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医国高手-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平身。”
“万岁万岁万万岁。”
“宋爱卿,你的差办得不错,解万民之苦,分君父之忧,实是为官者之楷模。”
“臣不敢当陛下谬赞,臣实是遵照陛下以民为本旨意,尽了为官本分而已。”
这话说的,让朱由榔感觉很舒服,不居功,还能给朕脸上贴金,真是会作官。
“能尽本分就很不错啊。”朱由榔赞了一句,迈步朝学宫正殿走去。
那里正是宋应升临时办公之地。
朱由榔坐下,邢小枣殷勤地端过一盏茶来,交给李洪,李洪接过来放到一边,并没有放到朱由榔面前。
外边的东西,他可不敢随便让皇上吃喝。
“邢院长,你怎么也在?”
“回皇上,禁军不是正在开展‘拥军爱民’活动吗?元胤他们帮百姓们修补搭建房屋,臣妾就带人过来给百姓们看看病,也算尽一尽心意吧。”邢小枣答道。
“不但把自己的事说得很清楚明白,还不着痕迹地把李元胤的功劳也捎带上了。啧啧,这份能耐,不亚于个官场人精!”
朱由榔听了,心里暗赞。
第一百六十一章 捡到宝了
“人民军队爱人民,只有这样,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你俩做的不错。”朱由榔勉励了李元胤和苏雄一句。
“是,臣等遵照陛下旨意开展‘拥军爱民’活动,已经使禁军的精神面貌和战半力得到了很大提升,老百姓对我们是真心的拥戴,我们也体会到了以民为本的积极意义。”李元胤答道。
“嗯,不错。好好练兵吧,朕很快就用着你们了。”朱由榔首发
李元胤和苏雄对视一眼,心说:“这是快要打仗了?建功立业的机会来了?”
按住心头的狂喜,俩人高声答道:“是!”
“宋爱卿,你这防疫做得好啊。不过,这天睛了,积水的地方,很容易滋生蚊虫,而蚊虫又是传播疾病的罪魁祸首,有什么好办法吗?”朱由榔转头对宋应升问道。
“陛下,臣这些措施都是舍弟应星建议的,至于消灭蚊虫,臣以前没有想过,请陛下训示。”宋应升回道。
“艾草可以防治蚊虫,而且还可以防治风寒,老叶,是不是可以用艾草煮些水,一来喷洒到积水的地方,二来让百姓每人喝上一碗?”朱由榔问叶紫帆。
“皇上所言极是。只不好,这得需要大量艾草,全城的药铺的艾草都买来,怕是一时之间也难以解决。草民觉得,可以用艾草除蚊虫,用芦根煮水喝,也可以防治风寒和署热。芦根到处都是,百姓们可以就地取材。”叶紫帆说道。
“嗯,很好,就依老叶说的办。另外,令斌,你将今日所议的防疫措施拟个条陈,发往各地,让各地依此办理,务必保证没有大的疫情发生。”朱由榔对陈邦彦道。
“是,臣遵旨。”陈邦彦答应一声。
“宋爱卿,汝弟现在何处?”朱由榔又问宋应升。
“舍弟现居广州,与臣比邻而居。”宋应升答道。
“‘奉新二宋’之名早已远播,汝弟之才还在你之上,如此大才朕岂能不用?”
“陛下,臣与弟都非正牌子进士出身,臣做这知府都已经是勉力而为了,且舍弟也已耳顺,恐负圣主厚爱啊。”
一听这话,朱由榔心里就笑:“真虚伪,假惺惺干什么?若不想让你弟弟出仕,刚才着意提醒朕干什么?”
“不必多说。朕重水平不重文凭,不,是重水平不重功名。如今,我朝需要大量人才,只要人尽其才,才能利国利民啊。”
朱由榔没理会宋应升的虚伪,一挥手说道。
……
在回宫的路上,朱由榔想起宋应星的事心里就想笑。
宋应升一开始提起弟弟的时候,朱由榔还没有反应过来,后来想:“宋应升只说此方是舍弟所献也就完了,为什么要加上应星二字,这是在着意提醒朕啊。”
想到这里,脑子里灵光一闪:“应星,宋应星?莫非是《天工开物》的作者宋应星?”
