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医国高手-第2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减少这些差别,给汉人谋一些福祉。现在人们可能还不理解,将来一定会留名青史的。”
    “是,洪老爷所见甚是。”
    “那,柳儒士,咱们是不是应该履行前言了?”
    “可以,但是,洪老爷您得答应奴家四个条件,否则这封信奴家还是不会写。”
    “条件?柳儒士,刚才您可没说条件的事啊,如今再提条件,可不是君子所为啊。”
    “呵呵呵,洪老爷,孔圣人都说‘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奴家可不是什么君子。”
    柳如是得意地笑了起来,狡辩道。
    洪承畴看她笑得畅快,笑得俏皮,笑得很有风情,一副阴谋得逞的样子,像个小女孩那般可爱,心道:“怪不得钱谦益对她言听计从、百般呵护呢,如此风情万种,哪个男人抵挡得了?”
    “那……,柳儒士,你说说看,哪四个条件?”
    “第一,必须保证我家老爷的安全,不能让他有一丝一毫损伤。”
    “行,这一条洪某答应。”
    “第二,四个哑巴全给奴家换了,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柳儒士,她们四人没有伺候好你,已经被打杀了。你放心,洪某再不给你派哑巴了。”
    “打……杀了?”
    “是的。”
    “那……好吧。第三条,我家老爷功成之日,洪老爷要为奴家请封诰命。”
    “这,柳儒士,给您请封诰命,您没说错吧?”洪承畴愣了,哪有给妾室请封诰命的?
    “没有说错。奴家也知难办,但您可能不知道,陈氏被我家老爷冷落,一直对奴家怀恨在心,暗中拉拢挑拨几个子侄,我家老爷在世,他们没人敢打坏主意,恐怕我家老爷百年之后,奴家就会被这些人欺负。所以,为日后计,有个诰命头衔,他们是不敢欺负奴家的。”
    “情理之中,好吧,洪某一定尽力而为。”
    “那好,不管朝廷准不准,奴家先谢谢洪老爷了。”
    “柳儒士别客气,洪某份所当为。第四个条件呢?”
    “洪老爷,奴家理解您的难处,在我家老爷功成之前,奴家是不能自由的。不过,也请洪老爷谅解奴家一些,整日被关在这所小院子里,方寸之地闷也闷死了。”
    “您是说想要出府走一走?”
    “不,奴家没有那么不懂事,不会让洪老爷为难。奴家的第四个条件就是,除了此院,奴家可以在您的后花园自由行走,可以邀请一二个旧时姐妹来园中做客,喝喝酒,做个诗什么的。您放心,奴家决不出后花园一步。”
    “在后花园游玩倒是可以。不过,柳儒士,您的消息可是事关钱先生安危,会客就不必了吧?”
    “洪老爷,奴家在南直隶没有其他亲朋,能谈得来的,无非就是顾眉、寇湄几个院中姐妹而已。如今大军云集,眼看就要封境,她们别说无心,就算有心往广州通报消息,她们能出去吗?”
    “这……。”

第九十二章 较量开始
    “好吧,洪某答应了。”洪承畴听柳如是提的四个条件,都在情理中,基本没有什么风险。唯一有风险的就是最后一条,不过,她要见人就让她见吧,把寇湄给她找来陪她玩也是无妨,因为自己可以控制。
    最关键的,如果不答应,她不写信啊。
    “谢谢洪老爷!”柳如是欣喜地敛衽一福,也不再多说,起身走到书案前,不一会儿,一封简短的信就写完了。
    信中备述相思之意,并表示自己身居洪府衣食无忧,心情愉快,日日只盼重聚。
    洪承畴看过,非常满意地起身离去。
    ……
    “鞑子就要打来了,听说这回是倾巢而出,共有三十万大军,从江西南下,直逼咱广州城呢。”
    “三十万?四十万都不止呢。”
    “哎哟,这可怎么办?这么多鞑子永历爷能抵挡得住吗?”
