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穿越宋朝当太子-第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百姓同沐恩泽,皇帝大赦天下,恩荫百官,也会给官员升官晋级。

    致仕奏补,中高级文武官员退休时,可以奏请家族子弟一人为官。

    遗表奏补,指中高级文武官员临终前,可以上奏为其家族子弟奏请做官的资格。

    登极荫补,新帝登基时,给各州府官员入京进献贺礼的子弟,授以官职。

    册后荫补,册封皇后时,会给皇后家族的亲属授官的名额。

    死事荫补,为了表彰为国事献身的烈士,或是因其他公事以身殉职的官员,朝廷为他们的子孙后辈荫补官职。

    宗室补官,宗室里五服以内的亲属,可以按照亲疏之分授予不同的官职。

    到仁宗时,每年恩荫的官员都已经超过科举取士的人员了,且恩荫的官员大都是纨绔子弟,平时养尊处优,不学无术,甚至文不能识字,武不能射箭。

    冗官之害自此而见。

    欧阳修上奏道:“官家,恩荫乃冗官之始,恩荫不止,则冗官不休,臣请官家改革抑恩荫。”

    对于冗官,赵祯不是不想解决,但昔者庆历新政刚实行,就动了官僚阶级的大蛋糕,所以他被迫叫停了庆历新政,为了保存新政的大臣,将他们通通外贬,可眼下,恩荫又到了不得不改的时

    “欧阳卿家的意思,是废除恩荫吗?”

    赵祯试探的问了一句,其实是想看看眼下朝中还有多少人反对抑制恩荫。

    副宰相梁适上奏道:“官家!恩荫一事乃是祖制,祖宗之法,岂可轻言废弃!”

    “祖宗之法不可变!臣附议!”

    “祖宗之法不可变!臣附议!”

    。。。。。。

    一大半官员都起身附议道。

    “太子!你怎么看待我朝恩荫制度?”

    一见这么多大臣都起身附议,赵祯不由得叹了一口气,而后看到赵昕若无其事的站在那里。

    “太子!你怎么看?”

    这句话怎么耳熟,赵昕突然想起,前世神剧狄大人动不动就来一句元方你怎么看,而自己自从上朝听政后,便宜父皇总是回来一句,太子你怎么看?

    冗官这块蛋糕太大了,不但大而且有剧毒,切蛋糕的人一不留心就得死翘翘。赵昕心里本来没想管这事,毕竟他眼下要做的是练精兵强将,没有什么比将兵权抓在手里还要重要的了。

    但既然赵祯问道了,他又不好装聋作哑。只好出言道:“父皇!恩荫制度是一把双刃剑,用的好则能调动官员为国建功立业的积极性,用的不好,则天下百姓深受其害。”

    “昔者范先生曾言:我祖宗朝文武百官,皆无磨勘之例,惟政能可旌者擢以不次,无所称者至老不迁。故人人自励,以求绩效。今文资三年一迁,武职五年一迁,谓之磨勘。不限内外,不问劳逸,贤不肖并进。。。。。。。”

    “太子!朕不是让你背范仲淹的劄子,而是问你有什么方法来处理眼前的事情?”

    没待赵昕说完,赵祯就不厌其烦的说道。

    “父皇!儿臣认为,太祖太宗时,恩荫与国利大于弊,然则真宗时大开恩荫之赏,到今日已成冗官之害,古有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然则恩荫制度到了如今已成为,前人挖坑,后人遭殃之势!”

    赵昕郑重其事的说道。
………………………………

上架感言

    明天本书就要上架了,首先感谢一下我的主编水墨,感谢一下我的责编田七。

    当然最应该感谢的是那些到现在还没有被毒死,依然力挺我的书迷朋友们,在此,我想对你们说一声,恭喜诸君,已经炼成万毒不侵之神功。

    当然了,这不是我第一次写书,但却是我第一次写上架感言,记得第一本书写了六万字签约了,后来由于工作原因,没有坚持写下去,之后断断续续写了几万字,但都没能走到最后。

    这也为我带来了一个太监的身份。

    这本书发于二月份,到现在已经两月有余。从开始到现在,每涨一个收藏,每多一个推荐,每多一条评论,我都能开心一整天。同样的每掉一个收藏,我都会默默地为自己默哀三秒钟,然后吃上三碗米饭。

    截至目前为止,我只删了一条评论,那就是说我太监的那条,因为我那时的想法很简单,想多一点投资,仅此而已。事后想想,感觉自己做的不对,所以在这里向那位仁兄道歉。

    第一次写历史文,特别是宋朝这种难度很高的历史文,老实说我没什么把握,很多时候都是在边查资料边写,所以我架空的时候比较多一点。

    在这里我希望那些已经练就万毒不侵的书友们能和我一起见证这本书的完本。

    最后,希望自己能在写作道路上越走越远。

    ——烟花若殇
………………………………

第2卷


………………………………

第一百零七章 改革恩荫制度

    大庆殿内,赵昕的话刚落。

    梁适就急忙奏道:“官家!祖宗之法不可废啊!太子此言岂不是不将真宗之法放在眼里!”

    在宋朝能与文情三苏想必的莫过于三梁了,即梁颢,梁固,梁适,一门三状元,人称“忠孝三梁!”

    宋代也是东原梁氏家族最为显赫之时,其族人居朝为官宦者达七十多人,当时就有着“满堂笏,梁半朝”之称。

    赵昕起身说道:“梁相公,自真宗皇帝以太平之乐,与臣下共庆,恩意渐广。定制文官从侍御史知杂事以上,每年奏补一人。从带职员外郎以上,每三年奏补一人。武臣从横行以上,每年奏补一人,从诸司副使以上,每三年奏补一人。至我朝渐渐成为惯例,可是如此!”

