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6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这也是当初李正开垦出来的。
    谁能够想到当初这些荒地还能种出粮食。
    张公瑾从田地里摘下一只番茄递给李世民。
    李世民吃了一口番茄说道:“李正总喜欢种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张公瑾说道:“这种作物防治虫害有些棘手,也不是不能种就是很费事。”
    说着话,张公瑾又递给李世民一根黄瓜,“臣比较喜欢这个,可以做菜也可以作为零嘴。”
    吃了西红柿,李世民又吃起了黄瓜,不得不说这种黄瓜吃起来非常的爽口。
    李世民瞧见有个老农正坐在田埂边,在地上写写画画。
    走近一看,李世民发现他们竟然在做数术题目。
    心中好奇,李世民也没多问,又走了一会儿,看到几个妇人能够熟练又流利地写字。
    李世民皱眉看向张公瑾。
    张公疑惑道:“陛下,怎么了?”
    李世民好奇说道:“泾阳的村民都会写字识字了。”
    张公瑾笑着说道:“这里的村民闲来无事没什么好聊的,他们泾阳就会去议论书院里的事情,也经常会互相坐在一起聊聊如何写字识字,不知不觉就会了。”
    愣在原地,李世民说道:“中原其他郡县也是这样吗?”
    张公瑾说道:“中原郡县,不识字者十之八九。”
    李世民长叹一口气,“中原还有这么多人不识字,这泾阳的老农会做数术,妇人会识字读写?”
    张公瑾笑了笑说道:“陛下,这事就要从书院的一些事情说起,也不知道是谁从书院传出来的,就说是如果你不识字就不能看书,就容易被骗,往往是在立字据的时候,你要是不识字你连对方写的什么的都不知道。”
    听到这里李世民也笑了,“泾阳还真是与众不同。”
    张公瑾点头说道:“泾阳确实与众不同,最大的不同就是整个泾阳充满了学识的味道,男女老幼闲来都会读泾阳的杂志,也会一些数术,毕竟这些对他们的生活也是有帮助的,纵然有些老农如今学字已经太晚,但也能写自己的名字。”
    “而且泾阳还有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地方,或许会被外界指点。”
    李世民皱眉说道:“怎么了?”
    张公瑾躬身说道:“在泾阳的女孩子也能去书院读书,而且这两年泾阳的姑娘都已经年过十六,还未出嫁,最早出嫁的一个也是二十岁有余,反而这些女孩子更加喜欢读书。”
    李世民好奇说道:“女孩子年纪大了就不好嫁了。”
    张公瑾摇头说道:“臣以为不然,夫妻生活是丈夫与妻子两相宜,泾阳的女子大多数都在作坊劳作,而且因为长乐公主的关系,如今长乐公主已经成了泾阳很多姑娘的榜样,她们读书识字,而且还聪明,甚至嫁出去还能独自经营一家铺子养活家人。”
    “有这样能力的姑娘,在外面是很抢手的,很多人都觉得娶一个姑娘只不过是给家人添香火,或者这个姑娘的身段好,但在泾阳不同,若有人娶了泾阳的姑娘,那得到不仅是丰厚的嫁妆,还有女子的本领。”
    说到这些,李世民就想起了现在的高阳。
    高阳做出来的事情确实让李世民头疼。
    不过高阳确实也做出了成绩。
    又不能否认这么大的利益。
    李世民无奈地摇了摇头,“朕还是第一次听说。”
    张公瑾说道:“也是这两年嫁出去的泾阳姑娘并不多,臣有一种感觉随着民智的提升,男女嫁娶的年龄也会提高。”
    如今的大唐还是缺人口的,李世民心中琢磨,“要是外面的人都像泾阳这样,大唐的人口会越来越少?”
