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医国高手-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无奈,吴炳又建议调广西各路驻军或者地方武装前来勤王,朱由榔同样不同意:“兵在精而不在多,禁军训练有素,其他驻军从战术素养和战斗意志上根本无法与之相比,更兼没有上过战场,遇到凶悍的清兵,说不定一个照面就溃败了,成不了事反而可能添乱,还不如没有呢。”
    吴炳等人劝不动,也只好作罢。好在朱由榔出师以来,未尝败绩,众臣心中多少还是有点底的。
    广州的防务还是交给了陈仲武,鉴于他在上次拥立风波中的良好表现,朱由榔还是给予了他充分信任。
    另外,还有一事得重点说一下——朱由榔的秘书换人了。
    换的这个人在历史上也是大大有名,那就是苏州府昆山人,姓顾名炎武,字忠清,今年三十四岁,长王夫之两岁,小黄宗羲三岁。
    顾炎武与王夫之、黄宗羲号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这三人再加上方以智、朱舜水并称“明末清初五大家”。
    顾炎武虽然学问渊博,但屡次参加科考却屡次落第,二十七岁那年终于绝了参加科考之心,拿钱捐了一个国子监监生的身份。
    清兵打到江南,顾炎武参加义军进攻苏州,结果毫无悬念地遭遇兵败。顾炎武回到家乡后,又经历了族人与外人相勾结谋他祖产风波,炎武为了避祸,只得“稍稍去鬓毛,改容作商贾”更名为商人蒋山佣。此后五年中,他都在吴、会之间奔波往来。尽管遁迹商贾,炎武依然心存故国,时时关注着沿海一带抗清斗争的进展情况,希望能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朱由榔取得漳州大捷之后,顾炎武闻讯心情振奋,立即沿海路南下,成功避过清兵船队,抵达泉州。
    他先去拜访了王夫之,王夫之力劝他弃商从政,辅佐明主成就一番功业。顾炎武担心自己的商人身份,怕得不到重用,王夫之又将朱由榔的治国理政思想介绍了一番,告诉他不必担心,皇上重才不重名,一定会重用的。
    顾炎武这才打消了疑虑赶到广州,先找到好友黄宗羲,由黄宗羲荐给朱由榔。
    朱由榔一听黄宗羲荐的人叫顾炎武,心中狂喜不已。在他看来,得顾炎武比得黄宗羲和王夫之价值更大,为何?
    一是因为顾炎武学问博杂,他一生辗转,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创立了一种新的治学方法,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成为清初继往开来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清学“开山始祖”。
    二是顾炎武的思想先进,更符合朱由榔的治国理念。他提出的“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观点,跟朱由榔的“天下是大明全体子民的天下,非独朕一人之天下”的观点相互应和;他怀疑君权,但不否定君权,也符合朱由榔想建立一个“中央高度集权,人民自由平等”的改良型封建国家体制暗合;他经世致用、明道救世的观点,也符合朱由榔的哲学逻辑。
    得此大贤,朱由榔能不狂喜?不及细想,就要从御座上站起来,来个“倒履相迎”,刚走了两步,朱由榔又重新坐了回去。
    顾炎武是大贤不假,但自己能否驾驭得了他,倒是个疑问。
    顾炎武跟黄宗羲和王夫之不同,后两者虽然思想先进,但毕竟骨子里还是文人作派,现如今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而顾炎武不同,他是有名的“庄奇顾怪”,性格孤傲怪僻,行事特立独行,自己若是做出“求贤若渴”的举动,他还真不一定领情,弄不好还会让他看不起。
    欲折服他,必须先打一打他的傲气。
    拿定主意,朱由榔稳稳坐回御座,淡淡地说道:“太冲,宣顾炎武上殿。”
    黄宗羲感觉有些奇怪:“刚才还一副捡到宝的急切样子,怎么这会儿又冷淡下来了?皇上行事真是出人意表。”
    顾炎武上殿来了,朱由榔一看,见他长得面相清瘦,略带沧桑之感,颌下一缕短须,却是稍显蓬乱,显然没有刻意修过。最明显的特征是个子挺高,足有一米八以上,尤其两条大长腿真是太长了,换用前世的一句话,就是“脖子以下全是腿”,怪不得会说出“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名言呢,原来人家天然有走路的优势啊。
    ……
    “草民昆山顾炎武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顾炎武被小太监引进殿来,按照小太监的指示走到距御案两丈处,跪倒行礼。
    朱由榔既不叫起,也不说话。
    一来是施展“威压功”,先给顾炎武来个下马威;二来,朱由榔也暗自琢磨,怎么才能让这位古怪的大贤对自己既敬又服呢?
