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你又来这么一出。”
    李正使劲摇着扇子说道:“其实我真不是故意的。”
    “这件事,我一定会和陛下说的,咱们先来算算账泾阳要交多少税。”
    徐照邻拿起自己的卷宗,叫来了县令来一起对照今年的收成。
    县令说道:“回侍郎,今年我们泾阳丰收,耕种田地有九百三十一亩,总共三十万石头粮食。”
    “三十……三十万石!”
    徐照邻几乎要跳起来了,“你们哪里来这么多粮食!”
    “确实是三十万石。”县令解释着说道:“黍米三千石,土豆十万石,玉米六千石,稻米七百五十石……”
    县令还没说完。
    徐照邻劈手就夺过了账目,一条接着一条地对照起来。
    再看着泾阳之前开垦的荒地。
    在泾阳走了一圈,徐照邻对照着当初泾阳县登册的田地面积也就只有三百多亩,现如今来看确实翻了三倍。
    瞧着远处的一座山,徐照邻问话道:“我记得那座山是荒山呀。”
    泾阳县令解释道:“原本是荒山,县侯让我们在山上种的叫做玉米的东西,那玉米不是那么的吃水,就算是旱地里也好种,就是麻烦了一些。”
    徐照邻看着远处的荒山如今也算是有了一些植被。
    再看李正,徐照说道:“县侯,要不这样吧,咱们折中一下,如今长安周边只有你们泾阳算得上是丰收,两成赋税如何?”
    “六万石?”
    李正也是一脸焦灼,“可以先欠着吗?”


第一百九十一章 狄仁杰到泾阳
    原本神情有了些许缓和的徐照邻又黑了下来,对李正说道:“县侯莫非以为这是菜市场买菜,还能讨价还价赊账?”
    “不行吗?”
    徐照邻气得一跺脚,“当然不行了!”
    李正感慨道:“魏王殿下他……”
    徐照邻怒声说道:“就算魏王殿下刨了我家祖坟也不行。”
    怎么又是说两句就急眼的。
    长安民风彪悍,听到要先欠着这个徐照邻的架势像是要和自己拼了老命。
    “老徐,你先别激动。”
    “我能不激动吗!”徐照邻跳脚说道:“要是交不少差事,陛下责备的是下官不是县侯。”
    “我之前还援助了凉州好多粮食呢。”
    “那是两码事!”徐照邻炸毛一般地说道。
    县令小声说道:“县侯啊,这朝中有朝中的规矩,咱们也不能说什么就是什么,也就六万石粮食,该给的。”
    把泾阳的六万石粮食定下来,徐照邻这才在案卷上写下数目。
    等泾阳的事情敲定之后,徐照邻又说道:“牛家村和公主封地礼泉县的赋税,县侯打算这两地的赋税怎么给。”
    县令又拿出一封案卷说道:“按照之前县侯的交待这两地的赋税也是我们泾阳来出,两地共计粮食两万五千石。”
    “按照户部的规矩,就按丰年的赋税来算要上交赋税五千石。”
    听完,徐照邻诧异地看了一眼这个县令。
    县令笑呵呵说道:“都已经准备好了。”
    “你的县令挺会办事的。”徐照邻拿过账目说道。
    “客气客气。”李正拱手说道。
    泾阳县令也说道:“下官也只是按照规矩办事而已。”
    带着徐照邻来到粮仓,六万多石粮食满满当当地提走。
    回到户部之后徐照邻来到李二面前,“陛下这是各地的粮食赋税都已经收上来了。”
    李世民接过奏章看着,“泾阳能拿出六万石?”
