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医国高手-第3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二百二十章 巡抚之争
    君臣们说了一会儿话,内阁大臣们也已经到了。    见礼毕,朱由榔道:“诸位爱卿,今河南事毕,清兵大败,多铎远遁,最可庆幸者,黄河大坝保住了,百姓除遭了人祸之外,并没有遭受天灾,生命财产损失也不算大,百姓对朝廷之德竞相传颂。如此结局皆赖李定宇、马宝等办事用心,三军将士用命,诸位爱卿议一议,如何善后?”    话音一落,吴炳越众而出,躬身奏道:“陛下,河南之事除歼灭清兵四万余之外,最重要的是宣扬了我皇爱民之德,清廷暴虐,而我皇仁慈,以大仁讨伐不仁焉有不胜之理?相信此后北伐,江北百姓必箪食壶浆以迎王师,清廷不足虑矣。故,臣以为,河南之事之所以胜利,除了将士用命之外,陛下以民为本治政方略居功至伟。”    “呵呵呵,可先,你这话虽有谀君之嫌,不过,朕爱听。不说别的,就如王长喜纵身一跃而入决口,没有爱民思想的长期浸润,是难以做到奋不顾身的。”朱由榔笑道。    “陛下所言极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陛下爱民之德对于臣民的化育,才得今日之善果啊。”吕大器连连点头,说道。    “忧国者不顾其身,爱民者不罔其上,此所谓也。”杨乔然也跟着拍了一句。    陈子壮、瞿式耜、黄宗羲和陈邦彦等谁也不愿意落后,都搜肠刮肚地说了些好听的话,大拍特拍。    “呵呵呵,行了,颂圣的话不要说了,还是说一说如何善后吧。”朱由榔被拍得浑身的汗毛都舒坦开了,连忙笑着止住这些高级知识分子的吹拍。    “陛下,战后河南要做的事太多了,议功、封赏、安民、护堤、生产,件件都是急务,但臣以为河南之事首重安民,安民必需能员。如今安西侯坐镇开封,上马管军,下马管民,事务繁杂不说,民政亦非其专长。故,臣以为当先委派能员担任巡抚一职。”吏部尚书瞿式耜奏道。    “此议甚妥,诸位爱卿,有无合适人选举荐?”朱由榔点头同意了瞿式耜所说。    “陛下,多铎断炊毁居、活埋百姓的事一出,户部侍郎侯恂、翰林院学士侯方域、右都御史任僎等三位河南籍官员就找到内阁,强烈要求去河南,以解家乡父老倒悬之苦。臣以为,这三人爱民爱家之心甚炽,资历除侯方域稍浅以外,另两人皆可胜任。臣此荐当否,伏请圣裁。”瞿式耜回道。    “不错,河南穷困,三人心忧家乡之民,所思所想是为家乡做事,也算难得。只不过,也正因为河南穷困,巡抚一职尤为重要。这样吧,宣三人上殿,朕当面考较。”朱由榔点点头说道。    “李洪,派人去宣侯恂、侯方域、任僎上殿。”朱由榔随即下旨。    “嗻!”李洪去传旨了。    很快,三人就到了。    “三位爱卿,朕欲委一能员担任河南巡抚一职,听闻你们三位皆有此意,然否?”朱由榔问道。    “回陛下,臣等确有此志,望陛下成全。”侯恂、侯方域、任僎齐声道。    “好,河南穷困,巡抚一职责任重大,你们三位就各自说说治政思路吧。侯恂,你先说。”    “遵旨。陛下,臣以为河南遭受战乱之苦已久,今清祸已除,圣天子在位,休养生息正是时候。故,臣若为巡抚,请免河南三年钱粮,三年后,臣定还陛下一个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河南。”侯恂第一个回答。    “泛泛而谈,并无具体施政措施,有点老式臣子的作派。”朱由榔暗自点评。    “朝宗,你呢?”朱由榔接着问道。    “回陛下,臣以为刚才陛下所言河南穷困四字,就定了以后的施政方向。若陛下委臣为河南巡抚,臣以爱民为心,安民为先,富民继之,臣不用三年,两年即可实现河南百姓自给自足。”侯方域回道。    “这番话比他爹侯恂高明多了。只不过,侯方域好像处处针对他爹似的,这是何故?莫非他对侯恂有不满?是不是因为李香君之事?”朱由榔不无恶意地想道。    “陛下,侯方域年少无知,志大才疏,属于纸上谈兵之赵括之流,难堪大任,陛下千万不要信了他的话。”侯恂白了儿子一眼,似是嫌他压了自己一头似的,回身奏道。    被自己老爹说不行,侯方域可不敢回嘴,只能躬身低头不语。    不语就是有语,这是不服气。    “行了,你们父子先别争了。任爱卿,你说说。”朱由榔忍住笑,回过头问任僎。    “陛下,臣以为治河南必先治河。黄河几乎年年决口,多少百姓、庄稼、牲口都付之东流?即使再富又如何,还不是被一水冲走?故臣若为巡抚,必先治河,只有把黄河这头猛兽给上了嚼子,才能保住民生。”任僎显然早有准备,一口正宗河南话说出来,倒是颇有见地。    “任爱卿,你懂治河?”朱由榔果然提起了兴趣。    “回陛下,臣以为以人治河,不若以河治河,夫河性急,借其性而役其力,则浅可深,治在吾掌耳。”任僎躬身回道。    “嚯,这番话倒不是乱用典,说得颇有见地,这不是束堤冲沙法吗?”朱由榔一听,对任僎刮目相看。    “有无具体办法?”朱由榔想看看这家伙是不是有真才实学,接着问道。    “回陛下,具体办法是:如欲深北,则南其堤而北自深;如欲深南,则北其堤而南自深;如欲深中,则南北堤两束之,冲中间焉,而中自深。如要淤滩固堤,则将此法反而用之。”任僎回道。    听完这话,朱由榔不再怀疑:“这家伙说的就是束堤冲沙法。没想到啊,任僎竟有治河之才。”    “任爱卿,你有点不务正业啊。身为御史,怎么研究起治河来了?”朱由榔问道。    “不不不,陛下,非是臣不务正业,是因为臣身为河南人,日夜为黄河之事发愁。也是皇天不负有心人,这不,老天爷就把一个治河大才推到了臣面前。臣这点子学识就是跟这位大才学的。”任僎一听“不务正业”四个字,连忙摆手辩解。    “治河大才?叫什么名字?”朱由榔问道。

第二百二十一章 贴心贴肺的女人
    “回陛下,此人名叫陈潢,字天一,乃嘉兴人氏,生于天启七年。此人自幼不喜八股,专门爱读水利著作,并亲赴陕甘、宁夏、河套踏勘,精研黄河治理之学,并著有河防述言一书。”任僎回道。    “陈潢?莫非是二月河康熙大帝那本书里的河伯陈潢?名字、籍贯都对,年龄对不上啊?若按任僎所说,陈潢已经二十四岁,但康熙大帝里的陈潢可是生于崇祯十年,整整比任僎所说的陈潢小了十岁。难道是家所言,不可轻信?”朱由榔一听,就对陈潢此人产生了极大兴趣。    “陈潢现在何处?”朱由榔问道。    “回陛下,陈潢就在臣府。”任僎回道。    “不错,任僎也懂得收拢人才了,是个有心之人。”朱由榔心道。    “尔等三人暂且退下安心办差,俟后自有恩旨。”朱由榔对巡抚一事没有表态,命三位候选人退下。    侯恂父子及任僎三人领命而退。    “诸位爱卿,如何?”朱由榔问道。    “陛下,臣以为侯方域治政思路清晰,比之乃父有青出之于蓝而胜于蓝之势,至于任大人,臣以为只对治河有心得,非全才也,故臣以为侯方域侯大人当得此任。”黄宗羲第一个站出来力挺侯方域。    “臣附议。”陈子壮、陈邦彦二人赞同黄宗羲的提议。    “陛下,臣不敢苟同黄大人之言。侯大真做过河南道御史,并在户部、兵部皆有过为官经历,可谓老而弥坚。臣以为,河南穷困,乱之已久,且将来还有对相邻的陕西、安徽、山东、山西用兵之事,当用此经历石室且持重老臣。”