    “不可能!听说江西张大帅只有五万兵,虽然咱们有手榴弹和地雷,但兵力太悬殊了,根本不可能抵挡得住。”
    “那可怎么办?咱好不容易过上几天安稳日子,这就结束了?”
    “是啊,啥也别想了,活一天乐呵一天吧,最多三个月,好日子就差不多结束了。”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别的不说,抓紧存点粮食吧。战乱一起,粮价腾贵,到广州被围那日,怕是有银子也不一定能买到米了。”
    “对对对,这话说的对,赶紧去买点米存上吧,甭管这仗打到最后是胜是败,先别饿死再说。”
    ……
    广州,作为南明的帝都,曾经那么平静、祥和,那么欣欣向荣,充满了希望和憧憬,是千千万万有识之士心向往之的地方。
    然而,随着清兵入侵消息的不断被炒作,在有心人推波助澜之下,清兵人数被有意放大以及明军人数有意被缩小,让这座城市充满了惶恐不安和焦虑。在这种焦虑的催生下,百姓们不是想的如何保卫自己的家园,反而被人蛊惑着疯狂地抢购开了粮米。
    粮价开始一日三升,从最初的一石米一两银子,很快就飙升到了五两银子一石,而且还是有价无市,各大粮铺每日售米不到半日,就挂出牌子说已售謦。
    买涨不买跌,百姓的购物心理大部分都是如此。米价越是涨,百姓们越是想买,越是想买,越买不到,心里越来越急。
    七月二十三黎明会,内阁成员和顾问处几句顾问都在。
    “陛下,广东一季三熟,并不缺粮,百姓也是愚蠢之极,竟然相信那些谣言,简直好笑。”吴炳在听了陈邦彦的汇报之后,如此说道。
    朱由榔道:“可先,不要说百姓愚蠢,他们本来获得信息的来源比较单一,基本就是靠道听途说,口口相传。这肯定是有人故意在制造恐慌,其目的是想让广州先乱起来。我们不应该去埋怨百姓善听善信,而应该反思朝廷安抚举措不得力。如果朝廷未雨绸缪,及时进行正面宣传和引导,就不会发生这样的事。”
    “是,陛下责的是。臣忝为首辅,未曾防患未然,是臣失职,请陛下降罪。”吴炳躬身道。
    “可先,此事你有责任,令斌也有责任,治安局和锦衣卫都有责任。你们没有未雨绸缪,出现动荡迹向之时又未引起足够重视,被贼人所趁。在火烧起来之后,又往百姓身上推,确实难以卸责。降罪就罢了,引以为戒吧。”朱由榔道。
    “此事朕以为必是有人在暗中推动,不敢明来,就搞阴谋诡计。既然他们搞阴谋诡计,朕就给他应对个光明正大。”
    朱由榔说完,迅速将归庄、戴如风和马吉翔找来,下了三道谕旨。
    第一,令归庄在报纸上搞好正面宣传,澄清事实,鼓励民心,激发百姓的抗清热情,增强必胜信心。
    为此,朱由榔还特意嘱咐归庄,在报纸上发表的文章,一定要用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让百姓一听就明白什么意思。
    第二,命令戴如风,迅速查清谣言来源,对于故意散布谣言者一定不能手软,有一个抓一个;
    第三,命令马吉翔迅速查清各大粮商是否有囤积居奇、大发国难财的现象,若有,没收所有粮食和违法所得。
    ……
    朱由榔的应对措施非常强硬,也非常及时,归庄、戴如风和马吉翔的行动也非常迅速,次日就见到了效果。
    归庄回到书局,立即亲自操刀写了一篇评论文章,题目叫《敌必败,我必胜首发
