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穿越宋朝当太子-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赵昕大破交趾国一事,很快就传遍大宋境内,一扫赵祯登基以来的所有阴霾,大宋百姓无不叫好,一时间连赵祯都有些飘飘然了,原本死去的改革之心又重新萌发。
西夏国,没藏讹庞收到交趾国派遣六万大军入侵宋国一事,便调集了两万军队聚集边关,准备等宋国太子兵败后,好重新勒索宋国,却不想交趾军队竟然败的这么惨,只能灰溜溜的率军回去了。
辽国,耶律宗真听闻太子赵昕战胜交趾国后,不由的眉头一皱,有个好武事的邻居绝对不是好事,见此便准备再次派太子耶律洪基(20岁)携重礼,前往宋朝求娶福康公主赵徽柔(16岁)。
。。。。。。
烟花若殇:求收藏,推荐,投资,粉丝值。这里主角的年龄比实际历史上的年龄可能稍微大个一两岁,考证党勿纠结,毒死概不负责。此外有书友言看着现代军制很出戏,所以也会再接下来的章节中重新编制!
书友群:545444277。
………………………………
第八十一章 一封密折
朝会结束后,文彦博等人回到门下省后,自有内侍递上来赵昕索要官员的名单。文彦博,宋庠,夏竦等人看后久久不能绝,因为这份名单太过于特殊了,几人商量无果后,索性进宫面见赵祯去了。
垂拱殿内,赵祯正在拿着太子赵昕的一份密折在看着,时不时的眉头紧皱,皆因密折中所言之事太过于石破惊天了。
赵昕在密折中言:历代王朝覆灭除了外族入侵之外,大都皆因四个原因引起。
第一个原因,人口增加。和平年代人口增加,而土地只有那么多,原本只够养活一人的土地,逐渐变成需要养活四五人,所以贫困百姓越来越多,国家的收入越来越少,朝廷逐渐入不敷出。如果又遇到了大规模的灾荒或者战乱,朝廷拿不出钱赈灾或者打仗,灭亡也就指日可待了。
第二个原因,土地兼并。自秦国商鞅变法以来,土地允许自由买卖。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平民百姓,一旦有了钱,第一念头就是买地,因为土地代表着财富,而底层的农民一旦遇到灾荒之后,就会将手中的土地转卖给别人。西汉董仲舒曾言:富者连田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而经历战乱之后,朝代更替,新老贵族更替,人口大大减少。所以历朝历代开国之初时,大都是百姓安居乐业,官员各司其职,然则随着时间发展,人口变多,土地却没有因此而变多,而新诞生的贵族们早已适应了自己的身份,又开了新一轮的土地兼并,如此反反复复,周而复始。
第三个原因,官僚腐败。人性自古不变,是人难免会有贪心,有了贪心就会有贪污,即便朝廷的政令往往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底层官员们贪心下,往往都变了性质,比如王莽新政。
第四个原因,君主昏庸无能。一个国家是否安定,与君主的贤能是有直接挂钩的,但凡有贤能的君主都会抑制贵族地主们对土地的兼并,保护好底层百姓的利益,是故国家存在的时间就长。
我赵氏皇族自太祖时期就言与士大夫共治天下,首先,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是没有错的,因为偌大的国土,仅靠赵氏皇族的话,是管理不过来的。古语也有言,守业更比创业难,所以守护大宋国土需要将士们,而治理天下则离不开读书人,因此我赵氏皇族若想千秋万代,善待士大夫是必须的。
然则天可汗唐太宗曾言: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指的自然是百姓,君就是驾舟之人,而士大夫则是划舟前行的船桨。
若驾舟之人技术娴熟,则舟始终能平稳地行驶在水面上,反而言之,驾舟之人略窥门径就驾舟而行的话,则舟随时都有可能顷翻。
因此,百姓生活是否富足,才是我赵氏皇族能否千秋万代的根本,而士大夫只不过是我赵氏皇族用来统治天下的工具而已。
儿臣亦知自古以来士大夫的利益盘根错杂,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然则为我赵氏皇族江山社稷长远而考虑,儿臣斗胆请求父皇允许儿臣于新占领之地实施新法。
交趾国虽也有土地私有制,但国有土地占支配地位,又加上不少世家大族投奔各皇子,所以儿臣已占领城池,十之八九的土地都归朝廷所有。儿臣所施行的新法就是即所到来的迁移百姓,授其田,但仅有使用权,没有买卖权。而对于其它少数商人,平民,官员拥有的土地,暂时不动,仍归他们所有。
。。。。。。
这封密折,赵祯自从收到后,已经看了不下于十遍,通篇白话文,通俗易懂,赵祯也非昏庸之君,自然知晓太子是何意思。
赵祯拿起劄子,又放下劄子,如此反复之后。
“茂则!拿火盆来!”