    徐照邻点头说道:“这些也确实是泾阳拿出来的。”
    没想到泾阳有这么多的赋税,一开始以为李正的土豆会在今年有丰收,没想到竟然如此丰收。
    徐照邻再次说道:“还有一件事,李正把长乐公主封地的礼泉县和牛家村的所有村户都迁入了泾阳,现如今泾阳县人口足足三万有余。”
    “这次两地的赋税其实都是李正出的。”
    李世民沉着脸,“李正的胃口可真是越来越大了。”
    徐照邻小心翼翼地观察着李世民的表情,生怕当今陛下会发火牵连自己。
    不过徐照邻感觉自己很冤枉,把长乐公主的封地划给李正也是陛下你说的。
    现在李正这么做可不能怪我,两头不讨好,这个户部侍郎越来越难做了。
    最重要的这件事没有过中书省,而是陛下自己的决定。
    李世民刚收起奏章,太监来报说道:“陛下,左骁卫牛进达大将军求见。”
    “让他进来。”李世民颔首。
    牛进达进入甘露殿中先是行礼,开口便说道:“陛下,臣有本奏。”
    说完牛进达把一本奏章举过头顶。
    李世民示意一旁的小太监把奏章拿来。
    打开牛进达的奏章,李世民看完之后疑惑问道:“你为李正请功?”
    牛进达点头,“李正与社稷有功,还请陛下将臣的地都赏赐给李正。”
    其实说完这些话,牛进达心里很忐忑。
    生怕李世民会不答应。
    这也是房玄龄想出来的办法,一来农户要走拦不住,既然人都已经去了泾阳县,不如将土地也给李正算了。
    这二来也省得麻烦,大不了把地也送给李正,退一步少纷争,也可以卖个人情。
    人都被你李正带走,我要这些地有何用。
    李世民思量着,牛进达虽说不是一个多么聪明的人,可为人为将踏实。
    “既然如此便这么办吧,徐照邻你去户部造册把土地并入泾阳县。”李世民点头。
    牛进达长出一口气,一桩麻烦总算是摆平了。
    人在泾阳的李正,又收到了系统提示,土地莫名其妙地又增加了六百亩。
    这还是户部官吏送来的案卷才知道是牛进达送的,现在牛家村的地也归自己了。
    坐在马圈旁,看着手中的一本作物种植指南,李正看着种辣椒有什么地方要注意的。
    这些日子大牛和大虎两个孩子相处得还不错。
    大牛还跟着大虎一起养马,裴行俭如今年纪还小大多数时间还是薛仁贵带着。
    一个中年男子牵着孩子而来。
    大牛问了来人是谁,便跑来说道:“老师,狄仁杰与他的父亲狄知逊来了。”
    放下手中的书本,李正见到来人。
    狄知逊见到李正说道:“老夫并州太原狄知逊,这是犬子狄仁杰。”
    李正也稍稍行礼,“久闻大名。”
    狄知逊笑呵呵说道:“当初买下九宫连线图的就是老夫,这道题非常发人深省。”
    “一点小聪明而已。”
    “是不是小聪明不知道,老夫倒是觉得这道题非常的有意思,看似简单实则画起来需要另外一种方式。”
    狄知逊又说道:“你的事迹老夫都听说过,只是老夫不明白老夫以及老夫的儿子与你素未谋面,陛下却下旨让他入你的泾阳县。”
    李正一番犹豫说道:“这件事说来就复杂了,一时半会儿解释不清楚。”
    狄知逊又说道:“老夫的儿子可以在你的泾阳住,其实陛下封老夫做东宫的直郎,负责掌握东宫授印,以后要在长安长住,一时间找不到落脚的地方,老夫可否带着自己的孩子也在泾阳住?”
    闻言李正面色一喜说道:“这样就更好了,你也放心我也放心。”
    狄知逊点头,把狄仁杰推到了李正了身边低声说道:“爹爹去一趟朝中,以后你就跟着李正好好学。”
    “孩儿明白了。”
    狄知逊走后,狄仁杰朝着李正行礼,“学生见过老师。”
    这是行拜师礼了?李正蹲下身看着和李治年纪相仿的狄仁杰,伸手捏着他的脸,比李治瘦了一点。
    狄仁杰神情带着疑惑,“老师为何要捏学生的脸。”
    手感不咋滴,李正收回手,叫来大牛和大虎说道:“这是狄仁杰,以后你们带着他。”


第一百九十二章 出家人上官仪
    “好!”