一念至此,脑海里开始搜索宋应星的信息。
宋应星,字长庚,生于万历十五年,江西南昌奉新县人。万历四十三年,宋应星与兄应升赴省城南昌参加乙卯科乡试。在一万多名考生中,29岁的宋应星考取全省第三名举人,其兄名列第六。奉新诸生中只有他们兄弟中举,故称“奉新二宋”。
之后,兄弟二人分别于万历四十七年和天启、崇祯年间三次参加会试,均告失利,之后就绝了科举之心。
宋应升确实做过恩平县令,也做过广州知府。不过,在隆武二年,隆武朝灭亡之后,服毒殉国。
如今他活的好好的,说明是自己改变了历史进程,也挽救了他的性命啊。
……
这些信息对上了,完全对上了。宋应星必是《天工开物》的作者无疑。
朱由榔心头狂喜,但却是没有表现出来,而是非常冷静展现了一个睿智的、开明的帝王形象。
宋应星的出现,不能不令他狂喜。
作为后世人,朱由榔比谁都明白科技兴国的意义,这不但关系到能否顺利快速地收复大明江山,而且还关系到中华民族是否始终屹立于世界最高巅的万年大计。
他穿越之后,始终注重收纳科技人才,像哈提斯、焦泥、姚德三和张念宝。前两人不过是泰西人,朱由榔重视的是他们的泰西人身份,希望通过他们将西方的科学知识引进来,而后两人只不过是两名工匠,但都得到了朱由榔的重视。
这四个人都算不上真正的科学家。
在他眼里,徐光启最为合格,可他已经作古。
每每想到这些,朱由榔就深感遗憾。
可他却忘了,当世还有一个大科学家,就是宋应星。
宋应星编撰的《天工开物》初刊于祯十年,问世距今已经十年了。全书共三卷十八篇,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有人也称它是一部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是“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朱由榔没弄明白,此书已经问世十年,不知道为什么,怎么没有流传开来。
想来原因无非是两个。
一是此书不被士大夫所看重,觉得那是记载“奇技淫巧”的书,于治国安邦无有益处,或者益处不大。
二是天下大乱,原来的社会矛盾迅速转化为民族矛盾,士大夫不是忙着反清复明,就是忙着迎合大清,意图在新的朝代到来之际谋一个安身立命的好地位,所以学术和思想的传播几近停止。
朱由榔需要技术,也需要科技人才,而宋应星在成书过程中,必然接触和认识了大量工匠和各行各业的人才。所以,用好他,必然就解决了这两方面的大问题。
“宋应星今年应该已经六十岁了,不知他身体如何?如果身体够健康,那我可真是捡到宝了。按历史记载,他的寿数八十,身体应该没有大问题吧?”
朱由榔如此想到。
第一百六十二章 胆敢质疑圣人?
朱由榔召见宋应星时,特意将内阁七位大学士都请上殿来,目的一是考较一下宋应星是否有真材实学,二是也想将科技兴国的理念明确地传递出去,以期得到这帮大臣的支持。
除了陈邦彦大体能将皇上的心思猜测个一二,其他人都不明白皇上将他们全召到殿上来是个什么意思。
宋应星上殿来,给人的第一印象很不错。
只见他身着长衫,头戴四方平定巾,典型的一副书生打扮。面对威权日重的皇帝和满朝大臣,其言行举止不慌不忙,非常沉稳。而且,虽然头发胡子全白了,但看起来面色红润,脚步矫健,精神矍铄。
只身体一条,朱由榔就挺满意。
见过礼,朱由榔命宋应星平身,站在一旁。
“诸位爱卿,朕召见宋长庚,是因为他在此次广州府防疫救灾中所献方略有功。另外,《天工开物》也是他所著,朕早有耳闻。不知你们谁读过这本书?”朱由榔问道。
瞿式耜等面面相觑,不知《天工开物》到底是何书。
只有吴炳出班奏道:“陛下,臣十年前曾读过此书,不过,依臣看来,此书所言皆奇技淫巧,于治国理政裨益不大。”
朱由榔闻奏微微一笑,对宋应星道:“长庚,既然你的书并没有广为人知,你就介绍介绍吧,另外,吴大人所言你如有不同看法,亦可反驳。”
“是,学生遵旨。”宋应星躬身答道。
然后站直身子,面向几位朝廷重臣,朗声道:“列位大人,学生于崇祯十年自己出资刊印《天工开物》一书,此书三卷十八篇,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生产技术。全书详细叙述了各种农作物和手工业原料的种类、产地、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以及一些生产组织经验。上卷记载了谷物豆麻的栽培和加工方法,蚕丝棉苎的纺织和染色技术,以及制盐、制糖工艺。中卷内容包括砖瓦、陶瓷的制作,车船的建造,金属的铸锻,煤炭、石灰、硫黄、白矾的开采和烧制,以及榨油、造纸方法等。下卷记述金属矿物的开采和冶炼,兵器的制造,颜料、酒曲的生产,以及珠玉的采集加工等首发
简单地介绍了《天工开物》这本书的基本内容之后,宋应星又道:“学生以为,天生万物,皆有其理,若能参透万物生长之理,对民生必大有裨益。吴大人所言治国理政,无非就是礼义仁智信等牧民之道,对此学生并不反对。然学生此书如推广开来,必然可以使民生大为提高,对治国理政有百利而无一害。故奇技淫巧之说,学生实不敢苟同。”
“有见地,真乃知音之人。”朱由榔闻言,心下十分赞赏。
但他明白,宋应星这番话未必会得到七位大学士的赞赏,有可能会得到他们的炮火集中打击。
除了黄宗羲的思想比较先进外,其他六位都是儒学大家,要知道,儒家学说对科学技术的发展是嗤之以鼻的。如若不然,“四大发明”源于中国,为何却没有在中国得到发扬光大?
果然,宋应星话音未落,吴炳就反击了。
“‘小人哉,樊须也!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则四方之民襁负其子而至矣,焉用稼?’,宋夫子,此乃圣人所言,莫非你对圣人所言也有异议?”
宋应星比在座的人年纪都大,尊称他为“夫子”倒也没什么,只不过,吴炳言中颇有嘲讽之意,少了些许恭敬。
“宋夫子,莫非你不尊儒术,而尊墨家?”吕大器也质质问道。
墨家有关于科学技术的论述,是孔子所鄙视的,吕大器故有此问。
“子曰:君子不器。宋夫子,请问汝欲做小人么?”杨乔然手捻胡须,一副不屑的样子。
“君子不器”的意思是君子不会专注于任何一门学科或学问,君子的任务就是“学而优则仕”,当官“牧民”就是君子的唯一的“重任”,当了官了,能为王管理万民了,便“学也,禄在其中矣“,学就是为了禄,禄是学而仕的水到渠成的丰硕果实。
一连被三位大学士诘问,宋应星有些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