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5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段纶笑了笑,“看王家主还是壮年。”
    “壮年?”王屿苦涩地笑了笑,“不是说身体和年纪,老夫说的智慧。”
    上官仪疑惑道:“此话怎讲?”
    王屿长叹一口气,“一代人比一代人聪明终归是好事,五姓一直以来控制着天下绝大多数的读书人,而这些读书人的想法……”
    说到这里王屿指了指自己的脑子说道:“他们的想法都被五姓所掌握了,只不过都是傀儡而已,没有灵气,五姓宁可遏制民智也要保住自己的权力,这就是五姓一直以来做的事情。”
    “以前老夫听过一句话,五姓原地踏步了数百年,记得这句话是李正说的吧。”王屿喝下一口茶水,“其实这句话说得没错,五姓确实一直都在原地踏步,因为只有原地踏步五姓才能树立绝对的影响力。”
    上官仪不解地看着王屿。
    按说王屿是王家的家主,说话也应该向着五姓,现在这些话语听起来怎么像是在贬低五姓。
    段纶说道:“所以朝中要开科举。”
    “科举确实是好事,也是一件难事。”王屿感慨道:“不过可以慢慢来,总可以做好的,何况还有一个李正,老夫虽然没有见过李正,不过老夫觉得李正是一个很特别的人。”
    上官仪一直打量着四周。
    段纶先坐下说道:“李正确实是一个脾性非常特别的人。”
    王屿笑了笑说道:“老夫想要知道,朝中对科举有多大的信心。”
    段纶接过下人端来的茶水说道:“朝中对科举的信心很大,如今的泾阳印书坊一直都在扩张,所印的书籍一天数千册。”
    “印书坊的事情老夫听说了,这也是我们五姓最担忧的,李世民手中有这样的利器,五姓中人个个想杀了李正的心都有了。”
    听王屿这么一说,上官仪说道:“前些日子倒是抓了几批来泾阳行刺的刺客。”
    王屿喝下一口茶水,“老夫知道,这么多刺客行刺失败,而且朝中有传闻陛下把龙武军交给了李正?”
    段纶说道:“在下离开长安有一段时间,倒是没有听说。”
    上官仪也坐下解释道:“确实有这么一说,倒是朝中的消息真真假假,陛下只是封了李正一个龙武军上将军,至于是不是把龙武军交给了李正,谁也不知道。”
    王屿气馁地说道:“以前的李正只是一个毛头小子,现在的李正已经让人看不透了,他到底有多少实力。”
    李世民是不是把龙武军都交给了李正,真不好说。
    龙武军一直都是一支很神秘的队伍,自从玄武门之变结束之后,龙武军就被李世民藏了起来。
    传闻中的龙武军是不是真像传说中那样的骁勇。
    还是说只是李世民用来唬人的一个手段。
    用这么一支神秘的队伍来镇住他自己的皇权。
    若说龙武军真的只是一个幌子,那李世民的这招也太高明了。
    王屿看着段纶和上官仪说道:“五姓族中事情老夫不想参与,只是希望你们可以对太原留一手,太原远没有你们想的这么恶劣,坏的官吏也有,好的官吏也有。”
    知道王屿要说到这一次谈话最重要的地方,段纶和上官仪也提起了精神。
    王屿又说道:“老夫知道你们到了太原一直都在查探,但五姓族中给老夫的压力,老夫不得不抹去一切,给你们一副太原最好的样子,那些你们看不见的关于太原的一切,在你们离开之后老夫都会交给你们,到时候是非对错,两位自己决定。”
    这话让上官仪和段纶都很诧异。
    段纶小声问道:“王家主,你该不会要背弃五姓投效朝中了吧。”
