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民国宗师-第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与其他京门武林人物不同,大刀王五的眼光在维新派的熏陶下,早已超越了武术门派的局限,乃至其拥有着一副侠之大者的情怀,尽管在很多程度上,仍抱有忠君爱国的心思,可在谭嗣同慨然就义之后,他已经对清廷彻底失去了信心。

    为了这个饱受压迫的国家和民族,他不顾个人安危,曾三次行刺于慈禧太后,并多方奔走企图救出被软禁的光绪帝,只求能改变被列强欺凌的现状。

    所以,当大刀王五看到同样可能具备这种情怀的杨猛,纯净的目光中又多出了一点莫名的闪光时,这个五十六岁的老人,忽然就有了传艺托孤,将这个火种传继至下一代的心思……

    纷乱的京城,让联军遭受到前所未有的损失,从而使得他们开始将分散的兵力,向一处集中收缩。当杨猛随着众人,借着地形与洋兵军服的掩护,来到程廷华就义的河泊厂时,附近的洋枪队也早已经在武林人士的围堵暗杀下逃之夭夭。

    幸运的是,众人在路上还遇见了程老的弟弟程殿华与长子程有龙。

    两人如今看起来有些狼狈,但总算在混乱中抢得程老的遗体,眼见身上伤势已经严重影响了体力,这才接替二人将程老遗体背起,并掩护着二人冒死创出了内城,准备将程老的遗体运回家中。

    时间紧迫,众人决定去程廷华发妻的老家——京城东郊楼梓庄,将遗体草草入葬,等日后有机会,再寻人运往河北深州程家村。

    当然,经过了这一夜,杨猛也算崭露头角,特别是在大刀王五和李存义的刻意提携下,在一场场的激战与暗杀中,他与程老门下诸多成名的弟子也算结下了不小的香火情谊。

    等到众人冲出内城时,程廷华的大弟子张玉奎,也带着十几人也从另外的方向会合过来,“眼下洋鬼子渐渐反过味来,开始大肆搜捕了,咱们在一起目标太大,不如暂时分头出去,到东郊后在会和……”

    “你们带程老弟的遗体先走,我带着镖局的弟子断后……”

    见到程老总算要得以安息,大刀王五索性带着弟子们沿途埋伏起来,等到众人一路小心的分头混出京城,将程老的遗体草草入葬后,天色已经渐渐露出了一丝光亮。

    “眼下京城乱象纷呈,我已嘱咐你几位师兄随我去刘庄隐蔽,等过些日子洋毛子放松后,好好杀他娘的一次,再南下山西……”

    京城九门禁严,李存义索性也不准备再回内城,与杨猛交代了下自己的藏身之处,便与其他徒弟消失在黎明之中,所幸经过八国的烧杀抢掠之后,也渐渐地不再寻那些穷庄户人家集中的农村,只要不走漏风声,一时倒也不必担心被汉奸找上门来。

    “大好河山,却任由洋人横行,这他娘的到底是什么世道……”

    看着武门众人离去,王五不由再次愤慨起来,等到断后的弟子也渐渐会和后,这才带着众人隐藏起来,准备天亮城门开放后,再乔装潜回城内的顺源镖局。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

第十四章 。活马桩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大刀王五,本名王正谊,字子斌,祖籍河北沧州,**人。

    按照杨猛脑海中模糊的记忆,这位侠客、镖师兼维新志士,乃是晚清武林十大宗师之一,一生行侠仗义、扶危救困,之后在联军入京后靖赴国难,所以在京城乱夜那晚,才会主动跪下磕头见礼。

    这是杨猛代后世网络上诸多爱国愤青及武术爱好者的叩拜,也是对这个时代的侠者气概的祭奠,所以从杨猛眼中露出的精气神,才能直接影响到大刀王五,做出将自己的武艺和精神也一同传承下去的想法。

