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宋朝当太子-第18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嫁哪一位公主,暂时先不定下来,待辽国太子成年,彼时朕有未出阁的公主,任其挑选!如此一来,想必辽帝定然不会拒绝!”

    人家三番五次的来求亲,倘若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觉,铁定会惹怒人家,到时候兵戎相见不是赵昕想看到的,黄河改道完成后,赵昕定然会伐辽,但眼下,他还是不想去激怒这头猛虎,但他也不想嫁女儿,所以他想出了一个法子,那就是先答应辽国的请求,拖时间。

    辽国太子现今不过三岁,就算契丹人早熟,那也要十年之后方才成年,以他的野心,会让辽国存在十年之久吗?

    。。。。。。

    散朝后,在朝的武将齐聚军机处。

    赵昕看了一眼众武将,说道:“朕心里是不同意和亲政策的,只不过是时局不利我,不得已做出的权宜之计罢了!”

    军机大臣王德用皱着眉头道:“官家!以目前大宋的军力来看,收复燕云十六州甚至灭亡辽国都不无可能,但眼下朝廷的主要精力在黄河改道工程,若此刻同辽国发生战争,我军粮草后勤补给会很紧张!”

    赵昕叹了一口气说道:“黄河每隔两三年就会发作一次,不解决黄河问题,朕是寝食难安啊!所以眼下当务之急是解决黄河问题,但朕认为我朝将士自今日起,就应该以夺回燕云十六州为目标进行演练才行!”

    王凯奏道:“官家之言,臣深表赞同,臣认为大宋军人不论何时,即便是在没有战事的时候,也应该有一个军事目标,只有这样,大宋军人才能始终保持战斗力,对邻国具有威慑力。”

    赵昕笑道:“很好!王卿之言与朕不谋而合,朕一直都认为,一个国家若想强大,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强军,只有军队强大,所向披靡,这个国家才不至于被敌国欺辱,才能去谈改革,律法等等。

    纵观历代王朝兴衰灭亡史,往往前期国家外部都有强敌环绕,是故文臣武将一心,将士浴血奋战,继而太平盛世降临,然而到了中后期,君主臣子安于享乐,以至于兵事松弛,士卒战斗力低下,将士贪生怕死,是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之一。”

    赵昕又道:“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对于一个国家,对于一个民族,最根本,最长远的利益使安全利益,没有强大的军力,一切都无曾谈起,纵观历代王朝之兴衰,如果忽视军队的战力,居安忘战,马放南山,那么灭亡是迟早的问题。所以从现在起,我大宋武将要竖立居安思危的思想,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要随时做好为国牺牲的准备,这才是一名军人应有的品格!”

    “末将等谨遵官家旨意!原为大宋赴汤蹈火,在所不惜!”

    武将们忙朝着赵昕拜道。

    “好!”

    赵昕紧紧地握紧了拳头。

    大宋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实力作为后盾的话,国家就不可能强大,百姓也不可能安安稳稳的生活,大宋也将无法站立在世界之巅。

    。。。。。。

    这是一场没有被载入史册的军事会议,这次会议过后,大宋的军队从上而下都焕发出无比强大的自信心,没人知道这次会议,宣武帝说了什么话,但后世学者经过数百年的研究方才发现,宣武帝极有可能穿越者。

    。。。。。。


………………………………

第三百章 内阁

    宰相庞籍辞官归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宰辅之位就空了出来。

    虽然眼下两府的权力有所削减,但宰相之位依旧是文官们梦寐以求的位置。

    但一直到正旦大朝会结束之后,赵昕都没有任命新的宰相。

    于是乎有的官员便坐不住了,开始上书请求赵昕任命新的大宋宰辅,赵昕将所有的奏疏都收下来,但却没有回复。

    勤政殿内,此时聚集了六部尚书以及翰林学士等朝廷重臣。

    赵昕看了一眼众臣方才说道:“庞籍辞职之后,朕之所以迟迟没有任命新的宰辅,是因为朕打算废除两府制度!”

    赵昕的话刚落,底下的大臣们就炸开锅了。

    司马光出言道:“官家!两府制度是自太祖时就定下的,官家不和大臣们商议,就如此一意孤行的废除掉,难免有些过于武断了吧!”

    富弼出言道:“官家!废除两府制度,兹事体大,还望官家三思!”

    翰林学士冯京回道:“祖宗家法虽好,但也应该与时俱变才是,眼下大宋疆土对比太祖立国时,扩大了不止一倍,需要新的制度和法规来管理才行!”

    文彦博拜道:“这么说来!冯翰林是已经想出了比两府三思更好的制度了吗?”

    按理来讲,庞籍辞职,这个宰辅之位理应落到了他的头上,但此时官家竟然要废除两府制度,这是闹的哪一出呢?

    赵昕此时方才说道:“自古以来,宰相专权的事情时有发生,一旦宰相专权,必然威胁皇权,到时候君不君,臣不臣,国家必生祸乱,是故朕决定废除两府制度,让朝廷七部直接归朕管辖!众卿可有意义?”

    赵昕的话一落,底下的大臣们都不在言语了,官家这是要把所有的权力都收归手中啊!他们如果站出来反对,那就是公然同皇权叫嚣,即便眼下能得以保全,但日后也是会遭到官家清算的。

    刑部尚书包拯出言道:“官家!太祖曾言与天下士大夫共治天下,官家此举将所有权力收归手中,若是大宋自此以后皆是英明之主继位,那也无不可,但若出一昏君,彼时定是奸臣当道,荼毒百姓,臣包拯反对!”

    韩琦见此也起身拜道:“官家!废除两府制度不可取,臣亦反对!”

    “臣反对!”