    王屿苦涩地笑了笑,“你们以为太原还在我王家的手中?五姓内部也会相互内斗,相互争夺利益,我们王家已经不是当年了,背弃五姓?老夫倒是想要背弃,可若是老夫对外面说了,王家氏族要死很多人的。”
    上官仪沉默不语地分析着,王屿的话语中充满了无奈。
    “说要挟也罢,如今的王家能做的太少了,太原的官吏不只是有王家的耳目,其他的几家的耳目又有多少!”王屿说到这里神色气愤,“老夫的儿子和女儿都已经去了长安,老夫也没有了顾及。”
    “想要对付五姓,你们还要去一趟赵郡,这五姓七望掌握十万士子,你们要面对的比你们想的还要可怕,赢了倒也好,输了说不定当年的十八路反王又会重演一次。他们什么都做得出来。”


第七百四十三章 太原事
    天龙山上的风有些清冷,偶尔传来几声鸟鸣,王屿自嘲地笑了笑说道:“这里是一个养老的好地方,老夫年轻的时候就想着下半辈子可以在这里与世隔绝地养老。”
    上官仪看了周遭一眼说道:“这里确实是一个养老的好地方。”
    王屿苦笑着说道:“太原王氏不会参与朝中与五姓之间的事情,你们下山之后老夫就遣散往家的士子,他们都是读书人,也都是年轻人,他们理应有他们自己该争取的前程。”
    听到王屿要遣散士子,上官仪神色一振说道:“王家家主开明,在下佩服。”
    王屿摆手说道:“该说的老夫都说了,想要知道什么,你们下山之后就明白了。”
    说完王屿坐在石椅上闭上眼,像是在闭目养神。
    上官仪和段纶一起走下天龙山,一路上段纶一遍遍回味着王屿的话语。
    走到山脚下,就有一个王家的下人递来一卷卷宗。
    段纶接过卷宗还没打开看,就看到这个下人已经哭了。
    上官仪疑惑道:“你哭什么?”
    话音刚落山上传来一阵哀号。
    两人一起回头从山上看去。
    递给段纶卷宗的下人更咽着说道:“家主把这个给你们,家主就不能活了。”
    上官仪喝问道:“你什么意思!”
    下人抹着眼泪说道:“五姓七望,少一门都不行,太原王氏身不由己,这世道从来不是一家说了算的!”
    段纶的脸色骤变,拼尽全力顺着台阶往山上而去。
    一路狂奔到山顶,走入宅院之中。
    原本伺候在一旁的下人全部跪在地上哭泣。
    只有王家家主倒在石椅上。
    上官仪上前探了探鼻息和脉搏说道:“人走了。”
    跪在地上的下人说道:“两位,从此以后还请放过王家宗亲子弟,家主已经走了!这是他最后的遗愿!王家实在无心参与五姓与朝中的争斗。”
    上官仪语气颤抖地说道:“那也不用赔上一条人命!”
    “你们不是五姓中人,你们不懂如今的形势,太原王氏势单力薄,早已不是当年,家主把如此重要的东西交给你们,就算是家主不服毒自尽,五姓也不会放过家主的。”
    段纶手里拿着这份卷宗,不停地深呼吸着平复自己的情绪。
    半个时辰前还能说能笑,现在就这么走了。
    在这里呆了许久,段纶和上官仪失魂落魄地走出这处宅院。
    坐在石阶上,上官仪对段纶说道:“一开始我还是一头雾水现在我终于明白王屿的话了。”
    段纶说道:“我知道这些世家有多么黑暗,可我没想到会到这种地步,你说我应该自责吗?是我们逼死王屿的吗?”
    上官仪安静了许久,看着天空开口说道:“王屿问我们朝中对科举有多大的信心,或许他也在期望天下读书人都有出头之日的那一天吧。”
    段纶打开手里的卷宗,看着一条条账目和人命。
    上官仪说道:“现在眼前不论是刀山还是火海,我们都没有退路了。”
    段纶站起身说道:“走吧。”
    上官仪有些错愕,“做什么?”
