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5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李崇义看着三人懒散的样子,“你说说你们三个,朝中为了科举的事情已经忙得不可开交了,你们却过得如此休闲。”
    说完李崇义回头看向三人,眼前三个家伙根本没搭理自己这句话,像极了天塌下来,也和他们没有关系。
    心中莫名有些气不过,李崇义一番纠结之后,也搬了一把躺椅。
    躺下之后,享受着阳光照在身上,似乎也没有这么多的烦恼了。
    不一会儿,身边传来了鼾声,扭头看去程处默已经睡着了。
    李泰解释道:“处默是这样的,最近他总是容易会睡着。”
    李崇义看了看程处默,“他以前可不是这样的。”
    李正也看了一眼程处默鼾声依旧,抱着保温杯说道:“可能成婚之后男人都这样吧。”
    李崇义有些懵懂地点了点头,随后再是一趟,阳光照在身上很舒服,让人不自觉地懒了下来,就连自己的呼吸仿佛也缓慢了许多。
    想起太子问自己父亲的那些话语,就算是李正和父亲,还有陛下之间真的对倭国有什么谋划。
    这些事情到底和自己太过遥远。
    也和自己的生活没有太多的关系。
    李崇义把这些烦恼都抛在脑后,心中自然而然就宁静了下来。
    三天之后,经过连续几天的科举,贞观朝的人才选拔已经进行到了一半。
    就连这几天的早朝也是草草收场,官吏们都要忙着去看卷子。
    房玄龄带着几张卷子来到甘露殿,向李世民递交了几份卷子说道:“陛下这是今日来选出来比较好的卷子。”
    李世民看了这几份卷子,目光落在其中一份说道:“这份卷子是谁写的。”
    房玄龄揭开糊名说道:“郭敬之。”
    “郭敬之?”
    李世民好奇道:“什么样的人?”
    房玄龄拿出名册说道:“是邯郸人士,他的叔父是郭弘道。”
    一听郭弘道这个名字,李世民就明白了大概,当初晋阳起兵的时候,就听说过这号人物,是个骁将,李渊还封了他一地守备。
    李世民眼底里多了几分失望,“还是一个名门之后。”
    房玄龄低声说道:“陛下,这个郭敬之的风评不错,年纪轻轻对兵事就有独道的见解,要说出自名门,臣以为此言差矣。”
    李世民看着卷子说道:“你接着说。”
    房玄龄点头说道:“这个郭敬之实则出身寒门,战乱之后家业倾覆,家中无力抚养郭敬之,只好把这个人交给了叔父郭弘道抚养,一直到了如今来参加科举,照理说他是寒门子弟。”
    “只不过他有了一个走了运的叔父?当年父皇还真是无心插柳,让朕捡了这么一个才俊?”李世民看着卷子说道:“不过都是笔墨上的功夫,始终没有薛仁贵王玄策这样的人才有实干,朕想看到的不只是这样的笔墨功夫。”
    房玄龄点头。
    李世民把卷子递交给房玄龄低声说道:“既然你们看得上就留着先用着,以观后效。”
    房玄龄躬身告退,走出甘露殿之后心情也很复杂,当今陛下要的才俊,而且是下一代的才俊。
    如今的朝中老人还有很多,尤其是那些迂腐的老一辈。
    不论军中还是政事,都有了新老一辈青黄不接的状况。
    说来陛下眼馋泾阳的那几个人才也不是没有原因。
    可偏偏那些人早几年前就被李正拿下了。
    房玄龄无奈地摇了摇头。
    泾阳
    许敬宗把近日科举中的成果带到了李正面前。
    李正接过名册看着上面的名字。
    许敬宗说道:“这些都是第一批过考的人,已经是预备官吏了。”
    瞧着名册上的名字,第一批过考的人还挺多,看洋洋洒洒的名字足足有两千人有余。
    李正看到了一个熟悉地名字,“王盛?”