    说起来,大刀王五与李存义不单是盟兄弟,在武学上同样也是亦师亦友。

    实际上,清末的武林中人,对于门户之见已经渐渐看淡,但有学成的杰出拳师出徒时,师傅一般都会按照个人意愿或本门的人脉,介绍徒弟去较为亲近的门派继续学艺深造。

    所以清末民国时期,也是中国武术飞速发展并不断进化的黄金时代,武林中人不单关系极为微妙,就连所学的武技也都力求广博精湛,好比形意、八卦和太极这三门内家拳来说,门派之间的交流极为普遍,特别是八卦与形意两门,论一论关系,便是上了谱的师兄弟。

    王五乃沧州六合拳门第三代门人,与山西心意六合拳的关系不大。

    但王五也是个天纵奇才的人物,不但将最擅长的北方弹腿融入刀法之中,更是将师傅双刀李凤岗传下的六合刀术,与六合门其他器械类武技融会贯通,结合自己多年的实战经验,创出一套极为实用的大刀术,其在北方武林的刀术实战方面,算得上是第一大家。

    按照王五所说,如今国难当头,刀剑技法虽然不足克制洋枪,但比拳脚功夫更易速成,且对杨猛这般明劲未成的武门弟子来说,刀剑的杀伤力更适合在乱世中防身,所以准备将自己这些年对刀法的心得传给杨猛。

    怎奈老侠客虽想成就杨猛,可杨猛显然并不想学王五最擅长的大刀,反而将心思都用在了小巧腾挪的六合双刀术,以及短剑匕首的实战技法上面了。

    即便老人心思再通达,也想不到面前这个傻乎乎的憨子,竟然来自百年之后,更想不到由于杨猛对未来热武器的发展进程过于了解,所以根本不愿选择这种更适合正面硬抗的大刀术,反而钟意于贴身刺杀等短刀匕首的技法。

    好在老人在兵器上沉浸了几十年,眼见杨猛身形矮小,确实更适合双刀术,便将师傅传下的六合刀谱及剑法传给了杨猛,在不论真正功力火候的情况下,手持两柄短刀的杨猛不觉也渐渐凝练出一番气势,虽然无法与那些以快刀闻名的关东刀客相比,可在时间的打磨之下,竟然也可以与王五游斗上十几个回合。

    当然,每日除了练习刀剑技法以外,杨猛在形意拳上的进步也是突飞猛进。

    有了这位京城第一刀客手把手的指点,杨猛已然能将刀法融入五行拳中,尤其结合刀法理解的劈拳、躜拳、横拳,已经打出了一丝锋芒毕露的味道,并通过对刀剑劈斩刺击等招法的理解,渐渐明白了这三种拳打的奥妙。

    练好了三拳,杨猛对尚云祥打崩拳时的发力技巧,也一点点琢磨出了味道,结合每日站桩提高的劲力,在一天清晨,豁然明白了明劲打人的精髓,如今拳脚发力击打木桩时,十次也有一两次能打出啪啪的脆响。

    这么一来,王五对杨猛这个一心向上的少年愈发看重起来,索性借着看望李存义师徒的机会,让杨猛随自己去河北走镖。

    与师傅师兄等人在刘庄分别时,众人对以前的傻二现在巨大的进步,感觉极为诧异,幸亏有王五猛赞杨猛大智若愚,这才感慨原来傻人真的有傻福。

    “杨猛刀法虽然只算初成,但在五行拳上的领悟已到了火候,这次走镖,你还是传上一路形意的十二大形,用来继续拉扯筋骨……”

    听了王五的建议,李存义点了点头,考虑到杨猛只有十五岁,体型骨骼还在发育中,便将猴形拳的拳架全部传了下来,虽然打法及杀招的关节之前便传了他一些,但用来打熬筋骨锻炼腿脚的练法,这时当然都要手把手地教给杨猛。

