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人在大唐已被退学-第6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杜如晦说道:“这可不是光喂能喂出来的,怕是没少拉出去跑吧。”
    收回目光杜如晦看向李正。
    房玄龄也看向李正说道:“长安令与我俩都是熟人了,也不会客套,直接说正事吧。”
    李正给两人倒上茶水,“事情我都听说了,这么多关隘年久失修陛下想要修缮也是有心无力。”
    房玄龄开口说道:“所以我们找到了长安令,不知道泾阳工程队不能接下这个工事。”
    下过雨之后,光是坐着在这里还能问道泥土和草的味道。
    “工事很大,但也不是接不了这个工程。”
    “君子无戏言。”房玄龄说道,心中有些打鼓以李正现在能够使用的人力,怎么完成这么大的工事,从山海关一路向西直到玉门关,其中有十多个关隘隘口。
    这么大的工事,李正竟然想都不想就答应了。
    李正让李义府拿来一些烤羊肉。
    房玄龄倒也不客气一路走来早就已经饿了,吃着羊肉说道:“泾阳要多少价钱接下这个工事。”
    李正摇头说道:“暂时不要钱。”
    “不要钱?”
    “不如我们做个土地质押吧。”
    听李正说土地质押,杜如晦正在想着自己大半辈子读的书中土地质押是什么意思。
    李正吃着羊肉串说道:“其实说起来也简单,无非就是朝中向我质押一部分的土地,用来抵押工事的费用,等到工事结束之后朝中再用银钱交付工程款,我再把土地还给朝中,这样我就不怕朝中赖账了。”
    房玄龄说道:“朝中不会赖账的,长安令要相信我们。”
    李正干笑道:“哈哈,陛下拖了我这么多年俸禄一文钱都没给我,咱们陛下的可信度太低,再者说这个工程至少也是一个百万贯的项目。”
    “这……”
    李世民不给俸禄这是陛下的事情,照李正这么说陛下确实有赖账的前科。
    房玄龄斟酌再三说道:“如果朝中拿不出工事的银钱,这个被质押的地长安令也就不会还给朝中,是也不是?”


第一千三百六十五章 多多锻炼身体
    李正让大虎拿来一张契约说道:“契约上写了,如果朝中什么时候支付款项,什么时候我把地交还给朝中,说简单就是先质押,之后再来赎回去的意思。”
    房玄龄和杜如晦有些迟疑,但李正这个质押土地的方法,确实可以解决眼下朝中大笔的支出。
    一下子付给泾阳百万贯,对朝中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房玄龄看向契约,“泾阳以北一万八千亩地,质押三百万贯的项目,工期六年?”
    李正点头没有否认。
    杜如晦说道:“这笔买卖看起来还行。”
    房玄龄说道,“待我等再回朝中商议,之后再给长安令回复。”
    “大工程大项目,自然要朝中商量,不用着急。”
    房玄龄和杜如晦一起站起身说道;“契约我们就先带走。”
    送走了两人,李正重新坐下一个人喝着茶水。
    大虎还在勤快的收拾马圈。
    泾阳以被的一大片地大多数都是空地,而且靠近渭河。
    那片土地用来给泾阳增加使用面积正好合适。
    用来扩建养殖场和书院的土地也可以腾出来。
    越发展越需要土地。
    带着这些苦恼李正回到家中。
    徐慧正清点着银钱,这些银钱是要给武媚买下各个关中工坊用的。
    虽说进度不快,至少已经迈出第一步了。
    见到李正回来了,李丽质问道:“商谈的怎么样了。”
    李正喝着茶水,“房玄龄和杜如晦说是要拿回朝中再商议。”
    李丽质点头,目光还看着帐本这么大的工事朝中不见得会这么容易答应。
    如此庞大的工程,如此长的工期。
    李丽质说道:“如果朝中的答应了,那么所有的边防工事就都在我们手中了。”
    说完李丽质神色有些担忧,“这么大的工事需要的人力也很多吧。”
    李正说道:“你知道以前我们建一间房子需要多久?”
    李丽质说道:“一个月?半个月?”
    李正摇头说道:“现在只要十天就可以建一间屋子,知识改变生产力,在提高效率和知识运用这方面千万不要小看了书院的学子。”
    李丽质低声说道:“你的意思是派出书院的学子去修建边防工事?”
    李正点头道:“用书院的知识提高工作效力,当然这么巨大的工程还要书院选出人手,需要摆平的事情有运输,建材的采集,人力的分配,这些都是要事先安排的。”
    修建边防的防御工事图景渐渐在李丽质的脑海中打开,如果用上书院的物理知识确实可以事半功倍。
    如今书院最特殊的地方就是教出来的学子在认知方面和外面的人不一样。
    在别人的眼中可能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
    而在书院对书院的孩子来说风和水都可以成为运输的工具。
    山的走势可以成为减少人力的工具。
    只要给书院的孩子一天时间,他们就可以设计出一条最便捷最快速的运输线。
    这是书院教出来的这些孩子最特殊的地方。
    他们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这些学子可以用尽自然界的一切来成为自己可以利用的工具。
    改变学子对世间万物的认知就是书院最内核的一面。
    不进入泾阳书院不知道其中奥妙。
    就算是知道想要掌握其中奥妙不学三四年还是云里雾里。
    对现在的李丽质来说百万贯的生意不在话下。
    李正从书房中拿出一张地图。
    这张图上画着从山海关到玉门关所有关隘的边界线。
    经过历代王朝以来的修建,这条边界线已经很清晰了。
    李丽质算着泾阳现在可以动用的银钱,如今可以用来活动的资金是五百万贯。
    余下还有从西域送来的一仓库银矿还没提炼出来。
    等这些银矿提炼出来至少还有五百万贯的银钱。
    泾阳还有每年两百万贯的收入。
    这些年不知不觉已经掌握了这么大的财富,就连李丽质自己也有些震惊。
    感觉手上的账目沉甸甸的。
    夫妻俩各自忙着自己的事情。
    从阳春三月一直到了四月。
    并州送来的茶叶也到了。
    李正喝着今年送来的新茶,眼前是房玄龄和杜如晦。
    双方在契约之上画押。
    房玄龄开口说道:“按照山海关的规矩,这一次修建工事朝中依旧派出督工。”
    李正说道:“没问题。”
    契约一人一份,房玄龄和杜如晦站起身正准备告别。
    杜如晦站起身说道:“长安令,今年的科举又要开考了。”
    李正说道;“好消息呀。”
    杜如晦说道:“泾阳依旧不派人参加科举吗?”
