小豆、小麦放在陶瓷器中用水浸泡着,待其长出几寸长的嫩芽,再用红、蓝彩色布条把青苗系成一把一把的,被称为“种生”。

    七夕前的三五天当中,车马盈路,锦绣满街。刚采摘的还没有开放的荷花苞儿,城里人善于造假把它做成双头莲,赏玩一会儿,用手提着从外边回来。

    皇宫内,早在前几天赵昕便让人在延福宫空闲出搭建了一座“乞巧楼”。

    赵昕正在同后宫众嫔妃和皇子公主坐在乞巧楼里玩耍。

    赵昕的三位妹妹,和他的几位公主正在学习穿针引线,为的是显示手巧,同时焚香行礼,这叫做“乞巧”。

    而妃嫔们也在皇后高滔滔的带领下,对着一弯新月穿针引线,或者把宫人抓来的小蜘蛛放在一个盒子里,等到第二天的时候再去观察它,如果蜘蛛结的网又圆又正,这就叫做“得巧”了。

    “官家!今儿个是乞巧节!官家难得放松,不若也同姐妹们来乞巧一下!”

    皇后高滔滔见赵昕在那看着众发笑,便走上前来劝道。

    “那都是你们女儿家的玩意!朕才懒得弄这些东西呢?”

    赵昕摇了摇头,示意自己不参与她们女儿家家的事情。

    “父皇!你给蓉蓉讲个故事吧!”

    孩子的心性到底是不安分的,让他们静下心来穿针引线,是很难得,赵蓉蓉穿了几下,并没有穿进去,就将其仍在一边,而后跑到赵昕身边缠着他,让他讲故事。

    几位三四岁的公主见此也都跑到了赵昕身边,缠着他讲故事,两位皇子由于赵昕对其严厉的原因,心里想过来,但又有点拘束。

    高滔滔本想上来阻止皇子皇女们的胡闹,但奈何赵昕朝她使了一个眼色。宫里的皇子公主最喜欢的就是听赵昕讲故事了,赵昕的故事不但有趣而且教育意义很深,什么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都被赵昕改编了一下然后讲给皇子皇女听。

    赵昕看着站在不远处的两位皇子,便笑道:“你俩也过来吧!自己搬个锦凳,不准要宫人们帮忙!”

    “是!父皇!”

    两位小皇子使出吃奶的力气搬起锦凳,气喘吁吁地来到了赵昕面前。

    “很好!男子汉大丈夫!就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赵昕看着两位皇子很是满意。

    “父皇今天给你们讲个牛郎织女的故事吧!”

    赵昕朝着儿女们笑道。

    “古时候有个孩子,爹娘都死了,跟着哥哥嫂子过日子。哥哥嫂子待他很不好,叫他吃剩饭,穿破衣裳,夜里在牛棚里睡。牛棚里没床铺,他就睡在干草上。他每天放牛。那头牛跟他很亲密,用温和的眼神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怪有意思的。哥哥嫂子见着他总是爱理不理的,仿佛他一在眼前,就浑身不舒服。两相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

    牛郎织女的故事版本很多,赵昕印象最深的就是小学六年级学的课文,因为老师让人分角色扮演,他好巧不巧,扮演了牛郎,而扮演织女的那个人,正是他暗恋过的班花。

    赵昕的故事讲的很认真,声情并茂,连高滔滔等人都放下手里的针线活,而后聚拢在赵昕身边,听他讲故事。

    “父皇!你说今天牛郎和织女能在天上相遇吗?”

    赵蓉蓉听完后忽然抬头仰望着星空问道。

    “肯定会的!蓉蓉别忘了,今天可是七夕啊!”

    赵昕笑道,孩子的童真梦想还是保留的好。

    “皇兄是天子,皇兄为何不直接下诏让那什么王母娘娘成全牛郎和之女呢?”

    德康公主赵徽月一脸认真的问道。

    “三姑姑!父皇虽然是天子,但却只能管人间的事情,而天上的事情是要玉皇大帝管的!”

    皇长子赵景泽若有其事的解释道。

    “这样啊!”

    几位公主一听不由得都有些失落。

    “好了时候不早了!你们早点下去休息吧!”

    赵昕朝着她们说道。

    几位皇子公主在宫人们的带领下,回去休息了,乞巧楼内只剩下赵昕和他的女人们了。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难得姐妹们聚集在一处,又恰逢今天这个好日子,官家何不赋诗一首呢?”

    高滔滔看着赵昕的笑道,几位妃嫔们都将目光投向了赵昕,在场众人中,可是蛮有几位折服于他的才华当中。

    赵昕看了几女一眼,不想她们失望,便起身徘徊了几步,而后吟诵道:“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耶律寒香听闻后不由得轻呸一声,但却没有当场拆穿他。

    “爱妃们!朕的这首词怎么样?”

    赵昕不但剽窃了,而且拿出来向众妃炫耀,这首诗的作者秦观,此时还不过是一少年郎而已。

    。。。。。。


………………………………

第二百五十一章 人事变动

    宣武三年七月二十,宣政殿朝会。

    户部尚书刘沆奏道:“官家!今岁夏税已经收完,虽然去年逢旱灾蝗灾,农作物种的有些迟了,但总归没有影响到收成。”

    “今年风调雨顺,谷物大丰收全仰仗于列位臣工齐心协力!”

    赵昕又道:“自古以来,历朝历代,天灾人祸时有发生,而天灾人祸发生的时候,往往是考验当朝官员们能力的时候,如果国家没有足够的储备粮食,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纵使能力显著,也是无计可施,所以一个国家的储备物资是及其重要的,朕希望在朝的列位臣工都能引以为戒,重视起来!”

    “臣等谨遵官家教诲!”

    满朝大臣异口同声的拜道。

    宰相庞籍出言道:“官家!朝廷六部官员多有空缺者,还望官家指派合适的人选!”

    “都有哪些空缺?”

    赵昕问道。

    “兵部右侍郎高若讷去世后,兵部右侍郎一职空缺,礼部左侍郎富弼晋升礼部尚书后,礼部左侍郎空缺,户部左侍郎王安石调任江宁府知府,户部左侍郎一职也处于空缺状态。”

    礼部左侍郎本来赵昕是给了梁适的,但梁适回京后,赵昕同他深谈了一夜,最终任其为两浙路转运使,配合王安石推广方田均税法。

    庞籍小心翼翼的说道,他同中书门下的官员商量过此事,也给赵昕上过书,但不知为何,赵昕一直没有提起此事,他身为宰相,各部门有空缺,使唤起来也很是不顺手。

    “庞相可有什么合适的人选?”

    这几个位置空缺,赵昕也是知晓的,王安石被贬,赵昕或多或少是有些不乐意的,但为了堵悠悠之口,不得已而为之,户部左侍郎一职,赵昕还是想给王安石留着。

    赵昕先前整合了六部,可以说六部的权利已经大大增强了,六部强,宰相的权利的就弱,虽然庞籍也明白这个道理,但是当今官家龙威日盛,若自个拿相权说事,只怕必定得撞得头破血流。

    “官家!六部要职必须德才兼备者才能担任,臣虽是宰相,但也不敢妄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