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整得就像是他替治下的县官请罪,是县官管治无力,和他长孙无忌没有关系。
    事发了他长孙无忌站起身,还给他了一个主动请罪的形象。
    “这只老狐狸,道行还是高啊。”程咬金感叹。
    牛进达等一群武将只得一阵无言。
    打仗他长孙无忌不行,处理政事长孙无忌不如房玄龄和杜如晦,玩弄人心怕是整个长安都不是长孙无忌的对手。
    不过这一次能够让长孙无忌丢脸,程咬金心里痛快了不少。
    雨水刚刚停歇,程处默来到泾阳找到了李正。
    李正瞧着程处默带来的银钱很高兴,足足有好几百贯。
    “程兄出手不凡,这才几天就挣了这么多。”李正一边手脚麻利地收着钱。
    程处默有些惋惜说道:“就是现在长安的那些小子见了我就像见了鬼一样,看到我就跑。”
    “辛苦了。”李正拍着程处默的肩膀。
    程处默感叹说道:“确实挺辛苦的,我还要一边追着他们打。”
    可能在长安能够这么横行无阻追着别人打,逼着别人买药的也就只有程咬金的儿子了吧。
    看他的身板,一身腱子肉,他爹又是大唐开国功臣,一般人还真惹不起他。
    就算惹得起,也要掂量掂量程咬金这个混世魔王会不会提着斧子杀上门。


第二十三章 生水开水
    属地检测:土地二千亩,人口一万三千六百。
    收到系统提示,李正有些惊讶,怎么莫名其妙自己土地又增加了。
    正想着一个小太监带着一队官兵而来,对李正念完圣旨之后就离开了。
    拿着手中的圣旨,看了一遍又一遍,李世民又给了自己六百亩地,泾阳以西三里六百亩……
    程处默也瞧着圣旨说道:“你修建河堤垦荒有功,陛下又赏你封地了,不过瞧着封地也不对呀。”
    “怎么不对了?”李正问道。
    程处默看向泾阳的西边,远远就可以看到一座山,“那不是一座山嘛,陛下给你一座山做什么用?”
    “我不知道。”李正也奇怪。
    原来是自己主动修建河堤立功了。
    “别人都想不到,就你先建了起来,也好有赏总比没赏赐的好。”程处默说。
    “这一次生意做了,我这里还有一些药,你要吗?”李正问道。
    “你的药确实不错。”程处默拍着胸脯说道:“被我揍过的人都说这药好使。”
    系统的药店里倒是还有不少的云南白药,李正想着要是再给他云南白药,这个瓜怂天天追着人打卖药,也太缺德了。
    考虑了一番李正走入医馆,从系统药店里拿出一箱清凉油,这里面大概有五百多盒。
    这清凉油还是很老的牌子,用的是非常具有年代感的小圆盒子。
    把清凉油放到程处默面前。
    李正说道:“这回咱们换个东西卖。”
    接过清凉油,程处默打开盒子闻了闻:“这东西怎么用啊。”
    李正把清凉油抹在程处默的太阳穴之后问道:“感觉怎么样?!是不是特别的提神?”
    程处默陡然睁大了眼如醍醐灌顶一般地深吸一口气,“好清凉,好提神!”
    对程处默的业务能力李正是放心了,他老程家就算强买强卖也不会有大事。
    就是霸道一点,不要脸了一点。
    两人商量好价格,一盒清凉油一贯钱,签字画押立下契约。
    程处默很爽快,李正的药很好卖,谁和钱过不去。
    别看老程家威风,家里也没太多的余粮。
    “对了。”程处默对李正说道:“我最近在长安听到消息说,朝中要没粮食了,我家老货已经在屯粮了,你这段时间多存点粮食。”
    李正记得历史上贞观初年的事情,一次大水灾把庄稼给淹了,之后就开始出现了有人哄抬粮食价格。
    不过后世一些历史专家认为这是一次五姓对李世民的行动。
    为的就是要让李世民向五姓做出更大的让步。
    刚刚登基的李世民雄心勃勃自然知道五姓对如今朝中的威胁。
    可打蛇打七寸,这一次水灾之后就打了李世民的七寸上,最关键的粮食上。
    李正想着现如今水灾已经治理得很及时了。
    没想到该来的还是来了。
    李世民带着房玄龄与李君羡再次来到泾阳县,远远就看见程处默和李正在说着什么。
    “没想到李正这个小子竟然和程咬金家的小子有来往。”李世民有些惊讶。
    如今长安的人都说李正是一个行为怪异,连荒地都不分的傻子。
    就算是秦琼和杜如晦请他做官,他都不要。
    治好皇后的病,他却要了一大片荒地。
    坊间对李正的议论挺多的,能解开九章数术说明这人聪明,但傻子总归是个傻子。
    李世民眼里这个李正绝对不会是傻子。
    等到程处默扛着一箱东西离开之后。
    李世民这才走向医馆。
    “李正,老夫又来了。”李世民走到医馆门口。
    “快快请进。”李正热情邀请,还给他们泡了三杯茶水。
    这三人的待遇比程处默好得多。
    程处默是一起挣钱的,这三个人是白送钱的。
    李世民看着杯子中的茶水问道:“这里面泡的是?”
    李正介绍道:“枸杞,金银花。”
    平时李世民喝的茶汤都会放一些酥油,这小子直接在杯子放入干枸杞。
    枸杞和金银花这些药材不是不认识。
    喝下一口味道有些甘甜,下过雨之后倒是可以驱寒。
    李世民问道:“恭喜呀,老夫听说当今陛下又封赏你土地了。”
    “前脚刚送来的圣旨,你们这就知道了,消息够灵通的呀,想必在朝中有些人脉吧。”李正说道。
    房玄龄尴尬笑了笑,“在朝中确实有些熟人。”
    看着两人李正又拿出两盒清凉油,“挖一点涂在太阳穴上,提神醒脑。”
    “是吗?”