    张公瑾说道:“倒也不是,民智上升只会让中原人更加地聪明,而且该生孩子还是会生,臣以为并不会影响国之大计。”
    李世民扶着自己的额头,消化着脑海中的信息。


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节俭爱攒钱
    眼前的所见所闻可能是平生所见。
    李世民低声说道:“有这样一个泾阳已经让朕很头疼了,别的郡县可别也这样。”
    张公瑾也笑了笑,李世民烦恼的其实并不是泾阳,而是李正。
    这可能也是李世民最忌惮的一点。
    日头越来越高,这才刚过早晨,阳光就开始炽热。
    就快要走到马圈了,远远就可以看到魏王李泰和李正都在马圈里忙活着。
    李世民的脚步停下只是远远看了一眼便转身朝着另外一个方向而去。
    一边走着,李世民注意到泾阳一条条沟渠,沟渠在天地间纵横水流清澈且快。
    见李世民看着沟渠,张公瑾解释道:“这是泾阳这两年才开辟出来的新沟渠,泾水引入沟渠之中,明日午时灌溉,过了午时上游便会关阀。”
    一条条沟渠围绕着田地,田地里甚至还有一些鱼儿。
    心里盘算一番,李世民意外地发现这些沟渠的布置几乎没有死角。
    根本不用人力去浇灌,水流一过田地里就已经受到的灌溉。
    李世民低声说道:“朕应该让户部的人来看看这种沟渠改道之法。”
    张公瑾说道:“这种感觉灌溉之法其实也不难,只要是利用了水压。”
    说到水压一时间有些解释不清。
    张公瑾带着李世民来到泾水的上游,这里是田地和泾水的交界处。
    指了指渠道口的一根木头管子,张公瑾说道:“其实这是一种很有意思的设计,在大木管的一头塞着一个木塞子,当水位升高之时水的浮力会让木塞子上浮,从而木塞子会被浮力掀开,水会流入管内,从管内流入沟渠之中,当水位再上升一定高度的时候,水压又会将木塞子压住,这样一来雨季涝时河水就不会漫灌进田地。”
    李世民皱眉看了许久,一时间也听不懂张公瑾的话语。
    干脆目光看向别的地方。
    看李世民显然是没有听懂的样子。
    张公瑾说道:“这都是书院里的知识,也是书院孩子们做出来的。”
    顺着河道看去,李世民终于见到了一群孩子在河岸忙碌着。
    李世民很快就看到了站在孩子中的阎立本。
    张公瑾说道:“大牛就在这几个孩子之中,陛下要去看看吗?”
    李世民远远地看着说道:“不用了。”
    收回眼神,李世民又在泾阳护卫队的营地看了一圈。
    倒是护卫队和以前一样,整个营地和营房干净整洁得让人发指。
    其他的没什么区别。
    午时,李世民才回到了别院。
    长孙皇后听着正笑呵呵听着小兕子讲着书院里的趣事。
    见李世民回来了,长孙皇后连忙起身说道:“陛下,饭食都已经准备好了。”
    李世民看了看一旁桌子上的菜肴,不得不说菜色非常的丰富。
    只有小兕子在别院用饭,李世民说道:“其他孩子呢?”
    长孙皇后给李世民倒上一杯酒水说道:“孩子们都很忙,稚奴要做课题,丽质忙着生意上的事情,高阳给丽质帮忙呢,青雀和李正在马圈忙着呢,还有……”
    “行了。”
    李世民打断长孙皇后的话语,“孩子们都这么忙,只有朕最清闲。”
    长孙皇后笑道:“孩子们都有自己的事情也好,也让陛下省心了。”
    李世民叹息道:“朕是省心了,怕是这几个小家伙忘了朕是他们的父皇了。”
    捧着饭碗的小兕子用筷子给李世民夹了一块鸡肉说道:“父皇,这个叫做辣子鸡丁。”
    看到小兕子给自己夹来食物,放入自己的碗中李世民心中泛起一阵暖意,面对如此懂事的小兕子,李世民心里对李正的不满很快就消散一空。
    小兕子说道:“这个很好吃的,明达和皇兄都很喜欢。”
    李世民吃了一口辣子鸡丁,不得不说有些辣。
    但这种辣味并不是太过刺激,而且还有一些上头。
    小兕子见父皇又夹了一块辣子鸡丁介绍道:“其实这都是用一些鸡碎肉和鸡碎骨做得。”
    李世民一边吃着说道:“是吗?”
