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2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为了咱们家传宗接代我有错吗?”
    “我不就是在长安的大街上,问了几个姑娘愿不愿意,凭什么就抓我。”
    “这世上还讲不讲理了?”
    ……
    对程处默这些牢骚,李正听在耳中有心无力。
    “处默兄,你家老货来过了,除了让我把你捞出来还说了让我帮忙给你找媳妇。”
    程处默一拍大腿说道:“好事呀。”
    李正长叹一口气。
    程处默又说道:“你比我灵醒,你帮我找一定靠谱。”
    李正搭着程处默的肩膀说道:“处默啊,找媳妇不是说看到一个女子,就可以做你媳妇的。”
    “反正有你帮我,我还怕什么,这么多年你李正办事哪一件办岔了?”
    “这种事情看缘分。”
    “什么缘分,某要是看上了谁家闺女,杠回家不就行了。”
    “你这是强抢民女,是不好的。”
    “也对!”
    程处默惆怅地说道。
    要是不帮程处默,这家伙说不定还会做出什么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我帮你看看吧。”
    “好!刚从牢里出来,我先去洗洗。”
    三个月后五千个士卒就该回来了,虽说回来的会又多少,就算只来一半也能完成任务。
    一个士卒就是一户,一户保守估计有三口人。
    把这些住户全部编入自己的属地之后,系统的人口任务也可以完成。
    拖家带口,每个士卒都有一户人。
    住处是一个问题。
    如今的泾阳空房子不多了。
    李正叫来了李义府说道:“我们又要建房子了。”
    见李正看着如今的泾阳地图低声问道:“长安令,新房子要建设在何处。”
    从一开始的一个小村子,到现在的有上万人口的大村子。
    泾阳一直都是从中心开始往四周发展。
    除了住宅区,泾阳大多数的地都用来种田。
    还有养殖场与工坊。
    手头上的土地似乎又有些不够用了。
    四千六百亩的土地,有一大半都用来种粮食。
    村子里的房子再不够也不能把田地填了来建房子,村民们也不愿意。
    这年头少种一亩就少一口粮。
    粮食的事情对百姓来说那就是天大的事情。
    护卫队的营地就挨着住宅区。
    李正看着如今护卫队营地说道:“我们现在操练护卫队的场地占地有三十顷吧。”
    李义府点头说道:“算上营地大概就是五百亩,也差不多是三十顷。”
    “把护卫队的营地和住宅区连成一片,把这片地全部建成住宅区。”
    李义府小声问道:“那以后护卫队去哪里训练?”
    李正指着村口说道:“就在村口训练,在那里重新建设一个营地出来,也可以当做一个关口,出入泾阳的防卫也可以更加方便。”
    李义府点头,“明白了。”
    记下李正的话语,李义府接着说道:“派到突厥去的一百人昨日就已经挑选好了,长安令,他们什么时候出发呀。”
    “再等一段时间。”
    “好,在下先去准备建房子的事情。”
    说完李义府便拿着册子匆匆离开。
    五千户人口又是一个建设房子的大工程。
    手中的土地资源又开始不够了。
    要不是建筑不能逾制,整想建一个大高楼。
    心里再次把帝王专制鄙夷了一通。
    经济发展离不开建设。
    李正喝下一口茶水。


第四百一十二章 人手也不够了
    徐慧带着最近的账本而来,看到李正一脸愁眉不展,“长安令,这是这个月的账本。”
    如今的徐慧比刚来村子的时候变化很多,可能是村子里伙食好了,才十六的徐慧已经长开身体。
    都说女大十八变,现在的徐慧看起来比之前更加自信了许多。
    可能是出身书香门第的缘故。
    她身上没有那种千娇百媚,倒是有一种恬静清丽。
    “你们来村子多久了。”
    “快有大半年了吧。”
    徐慧说着便收拾房间。
    看到徐慧把茶杯放在自己的面前,她是个有心思的女子。
    李正低声说道:“以后泾阳坊市的账目都交给你办,还有村子里工坊的账目也你来办。”
    徐慧点头,“喏。”
    把账本交给她,见徐慧还站在原地,李正问道:“还有什么事情吗?”
    徐慧抱着账本小声说道:“最近在查账的时候,发现泾阳每个月都会有一笔大钱进入,不是程家酒坊的份子钱,也不是咱们泾阳工坊钱。”
    “这些你不用管,你只要管好我交给你的账就行。”
    “明白了。”徐慧稍稍一礼便转身离开。
    每个月不明地进入十多万贯的钱财,这些钱财也没有写明白来路。
    接手泾阳的账本以来,徐慧才知道李正到底有多少钱。
    有些事情不该多问,自己只不过是一个公主的陪嫁宫女。
    村中又要开始大兴土木,消息便很快传遍了全村。
    现在正是秋收的时候,赶着把粮食收完赶紧建房子。
    平时村子里就很忙,工坊这么多,现在又多了一个织棉布的工坊。
    虽说现在还在造水力纺车,不过明年棉布一定会开始大批生产。
    刚秋收完的田地还要用来种棉花。
    各个工坊忙得焦头烂额。
    也好几次说过人手不够的事情。
    只是都不会向李正提,泾阳的村民基本上人手都有活要干。
    现如今又要建房子,人手更是捉襟见肘。
    李正要建房子,村子里村民都聚在一起商量着。
    一群村子里的男人聚在一起。
    老村长说道:“既然是正儿要办的事情,咱们大家伙都想想办法,怎么样把人手给凑够了。”
    “我媳妇在工坊里每天忙天到黑,我还要在酿酒作坊办事实在是忙不过来,要不咱们晚上干活。”
    “养殖场也是一大堆的事情,那些猪也需要照料。”
    “……”
    一群村民商量了好半天。
    张公谨看在眼里,这里的村民都很勤劳,也很有凝聚力。
    坐在路边的石头上看着这个场面,等到一群人散去之后,张公谨对老村长说道:“有对策了?”