    值得一提是,李老传授杨猛猴形拳时,也嘱咐这个最小的弟子,要好好孝敬王师伯,最好能学到师伯最擅长的十二路弹腿,将下盘与筋骨锻炼成型,更有利于身体和力气的成长。

    作为清末十大宗师级的人物,王五对杨猛练猴形时的帮助极大,眼见杨猛整日上窜下跳的练个不停,索性主动将弹腿的练法一一传授给他。

    只是当杨猛真正开始学习弹腿时,这位老侠客才随意般地提出:“既然要锻炼腿脚,那么在这走镖路上,都要按照扎马的桩法走路,要做到一步一马,一停一弓……”。

    这么一来,杨猛算是遭到穿越以来最大的挑战,每日在行走奔跑之余,还要兼顾着练习扎活马桩,短短的两天下来,腿脚就好似撕裂一般地疼起来,就连晚上休息的时候,都在不住地颤抖。

    他有些怀疑,“每天这样超极限的锻炼,自己的韧带是否已经撕裂了?”

    可是按照王五所说的,这种程度只是刚刚开始而已,“要想打、先扎马,马步蹲得好,不但可壮肾腰强筋补气,下盘稳固,还能提升身体的反应能力和协调性,正是练习猴形前的基本功。”

    杨猛泪流满面,却又不愿辜负王五对他的期望,所以即便从第三天开始,腿脚上的筋络及肌肉韧带都开始越来越疼,但他仍在努力的坚持着。

    “所谓“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空学拳谱套路招式,没有实际进行全身肌肉的重力与耐力训练,最终必将沦为花拳绣腿……”看着杨猛咬牙坚持,老人不觉十分欣慰,于是便在路上不断指点着他扎活马的关窍。

    尽管杨猛已将三体式桩练成,可这内家拳的站桩功夫与王五所说的‘活马’,显然不能混为一谈。

    在行走中扎活马,除了培养武者在任何地形都可稳扎稳打的下盘功夫外,还要兼顾步法转变及腰腿发力的技巧,如果没有师傅手把手的提点指导,并辅以武门的秘药来配合暗劲推宫过血,一般人练上几天双腿恐怕就得废了。

    “蹲静马时,常常要求凝神静气呼吸自然,要蹲得深、平、稳,以练习喉、胸、肾等器官,而扎活马,则需要培养无意深化吞吐气息,刺激身体不断收缩扩大腹部及腿部的肌肉,以图达到全身骨骼筋肉,无时不动的综合训练,练好了这一门功夫,你的弹腿自然便成了……”

    这种活马桩,起初幅度一定要小,与走路略有不同即可,随着肌肉和骨骼适应后,方可逐渐加强肌肉与呼吸的幅度,所以能有效提升在实战时人体的反应能力与灵活度。

    说来也怪,按照杨猛后世所谓科学锻炼的角度来看,这种超人类极限强度的训练,无疑是极不科学的。好在他穿越后的体质及恢复速度都十分异常,虽然每天都超出了身体承受的极限,但在王五以武门秘制的药膏及暗劲推血的辅助下,竟然就这么一天天的坚持了下来,甚至还在不断提高行进的速度与扎马的难度。

    所谓的武门秘药,乃是武门中传承了千百年的方子,专治筋骨与肌肉的损伤,且以蜡封后的年头越多越好。

    像一些传承时间久远的武林门派,最值钱的并不是他们的武术秘籍,而是那些收藏了超过十年以上的老药丸子,这种在后世看来显然属于过期产品的药丸,闻起来味道不怎么样,但如果配上十五年以上的老黄酒,治疗筋肉损伤甚至断骨接骨都有奇效。

    杨猛很幸运,王五手上的老药丸子很充沛。

    杨猛也很痛苦,因为一趟十几天的短镖,硬是被王五拖着众人陪他生生地走了一个多月。

    “这药绝逼比后世那风湿膏、虎骨膏强一百倍,简直可以媲美传说中的‘小还丹’,一定要跟王五师傅把药方弄到手,等我坚持活到改革开放后,就tm的发了……”

    杨猛在无奈之下,只有每天不断以精神胜利法自己安慰自己,只是这么一来倒误打误撞地闯过了王五要求的自然随心,不刻意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