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世民拍案喝道:“难不成朕还要去谢谢他?!”
    “似乎也不是这么一回事。”
    这个不知好歹的小子,李世民灌下一大口茶水,突然想喝烈酒又被程咬金给拿走了。
    “啪!”
    气得李世民再次拍案而起。
    宫女太监跪在地上就差磕头了。
    这小子清高是吧,有本事是吧,有胆量是吧?给他官还不要做?
    李世民随即说道:“长孙冲最近在做什么?”
    “回陛下!”跪在地上的太监小心说道:“长孙公子最近为了太原的事情一直在东宫和太子商议,现在已经回去休息。”
    “封长孙冲太子伴驾,门下省侍郎!参知政事!”
    “喏。”小太监离开立刻去传旨。
    “慢着!”李世民又喝道。
    小太监急忙停下脚步。
    “程咬金罚俸三年!”
    “喏。”
    房玄龄行礼说道:“臣也先告退了。”
    离开甘露殿的房玄龄又看了一眼李正写的东西,每一条都偏僻入里,一针见血,多么好的见解啊。
    带回去好好钻研,对症下药慢慢研究这些问题。
    端着绿豆汤回来的李丽质问着甘露殿外的宫女,“父皇呢?”
    宫女躬身说道:“陛下在练剑呢。”
    李丽质端着汤走入甘露殿,看着自己的父皇挥动着手中的剑,赞叹道:“父皇的剑法又精进了几分呢。”
    长孙冲收到李世民的口谕,有些诧异,随即陷入沉思。
    程咬金收到李世民的口谕,骂骂咧咧提着斧子走出了家门。
    李正在泾阳村子里看着农作物正在茁长成长心里非常舒坦,再过一个月花生就可以吃了。
    水田里的秧苗也长了出来,过些日子可以插秧了。
    玉米除了叶子黄了点,没啥太大问题。
    至于李世民看到了自己的信,他应该再也不会让我做官了吧。
    做个喷子还不简单?况且还喷的有理有据就问你怕不怕。
    想想还挺刺激的……
    到了唐朝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地方将领拥兵自重,贪腐横行。
    还不是凉凉?
    而且最匪夷所思的是……
    李唐江山这一朝多灾多难。
    做太子的没几个有好下场。
    做驸马的命里八字邪门。
    做皇帝的像是命犯天煞孤星。


第四十一章 他有病吧
    李世民舞完了剑心中的怒气也消去不少。
    平心静气地吃完了一碗绿豆汤。
    “丽质,你觉得李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李世民开口问道。
    李丽质想了一会儿说道:“女儿以为,李正不想做一个多么好的人,他就是一个想过小日子的人。”
    “小日子?他还真会打算。”李世民放下手中的碗。
    李丽质又说道:“要说李正是一个多么正直的人,他又是一个见钱眼看开的人,要是遇到和性命相关的事情,他一定比谁都跑的快。”
    李世民咬着牙,这小子是算准了,就算写了这样的一封信,自己也不会杀了他。
    见李世民的神色不对,李丽质说道:“女儿先退下了。”
    想了许久,李世民对一旁的太监说道:“再送一道口谕给泾阳令。”
    ……
    骂李世民是一种技术活。
    当然不会和当朝第一不要命的魏征相比,那种敢在太极宫指着鼻子骂李世民,敢在大殿上一头撞死以谢天下。
    总而言之心情舒坦了不少,自己虽然没有那些前辈的雄才大略,但至少自己知道一些历史的走向,大唐历史往后几百年还不简单。
    首先要活下去,然后混吃等死。
    你看看多么伟大的人生理想。
    想完这些李正又开始了他消磨时光的一天。
    正在睡着,大牛领着一个太监来了。
    “老师,宫里来的太监。”大牛说道。
    李正躺在树荫下穿着自制的拖鞋眼睛稍稍张开一道缝,见到了大牛身后那个满脸笑容的太监。
    清了清嗓子,李正说道:“我知道你要说什么,你和陛下说,剥去我的官衣我也不会怪他的,是我自己一时冲动,当该受罚。”
    听了李正的话,气氛安静了好一会儿。
    太监微微躬身说道:“泾阳令这是在说什么呢?”
    李正说道:“其实我都知道陛下意思,虽然我很有才华吧,但像我这样的人不适合做官,也不是这块料。”
    “泾阳令这是怎么了,咱家越来越听不懂了。”
    摆摆手,李正说道:“你回去的时候告诉陛下,千万不要因为我有才华,而怜惜我。”
    太监苦笑说道:“陛下有旨,封泾阳令中书省门下同平章事,参知政事。”
    “……”
    安静了好久,李正也好一会儿才回过神。
    见李正没有反应,太监呼唤道:“泾阳令?”
    李正站起身,身体靠着树说道:“你先让我安静一下。”
    太监又说道:“恭喜泾阳令。”
    一阵风吹过,李正醒了醒脑说道:“所以我升官了对不对?”
    “对。”
    “反而没被罚,而且还升官了?”
    “是咱家说得不明白,还要再说一遍。”
    李正走到这个太监面前说道:“我都这么骂他了,没来剁了我都算不错,他还给我升官?”
    “是陛下的旨意,老奴不好过问的。”
    “陛下是不是说错了,你要不要再去确认一遍?”李正依旧试探着问道。
    太监拿出一份册子,“都已经登册造案了,这是官碟。”
    李正接过官碟赶紧看了一眼,确认上面的名字和官位没错。
    “不会有错的,老奴传旨这么多年,也不敢犯错。”
    自己力度明明已经很大了,李世民到底是什么意思?
