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正淡然对李承乾说道:“因为冯盎根本就不想造反,他也没力气造反,早就被李靖大将军打怕了。”
    “你好像很了解冯盎。”
    李正咧嘴一笑,“我认识他,他不认识我。”
    这番话李承乾记在心里,关系朝中大事还是要几番问询查证之后才能确认。
    看着手中的这把复合弓,李承乾打心里很喜欢这把弓。
    可君子不夺人所好,李承乾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带着东宫的属官离开了泾阳。
    送别了李承乾,李正把剩下的几块臭豆腐给了大虎。
    回到马圈旁的小屋,拿出系统图书馆的世界地图。
    在岭南的地域画出一个圈,岭南是个好地方,岭南也是需要平定的。
    岭南挨着南海,又与南诏和真腊相邻。
    那里的气候很适合用来种植农作物,尤其是适合种辣椒。
    平定了岭南,整个岭南就是中原的粮仓。
    挨着南海,气候宜人。
    水果多,而且作物也多。
    更是一块出海的最好踏板。
    当然这些都是长久之计。
    就算是付出一些代价,在减少冲突的前途下平定岭南对中原来说益处很大。
    李正当即写下一封书信,交给大虎说道:“把这封信送到魏王李泰手中。”
    “喏。”
    想来李泰如今正在编撰括地志,岭南的一地的重要性,朝中必须要重视起来。
    回到肥皂坊,李正看着如今的肥皂,桃花已经用完了,现如今正在用牡丹花。
    至于那些没有花瓣的肥皂,至于要卖给突厥人的肥皂只是用一些非常的边角料做的。
    品质没有长安这么好,没有掺杂花浆,物尽其用而已。
    李承乾回到长安,还没回到东宫就来到中书省。
    把李正的看法对房玄龄说了一遍。
    房玄龄听完之后思量许久,“太子殿下的方略或许可行,如今朝中对冯盎的猜忌不断,可以用这个办法先试探一下冯盎的态度,先看看他的态度,若是他答应来长安便可行,若是他不来长安,再行他法。”
    李承乾中肯的点头,“软硬皆施。”
    “甚善。”
    为自己的父皇排忧解难,李承乾丝毫不会落后。
    最近李泰忙着做括地志的事情,分不开身。
    正是自己在父皇面前表现的好时机。
    心满意足地走向东宫,李承乾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匆匆而过,想去是甘露殿的方向。
    “刚刚过去的是李泰吗?”李承乾问向身边的东宫的属官。
    “想来应该是的。”
    李承乾心中猜疑,李泰这个时候去找父皇做什么?
    李泰拿着一份奏章来到甘露殿,对李世民说道:“父皇,儿臣在编撰括地志的时候发现岭南有一大好处。”
    手里还在把玩着魔方,李世民说道:“说吧。”
    李泰站起身说道:“父皇,儿臣与岑文本在编撰括地志之时,发现岭南一地的粮食可以一年两熟,并且真腊与南诏的粮食一年所出颇丰,即便是大灾之年,也不会饿死人。”
    “岭南粮食?”