    “怎么还要给王屿发丧吗?证据都在我手里,拿人办案!”
    跟着段纶走下山,上官仪也翻身上马,重新朝着太原而去。
    在王屿过世的第二天,果然就像王屿说得,王家一直以来控制的士子,也全部都被遣散,这些士子有些人会回乡教书,有些人会准备来年的科举。
    段纶带着一队队官兵来到一处县丞的府衙。
    府衙的县丞见闯进来的官兵,到了眼前就把自己按倒在地上。
    县丞看着段纶说道:“你们不是查过了吗?本官为官清廉为何还要抓我。”
    段纶冷笑着说道:“装得还真像啊,贞观三年五月,你私吞三十六户田地私自卖给权贵徐王氏!可有此事!”
    听到这段话,县丞的脸色煞白。
    段纶冷声说道:“我能准确地说出日子,说出田亩,你就该知道我手里有什么?”
    县丞彻底没了底气。
    段纶喝到:“带走!”
    几天之后,原本风平浪静的太原,一下子乱成了一片。
    上官仪和段纶带着官兵到处在抓人。
    整个太原的官吏都被抓得七七八八。
    而王家家主发丧之后,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山东地界。
    这个消息也传到五姓的其他人耳中。
    崔傅带着人赶到了太原,来到太原的王家悼念。
    在灵堂,崔傅见到了段纶,“段兄,好久不见了。”
    段纶也看着崔傅说道:“确实好久不见了。”
    看着灵堂,崔傅说道:“离开五姓之后这些日子我一直都在各地走动,没想到王家会有这样的局面,他的儿子和女儿都在长安,想来应该也快知道消息了吧。”
    段纶点头。
    崔傅又说道:“在我印象里王屿并不是一个多坏的人,他非常的忠厚,也非常的和蔼,身在五姓家有些事情就是这样,说什么同气连枝真是笑话,把女儿和儿子送出去,王屿是为了保住自己的子女,做到那一步,他已经用了全力了。”
    “希望他在天之灵可以瞑目。”
    正说着又一个走入了灵堂,来人正是五姓郑家的郑撅。
    当初郑撅代表五姓去和李正谈判,回来之后郑撅很少在人前露面。
    郑撅朝着灵堂深深一个鞠躬行礼,便看向了段纶这边。
    上官仪在泾阳见过郑撅,自然一眼就认了出来。
    只不过郑撅只是行了一礼什么都没说就离开了。
    “刚刚那个人就是郑撅。”上官仪对段纶说道。
    “看到了。”段纶也低声说道。
    崔傅说道:“段纶,等到太原这边的事情完了,你下一步要去什么地方?”
    “等到这边的事情做完,我们去赵郡。”
    崔傅深吸一口气,“赵郡是五姓中势力最大的一个,你们搞定了卢家,王家,现在也应该轮到赵郡了,扳倒了赵郡,你们这一趟也算是成功了。”
    “希望吧。”
    上官仪说道。
    段纶也说道:“这两日还要把太原收拾一番,我们过些日子就会动身去赵郡,崔公子可否和我们一起去?”


第七百四十四章 邯郸
    崔傅笑了笑说道:“在下正有此意。”
    半月之后,段纶坐在泾阳的郡守府邸清点着一个个被捉拿入狱的官吏。
    上官仪神色匆匆而来说道:“都已经安排好了,现在就可以上路去赵郡。”
    段纶对这里暂代的太原郡守嘱咐了几句话。
    便带着人离开,崔傅和上官仪都已经准备好了。
    查完太原的三千个官吏也都已经准备好了。
    上官仪拿着手中的卷宗说道:“这就去赵郡了。”
    崔傅说道:“赵郡和其他五姓不一样,赵郡李氏是将门出身,就连当今陛下也和赵郡李氏一脉有着牵连,赵郡可不好捏。”
    上官仪拿出一份奏章递给一个官吏说道:“去崤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