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4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许敬宗再次拿出一份卷宗,“这是默呕这一次来的消息,松赞干布这些一直都在寻找大牛,据说是大牛身上有一种很厉害的兵器。这种兵器就连莫先生都没有。”
    “是吗?”李正看着默呕送来的消息,“这默呕的关中字还真是越来越熟练了。”
    许敬宗又拿出一份卷宗说道:“这是默呕这一次想要的订单。”
    看着订单上的金额,有三万贯。
    李正低声说道:“兵器生意真是越来越惨淡了。”
    许敬宗点头道:“确实是这样,现在吐蕃的西突厥人都已经被驱逐的差不多了,也渐渐平息了起来,不过默呕已经派人去吐蕃的以西地界寻找生意。”
    重新收起卷宗,兵器生意回到现在这个地步也是正常的。
    仗总有打完的一天,吐蕃也总有平定的一天。
    李世民也不喜欢吐蕃一直这么混乱下去,若是可以掌握吐蕃,也不会让吐蕃这么混乱。
    徐慧走过来说道:“长安令,公主殿下说今晚要吃什么,提前准备一些食材。”
    许敬宗和李义府见徐慧走来,便收起了卷宗说道:“长安令,那我们先告退了。”
    说完这两人齐齐一起离开。
    李正看向徐慧,平日里李丽质不会问今日吃什么的问题。
    而且稚奴和小兕子也不挑食。
    徐慧笑道:“其实是公主殿下有事找长安令商量。”


第七百四十二章 小狐狸
    又看了一眼徐慧的神色,她竟然还笑了笑。
    应该不是什么难事,跟着她一路走入家中账房,这里的一个个书架上全部放满了账本。
    随着泾阳生意的不断扩大,李丽质不得不在家中专门准备一个房间,来处理生意。
    见到李正来了,李丽质拿出一份账本说道:“最近我们泾阳的生意还不错,不过遇到了一些很奇怪的事情,也不知道怎么了我们的货物在泾阳还是卖得很不错,但是很多的商贩拿着我们的货物给了别人,外面有人在大肆收我们的泾阳的肥皂,不少其他州府的人想要买却买不到肥皂了。”
    李正瞧着账本,“我们的账本看起来倒是没什么异样。”
    站在李丽质身边的武媚说道:“有人在囤积我们的货物,目的似乎就是冲着我们来的。”
    李丽质点头,“确实是冲着我们来的,我们的货物除了长安地界之后去了哪里根本不知道。”
    武媚低声说道:“小女子以为这件事与那些商贩有关,那些商贩拿着我们的货物,变卖给别人,如此一来我们的货物离开长安之后便离开了我们的视线,应当彻查这些商贩,对于做这些事情的商贩进行严查。”
    听武媚说完,李正沉默半晌。
    李丽质长叹一口气说道:“那些商贩也是西边买东边卖,这样为生的,这是他们的谋生手段,我们不至于这样。”
    武媚刚想说什么,又见到长乐公主的脸色意识到自己说错话了,只好安静下来。
    瞧着武媚的神色,李正发现李丽质把武媚带得不错。
    李丽质重新坐下说道:“我打算在长安设置几个商铺专门买我们泾阳的货物,我会让母后安排宫里的人来办,这样我们也放心,至于那些变卖我们货物的商贩暂且放下不谈,本公主现在想要知道这背后到底是谁在捣鬼。”
    李正点头说道:“我会让许敬宗去查清楚的,不过货物出了我们泾阳都是他们自己买卖,这点不用变。”
    李丽质也点头说道:“我也是这么想的,我们泾阳坊市本就是靠着生意起家的,那些商贩也是靠着生意活命,他们买卖我们的货物也是在帮我们泾阳建立名声,父皇常言得民心者得天下,和那些靠着劳苦奔波的商人作对,对我们自己反而弊大于利。”
    李正点头。
    李丽质又说道:“我打算让母后在长安开设一家非常大的店铺,在店铺中可以买到泾阳的各类商品,人们只要去一家商铺就可以卖到他们自己想要的,包括我们的泾阳鸡鸭猪肉。”
    听着李丽质的描述有些像后世的超市。
    狐疑地瞧着她,李正突然觉得这个女人的想法够超前啊,这就已经想到超市了。
    武媚站在一旁听着李丽质和长安令之间非常有默契地对话。
    都说女子没有子嗣会被夫家如何如何。
    一个女子嫁出去之后,子嗣是非常重要的,若是没有子嗣的女子很容易被夫家所看不起。
    不过长安令和长乐公主已经成婚有三年。
    到如今还没有子嗣,长安令和长乐公主之间的关系却还能如此地好。
    这样的感情也一定很少见了吧。
    听徐慧姐姐也说起过,长安令和长乐公主自小就相识。
    一个苦寒门庭出身的孩子和一个高贵的公主,两人相互不妥协直到结为连理,对很多女孩子来说,这都是一段佳话。
    就算是大人们也不敢讲这样的故事。
    李丽质做下决定,“我这就去给父皇与母后去信。”
    李正说道:“我去让许敬宗派人查查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完李正便走出了自己的家门,农忙时节就要过去了,田地里村民依旧很多。
    种田一直以来都是一件大事,大家都饿怕了。
    即便是这两年的存粮已经很多了,大家还是勤劳地种地,希望可以存更多的粮食。
    “多么淳朴的民风啊。”李正感慨道。
    “中原的百姓都是这般,如今各个州府都开始忙着今年的播种。”
    身后传来张公谨的说话声。
    李正看向他行礼道:“见过邹国公。”
    张公谨稍稍点头,“段纶的事情,老夫听说,你觉得他靠得住吗?”
    李正思量了一会儿说道:“应该靠得住吧。”
    张公谨又说道:“那你知道段纶到了世家地界,世家会对他做什么吗?”