    “确实如此!”

    梁适抱拳道,想不到太子虽年轻,但却对真宗一朝事情如此熟悉,不由得重视起面前这个尚未加冠的太子。

    赵昕又道:“太祖临朝时,曾规定,台省六品,诸司五品,登朝历两任的官员,其子弟才得以荫补千牛或斋郎一职位。敢问梁相公可有此事?”

    “这!臣倒是不甚清楚!”

    梁适回道。

    礼部尚书晏殊起身回道:“官家!臣早年间参与修筑太祖起居注,却有此事!”

    赵昕又道:“敢问庞相公,太宗时,曾规定文官中书舍人,武官大将军以上才可以荫子为官!可有此事?”

    “确有此事!臣也知晓!”

    庞籍出列回道。

    “既然如此,本太子到想问梁相公一个问题,太祖皇帝制定的恩荫制度,太宗皇帝并没有依制执行,如此说来,岂不也是违背祖宗之法了吗?而太宗皇帝制定的恩荫制度,真宗皇帝也没有依制而行,这么说来,不也是违背了祖宗之法吗?所以,本太子就不明白了,到底太祖,太宗,真宗,三人所言,谁的才是祖宗之法呢?”

    赵昕反问道。

    “这!太祖朝的恩荫制度不完善,太宗,真宗两朝都是对齐加以补充,方才形成祖宗之法!”

    梁适想了一下回道。

    赵昕笑了笑,说道:“梁相公刚才也说了,恩荫制度是经过三朝才得以形成制度,但梁相公为何如此肯定它就是完善的制度呢?”

    “这。。。。。。”

    梁适顿时不知道怎么回答赵昕了。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也就是说,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的发展。说明在面临不断发展的局面时,必须要改变现状,进行改变才行。”

    赵昕看了一眼群臣,又道:“恩荫制度在太祖、太宗、真宗三朝时,并没有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而到了我朝,却造成了冗官之害,给朝廷带来了极大的负担,这就说明了它并不是完善的制度,本太子也知道祖宗之法不可轻易变的道理,但不适应于时代的祖宗之法,守之有何用?”

    赵昕深深的看了一眼梁适,忽然说道:“昔闻梁相公是靠父亲而荫官,但却在景佑元年,凭个人实力金榜题名,高中进士第一名,唱响东华门外,此等殊荣不但是读书人的楷模,也应该是恩荫之人所追求的。本太子甚是钦佩,梁相公,请受我一拜!”

    赵昕说完,当着满朝群臣的面,重重的行了一礼。

    “殿下!这如何使得!况且这只是臣的本分而已,当不得殿下如此大礼。”

    太子为君,他为臣,对礼法极为推崇的梁适哪敢受太子如此大礼,赶忙回礼道。

    “梁卿不必惊慌,梁卿之才,足以当太子的老师了,受的起这礼!”

    赵祯发话道。

    “若受朝廷恩荫之人都能有梁相公三分才华,那我大宋何愁不繁荣昌盛。在这里本太子送梁相公一副对联。”

    “笏床多插梁家板,赤心尽报宋江山。横批:忠孝三梁!”

    赵昕气宇轩昂的说道。

    “好联!”

    赵祯大声道。

    “既然太子有此意,待退朝后,朕就亲笔提联。”

    赵祯笑道。

    “臣谢官家隆恩!”

    太子赐联,官家亲笔提书,此等殊荣,古之未有,一众大臣都向梁适投去羡慕的眼神。

    待赵昕见吹捧梁适差不多的时候,赵昕方才奏道:“父皇!恩荫制度乃祖宗之法,诚如梁相所言,岂能轻易废除,但对恩荫之官员进行考核,淘汰品行不佳,没有真才实学的恩荫之人也是必须的,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既然这些恩荫官员领了朝廷的俸禄,那么朝廷就有权去对其加以管束。”

    一众高帽戴下来,梁适也不好再直接跟太子唱反调,毕竟他的顶头上司是怎么下去的,绝对跟老是硬怼太子脱不了关系的。

    便语气有些柔和的说道:“现今的名臣武将之后,却实有纸醉金迷,不学无数者,朝廷管教一下也是应该的,只是不知殿下打算如何改革恩荫制!”

    赵昕见此方才说道:“父皇!儿臣奏言,朝廷对恩荫之官员进行一次考核,凡是不合格的官员一律停止发放俸禄,但却保留其职位,若其日后幡然醒悟,认真向学,自可再次发放俸禄,若其仍不思悔改,仍然放浪形骸,就将其职位让给其宗族之中有品行兼优,才华横溢者,如此一来,恩荫之家,官位并没有失去,且朝廷又多了能臣干吏!”

    “一朝得位,岂会轻易放弃!若他们不同意怎么办?”

    梁适反问道。

    “父皇!儿臣近日收到广南南路转运使,范先生的书信,信中言,广南南路极为缺少官员,是故让儿臣奏请朝廷派遣官员前往,儿臣大体估计了一下,大约需要两百位官员!”

    “貌似朝廷恩荫的官员,没有实职的好像很多吧?”

    赵昕又笑道。

    心想:你们这些人不是闲着吗?现在朝廷有空位了,那么都去广南南路当官吧!

    庞籍出言道:“官家!殿下之言!臣认为可行!”

    韩琦出言道:“官家!臣附议!”

    富弼出言道:“官家!臣附议!”

    梁适见此也出言道:“官家!臣亦附议!”

    。。。。。。。

    一众大佬都表完态后,那些小弟们尽管有些不情愿,但也只能上前附议道。

    “好!既然如此!皇佑年间恩荫的官员,都由太子来进行考核!”

    赵祯说道。

    “父皇!儿臣一人忙不过来啊!”

    赵昕苦恼道,一千多人的考核,这得忙道什么时候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