    李泰把奏章放到李世民的面前说道:“南诏与真腊有一种稻种,稻颗硕大,一年两收是常事。”
    看着李泰的奏章,李世民的神情也凝重起来。
    “父皇岭南或许有冯盎拥兵自重,可与岭南接壤的南诏与真腊是一个大粮仓。”
    “陛下,中书令房玄龄求见。”
    “让他进来。”李世民点头。
    房玄龄来到甘露殿中,将太子的说法与李世民说了一遍。
    身在东宫的李承乾等待着东宫属官传来消息。
    “太子殿下,有消息了。”东宫属官前来禀报道:“魏王殿下说真腊与南诏有一种稻种,一年两收,产量颇丰,还说……”
    “还说什么!”李承乾脸色黑了下来。
    东宫属官接着说道:“陛下还说若是冯盎能够来长安,让魏王殿下负责接待。”
    说完东宫属官小心翼翼看了一眼李承乾的眼神。
    “好你个李泰!”李承乾咬得牙根痒痒,好不容易就要到手的功劳全被李泰给抢了去。
    东宫属官又说道:“陛下还说,太子的策略可以采纳,说是派出安抚岭南的官吏由太子殿下安排。”
    李承乾的脸色这才好了不少。
    甘露殿,等到房玄龄和李泰都离开之后,李世民一个人接着把玩着手中的魔方。
    王鼎把太子和魏王的事情都说了一遍。
    李世民叹息说道:“承乾去见了李正一面,便有了方略,李泰收到了李正的一封书信,便知道南诏与真腊的稻种,朕的这两个孩子还真是没一个消停。”
    王鼎尴尬赔笑着,“太子和魏王殿下都在为陛下排忧解难。”
    李世民冷冷一笑,“给朕排忧解难,朕看他们两个没了李正是什么事情都干不成了?”
    “这……”
    王鼎只好说道:“老奴愚钝。”
    李世民又召见了一个人来到甘露殿。
    张公瑾早年便在李世民的左右。
    当年玄武门的事情,有张公瑾的一份。
    相比朝中的程咬金,牛进达,魏征他们都是明面上的人物。
    李世民登基之后很多人都沉寂了下来。
    张公瑾跟着李靖从阴山回来之后便也随着久居家中。
    很少出面,很少上朝。
    除了朝堂上的那些人。
    李靖,张公瑾,李玄道,蔡允恭这些人都是李世民当年的心腹。


第二百八十六章 秦王府十八学士
    当年李世民还没登基,还是秦王的时候,秦王府十八学士都是李世民的心腹,只是自登基以后很多人都蛰伏了下来。
    也不在朝堂上抛头露面,即便是他们都蛰伏了,除却武将,满朝文臣他们依旧是李世民最依仗的一批人。
    有些人走了,有些人过世了。
    当年秦王府十八学士的房玄龄,杜如晦一部分人还在朝中。
    秦王府的十八学士之中去年刚刚告老的虞世南就是其中之一。
    李世民拿出一份虞世南的奏章,“这是虞世南临走前交给朕的。”
    张公瑾接过奏章细细看着说道:“陛下,虞世南一生专研书法,他看字比看人准。”
    李世民颔首说道:“那你是觉得虞世南说的没错?”
    “虞世南说李正此子心中傲气甚重,此等小子还需要好好锤炼才能收复。”张公瑾想了一会儿又说道:“以臣看来,李正这个孩子不好琢磨,他不要权不要名利,唯独要的只是银钱。”
    李世民喝着茶水说道:“你接着说。”
    “喏。”张公瑾接着说道:“陛下与李正之间的矛盾便在这里,这世间奇人异士众多,不少奇人脾性也颇为古怪,历来爱钱财的人做不成什么大事。”
    见李世民要说话,张公瑾接着说道:“陛下,且听臣说完,若是李正让全天下人认为他心里只有钱,他不是傻子反而是一个极其聪明的人,若李正为了钱不折手段,那李正对于陛下不过是一只待宰的肥羊而已不足为虑。”
    “肥羊?”