    李正又说道:“请客,斩首,收下当狗。”
    张公谨哑然笑道:“好一句收下当狗。”
    “不过段纶这个人也不至于会轻易地向世家低头,他和世家之间有私仇有私怨,而且他这人做事也有自己的底线,若是他都叛变了,陛下也不会轻易放过他的,于情于理,不为家国也为他自己,段纶需要这个机会。”
    张公谨点头,“用人以利驱之,他人自会心甘情愿地给你办事,比利用一个人的忠心更有用,你的用人手段很高明。”
    李正朝着张公谨拱手说道:“那都是邹国公教的。”
    张公谨有些错愕,又看李正的神情释然笑了笑说道:“老夫可以教你为人,为人臣子之道,老夫可从未教过你这样的手段。”
    李正又说道:“邹国公不用言传身教,在下就可以在邹国公身上学到。”
    又是笑了笑,张公谨说道:“若是别人问起,你也可以如此来回答,只需要说是老夫所教,就没有人会多想。”
    李正又说道:“邹国公过奖了。”
    张公谨又是错愕一笑,“老夫还没夸你呢。”
    李正再是拱手说道:“客气了。”
    张公谨摇头叹息,“真是一只老狐狸,老夫年轻的时候可没有你这般的城府。”
    村子里的村民很忙碌,李正和邹国公走向印书坊,如今新设的印书坊已经建设的差不多了。
    等到轮转机组装好,整条流水线就可以投入生产,也就这几天的事情。
    张公谨又说道:“印书坊按照你所预想的,一共扩建了五座,以后从这里出去的书籍会越来越多,若是陛下可以一直坚持和你走在一个方向上,老夫倒是觉得世家迟早亡在你手里。”


第七百四十三章 着凉
    李正尴尬一笑,“邹国公此言差矣,在下和世家无冤无仇,怎么能说是亡在我手里,这锅我不背。”
    张公谨摇头叹息,“果然是一只小狐狸。”
    和邹国公转了一圈印书坊,李正看着田地里的情况,耕种的情况还不错。
    来到泾阳的书院,这里自从扩建了之后可以容纳的学子也更多了。
    泾阳书院旁还有一个藏书阁,里面的书籍现在并不是很多,大多数都是一些从国子监抄录下来的书籍。
    这个时代的书籍很缺乏,学问更是有了一种停滞不前的意味。
    有时候想想,在后世的战争年代,几个卓越的科学家可以把时代推动一大步,基础科学知识的科普之后,人类的发展又遇到了一个瓶颈,来到一种技术高原的环境。
    基础科学数十年之后一直都没有发展。
    再看如今的大唐,多少有点相似,如今大多数人所学的都是从诸子百家时代整理整合而来的。
    而自汉之后,就再也没有变化过。
    几声春雷响起,原本阴沉的天空终于下起了雨。
    上官仪和褚遂良坐在泾阳县丞的府衙。
    身为泾阳的县丞,上官仪此刻吃着番薯看着外面的雨季,坐在身边的同样是吃着番薯的褚遂良。
    上官仪剥着番薯皮说道:“我说你今日不用去给孩子教书吗?”
    褚遂良再次拿起一只番薯说道:“今日是李淳风和孙思邈道长上课,明日才是我上课。”
    回头又看了一眼正在漏雨的县丞府衙,整个府衙也就两三个,除了上官仪算是一个正式的官吏,其他人都是村子里过来帮手的。
    也就说上官仪这个泾阳县丞就是光杆一个。
    “我说你就不能把县丞府衙修一修?这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褚遂良吃着番薯说道。
    “都习惯了。”上官仪。
    见上官仪一脸的无所谓,褚遂良又说道:“好歹也是泾阳官府,如今咱们泾阳这么多大都相当于一个郡,若说李正是郡公,你也应该是郡守才对。”
    听完褚遂良的话。
    上官仪摇头叹息说道:“做个县丞挺好的,再说了长安城就在边上,泾阳可以有县丞不会有郡守了,我也不是一个做郡守的料。”
    雨势越来越大,两人都往屋檐下躲了躲。
    春雷一直在作响,长安的雨季就要来了。
    上官仪抬头看着天空,“好在泾阳这一次农忙种得早,若是种完了,今年这一季怕是不好种了,这雨水一下,田地里的泥都被冲散,再种秧苗就不合适了。”
    褚遂良吃着番薯点头。
    两人正一边吃着就看到一个人带着斗笠朝着这里而来。
    雨幕之下有些看不清来人,等到对方走近之后这才看清是长安令李正。
    上官仪行礼说道:“下官见过长安令。”
    褚遂良也稍稍行礼。
    行礼完,上官仪这才看到李正的衣服和裤子也都已经被雨水打湿了。
    拿下斗笠,李正说道:“这雨水来的突然,找乡亲借了一顶斗笠,跑这里来避雨。”
    上官仪又给下泥炉上加上一只壶,烧着热水说道:“这春雨淋了最容易得病,长安令莫要感冒了。”
    说完李正就打了一个喷嚏。
    走入县丞府衙,李正看了一眼这里的环境,“这里也该修缮一下了,过些日子等到阎立本有空了就把他叫来修房子。”
    上官仪又递给李正一只番薯说道:“刚从泥炉中拿出来的,热着呢,长安令吃一颗驱寒。”
    “多谢。”李正接过番薯又说道:“最近泾阳的田亩你再安排一下,今年过了雨季应该可以开始修路了,我想要在晋阳以南的地方再修一条官道,你给朝中报备一声。”
    上官仪点头说道:“明白了。”
    在泾阳县丞府衙呆了一个时辰雨水终于停了。
    回到家中,李正洗了一个热水澡,换上衣服之后,这才感觉到一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