    朝廷重臣接二连三的出言反对。

    工部尚书曾公亮见此说道:“官家!两府制度废掉有点草率,但改革一下还是可以的!”

    吏部尚书范镇出言道:“官家先前改革三司,兵部,商部,吏部,乃至户部都归官家直辖,两府仅仅剩下礼部和工部以及刑部,两府的职能大大削减,显然威胁不到皇权,臣不明白,官家为何要直接废除呢?”

    赵昕想要成立内阁,但若直接说出定然会遭到反对,他便想来一个釜底抽薪之计,那就是一上来就扬言要废除两府制,待反对声起,他再说改革一事。

    赵昕此时方才说道:“正是因为如此,朕手中的权力过于大了,所以朕才要废除两府制度,成立一个新的中央制度,重新划分权力。”

    文彦博拜道:“敢问官家打算如何重新划分权力!”

    一朝天子一朝臣,当今官家登基七载,不但想重新划分权力,而且想重新制定中央机制。

    赵昕直言道:“朝廷七部,朕首先打算将兵部独立出来,自此之后,兵部更名为军部直接对朕负责,这一点,众卿应该没有意义吧!”

    要是放在真宗或者是仁宗朝,文官们还会出来反对一下,但眼下,谁也不想出来趟这一趟浑水,当今官家对军对的掌控力度非常大,谁若贸然站出来反对,恐怕就不是贬官,流放那么简单了。

    “好!既然没人反对,这件事就这么定下的,第二刑部独立出来,至于怎么安排,朕会同刑部官员商谈的,剩下的商部,户部,工部,礼部,吏部,此五部将直接归新成立的内阁管辖。内阁辅臣设六名,称为内阁大臣,官职正二品。朝廷政事,内阁只有票拟之权,也就是说由六位内阁大臣商议出方案来,以少数服从多数为主,而后呈报给朕,由朕最终决定是否采纳。”

    赵昕详细地将内阁机制说给在场的朝廷重臣们。

    范镇不解的问道:“官家!若官家的诏令,不被内阁大臣们认可,又将如何?”

    赵昕笑道:“朕的诏令如果是有关朝廷政事的,若内阁大臣均认为不可行,那么便不可通行天下,但仅限于朝廷政事!”

    赵昕又道:“如果朕因故不能处理政事,那么朕便会指定一位内阁大臣为首辅,代替朕行批红之权!”

    赵昕当了七年皇帝,一步一步将两府的权力给削弱,皇权有所加强,但他却越来越劳累,刚登基的时候,赵昕每五日上一次朝,到了登基的第七年,虽然也是每五日上一次朝,但几乎每天都在接见各部的官员。

    他这个皇帝当得很累,他不想学清朝的雍正皇帝,活活把自己给累死了,所以适当的时候得学会放权才行。

    赵昕看了一眼众臣说道:“众卿可还有疑问?”

    在场的朝臣除了文彦博之外,似乎都没有再出言反对,因为赵昕此举是将原本两位宰相变成了六位,这样的话,他们原本没希望当宰相的也变成了有希望。

    赵昕见众臣没有意义方才说道:“自即日起,朝廷废除参知政事一职,同平章事一职,改组两府,成立内阁,内阁第一批六位阁臣为:韩琦,文彦博,张方平,曾公亮,范镇,刘沆。”

    司马光出言道:“臣有点担心,若是官家突然病重,来不及指定内阁首辅,朝政无人决定,岂不是要生出乱子来吗?”

    赵昕想了一下说道:“司马侍郎之言不无道理,是朕考虑不周了,既然如此,加封韩琦为内阁大学士,任首辅,文彦博为资政殿大学士,任次辅,若朕突然病危,来不及指定人选,二位可相继站出来行驶内阁权力!”

    “官家英明!臣等均无异议!”

    大臣们异口同声的说道。


………………………………

第三百零一章 宦官的消亡

    宣武七年正月二十,赵昕下令成立内阁,在宫内设立内阁办事机构,此后大宋帝国朝廷政事皆由内阁的六位内阁大臣商议决定,即韩琦,文彦博,张方平,曾公亮,范镇,刘沆。

    内阁下辖商部、户部、礼部、工部、吏部。

    赵昕之所以成立内阁,将宰相的人员变多,也是为了让大宋的年轻一代官员开始参与到中央的决策上来。

    除了内阁大臣的确立,朝廷五部的官员也发生了改变。

    范祥为商部尚书,李参为商部左侍郎,刘敞为商部右侍郎。

    欧阳修为吏部尚书,王素为吏部左侍郎,宋祁为吏部右侍郎。

    宋庠为工部尚书,苏颂为工部左侍郎,王硅为工部右侍郎。

    王安石为户部尚书,韩降为户部左侍郎,吕公弼为户部右侍郎。

    富弼为礼部尚书,蔡襄为礼部左侍郎,司马光为礼部右侍郎。

    朝廷五部官员从年龄上来讲,要比以往年轻许多,也就是说青壮派开始入主朝中。

    宣武七年二月初一,赵昕下诏将大理寺更名为司法院,司法院拥有立法权,检举权等,直接对赵昕负责,司法院下设监察院和检察院,而检察院则是由刑部改编后形成的。

    赵昕将兵部改为军部后,军部实际上由军机处统辖,而军机大臣有王德用,王凯,狄青。

    大宋朝的厢军已经相继被整编和裁撤,眼下厢军编制已经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保安团的编制,每州设三百人的保安团,每路驻扎五千禁军。

    除此外赵昕根据后世的记忆开始给各路改名,各路改完名之后依次如下:陇佑路,甘肃路,陕西路,山西路,山东路,两浙路,安徽路,湖北路,湖南路,河南路,重庆路,四川路,广东路,广西路,江西路,福建路,贵州路,云南路,越南路,琼州路,台湾路,澳洲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