    大牛拉着狄仁杰说道:“我们先带你去看看泾阳县,以后你就要住在这里。”
    裴行俭如今和狄仁杰年纪差不多,小孩子相处就会容易一些。
    怎么越来越像是托儿所了,李正长叹一口气。
    第二日,李义府带着一个人来到泾阳。
    人是被李恪的护卫队给押来的。
    来人穿着和尚衣服,一直挣扎着。
    李正看着好奇,“这谁啊?”
    李义府解释道:“在村外看到这个家伙鬼鬼祟祟的,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人。”
    上官仪抬起鼻青脸肿的脸说:“我怎么鬼鬼祟祟的,我是上官仪!”
    李义府问道:“你说不像个和尚,你穿着僧袍做什么?”
    上官仪说道:“我是和尚。”
    冷冷一笑,李义府又说道:“你怎么留着头发?”
    “我那是带发修行,带发修行你懂吗?”
    李正瞧着眼前这个狼狈的家伙,看起来三十多岁的模样。
    “你真是上官仪?”
    上官仪点头,“我身上还有陛下的旨意。”
    李义府收到李正的眼神便说道:“搜身。”
    “……”
    上官仪:“你们摸哪儿呢!”
    好一会儿才从李义府的怀里搜到了李二的圣旨,李正拿着圣旨还有些孤疑地多看了上官仪两眼。
    “你怎么出家了?”李正问道。
    确认了身份侍卫们这才放开上官仪。
    整理了一番自己的衣衫,上官仪说道:“我也不想这样,我活到现在容易吗?还不得处处小心。”
    上官仪整了整身上的衣袍,“大业十一年,天下大乱,我是隋官,我只能跑,没地方躲就一头躲进了寺庙。”
    委屈地吸了吸鼻子,上官仪接着说道:“一躲就是这么多年我容易吗?当年我好不容易做了官,转眼就没了,到如今躲在寺庙里做个假和尚,已经好久没有吃一顿饱饭了。”
    上官仪越说越委屈。
    李正说道:“给他弄点吃的,至少让人家吃饱。”
    上官仪又说道:“我要吃肉。”
    “你是出家人。”
    “我还俗了!”
    李义府瞪了上官仪一眼,端来了吃的。
    狼吞虎咽地吃着鸡腿,上官仪几乎一边哭着一边吃完。
    吃完之后还喝下一口酒水,舒坦地长出一口气。
    李正检查了食盒说道:“吃得够干净的啊。”
    上官仪打着饱嗝,“好久没有吃得这么痛快了。”
    “好吃吗?”
    “好吃。”
    上官仪又打了一个饱嗝说道:“县侯能够出策论平定阴山,还能帮助朝中兵不血刃拿回河西走廊,有一点在下实在是想不明白。”
    李正给他倒了一碗热水,“有不明白的就讲。”
    看了一眼只有十来岁的李正,上官仪说道:“县侯为什么不入朝为官呢?”
    “为什么要入朝为官?”
    上官仪站起身朗声说道:“但凡有志者,进士及第,修国史,娶五姓女。人生在世才不算虚度。”
    李正感叹道:“所以你这辈子没什么大出息。”
    上官仪:“什么?”
    李正摆手说道:“没什么。”
    历史上的上官仪最高官拜宰相活得比较久,发迹的时间和许敬宗与李义府差不多。
    这个家伙一辈子其实过得也不咋地,尤其是他的孙女上官婉儿更是没个消停。
    李正对上官仪说道:“我手中正好缺个人教孩子们诗书礼仪不如你来教如何?”
    上官仪连忙行礼,“在下当不起。”
    看他的模样好笑,李正说道:“刚刚你还一副桀骜不驯的模样,现在怎么又对我这般恭敬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