    许敬宗说道:“就是五姓王家的那个孩子。”
    李正了然地点了点头,又看到了一个名字,“郭敬之?”
    许敬宗评价道:“据说是一个很不错的才俊。”
    李正摸着下巴琢磨着说道:“这不是郭子仪他爹吗?”
    “谁家的爹?”许敬宗拿出一份卷宗铺开查阅着说道:“长安令,这不对呀?”
    李正疑惑道:“怎么不对了?”
    许敬宗看着卷宗说道:“卷宗上说这个郭敬之才十六岁,而且还没有成婚也没有成家?”
    李正一拍脑门这才想起来现在才贞观十一年,郭子仪还没出来呢,郭子仪他爹郭敬之也只是一个少年。
    哪有这么快出来,不得不说史书上的郭子仪确实是一个人物。
    李正清了清嗓子说道:“那可能是我认错了人。”
    许敬宗尴尬地笑了笑。
    李义府走来说道:“长安令,客人到了。”
    李正把名册交给许敬宗,又对李义府说道:“把客人带来吧。”
    来人不是别人,正是当初的五姓子弟崔傅。
    崔傅走到泾阳的河边看着李正说道:“许久不见了。”
    李正找了一块干净的石头坐下说道:“确实好久不见了。”
    五姓倾覆之前,崔傅是少有的看清楚眼下形势的人。
    一个王朝,五姓和王权之间有矛盾,这种矛盾往往很敏感,要爆发也是在一线之间。
    崔傅看着泾阳的景色说道:“说来还是你李正的日子过得悠闲。”
    李正翘着二郎腿说道:“你一定要这么文绉绉的吗?能不能直接点。”
    听到这话,崔傅无奈地长叹一口气,也在河边坐下说道:“其实这一次来,也是希望你来指条明路。”
    “什么明路,说得好像我是你崔傅的引路人一样。”
    李正不屑地笑了笑。
    崔傅倒是一脸正经,“当初谁都知道五姓是一个庞然大物,谁敢动五姓,只有你李正看清楚了形势,一直和五姓站在对立面,并且和李世民联手,这一点你比很多人都有先见之明。”
    李正笑道:“什么狗屁先见之明。”
    崔傅又说道:“当初你就知道五姓必须要除是也不是?”
    李正看着河面说道:“所有人都知道我李正爱钱,我和五姓作对是因为五姓挡了我发财的路子。”
    “你骗得过别人,你骗不过我,李正!”崔傅一脸严肃,“你我都是聪明人。”


第八百八十六章 是财阀
    崔傅瞧着李正说道:“我说得对吧。”
    李正扣了扣自己的耳朵,“你这话我听着不太舒服。”
    崔傅又说道:“你知道李世民是一个有野心的帝王,一定会拔了五姓这根刺。”
    树梢上飞走了一只鸟儿飞走了,李正对他说道:“我怎么知道他会有这样的心思。”
    崔傅接着说道:“若是五姓倒了,李世民自然乐见这种结果,若是五姓赢了,那就是你李正万劫不复。”
    说到这里,崔傅笑了笑说道:“谁知道你拿出那件大杀器,眨眼间就毁了一座城,有了此等利器,五姓还怎么斗?就算是五姓联合起兵造反,也不是李世民的对手。”
    见李正回话,崔傅又说道:“而且你我都知道,五姓的根子都已经烂了,他们太腐朽了,他们不倒腐朽的是这个天下,就像是一个大树,只有这棵吸养分的大树到了,才能让那些小花小草茁壮地成长。”
    “行了。”李正打断他的话,“你还是说说你来这里的目的吧。”
    崔傅不是一个笨人,他很聪明也很果决,对付这样的人和他说得越多,暴露的就会越多。
    整了整自己的衣襟,崔傅朗声说道:“崔家倒了,我要崔家再次站起来。”
    李正看着泾阳河面说道:“你要重新成为五姓?”
