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医国高手-第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七十四章 朱氏军事思想课(一)
“皇上,臣以为一个活李成栋,比一个死李成栋有价值有意义的多。”王夫之躬身答道。
“哦?说说看。”朱由榔见王夫之赞成自己的意见,心中一喜。
“是。皇上,杀死李成栋非常容易,但其意义何在?按张大人所说,终究是为嘉定和扬州死难百姓报了仇,让百姓泄了愤而已。按说,让百姓出口恶气也不错,更能让天下之人对我永历朝心向往之,让残害百姓者心有忌而不敢胡为。但,臣的理解不是这样。”王夫之站直身子,侃侃而谈。
“皇上将军队改名为大明人民解放军,为的就是要解放被清人奴役的人民,从这个意义上讲,咱们的事业就是为了全国的百姓解放。只要把百姓从清军的铁蹄之下解放出来,才是百姓最大的幸福。死一个李成栋,只是让百姓出一口气而已,对咱们的解放事业益处不大。”王夫之继续说道。
“而如果活一个李成栋呢,除了皇上刚才说的,有积极的政治意义之外,还有更积极的现实意义。李成栋所部五万人入闽,入粤者不过才二万人,还有三万兵马在福建。如果把李成栋放到东面,惠州、潮州甚至整个闽地都将失而复得,这些地方的百姓必额手相庆。而且,这五万人马战斗力可不低,足以抵挡或者牵制更多清兵,给我朝休养生息争取宝贵的时间。活一个李成栋,能让我军少死多少人?能解放多少百姓?此中意味,当不用细说吧。”
“还有一条,皇上曾经对李元胤许诺过,如李成栋降,则让他父子戴罪立功,用清兵的血洗刷身上的污垢,用更大的功去抵消他犯下的大罪。如不用之,恐陷皇上于无信。臣想,‘嘉定三屠’和‘扬州十日’这两桩大恶在身,皇上再优抚于他,李成栋必不敢稍有异心,也不必担心他将来会傲视群臣,凌驾他人之上。”王夫之说道。
“不错,这位王大人是个明白人。”林察听完王夫之的话,不由地暗自点头。
朱由榔听到最后,也听出点别的意味来了。
重用李成栋的好处是显而易见,张家玉的眼光不会比王夫之这个书呆子差吧?他极力反对的真正原因,莫非是怕李成栋将来功大难制?盖过于他?
臣子有私心不要紧,谁都有私心,但是,如果要是私心太大,将私心凌驾于朝廷大局之上,这就不行了。
可是,张家玉可是史上有名的大忠臣,难道,他也有私心?忠臣也会有私心吗?
“元子,而农之言如何?”朱由榔目光有些探究之意,语气也有些不好。
“皇上,臣对而农之言甚是佩服。活一个李成栋能多活成千上万的百姓士兵,能对解放事业大有裨益,此是大局,是臣见得短了,臣惭愧,臣再无异议。”
张家玉不知道看没看到皇上目光里的深意,或者王夫之最后那些话确实说到了他的心里,打消了他的顾忌,反正这回态度是转变了。
朱由榔看不清张家玉的内心,但想法改变了就好。至于他是不是有私心,朱由榔不大在乎,只要平衡得好各方势力,哪一家也不会独大。更何况,现在还是草创班子,谈这个还有点太远。
“好,君臣同心,才是蓬勃向上的势头。”朱由榔高兴地说道。
“小白,去宣李成栋、袁彭年、孟文杰、孙忠明和李元胤。”
“遵旨。”
……
李成栋等人被带了进来,山呼万岁之后,跪伏在地。
“朕听说你们都没有用饭?是什么缘故?是感觉输得窝囊有些不服,还是担心朕会杀了你们?”
朱由榔没有叫起。虽然准备重用李成栋,但必要的搓磨还是要有的。
有的人就是怪,你越是对他和言悦色,他越是对你不恭敬;而你越是对他严厉,他却乖顺得像只猫。
朱由榔两世为人,这个道理还是懂的。
“罪将不敢。”李成栋跪在前面,一听皇上开口就说吃饭的事,而且语中还有诘问之意,连忙打起精神凝神细听,生怕一个答对出错。
“是不敢说还是不敢想?”朱由榔接着问道。
“这皇上不好对付啊,怎么还打破砂锅问到底了?”李成栋心想。
“回皇上,罪将输得心服口服,并无其它心思。”李成栋答道。
“嗯,你只答了一个问题,还有一个问题没答。看来,对自己的前途命运还是有些担忧的。”朱由榔道。
“罪将诚心归降,还望皇上开恩。”李成栋又磕了一个头说道。
“这话可是有些嘴不对心了。”朱由榔说道。
李成栋刚要再行辩解,朱由榔没等他说话,自顾自地说下去:“分明日城下之盟,怎么能是诚心呢?廷祯,你不必辩解,朕心里清楚得很。”
廷祯,是李成栋的字。
“其实,无论是输得不服气也好,还是担忧自己的前途命运也好,都是人之常情。朕不会为此入人以罪。”
“回皇上,罪将输得不服!”孟文杰打刚才就想说这句话,憋了好久,憋得心里难受,听朱由榔说到这里,终于忍不住了,抗声说了出来。
“住嘴!”李成栋回头喝斥道。
“哈哈哈,廷祯,何必呢?有话说出来才好。朕不是堵塞言路之君,别说是这话,就是朕有不是,臣子也可以指摘出来。不过,朕喜欢的是表里如一,不喜欢表面一套背后一套,阳奉阴违。”
听了孟文杰的话,朱由榔不怒反喜,正好要跟你们这些带兵之人上上朱氏军事思想课呢,孟文杰这家伙给递了梯子,机会难得啊。
“你叫孟文杰是吧?”
