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医国高手-第19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臣之礼称呼了一句。
    送走施肇序,郑成功召集刘国轩、周全斌等大将议事。
    “都督,这算什么?永历皇帝若有真心,怎么也得派个有份量的人来吧,怎么就派了个施肇序来?”刘国轩道。
    “明摆着这是不把咱们放在眼里。如今永历连战连捷,已经雄心万丈了,不会再把我们放在眼里。只不过,咱们奉的是隆武年号,他不能来进攻咱们罢了。”周全斌道。
    “都督,您提的那两个条件永历是不会答应的,接下来肯定会让施琅来攻打咱们。咱们怎么办?”刘国轩问道。
    “无妨,本都督自有办法。”郑成功道。
    ……
    医国高手

第五十二章 活字印刷术传人
    归庄被任命为翰林院编修,掌管皇家书局,一下子把他热情调动起来。
    上任前,朱由榔将他宣到勤政殿,告诉他两件事。
    第一,皇家书局既印书也出报纸,在涉及为政方向时,必须与朝廷一致,而且要配合朝廷宣传需要;
    第二,印刷技术上要寻求突破,雕版印刷印书可以,但印报纸不行,不仅数量上达不到要求,时效性上也不行。必须解决了活字印刷技术之后,才能考虑出报纸。
    归庄人古怪不假,但这种千古少有的文坛盛事,作为文人,能够参与其中并主持,诱惑力可太大了。而且,皇上所要求的这两条,跟他的理念并不冲突,他哪敢不答应?
    皇家书局是建立在内廷印务局的基础上的,工匠是现成的,当然用的是雕版技术。归庄接手书局之后,把工匠头头叫来,把活字制版的事一说,工匠头连连摇头,说听说过这种手艺,据说当年毕升死后,将这门绝艺传给了山东一姓徐的,但只是听说,却没有见过这种绝艺。
    印书固然重要,但出报纸才是归庄最大的兴趣所在。但技术问题解决不了,出报纸就是空谈。
    归庄为此急得什么似的,恨不得亲自去山东寻访,看有没有姓徐的这回事。
    这日下值回到府里,跟顾炎武两人喝酒吃饭。
    “子壮,弟妹开店这事果然引起了皇上注意,同时也在广州引起了轰动,听说,生意还很不错的。子壮,为兄真是佩服你们夫妻。”顾炎武说道。
    乔氏开店一下子等于挑战了两个世俗枷锁,一是女子抛头露面;二是文人经商。
    要知道,这两条一直都是文人极力所维持的。归庄作为文人,让妻子去开店,本身就冒着被文人骂的危险。
    好在归庄并不怕别人骂,因为他根本就不听别人说话。
    “怎么样?雪松兄,你弟妹不简单吧?皇上到店里只去了一趟,回去就封小弟官了,你说你弟妹是不是旺夫?”归庄一说到妻子,愁容尽去,一脸得意地笑道。
    “是是是,弟妹真是不简单。不过,子壮,你们这对奇葩夫妻也就是遇到了皇上这样开明的,换作别人,早把你打入十八层地狱了,还能让你为官?”
    “是是是,这个道理我还不省得?皇上隆恩,只得粉身以报了。只是,唉,如今遇到活字制版的技术难题,一直没有进展,怕是皇上要失望了。”
    “一点进展都没有吗?”
    “打听过了,听说毕升当年将此法传授给山东一姓徐的了,几百年过去了,这门绝艺是否能流传下来还不知道,就算流传下来了,可哪里去找这姓徐的?这不是大海捞针吗?更何况现在山东还在清兵手里。真是愁死我了。”归庄道。
    “子壮,为兄建议你去找找宋应星,他跟各地工匠们熟,而且前一段时间,他还招募了很多工匠,说不定能有关于活字制版的消息呢。再说了,只要明白原理,实在不行就让工匠们琢磨,自己摸索出一套活字制版法,应该也不是什么难事吧。”顾炎武想了想,给归庄提建议道。
    “宋应星?好,我这就去找他!”归庄听了,眼前一亮,放下筷子就往外走。
    “明天再去不迟啊,着什么急啊?”顾炎武喊道。
    “不行,我等不到明天,必须现在就去,要不晚上睡不着觉。”归庄边往外走边道。
    “魔怔了,真是奇葩。”顾炎武了解好友的脾气,摇头不已,只得任他自去。
    归庄找到宋府一问,宋应星还没有回来,归庄折身就往科技所走去,来到科技所一问,正巧宋应星在跟工匠一起研究技术问题,连忙报上自己的名号求见。
    科技所是关防重地,禁军把守,规矩森严,就是归庄这种朝廷官员,要进科技所,也得层层呈报。
    宋应星听说一个叫归庄的翰林求见,感到有些奇怪。他倒是见了邸报,知道归庄的事,但一个翰林编修求见他,天还这么晚了,真是感到奇怪。
    命人将归庄请进来,归庄说明来意,宋应星这才恍然:“原来这个归庄是真奇啊,名不虚传。”
    “归大人,科技所倒是有祖籍山东且姓徐的工匠,不过,他是制陶工匠,所以,你的事宋某可是爱莫能助啊。不过,宋某到是可以注意寻访,替你留个心。”
    “宋大人,能不能现在就问问这位工匠?或许可以问出点什么线索呢。”
    “那好吧,您稍候,宋某这就问。”宋应星感到非常无奈,心道:“这姓归的怎么这么着急?来自山东又姓徐的多了去了,这样找法无异大海捞针。唉,看在同朝为官的份上,帮他问问吧。”
    想到这里,立即叫过随从:“去,将徐志找来。”
    随从去找徐志,宋应星和归庄有一搭无一搭地聊天等候。
    不一会儿,徐志到了,见了宋应星恭恭敬敬见礼。
    “徐志,你是山东哪里人?”宋应星问道。
    “回大人,山东即墨人。”徐志答道。
    “你听没听说过活字制版这样的匠人?”宋应星问道。
    “活字制版?小人就会啊。”徐志不假思索的答道。
    “啊,什么?你就会这门手艺?”归庄、宋应星互看了一眼,心道:“不会这么巧吧?”