“诺!”
侍立在一旁的张茂则赶忙应了一声,匆忙而去。
眼下已是六月份,天气炎热,殿中自然没有火盆,过了一炷香的时间,张茂则方才端着一个火盆走来。
蓝色的火苗在火盆中跳跃着,赵祯看了一眼手中的劄子,又重新翻看了一下,面色犹豫,似有不舍之意。
良久长叹一口气,将劄子扔进了火盆。
“官家!文相公,宋相公,夏相公求见。”
任守忠从外头走来禀报道。
赵祯一直看着蓝色的火焰就劄子化为灰烬之后,方才说道:“让几位相公进来吧!”
“臣等!拜见官家!”
“免礼!茂则,给几位相公看座!”
“谢官家!”
待三人坐下后,赵祯方才言道:“几位相公联袂而来,定是有难决之事吧?不妨说说看!”
三人相示一眼,文彦博起身道。
“官家!太子索要之官员实在是太过于特殊了,臣想官家是不是在斟酌一下啊?”
“那份名单朕看过了,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啊?”
赵祯不解道。
宋庠起身道:“官家!太子索要之人中,王珪和韩绛为庆历二年榜眼和探花,王安石为第四名进士。贾黯,刘敞,谢仲弓,三人为庆历六年状元,榜眼,探花。冯京,沈遘,钱公辅为皇佑元年状元,榜眼,探花。这九人皆乃科举中的佼佼者,官家春秋鼎盛,太子此举是否极为不妥?”
庆历二年状元殿试第一本为王安石,因考官见其卷中有犯忌之言语,而第二名,第三名已有官职,故将列第四名杨寘的考卷作第一进呈。
杨寘的好友在其中状元前曾梦见杨寘作“龙首山人”,杨寘自己解梦道:“龙首,我四冠多士;山人,无禄位之称。我其终是乎?”后果中其自解之言。
杨寘是中国科举史上少有的几个三元状元(解元、会元、状元)之一。但后因其母去世后,一病不起,日渐羸弱,终于撒手人寰,年仅30岁。
赵祯自然听出宋庠的言外之意,无非是说,太子如此明目张胆的培养亲信,你就不怕他威胁皇权吗?
赵祯不在意的笑了笑,说道:“朕就这一个儿子,将来的一切都是他的,更何况,朕也希望太子他日登基后,能顺利接掌朝政,不似朕登基时,处处受人掣肘。所以不论太子要何人,朕无不应允。”
赵祯扫了一眼三人,又道:“朕今年四十又一了,长长自感心有余而力不足,三位相公皆乃朝中重臣,还望日后悉心辅佐太子。”
“臣等谨遵官家旨意!”