    老村长说道:“正儿带着大家伙过着这么好的日子,这点事情总要办好,大家都腾出一点手也要把人手给凑齐了。”
    张公谨笑着说道:“老村长莫要烦恼,会有办法的。”
    老村子又说道:“你是做官的你一定有办法吧。”
    张公谨点头说道:“这件事不难办,过些日子就会有人来干活的。”
    张公谨耐心向老村长解释着。
    大牛和李治这段时间除了每天做各种实验与读书。
    每日都会花上半天时间在泾阳西面的村子里种树。
    如今往泾阳西面看去以前一脸荒凉的黄土,现在已经郁郁葱葱一片。
    大牛带队带着一群孩子一起种着树苗。
    李治也顾不得身上衣服,折腾得一身都是泥。
    “大牛哥我们为什么要种树。”
    “老师说要绿化。”
    “绿化?”
    “嗯,老师说长安一带黄土多,而且由于过度的开垦与砍伐,现在水土流失很严重,多种一些树木来固土。”大牛给刚种下的树苗浇水又说道:“而且我们还要种很多很多,或许要种到陇右一带,出了陇右就是荒漠,那里风沙很大,树木还可以防止风沙,到了以后这里的土地更加牢固之后,土地肥沃了还可以用来种一些菜。”
    李治听着大牛说的话,又充满干劲的开始干活。
    长安,不出朝中众多言官的所料,程处默被京兆府给放了出来。
    京兆府还抄录很多份悔过书,据说是程处默写的。
    听到这个消息秦琼笑了笑,“程咬金的儿子字都认不全,这悔过书八成是别人写的。”
    牛进达喝下一口酒水说道:“肯定又是李正的招数,用来堵住朝中言官悠悠众口的手段而已,不过确实高明。”
    秦琼低声说道:“都说李正命不久矣,都过去这么久了李正不是活得好好的吗?”
    牛进达思索着说道:“是呀,这长安多少人盼着李正可以早点过世,这李正怎么还活着。”
    秦琼感慨道:“李正是神医,医术高明,老夫近来按照李正的食补方法,没有吃多少的汤药身子倒是好了不少。”
    “莫非李正找到了延年益寿的办法?”
    “鬼知道呢,这小子年纪轻轻修身养性,而且平日里可以说是滴酒不沾,不近女色。”
    牛进达点头也说道:“老夫也听说了,据说李正这小子每日准时准点地睡觉,吃饭之前一定要洗手,早起必须要打拳,中午肯定会睡午觉。”
    “如此养生不应该是一个短命的。”
    “或许是真的命不久矣才会这样吧,人都是知了天命,活到了一定岁数要不就是知道快死了才会如此惜命。”
    “李正一身才华,莫说是天妒英才。”
    “多少五姓的人盼着李正早点死,多少门阀权贵打算等李正死了之后,瓜分李正的生意。”
    ……
    秦琼和牛进达两个将军在府中议论着。
    长安的另一头,五姓如今因为当初的事情,现在各家之间分歧很大。
    崔家族长崔林拄着拐杖问着回来的崔家子弟,“李正呢?还没死吗?”
    几个崔家子弟神色犯难。
    崔林用拐杖敲着地说道:“看来还活着。”
    “如今李正确实还活着,只不过李正的病情怎么样我们还无从得知,据说一直都在泾阳养马,很少出现在人前。”
    “很少出现在人前?”
    崔家子弟回禀道:“只是很少出现在人前,究竟现在是如何我们也进不去泾阳村子,探听不到情况。”


第四百一十三章 准备工作
    又有崔家子弟说道:“泾阳有活字印刷术,那是当今皇后的生意,看守森严,一时半会儿混不进去。”
    崔林的神色很不好,而且最近身体也越来越差,靠着等李正死去的消息一直撑到了现在。
    崔家子弟说道:“李正与长乐公主的婚期就要到了,明年开春,也就是三个月后。”
    崔林有低声问道:“李正的那些粮食都卖出去了?”
    “已经卖出去了,李正买的时候是十五钱一斗米,现在卖出去卖给吐蕃是六十钱一斗。”
    崔林叹息说道:“这小子办事还真是稳赚不赔,从来都不会吃亏,若是此人出自我博陵崔氏,咱们崔家百年兴盛有何愁。”
    一群崔家的子弟神情各异,各自有各自的心思。
    这一切崔林都看在眼中,心中不免有些悲凉。
    崔家子弟一代不如一代。
    崔家到了自己手里逐年式微。
    李世民明里暗里都想按住五姓。
    有时候想问问贼老天,为何一身的天资本事都给了李正。
    崔家子弟说道:“不论李正现在怎么样,等到李正和长乐公主成婚的那日,他一定会来长安,到时便可知。”
    崔林长叹一口气。
    秋风萧瑟吹过长安城的上方。
    这些的日子王鼎也开始忙碌了起来,李正和长乐公主就要成婚。
    虽说明年开春才会进行婚礼,皇宫里却已经喜气洋洋。
    李丽质如今也已经十五岁了,长孙皇后看着她,若不是当初李正搅局,说不定早在几年前丽质就嫁给了长孙冲。
    现如今一直拖到了贞观八年,一直搁在长孙皇后心头上石头也终于可以落地。
    李丽质看着宫女不断送来衣服说道:“母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