吕大器表示反对,力挺侯恂。    他的意思还是不放心年轻的侯方域。    “臣附议。”    “臣附议。”    吴炳、杨乔然皆赞成吕大器的建议。    “起田,你主管吏部,你的意见呢?”三比三,内阁的意见分成了两派,朱由榔觉得两派的理由都各有各的道理,一时拿不定主意,又问瞿式耜。    “回陛下,各位大人皆以侯氏父子为佳,臣却认为任大人为最佳人选。”瞿式耜回道。    “哦?为何?”朱由榔问道。    “回陛下,臣的理由有二。其一,侯恂侯大人为官经历丰富,却失于年长;侯方域侯大人年富力强,却失于无地方为官经历。只有任僎任大人二者兼而有之。其二,治政易治河难,河南只要治好黄河水患,为政并不难。”瞿式耜回道。    “好嘛,起田,刚才是三比三,朕本以为你能帮朕一言而决,没想到你又提了另外一个方案,这不是让朕为难么?”朱由榔指着瞿式耜笑道。    众人皆笑。    “好吧,你们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此事确实难办。难办就先不办,且放一放,朕再思量思量。现在,议议封赏之事吧。”朱由榔道。    接下来,众人开始议论左路军的封赏问题。    这事倒不难办,毕竟功劳在那里摆着,很快就议定了。    李定国、马宝爵加一级;冯双礼、马进忠、白选皆赏四等伯,降将林正平加封河南将军,领河南都指挥使;    立下殊功的“夜枭”首领胡宣,加封游击将军,“夜枭”扩大为司;    英勇就义的王长喜追授游击将军,与另外两名士兵追授“人民英雄”称号,于开封铸碑铭刻三人事迹,供后人瞻仰。    另,三人并未婚配,故无子嗣,着准其家人各过继一子于三人,以绵续血脉,享后代香火,其过继子封为锦衣卫百户。    议完这些事,内阁大臣们就各自去忙各的事去了。    朱由榔还在想着侯氏父子相争之事,问杨爱:“侯方域怎么跟他爹争起来了?是不是有李香君的缘故?”    “呵呵,陛下,您这回可真问对人了,臣还真知晓其中缘故。”杨爱笑着回道。    “哦,你这样一说,那肯定跟李香君有关了。说来听听。”朱由榔道。    “陛下,您知晓老侯恂在老家建有一座园子么?”    “知晓,叫南园吧。嗯,有首诗这样说的,侯府南园在何处,路人遥指大豆田。据说南园建在城外,周围是一片大豆和庄稼。”    “陛下真是博学,确实如此。南园是老侯恂的至爱,其中假山长溪极有风格,据说老侯恂被免官之后,回到家乡归德就建了南园。之后他就在园中宴客、读书,再也没有进过城。”    “你是说,侯恂父子回河南是为了南园?”    “不,是李香君。李香君不是待产呢吗?她在南园住过一阵子,极爱那里的肃静。自陛下替她作主之后,老侯恂再也不敢苛待于她,河南解放之后,她提出了回南园待产,老侯恂答应了。可侯方域不放心她,所以,就想着谋巡抚一职,打的就是公私两不误的主意。却没想到跟他父亲争到了一块。”    “哦,原来还有这么一段故事呢。朕刚才还在纳闷呢,哪有父子两人共谋一职的道理?”朱由榔这才恍然大悟。    “陛下,其实这都是细枝末节,父子二人有感于乡亲受难,想为家乡做点事的心应该不假。”陈贞慧在一旁搭了句腔。    作为秘书,最忌嘴巴长。陈贞慧自是知道其中道理,平时很少乱讲话,基本皇上不问,他就不会主动说话。    只不过他跟侯方域是好朋友,深怕皇上因南园的事误会好友,所以插了一句嘴。    “定生,人皆有私心,朕不会因此而罪侯方域,你紧张什么?”朱由榔自然明白陈贞慧的用意,斜了他一眼,道。    “是是是,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