    想了三分钟,心中有了主意。见顾炎武额上已经见汗,感觉“威压功”施展得差不多了,这才缓缓开口:“顾炎武,你可知罪?”
    嗯?什么意思,怎么上来就问罪?

第二百六十五章 给顾炎武改字
    见皇上上来就问罪,不但顾炎武,黄宗羲也感到十分吃惊。心道:“顾炎武先是联友抗清,后是经商避清,未闻有何劣迹,为何皇上问罪?他罪在何处呢?”
    又一想:“顾炎武可是大才,当世少见,若是被皇上给斩了,那我这引荐之人如何做人啊?”
    想到这里,连忙躬身施礼:“陛下,……”
    “退下!”
    话没说完,就被朱由榔给噎回来了,黄宗羲只好退到一旁。
    “草民虽混迹商界,但所言所行,忠、孝二字不曾有丝毫亏缺,未知罪在何处?”顾炎武果然跟别人不一样,傲气得很,回话的。
    “既忠清何必投明?”朱由榔冷冷地问道。
    顾炎武一听拿自己的字说事,不禁语塞。“忠清”二字之本意是说忠直清正,绝非忠于清室之意,而且他取此字时清室还在关外,还没有窃取大明天下,那时也不叫大清,忠于清室根本无从谈起。不过,表面上的意思确实不妥,国人都讲究个口彩,自己此字确实容易让人误解。
    顾炎武低头不语,半晌,抬起头来回道:“陛下,草民的字取于清妖入关之前,实无附逆之意。不过,如今清妖方盛,再以此字示人,确实不妥,草民知罪。”
    “我还不知道你并无附逆之意?只不过拿来折折你的傲气而已。”朱由榔心道。
    刚想说话,就见顾炎武再次抬起头来,问道:“陛下,大兴文字之狱,可是暴政,陛下乃是有道明君,不会因此砍了草民吃饭的家伙吧?”
    一听这话,朱由榔心里生气:“什么意思?难道杀了你就是暴政,就是昏君了?给我还用上激将法了?”
    “知罪就好。朕乃有道明君,此道在于与民造福,砍不砍你的脑袋与朕之清名无碍吧?朕许你现改个字,改得好,朕不但不罪,还会重用,若改不好,朕就下旨,说你是逆民,把你扔到大街上,看百姓们会不会把你给咬碎了?”朱由榔冷冷地说道。
    “顾炎武啊顾炎武,你跟皇上耍什么心眼?还激将?他吃你那一套吗?老老实实地认罪就行,千万别自作聪明了。”黄宗羲心里着急,不停地冲顾炎武挤眉弄眼。
    他的意思是让顾炎武顺水推舟,让皇上赐字就行了,别自做主张,不信,你改一个他否一个。
    可惜,黄宗羲这番好意是对着瞎子抛媚眼——白费功夫,顾炎武根本就不往他这边看。
    “遵旨。陛下,草民改为‘忠明’可好?”