    “非也!”崔傅走到李正的身边说道:“我不会像五姓那样参与仕途,我觉得那是一种很愚蠢的想法。”
    李正古怪地看着崔傅,“那你想要做什么?”
    崔傅颔首说道:“门阀!”
    “门阀?”
    听到这话李正笑了笑说道:“像关陇门阀一样?”
    崔傅摇头说道:“不想和他们一样,我觉得关陇门阀也是末路。”
    李正又笑了,“你看我自己混成了什么模样,我又不是门阀,你要不要换一个高人指点你。”
    这番话说完,崔傅依旧站在原地,他说道:“不过我从你身上看到了另外一种情况。”
    崔傅也看向河边说道:“权力是一个好东西,但明目张胆的权力反而会成为负累,你李正没有权力,但你拥有财富。”
    李正低声说道:“你这话不对。”
    崔傅好奇道:“如何不对了。”
    李正惆怅地说道:“以前战乱的时候,有这么一个人物,他和他兄弟想要一起活下去,他选择了屯粮,他兄弟选择了屯枪,不出几年之后他成了别人的粮仓。”
    沉默良久,崔傅说道:“你的意思是没有权力的财富迟早会是别人的?”
    李正点头,“除非有一种情况。”
    崔傅低声说道:“什么情况。”
    李正拿出一根树枝在地上画了一个圈说道:“若是你的财富到了大而不能倒的状态,那么即便你没有权力,但是所有人都会忌惮你。”
    听到这话,崔傅如醍醐灌顶般的深吸一口气,“我等的就是这句话,看来我今日不虚此行了。”
    李正没告诉崔傅,这种门阀其实是财阀,财阀的壮大会成为比五姓更有威胁的存在。
    五姓中人还是五姓中人,崔傅不想做五姓,但若他真的成为财阀,想必会成为更加危险的存在。
    李正心中盘算着,要不要先在泾阳把他杀了,以绝后患?
    崔傅看向李正说道:“多谢指点,我知道要怎么做了。”
    李正感慨着说道:“以后多多保重吧。”
    崔傅拱手行礼说道:“李正,你刚刚说的那两个兄弟的故事我已经记住了,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面对崔傅,李正有些不耐烦了说话道:“赶紧说。”
    崔傅说道:“将来若真有我们都想过的那一天,我会成为你的粮仓吗?”
    李正摇头说道:“我没有兴趣,你也不见得会比我有钱。”
    崔傅再次行礼,“李正,希望我们两人有一天不会成为敌人。”
    李正叹息道:“我只喜欢数钱而已。”
    崔傅释然地笑了笑,“告辞了。”
    “不送了。”
    崔傅转过身一步步地往村外走去。
    等他走远之后,李义府上前说道:“长安令,刚刚的话语在下都听到了。”
    李正喝下一口热水说道:“你觉得怎么样?”
    李义府沉思片刻说道:“不好说,这个崔傅将来很有可能会成为长安令的敌人。”
    “是吗?”
    “很多年以后吧。”李义府补充道。
    李正瞧着崔傅的背影,他快要走到村口了。
    李义府低声说道:“真的不用杀了他吗?”
    李正摇头,“我不想沾上人命。”
    李义府点头说道:“在下这就安排杀手,保证查不到长安令这边。”
    李正一脚踢向李义府,却被他扭身躲过。
    “我说了我不想沾人命,就让他走吧,咱们来日再看看。”李正说话道。
    “明白了。”李义府点头说道。
    天气还是很明媚,崔傅离开了长安地界,一路朝着山东地界而去。
    一路上崔傅遇到了一队人马,是官府护送下的倭国太子的胞弟。
    对方的车马似乎在休息。
    崔傅又看到一个穿着与众不同的人,年纪大约十三岁左右。
    上前打听了一番,这才知道原来来人就是倭国太子的胞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