    评论首先对清兵这次进犯进行了客观分析,澄清了清兵总兵力为二十万,而非三十万、四十万,其次是对敌我双方的优劣势进行了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清兵大兴不义之兵,就失去了民心;深入江西多山多水地区,其野战之长发挥不出来;且我朝圣主在位,臣民齐心,兼有手榴弹和地雷火器之利,天时地利人和皆不在敌方,莫说只有二十万兵,纵有百万来犯,也必将葬身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与这篇评论一同发表的,还有两篇文章,一篇是崇阳溪之战文质的英雄事迹,一篇是全州之战杨国栋的英雄事迹。
    这三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归庄命连夜排版印刷,次日一早,《大明周报增刊》就分送到了订阅户和各个售报点。
    阴风劲吹也怕阳光之烈。
    《大明周报增刊》一出,百姓们争相阅读,被《敌必败,我必胜》这篇评论文章的理性分析所折服,也被文质和杨国栋的英雄事迹所感染,那种因惧怕而带来的阴霾被一扫而空,代之以强烈的英雄崇拜和奋力一搏的热血沸腾。
    治安局的动作也很快,戴如风把手下全部派了出去,扮作普通百姓深入茶肆酒馆码头粮铺,查到几个散播谣言非常起劲的人,然后顺藤摸瓜,很快就查清了这股子妖风的源头。
    “陛下,臣已经查到了造谣者,是本地士绅黄有林的二管家黄雄。”戴如风一有结果,就跑到勤政殿来奏报。
    “抓了吗?”
    “回陛下,臣派人去抓他时,他已经死了,据黄有林讲,黄雄早上溺水而亡……”

第九十三章 训老丈人上瘾?
    黄雄一死,线索就断了。
    昨日刚刚下旨,今日早上就溺水而亡,对手行动如此迅速,这里面肯定有鬼,更何况黄有林还是曾经带头闹事的文人?
    这说明早就有人给幕后指使者报了信,否则,他们不可能应对如此迅速。
    朱由榔迅速作出了判断。
    “盯紧黄有林,看看他跟哪些人接触频繁。另外,这事透着蹊跷,肯定是有人事先泄露了消息,你要动动脑子,想想办法,既查造谣传谣者,也要挖出泄密者。这点事都办不好,要你何用?!”朱由榔训了戴如风几句。
    “是是是,臣一定尽快查个水落石出。”戴如风挨了训,嘴上答应着,心里却道:“女婿训老丈人,还有没有天理了?逮住点错就训,皇上是不是对训老丈人有瘾啊?训吧,训吧,反正本老丈人也不是头一次挨训了,咱不跟女婿一般见识。”
    戴如风如此想着,脸里屁股外,小心地退了出去。
    马吉翔的动作也非常快,戴如风下殿不久,他就请旨求见。
    “启奏陛下,臣昨日已查清粮商的情况。”
    “奏来。”
    “遵旨。广州城共有陈、纪、段、刘四大粮商,铺子分别开在东、南、西、北四条街上。经明查暗访,四家确有囤积居奇之嫌,陈、段、刘三家粮仓均有超过万石存粮,现臣已经将其粮库查封,而纪家粮仓却是空的。据臣估计,纪家并非没有存粮,而是将粮食藏到了别处,臣正抓紧调查。”
    “每家只有万石存粮?”朱由榔皱着眉头问道。
    “是。”
    “不可能,就这么点粮食,不可能撑起广州市场,而且也赚不到多少银子啊,这些黑心的粮商赚银子的本事难道就这么大?”
    “回陛下,臣也觉得奇怪,万石存粮,半日就被抢空了,如今粮价腾贵,他们没有理由不借此机会赚钱呀。”
    “这里面肯定有鬼,给朕好好查一查!”
    “遵旨!”马吉翔高声领旨。刚要退下去,就见一名小太监进来跪禀:“皇上,忠勇伯求见。”
    “宣。”
    马吉翔一听陈际泰来了,悄悄往旁边一站,他要看看动静。
    “陛下,臣带子上殿请罪。”
    “嗯?带子?带哪个子?老三陈季才么?”朱由榔一听,感到有些疑惑:“请罪?请什么罪?”
    再一想马吉翔的话,猛然大悟:“哦,马吉翔说的陈家,莫非就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