    你不是说忠清不好吗?那我就改为忠明,看你如何说。
    朱由榔一听就明白顾炎武的小心眼了,这家伙考较到我头上来了。
    “不好。字与名须扣合严密,你乃有学问之人,这不会不懂吧?炎武与忠明有何联系?再说了,忠不忠看行动,取个字就忠了?朕看把忠整天挂到嘴上的,大多是奸臣。”朱由榔毫不客气说道。
    顾炎武一听,差点吐血:“好嘛,忠清不行,忠明也不行。取个字就成奸臣了?帽子扣的够大。”
    略一沉思,问道:“午人,如何?午者炎也,正合名字相扣延伸之意。”
    “不好,午乃阴气逆阳,阳渐衰阴渐盛之始。孤阴不生,孤阳不长,阴阳平衡才是大道。”朱由榔道。
    朱由榔觉得这个字太别扭,简直没有一丝一毫中华文字之美韵。所以,顾炎武一提起,就立即否决了。
    顾炎武闻之心中暗喜:“皇上这番话,是在暗示我他的治国之道就是阴阳平衡吗?”
    顾炎武接着又取了“继坤”、“圭年”两个字,毫不例外地被朱由榔一一给否了。而且否的理由很充分,引经据典,说理透彻,顾炎武这才服气,而且也渐渐品出味来:“噢,皇上这是想方设法地要折服我啊,得,我不自取了,您看着办吧。”
    “陛下,草民的贱名实在取得不好,以至于字也难取,草民才疏学浅,实在是改不好。草民斗胆请陛下赐字。”顾炎武乖巧地说道。
    “嗯。你原名绛,改名炎武是因为仰慕文天祥弟子王炎午忠贞不屈、品性高洁。这是你的本意,同时,炎者热之太盛,有锋芒毕露之意,须用冰雪镇之,方合阴阳平衡之道。”
    说到这里,朱由榔示意李洪伺候笔墨,等李洪铺好宣纸,拿起笔,醮足墨,笔走龙蛇,在宣纸下写下一首诗,然后说道:“赐你一联诗,字嘛,就改叫‘雪松’吧。”
    说完,示意李洪将诗拿给顾炎武看。
    顾炎武毕恭毕敬地接过宣纸一看,就见字仿王右军,上写:“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字好,诗也好,而且诗中之意有褒有勉,看毕大喜,连忙将字收好,重新行大礼谢恩:“草民谢陛下赐字!陛下圣学渊博,草民叹服!青蝇附骥,可致千里,草民愿追随陛下建功立业,恳请陛下收留。”
    朱由榔一听此言,知道顾炎武至此已经服了,自己的目的达到,自然也是欢喜。
    “雪松大才,朕岂能不用?这样吧,太冲身兼侍读学士、都御史两职,太过劳累,你就替替太冲,任侍读学士吧。”朱由榔道。
    “臣谢主隆恩!”顾炎武连忙磕头谢恩。
    “没想到,自己刚来,皇上就委以侍读学士之职,这是拿自己当腹心看待啊。不知道皇上为什么这么信任自己?他好像很了解自己,真是奇了怪了。”顾炎武边磕头,边狐疑不已。
    他哪里知道,朱由榔是穿越之人,来自三百年之后的后世,对他们这些历史名人,自是知之甚深,哪用得着考察品鉴?
    不过,因为他的穿越,历史已经悄悄改变了走向,许多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都已经不是原来的面目了。
    比如,这次御驾西征历史上就没有。也就是说,此去解桂林之围,将要发生所有的战事,都需要他临机决断,许多未知的危险,也需要独自面对,再也不能像当初行险入广州那样,根据历史记载取巧了。

第二百六十六章 定计梧州(一)
    朱由榔率军赶到梧州时,已是十一月初一。
    梧州知府金堡、守备张同敞率众迎出十里,戴忆兰、李颙三天前率部来到梧州,自然也在迎接行列。
    临时行在设在知府衙门。
    接到旨意说皇上将在梧州住上三日,金堡早早将此处就腾了出来,白兴昨日亲自带人将知府衙门搜查了一遍,然后四周布防。
    朱由榔看天色已晚,命李元胤、李颙将部队驻扎在城外,明日检阅山地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