    莫非他有受虐倾向希望我加大力度再接着骂他?
    “他有病吧他!”
    “旨意送到了,老奴也该告辞了。”
    “慢着!”李正连忙喊住他。
    “泾阳令还有什么吩咐。”
    李正小声问道:“那个……我不是很懂,中书省门下同平章事是个什么官位?”
    太监回话说道:“处理政务,平日里就是在中书省的中书令还有房相他们打打下手。”
    “要每天上朝吗?”
    “不用,每两三日一到便可以。”太监保持着微笑。
    李正接着问道:“忙吗?”
    “不忙,就是个闲差,平日里在政务有什么拿捏不下的,泾阳令也可以提点意见,平日里出出主意的那种。”
    “我还有一个问题。”
    老太监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僵硬。
    李正递给他一小块银饼,“我能请长假吗?”
    老太监接过银饼笑呵呵说道:“泾阳令可是身子不适?”
    “哈哈哈。”
    李正笑道:“当然不适了,非常的不适。”
    走了两步李正看天看地,想了一会儿说道:“我最近也不知道怎么了总是头晕,路走多了就会晕倒,现在我连一个泾阳县都走不出去。”
    “原来是这样。”
    “这位公公懂了?”李正说道。
    “咱家明白了,自然会与陛下说的。”
    “需要请假条吗?”
    “请假条……”
    虽然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老太监还是摆手说道:“应该是不用的,咱家会代为转告陛下的。”
    “公公辛苦,以后常来。”
    “别送了。”
    老太监越走越远,大牛小声问道:“老师是病了吗?”
    “没有,忽悠他的。”李正收起神色,“给你的作业做完了吗?”
    “学生这就去做作业了。”大牛迅速跑开。
    一波三折还不治不了你李二了?
    宫里
    李世民听到消息后问道:“李正生病了?”
    “泾阳令确实是这么说的,说是走几步就会头晕,而且根本走不出泾阳县走远就会晕倒。”
    大唐好不容易有一个不世出的人才,怎么就生病了?
    昨天见他还生龙活虎的。
    细细一想又觉得什么地方不对劲。
    刚刚给他升官了,李正就这么赶巧生病了?
    而且说得一副病入膏肓的模样。
    李世民吩咐道:“派几个太医署的医官给李正看病,朕倒也看看他是真病还是假病。”
    “喏。”
    太监急忙忙去安排事情。
    李世民的两道旨意很快就传开了,长孙冲被封为门下省侍郎,李正被封为中书省门下同平章事。
    李正的官还是压了长孙冲一头,比长孙冲高了可不止一个台阶。
    平章事是一个很特殊的官位,被册封的人也很少,这个官职不用看资历。
    是一个很特殊的位置,虽说是个闲差,没什么权力,可在名义这个官职的位置不低。


第四十二章 先给村民看病
    平章事官位仅次于中书令,是可以直接介入朝政的,相比中书仆射也就一步之遥,踏入朝议可以在当今陛下面前参与朝政。
    手中没有实权但可以左右朝政的方向,如今朝中虽说派系不明显,但是不论哪一方加入平章事都会让朝中的平衡倾斜。
    李世民这是当着五姓的面明着抢人了,朝中能给的好处是五姓不能给的。
    长孙冲听说这件事心中一直耿耿于怀,李正直接被封到了朝中最中枢。
    中书省,是朝中权力中心的位置。
    那是自己长久以来的目标,中书省的官吏将来都有机会靠近相国的位置。
    李正这个一个幸进的臣子,就这么升迁地比自己还要高。
    不公平!凭什么?长孙冲心中气愤。
    自认自己做的事情不比李正少,做得比李正要好。
    第二日的早朝出现了不少官员进言,李正还年轻不过是一个十二岁的小孩子。
    虽有才华,可无实干,没有政绩或许连朝中的规矩都不懂。
    这样的孩子就被封为了平章事,朝中诸多人都有意见。
    李世民也只是留下了一句容后再议。
    房玄龄坦然自若没有发表任何态度,李正几次立功做一个平章事搓搓有余,封为县子又是一个不大不小的爵位,恰到好处而已。
    散朝之后,秦琼见程咬金心情不错便开口问道:“今日李正被这么多弹劾,你看起来倒是很高兴。”
    瞧着那些散朝的文官,程咬金冷冷笑道:“这些人就是酸,有本事他们也折腾一些名堂出来。”
    “程咬金,你说谁酸了!”有文官不乐意了挥袖喝道。
    程咬金回应道:“今日某心情好,不和你计较!”
    “李正虽有才华,但无功绩,无资历,如此幸进臣子怎可坐任平章事,怎叫众人信服。”
    “还来劲了是不?是不是要我程某人改日上门讨教几招?”
    “杀才!”、
    几个文官各自散去。
    秦琼心中思量着说道:“李正确实太年轻了,恐怕是本朝以来最年轻的一个平章事。”
    “秦老哥,你不懂。”程咬金高深地一笑,加快脚步离开。
    烈酒一直在程家珍藏,被李世民罚俸三年,程咬金自然只能认下。
    总不能提着斧子去找李世民论理去。
    罚俸是小,认错是大。
    明理是一件好事。
    程咬金带上了几坛子烈酒去皇宫给李世民送去。
    几个御医收到李世民的旨意急急忙忙赶往了泾阳。
    来到泾阳还要经过这里的村民几经盘问才可以进入。
    大牛急急忙忙找到李正,“老师,昨天的那个太监又来了。”
    “又来做什么?”
    “说是带了宫里御医,来给老师看病。”大牛如实说道。
    “赶出去。”李正想也不想就回话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