    李正长叹一口气说道:“两位也不是不知道,我们书院的所学和朝中的科举题目大相径庭。”
    杜如晦说道:“陛下还是很希望泾阳的孩子可以参加科举。”
    李正点头说道:“我会想书院的魏王提议的。”
    “那我们就先告辞了。”
    再次送走两人,这个三百万贯为期六年的工事正式签下。
    至于书院的孩子为什么不参加科举,这和书院孩子学的东西有关。
    书院的大多数孩子学的都是数理化。
    那些儒家典籍,六典五经之类的书,学子反而看得少。
    和科举考试根本就是不对标。
    看着眼前的茶叶,李正把这些茶叶都一份份的分好,包号之后按照量的多少排序。
    在一个个小牌子上写上人名。
    李正对大虎说道:“把李义府叫来。”
    “喏!”
    小半个时辰之后李义府匆匆而来,“长安令有什么吩咐?”
    李正对他说道:“这些茶叶我都写好了人名,你安排人把这些茶叶送去。”
    说完李正另外拿出一包比较大的茶叶说道:“这包是送你的。”
    李义府接过茶叶笑着说道:“谢谢长安令。”
    忙完这些,李正拿起扫帚开始打扫马圈。
    一旁的大虎说道:“长安令,这些事情我来就行。”
    李正说道:“就当我是为了锻炼身体,最近要多多锻炼身体才行。”
    其实长安令每天来打扫马圈都忙得一头大汗的,干的活一点都不少。
    怎么现在又要锻炼了?
    既然李正这么说,大虎也不好多劝。


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窘迫的徐慧
    这些日子泾阳很忙。
    李义府,阎立本,李泰这些日子连轴转,又要给书院招收人手,泾阳还要扩建加工厂。
    就连武媚和徐慧还要在账房一直忙到深夜。
    芒种的一个月,泾阳铆足了劲,除了这些事情泾阳以北的一万八千亩地也批了下来。
    李正手里拿着李世民的旨意,看着眼前的这片土地。
    许敬宗站在李正的身边说道:“泾阳的土地面积已经很大了,如果再加大一万亩几乎可以比肩一座大城,如果只是质押的话,就可以少点朝中对泾阳的话语。”
    李正看着这片平坦的土地,“土地已经到了,但这一年泾阳都别想好好歇了。”
    许敬宗说道:“确实有很多的事情需要忙。”
    李正低声说道:“倭国和高句丽的战事如何了?”
    许敬宗笑着说道:“刚刚送来的消息,两国打得不可开交,趁心大肆征召壮劳力,倭国的民怨很大。”
    看李正的神情凝重,许敬宗说道:“不过长安令放心,现在称心手中的有我们大唐粮草,加上去年大风海啸肆虐,海水倒灌倭国境内,倭国以南的田地被淹的不行,如果没有称心很多倭国人只能饿死,只有听称心的话去打仗,他们至少还能吃上一口饱饭。”
    李正点头说道:“光是这样还不够。”
    许敬宗疑惑道:“长安令的意思是?”
    李正说道:“高句丽在李世民的人的手中,我们不能控制高句丽,至少可以控制倭国,倭国的读书人少,而且看的书也少,现在倭国的思想很落后,这种落后的思想也是很容易被人控制的。”
    许敬宗不解道:“控制倭国人的思想?”
    李正点头,“当所有人都觉得自己在为一件事努力的时候,在极端的正确下他们就会自发的排挤异类,以整个倭国作战争的利器,所有人都为整个倭国的战事做事,将倭国的全部力量集中在一个方向。”
    许敬宗想着李正的话,很快就明白了这些话的真正用意。
    要说以前李正对倭国只是拔苗助长,现在李正是要杀鸡取卵,将整个倭国都推向战争。
    凝集整个倭国的思想,并且控制这种极端的思想。
    这是要让倭国亡国灭种啊。
    都说杀人诛心,长安令是要让倭国人死都死的不明白,杀一个人看起来可怕,但控制一个人的思想,想想就让人汗毛直立。
    李正说道:“给他们建立认知,给他们树立新的价值观,给他们以最极端的思想,一切与这个思想无关的人都是异类。”
    许敬宗低声说道:“这件事怕是不好办吧。”
    李正说道:“如果在经过诸子百家,这么多先贤前辈的洗礼过的中原大地或许这个办法行不通,也很难办到,但在思想落后的倭国给他们的思想中立下一根柱子,让他们只能看我们给他们的书籍,甚至让他们忘记自己的语言,忘记自己的祖宗在,杀光所有的异类,从年轻一代开始,或许要几年时间,但这件事不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