。。。。。。
烟花若殇:求收藏,推荐,投资,粉丝值。
书友群:545444277。
………………………………
第八十二章 老帅哥狄青
上源州内,赵昕正在宴请一众禁军将领。
当然底下还坐着宴会的主角老帅哥——狄青,黑亮垂直的发,斜飞的英挺剑眉,细长蕴藏着锐利的黑眸,削薄轻抿的唇,棱角分明的轮廓,修长高大却不粗犷的身材,宛若黑夜中的鹰,冷傲孤清却又盛气逼人,虽然脸部有刺字,但丝毫不影响他英俊的面容,反而增添了一份独特的男人气概。
赵昕第一次见狄青的时候,狄青还带着面涅,并未看到真容,今日一见,不禁感慨万分,心想这就是曾经迷倒汴京万千美少女的狄青啊,果然不愧为北宋第一大帅哥啊!
据说狄青从前线凯旋回京城时,整个京城几乎是万人空巷,京城的少女们争相一睹狄青的风彩。
还有一种说法,狄青每次上街,所经过的街道一定会发生交通堵塞,路边全是驻足观看的少女少妇,这位长相俊美的狄青大将军,早已成了京城一些女人心中的梦中人。
眼下的狄青才四十来岁,年富力正强,不得不说大宋有他在,边关真的安宁许多。
宝元初年,李元昊发动叛乱,狄青被任命为延州指挥使进行平叛。狄青到达延州后,根据以往经验,并不急于贸然出击,而是先运筹了一系列措施:
(一)训练士卒,招纳当地弓箭手,增强战斗力。
(二)查看地形,侦探军情,了解士兵心理,同时总结别的将帅失败教训,密切监视李元昊。元昊稍有骚扰,便受到狄青的猛烈回击。
宝元初年十一月,李元昊入侵保安。狄青率兵前往,在保安大败李元昊,史称“保安大捷”。这是北宋和元昊战争以来第一次大胜仗,扭转了整个西北战局。为防西夏军以后侵袭,狄青又率万余人建筑堡塞,扼守要害,使西夏不敢妄动。
赵昕南下招降侬智高,很大的原因也是因为狄青。
据正史记载,狄青讨伐完侬智高后,仁宗皇帝有心提拔武将和文官集团抗衡,所以封狄青为枢密使,但驰骋沙场,让敌人闻风丧胆的面涅将军,却在官场上混的很不如意。
狄青拜枢密使时,就有言官上奏说:“国初武臣宿将,扶建大业,平定列国,有忠勋者,不可胜数。然未有以卒伍登帷幄者。”不难看出朝中重臣都嫌弃狄青出身之低。
在宋朝,枢密使的权力非常大,相当于宰相之权,而仁宗一朝,曾担任枢密使一职共有29人,只有狄青一人是行伍出身,且因军功而官拜枢密使的。
宋朝崇文尚武,所以狄青担任枢密使一职,显然触动了文官集团们的利益,所以他们动不动就弹劾狄青。
欧阳修也曾假借阴阳五行说连上两疏弹劾狄青,认为:“水者,阴也。兵亦阴也,武臣亦阴也,以此类推而易见者。天之谴告,苟不虚发,惟陛下深思而早决,庶几可以消弭灾患而转为福应也。”以迷信劝说仁宗罢免狄青,可谓用心了。
据明代冯梦龙所编类书《智囊》记载:狄青担任枢密使时,自恃功勋卓著,十分傲慢不驯,袒护士卒。士卒每次得到衣物粮食,都说:“这是狄家爷爷赏赐的。”朝廷上下都以此为大患。
当时文彦博执政,建议宋仁宗让狄青出任两镇节度使以便让他离开朝廷。狄青上书说自己无功却受封节度使,无罪却又外放,心中很是委屈。
宋仁宗也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向文彦博转述了狄青的话,并说狄青是忠臣。文彦博说:“太祖难道不是周世宗的忠臣吗?但因为得到军心,所以才会发生黄袍加身、陈桥兵变的事。”宋仁宗听了默然无语。
狄青不知道这事,到中书门下去为自己辩白。文彦博盯着他,直截了当的说:“没有其他原因,只是朝廷有些怀疑你罢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