    “是啊,活字制版是小人祖上传下来的,是传自于北宋年间毕升。怎么了,大人?”
    “啊?真是太好了!”归庄大喜,站起身来,对宋应星道:“宋大人,真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啊首发
    “不是,慢点,徐志,你会这门手艺,怎么不早说?”宋应星将信将疑地问道。
    “回大人,这门手艺有啥用?现在都是雕版,谁用活字?说了有用吗?据小人祖上说,这门手艺自毕升祖师爷发明出来,就基本没有派上用场。因为小的祖上是制陶的,据说当初给毕祖师爷烧过字,所以就把这门手艺传给了他。也不知老祖宗是怎么想的,非要我们后代子孙传承下去……。”徐志不解地说道。

第五十三章 民心犹似草从风
    “太好了!徐志,你祖上非常有远见,这回你可有用武之地了,你祖上传下来的这门手艺,将会在你手里发扬光大!”归庄抚掌说道。
    “六百多年无人问津,小的也只能以制陶手艺勉强度日。活字印刷术只是秉承祖训不得不学而已,能有什么用?”徐志还是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在他看来,活字印刷术若是有大用,徐家发达也不会等到他这一代。
    “徐志,六百多年无人问津,让你这样一位奇技传人湮没民间,那是没有碰到皇上,如今,你遇到了皇上,这门绝技就重见光明了。宋大人,明日下官就上奏皇上,让徐志主持书局印刷之事,您看如何?”归庄道。
    “不不不,归大人,听徐志所言,他一直以制陶谋生,活字印刷术恐已生疏,若是让这门手艺纯熟,恐怕还需要时间。这样吧,不如让徐志就在科技所先试验纯熟,毕竟这里匠人多,器械齐备,试验起来方便。您看如何?”宋应星一听不干了,连忙阻止。
    “哈哈哈,宋大人,就依您吩咐。”归庄大笑,答应了。
    他明白宋应星这是要分一杯羹。若按原来的脾气,他一定会出言讽刺,不过,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他想起了皇上对他的担心,古怪的脾气得收收,跟同僚打好交道也是皇上对他的期盼之一。
    徐志听着二位大人的对话,这才相信,自己传承的活字印刷术这回是真的派上用场了,他徐家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于是,喃喃地说道:“祖宗恩泽,祖宗恩泽啊。不行,回去我就给祖宗上香。”
    ……
    清兵入关,徐志一家逃难到了浙江,随着清兵的铁蹄踏入江南,徐志又继续南逃到了广州,后来听说工部大量招集工匠,这才进了工部科技所。
    “清兵肆虐,间接地促成了活字印刷术为朕所用,真可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冥冥中自有天意啊。”次日,朱由榔在黎明会上见了归庄的奏章,不由兴奋地感叹道。
    “陛下,这皇家书局有那么重要吗?”吴炳见皇上眉飞色舞,就好像去掉一块大心病一样,感觉有些好奇。在他心里,怎么也想不出一个小小的书局,能有多重要,对治国起到多大作用。
    军国大事,无非就是军队和国家安危的大事,一个书局值得这么高兴吗?
    朱由榔闻言,心道:“接下来还会有很多令这些老脑筋惊奇的事,不把他们摆平,确实不大好弄,光靠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归庄等人,还是推进不了,因为这四位虽然跟我一致,但代表的不是主流思想。得了,今日就跟这些老夫子上上课,先下下毛毛雨。”
    “治国安民,无非就是三条,以德束之,以法惩之,以文化之,三者相辅相承,缺一不可。如今我朝文事尤弱,书局的成立当是文坛盛事,将会有效弥补这一短板。另外,朕只所以如此看重活字印刷,是因为活字印刷比雕版印刷速度快,花费低,可以大量印制书稿。待此术试验成熟,朕会让书局办一张报纸。”
    “报纸?”吴炳等人面面相觑,不知道此为何物。
    “报纸嘛,就像是邸报,只不过比邸报内容更多,面向的是大众,人们可以从中获取更多的新闻和消息。‘民心犹似草从风,齐望丹霄日再中’,简单地说,报纸将会是这‘风’,可以有效地将朝廷所要倡导和禁止的思想行为迅速传达给大众百姓。”
    除了“报纸”以外,“新闻”一词众人也是闻所未闻,不过,从字面上不难理解这是什么意思。
    “陛下,圣人曰:‘兴于诗,立于理,成于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兴办报纸,不是与此论相悖么?”吕大器道。
    “俨若公,关于圣人此语,前者陛下早有解读,并不是您所说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而应句读为‘民可,使由之;民不可,使知之’,两种不同的句读,就会有不同的解释。前者是愚民,后者则提倡开启民智。若是解为愚民,则与圣人一贯提倡的仁民爱物、政者正也的思想严重不符,恰恰相反,孔圣人创办了第一所私学,广收门徒,走的正是开启民智的路子。并且,亚圣比其晚生一百余年,若圣人真有愚民思想,在其著作中不可能不提及,然而,在亚圣的著作中,却是没有一丝一毫的愚民思想。以此来推断,陛下的句读正合圣人之意。”黄宗羲反驳首发
    “太冲,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何解?”杨乔然站起来问道。
    “桐若公,此语是圣人对于人的资质进行的区分,他认为人的资质可分为上、中、下,而绝非居于庙堂之上者则智,散于江湖之民则愚。如果按后者理解,实在是拘泥了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