    张公瑾点头,“是的。”
    李世民笑了,“你这话还真是……”
    张公瑾拱手说道:“虽然不中听,可确实是这样,至于李正会不会成为陛下的肥羊,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君臣二人会心一笑。
    李世民亲手给张公瑾倒上一杯茶水,“你我君臣多久没有这般说话了,好好养病朕还需要你。”
    “让陛下担忧了。”张公瑾低声说道。
    李世民看着他把温热的茶喝下,又说道:“朝集使武士彟明日便到长安,待他回到长安你觉得应该如何安置为好。”
    每年的元会,各州的遣使都要回到长安,汇报巡查各州的情况,这就是朝集使的工作。
    听罢李世民的话,安静了一会儿。
    “臣以为不用太高,也别太低。”张公瑾说完便咳嗽了起来。
    李世民拍着他的背帮他把呼吸抚顺。
    “臣失礼了。”张公瑾躬身行礼。
    李世民看着他的脸色一脸忧愁地说道:“早些回去休息,好好养病。”
    等到张公瑾走出甘露殿,李世民可以听到他在殿外的咳嗽声。
    从阴山回来之后,张公瑾身上就落下了病,太医署也一直在小心照料。
    李世民心中感慨,当年的秦王府十八学士,如今还剩下几个
    阎立本一天一夜没睡,还是离开了工部去了泾阳。
    李义府走到李正身边说道:“县侯,阎立本又来了。”
    “他解开鲁班锁了吗?”
    “没有。”
    “不见。”李正果断地说道。
    两句话就回绝了阎立本。
    阎立本站在泾阳村口一脸着急,“怎么样?县侯肯见过老夫了吗?”
    李义府回来叹息说道:“县侯说不见。”
    阎立本咬牙一跺脚说道:“若是李正不见老夫,老夫就不走了。”
    见阎立本的架势,李义府也只好由着他。
    一直到了深夜,大牛帮着李正把最后一缸花瓣从蒸馏器卸下来。
    “老师,那个家伙还是守在村外。”
    “哪个家伙?”
    “就是之前给魔方的那个人叫做阎立本来着。”
    “他还在外面?”
    “对。”大牛点头。
    李正一拍脑门,古人还真是固执啊。
    “大牛,你把人带来吧。”
    “好。”
    大牛提着灯笼就去村口。
    见到阎立本到来这个家伙神情颓废,双眼下的黑眼圈很重。
    李正瞧着他的表情说道:“阎大匠,你这是何苦呢。”
    阎立本拿出鲁班锁说道:“要怎么解?”
    在脑海中把鲁班锁的各个平面顺着走一遍,记下顺序之后其实就很容易解开。
    李正对大牛说道:“大牛,你来。”
    “好。”
    大牛拿过鲁班锁。
    “你会解?”阎立本看着大牛的目光有些不可思议,这可是一个只有十岁的孩子。
    李正从火盆里拿出一只煨熟的番薯递给阎立本说道:“其实这个最考验的是几何思维。”
    “几何思维?老夫从未听说过这门本事。”
    “这其实也是一种数学题。”
    “数学,就是数术?”阎立本一边啃着地瓜,目光一直盯着大牛的动作,这个孩子已经拆解出四根木头了。
    等大牛抽出第六条,阎立本大致看出了一些端倪。
    随着大牛的拆解,阎立本吃番薯的速度也跟着加快。
    当大牛抽出最上方的一根木条,整个鲁班锁应声解体,散落在桌案上。
    “这就解开了?”阎立本用力咽下一口番薯。
    大牛咧嘴笑道:“其实这就是我们装上去的。”
    说完大牛又拿出一堆图纸,“这是老师给我们的课后作业。”
    阎立本看着图纸又看了一眼李正,许久说不出话。
    “你先回去睡吧。”李正对大牛说道。
    大牛站起身说道:“那学生今晚和大虎哥睡。”
    大虎的年纪稍大几岁,不过两个孩子相处得挺好的。
    李正对阎立本说道:“有了这个图纸,想必阎大匠重新组装鲁班锁也行吧。”
    “有了图纸当然不在话下。”阎立本激动地说道:“这可是失传已久的手艺,没想到在你李正的手里。”
    鲁班锁的真迹也是在后世发掘古墓的时候才知道的。
    历史上鲁班锁的身影一直都有,但哪个是真货就一直不知道。
    直到后世的考古学家开掘了汉代了一个陵墓这才知道鲁班锁的真实面貌与来历的考证。
    李正说道:“其实我手上还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