    小兕子点头说道:“村子里有一个很大的养鸡场,那里每天要卖出很多的鸡肉,只不过有些部位的鸡肉很少有人买,姐夫就把一些没人要的鸡碎骨和鸡碎肉做成了辣子鸡丁。”
    说完小兕子又给李世民夹了一个鸡爪说道:“这个叫做泡椒鸡爪。”
    李世民吃了一口鸡爪,鸡爪是凉的却很滑嫩,吃着爽口还有一些辣意。
    小兕子说道:“这个鸡爪一开始也没人买,因为鸡爪上没有多少肉,后来姐夫就把这些鸡爪都收了做成了泡椒鸡爪,都放在坛子里,可好吃了,来坊市的人都是一坛一坛买的。”
    长孙皇后也吃着鸡爪说道:“确实好吃,而且很开胃,想来寻常人家一只鸡爪就可以下一碗饭。”
    小兕子又说道:“很多时候一些不起眼的东西,往往加以利用之后也可以变成好东西,没人要的鸡爪也可以成为美食,用姐夫的话来说就是不能浪费。”
    说到李正,李世民冷笑道:“这小子自小就很节俭。”
    李世民故意把节俭两个字咬得很重。
    长孙皇后也听得住其中味道,以前的李正就很节俭,只不过节俭得有些太过爱钱财。
    节俭存钱像是天性一般,刻在李正的身上。
    也不是没听说李丽质的话,李正在家中修了一个库房,就是专门用来攒钱。
    也不知道这小子存这么多银钱要做什么?
    平日里李正几乎不花钱。
    而是会把钱用在生意上,反而能挣更多的钱。
    刚在马圈忙碌完的李正打了一个喷嚏,抬头看了看天李正说道:“这天也不冷啊。”
    李泰一头大汗,汗水早就浸湿了衣衫,“热死了。”
    许敬宗很懂事提来两桶凉水。
    凉水从头浇下,这才舒坦不少。
    瞧着狼狈的魏王和李正,许敬宗说道:“长安令,明日东征大军就回到长安了。”
    李正往嘴里灌着凉白开示意许敬宗接着说道。
    许敬宗说道:“看起来封赏的事情陛下提前就吩咐好了,如今太子殿下暂时主持朝政,已经在准备明日的封赏了。”


第一千一百二十三章 长孙无忌的克星
    李世民在泾阳避暑,朝中事由李承乾代为主持,封赏之事也是由李承乾代为负责。
    既然是李承乾主持封赏,李承乾在军中必定会有一定的威望。
    李正看向李泰,“魏王殿下觉得如何?”
    李泰无奈说道:“我也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我什么都不能做,他李承乾是太子他名正言顺;  我要是插手只会让我自己难堪。”
    手臂搭着李泰的肩膀,李正说道:“没想到你个胖子,想得还挺开的。”
    李泰说道:“饿了,我去书院吃饭了。”
    多看了一眼许敬宗,李泰便朝着书院走去。
    李正在马圈旁坐下,对许敬宗说道:“他已经走远了,你还有什么想要对我说的。”
    许敬宗低声说道:“回长安令,最近长孙无忌和太子走得很近,说是太子主持朝政;  实则一旁都是长孙无忌告诉李承乾该怎么做。”
    瞧着许敬宗的神色,每一次他说到长孙无忌这个人,他眼底里总会带着一些怨气。
    原本的历史上,许敬宗就是长孙无忌的克星。
    聪明一世的长孙无忌就输在了许敬宗的手上。
    李正低声说道:“长孙无忌这个老贼还想要控制太子不成?”
    许敬宗琢磨着说道:“长安令如今和魏王走得近,若是将来太子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