    李世民当即试了试,将清凉油涂在自己太阳穴上,深吸一口气一股透彻自己鼻腔的清凉,整个人都清爽了不少。
    思绪也豁然清晰了许多。
    “怎么样,不错吧,一贯钱一盒童叟无欺。”李正说道。
    “你这小子……”李世民笑骂,还是拿出了一块银饼,不过比以前小了不少。
    看着李正收下钱,李世民心中暗暗确定这小子还爱钱。
    房玄龄开口问道:“老夫打听过你,据说你从来不直接喝水,要煮沸了才肯喝这是什么道理。”
    “因为水里面有细菌呀。”李正说道。
    “细菌是什么?”房玄龄再次反问。
    “就是一种小虫子,比如微生物或者一些脏东西,我们肉眼看不到,喝生水容易闹肚子。”
    听李正说完,房玄龄和李世民面面相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
    不过细细一想,当年行军打仗的时候确实有不少人喝了水之后闹过肚子,但也没当回事。
    倒是这小子提醒了,行军打仗的时候若是将领吃坏了肚子,很容易耽误事情。
    李世民心里暗暗想着说不定可以在军中推行。
    孙思邈也说过,当初他在一个村子里,整个村子的人都闹了肚子,就是河水出了问题。
    也说水不干净,煮沸了喝才好,孙思邈也提倡过不喝生水。
    只是没人在意,习惯捞起河水就喝,不想太麻烦。
    想完这些李世民又说道:“你说长安会有一场下半个月大雨,果然被你说中了。”
    “凑巧。”李正笑着。
    “老夫向陛下谏言之后,修建了河堤,好在没有太严重。”房玄龄起身对李正行礼说道:“多谢小兄弟提点,老夫代百姓们谢过。”
    “您千万别客气,我就随口一说。”


第二十四章 亲生的
    李世民笑呵呵说道:“你这随口一说可不简单。”
    李正咧嘴笑着说道:“我再告诉你们一个更劲爆的消息,关中的粮食要涨价啦。”
    “你说什么!”李世民拍案而起。
    李世民登基以来一直把粮食视为重中之重,如今解决了水患,粮食还会涨?
    意识到自己的失态,李世民问道:“你是怎么知道的?”
    说到这里李正有长叹一口气,“我问你如今朝中的存粮有多少,要应付突厥要打仗朝中的存粮也不多了吧。”
    房玄龄听了心里思量了一番,朝中官仓的存量确实不错,加上前些年又是旱灾,今年又是打仗。
    粮食虽然吃紧,可也算是自给自足。
    “这一次水灾已经治理得很好了,怎么粮食还会涨价?”房玄龄问道。
    看两人疑惑的神情,李正小声说道:“我告诉你们,你们可不要告诉别人。”
    “你说。”李世民的神情开始严厉起来。
    “朝中的官仓没有更多的粮食来稳定粮价,长安绝大部分的粮商都在权贵的手中,一旦他们要哄抬粮食价格,朝中不能拿出更多的粮食来控制粮价,你觉得不会涨价吗?”
    房玄龄站起身,“什么人,用心如此险恶。”
    “我也刚刚听说长安不上粮商都涨价了,还有不少人都在传粮食要涨价,都是借着这次水灾的名头。”
    朝中已经提前作出反应,除了少数地区,其他地区的反应都很迅速。
    李世民盯着李正,立刻明白了其中的缘由,不是水灾怎么样,水灾只是一个散播谣言的名头而起。
    加上如今朝中要应对突厥,前两年的旱灾之后,朝中粮仓的粮食确实已经不多了。
    有心人要跟朕一个下马威!
    李世民想明白了。
    “多谢小兄弟告知。”李世民说完站起身就走。
    “走得还真急,这是赶着屯粮去了吧。”李正掂量着手中的银饼,分量还真不轻。
    李世民回到宫里,刚刚好不容易有了名望这一次又有人抬粮价这是要把自己架在火上烤。
    当即下令,查!给朕查,到底什么人在哄抬粮价。
    大理寺废了好大劲查出了一些端倪。
    是五姓的人在捣鬼。
    李世民心中气愤!
    五姓竟然在这个时候给朕使绊子。
    长安风风雨雨,李世民登基的时候就冒了很大的风险。
    玄武门之变之后,也断了很多人的利益。
    这些人或多或少与李建成有关系。
    他们当然见不得李世民好,更希望李世民对他们做出更多的让步。
    长安的风风雨雨,李世民眼下头疼的事情,这一切和李正没有太大的关系。
    用既来之则安之的道理,李正拿出打鸡血的态度。
    为了让自己的后辈子过得更加安逸,为了让自己可以在三十岁之前退休,过上古代腐朽的生活。
    将这里打造成一个富得流油的世外桃源。
    嗯嗯,心里想想便觉得非常的美。
    雨水停了之后,天气虽说不是很晴朗但是已经可以干活了。
    修路的工程依旧在继续。
    八公里的路到现在已经修了五公里了。
    这条大路贯穿整个泾阳县,自南向北。
    李正聚精会神琢磨着系统。
    属地:土地二千亩,人口一万三千六百。
    任务:修路八公里
    奖励图书馆一阶段
    任务没有完成,系统依旧是纹丝未动。
    农作物一阶段的种子已经种下去了,如今就等着发芽,这些种子除了杂交水稻其他的都是不是转基因或者有改良的。
    药店一阶段也只是最普通的日常用药,倒是也够自己用。
    八千吨水泥到如今只用了五十吨,还余下很多。
    看着荒地里的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