“是,罪将叫孟文杰。”
“你不服倒也有情可原,大概你想的是,两军堂而皇之对垒,真刀真枪地打一架,那样输了,才会心服口服,是不是?”
“是,罪将正是这样想的。”
“那你是站在强者的地位才这样想的,如果你是站在弱者的地位,你还要这样想、这样做的话,那你就是找死!”
第七十五章 朱氏军事思想课(二)
“取得胜利,是战争的唯一目的。为了取得胜利,可以不择一切手段,当然,朕说的不择手段,当然是战争的手段。当你的力量强大到可以击败任何力量时,你当然愿意面对面地打一仗。而当你处于弱小时,你的力量不足以跟敌人抗衡时,要想取得胜利,那就得想其它办法,而绝不是正面对敌。如果那样做,除了死得轰轰烈烈之外,一点益处都没有,取得战争胜利更是痴心妄想。”
朱由榔说道。
“朕立国于肇庆不过四个月,将不过数员,兵不过数千,且少经战阵,别说跟强大凶悍的清兵相抗衡,就是跟绍武伪朝相比,也是一点优势都不占。三水一战,都督林佳鼎全军覆没,就是血淋淋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朕仅带五百军士悄入广州,在张爱卿、陈集生的协助下,歼灭你八百劲兵,然后用三千未经战阵的乡兵,抵挡你一万五千精兵于广州城下,你有何不服?难道朕拿这些兵跟你打野战,你才会服?”
朱由榔质问孟文杰道。
孟文杰答不出话来。
“还有,朕于你部抵达广州城下之时,就已经密令林爱卿从三水率部动身,经珠江悄悄抵达南河岗大桥设伏。如果不是早有筹画,朕怎能堵住你们?林爱卿的大军会从天而降吗?这是用计长远,是用脑子打仗,你又有什么不服?”
“是,朕立国不久,力量尚弱,不足以跟你们明刀明枪地打,在这种情况下,不好好利用坚城、阔水、高山这些有利地形,那不是傻吗?”
“只知道蛮干的,只是将才,不是帅才。孟文杰,你好好想一想吧。”
说到这里,戴忆兰递过来杯子,朱由榔端起杯子喝了一口,不冷不热,刚好。
这番话说完,不但李成栋等降将,就连张家玉、林察、王夫之、陈伯文都深感佩服。
是啊,皇上这才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是以智取胜。
“罪将拜服!”李成栋等降将,包括孟文杰在内,至此才心服口服。
“朕说这些,并非是要自吹自擂,给你们显摆什么,是为了给你们说一说朕基本的用兵思想。以后你们带兵在外,务必遵守这些用兵原则。”朱由榔说道。
李成栋闻言一喜,听皇上的口风,这是继续用自己了?
“总的说来,是这么几条,你们用心记。”
“第一,不跟清兵野战。必须要用巧计,充分利用地形、气候等有利于我之条件,想方设法消灭敌人。清兵非常强大,不是一时半时可以完全消灭了的,必须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当前甚至很长一段时期,我们的主要战场还是在长江以南地区,这一地区的特点就是山多水多,清兵来自北方苦寒地区,擅于野战,我们一定要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我们的长处,让敌人的长处无法施展,这是用兵之要。”
“第二,以杀伤敌人保存自己为要。真正的清兵只有不到十万人,而我汉人却有三千多万,两相对比,他们渺小的太多了,打消耗他打不过我们。所以,我们的原则是多杀伤敌人,尤其在遇到争夺地盘与杀伤敌人之间权衡时,以杀伤敌人为要。另外,要保存好自己的实力,尤其在牺牲生命还是占有地盘之间权衡时,以保存实力为要。”
“第三,一定要爱护百姓。你们可能还不知道,朕已经将我大明军队命名为大明解放军,意思就是要解放被清人奴役的我大明子民。江山是朕的,同时也是人民的。自清兵入关以来,我大明子民受到了很多苦难,妻离子散,家园被毁,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一本血泪帐。这些且不说,单说做人的尊严受到的侵犯,受到的屈辱更是让人痛恨不平。在清人眼里,自然是女真人第一,蒙古人第二,我们汉人以及其他民族的人都是最低等的,是处于被奴役的地位。别的不说,就说你们这些人吧。”
“廷祯,朕从未跟你交谈过,但朕知道你降清以后,一定一直有不平之气。为何这么说呢?你立下的功劳可以说非常大,东南半壁江山说你打下来的一点也不为过,可清廷对你怎样?佟养甲有什么功劳?又有什么地位?只是一名甲喇章京而已,凭什么位居于你之上?还不是因为他是半个女真而你是汉人的缘故吗?”
一席话说得李成栋哑口无言,想起自己的事,越想越气。
“还有你,孟文杰,不知道你跟真正的女真人打过交道没有。朕问你,你的官阶是副将,是从二品的高官,但你见了比你地位低的女真人,你敢大声说话吗?别说军官了,你对一般女真士兵,你敢大声喝斥吗?答案很简单,你不敢。别说你不敢,就是一方大员估计也不敢。为什么会这样?不就是汉人低人一等吗?”
孟文杰答不出话来,因为朱由榔说的可能有些过,但真要是跟女真人在一起,汉人绝对是受气包。
“皇上,您说的这些,罪臣感同身受,跟满人打交道,他们总是颐指气使,对我等汉民从骨子里瞧不起。不仅如此,受满人的气受也就受了,有时候还要受他们奴才的气。汉人连他们的奴才都不如,其中屈辱,真是难以言说啊。”袁彭年接话道。
“感同身受,这话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由已推彼,感同身受。既然同是汉人,同是被压迫和奴役的对象,有什么理由不善待百姓呢?又有什么理由,不把他们解放出来?”
“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