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1820-第10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面对德国的求和,英法两国很快速的拒绝,要求德国无条件投降。
英法有这个底气,一是德国没有阻断英法来自于殖民地的补给,让英法能够快速的获取物资和殖民地的人力资源,第二个就是美国已经基本上与英法达成协议,准备下场了。
第205章 大发战争财
欧洲的六年战争让旁观的国家体会到了现代战争的残酷和对物资的极大消耗。
北华在这其中大发横财,可以说是攫取了80%的收益。
北华对这场战争早有准备,早早的以企业名义在德国境内设置了数百万吨的物资仓库,各种添加各种添加剂的食品罐头至少能够保证十年时间内依然不会腐烂。。c0m
北华发达的化工产业让各种添加剂的研究和生产很是顺利,这个时代的人对于添加剂的危害还没有任何的意识,只要食品没有变质就可以。
有100%的利润,就会使人不顾一切法律;有300%的利润,就会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
贪婪的美国食品商人更是以掺假著称,掺假可以掺到什么地步?胡椒粉里掺大米粉、土豆淀粉算是良心厂家,不少厂家往里面掺木屑、沙子、石膏粉等,发酵粉里掺明矾、白粉,面包和奶酪里竟然掺硫酸铜,醋里则掺硫酸……
那么肉罐头里呢?不仅加工厂区内卫生条件是脏乱差,工人的操作也不符合卫生标准。猪内脏运进工厂后,随便刮洗一下就用来做香肠的肠衣。为了确保牛肉罐头的新鲜,生产商向其中添加各种化学防腐剂。这些并非只是罐头小作坊这么做,整个行业都如此。
有人曾在美国食品罐头厂看到,坏了的猪肉,被搓上苏打粉去除酸臭味;毒死的老鼠被一同铲进香肠搅拌机;洗过手的水被配制成调料;工人们在肉上走来走去,随地吐痰,播下成亿的肺核细菌;不慎跌入熬油大缸里的工人,被当成猪油卖掉……
一位美军士兵母亲写信向总统反映情况“我们将最好的士兵送到了部队,但是那些强盗公司却给他们提供最差的饮食”。
与美国食品商人的做法相比,北华食品商人只是添加部分防腐剂的做法简直就是这个时代的天使。各国负责采购商品的人员也不是傻瓜,经过对北华和其他国家罐头的对比,决定把大量的订单交给北华。
除了食品,很多的武器装备也都落到了北华的手上。
十几次的万国博览会让北华的武器装备名声在世界上十分响亮,英法本国兵器一时之间供应不上来,最大的生产国家就是美国和北华,美国内战之后削减军队数量,很多兵工厂停产,一时之间除了能够提供二手的步枪火炮之外,其他武器装备一时之间都生产不出来。
早有准备的北华可是把10大军备仓库和其他数十个次级军备储备仓库全部装满了事先生产好的军备。
各种武器装备通过商船源源不绝的输入到两大阵营,换取了一船船的黄金、古董、贵重金属和先进科技资料,极大的补充了北华的各种底蕴。
这六年时间,北华的很多武器装备和食品等商品通过西伯利亚铁路直接运输到了沙俄。考虑到未来的不确定性,北华都是要求支付黄金或者华元,不接受其他国家的货币。
沙皇尼古拉二世在付出2500吨的黄金给北华后,看着仅剩的1000吨黄金,心疼的沙皇尼古拉二世要求剩余的资金由英法两国代为支付,英法两国考虑到沙俄的重要性,同意代为支付。
北华不考虑这些,只要有人支付就可以。
对于德国阵营,除了事前在德国境内储备的数百万吨物资和1000万土著劳工支援之外,大量的北华物资经过西华共和国,从陆上进入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然后进入奥匈帝国。
德国、奥匈帝国为了保住这关键的物资补给通道,投入了大量的兵力进行保障。
日德兰大海战之后,英国战舰出现了大量的缺口,只能够勉强维持住对德国主力舰队的优势。
一时之间战舰又制造不出来,紧急情况下,英国向北华提出了购置战舰的要求。
考虑到未来世界格局和海军发展方向,宋肖同意了这个建议,以6艘东周级战列舰和47艘巡洋舰的代价换取了印度洋地区马尔代夫、查戈斯群岛、迭戈加西亚岛、索科特拉岛、塞舌尔群岛和加勒比海地区特克斯和凯科斯群岛、英属安圭拉、英属维尔京群岛、英属蒙特萨拉特、开曼群岛、英属百慕大。
尚未进入航母时代,这些群岛的作用没有大陆那么大,英国很快同意了这个意见。
北华出售的6艘东周级战列舰和47艘巡洋舰拆除了大量敏感的装备,经过简单保养后转交给了英国海军。
相比于北华的战舰,英国对美国的战舰没有那么的看重。在与北华达成军舰换岛屿条约后,同样向美国提出了购置战舰的要求。
英国在加勒比海和印度洋地区的岛屿都落入了北华手中。美国本来也是打算通过军舰换取英国在各地区的岛屿,可以展现美国的殖民国家地位。
没有了可以展现实力的好地方,对于大陆殖民地,英国又不舍得放手交易,只能无奈的同意把10艘主力战舰出售给英国。鉴于英国目前紧张的财力,在英国代表的建议下,美国以贷款的方式把10艘主力战舰卖给英国。
日德兰大海战之后,英法与美国达成了秘密协议,作为美国参加大战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英法要把绝大部分的订单从北华手中转交给美国。
英法两国对北华这个非白人国家也是非常警惕,有了美国参加大战,两国对最后的胜利已经完全确定。开始考虑战后对北华的遏制问题。
北华很快收到了订单大幅下降的消息,通过情报大概了解了事情的原因。
经过6年的战争,北华已经吃饱了,根据宋肖的判断欧洲最多还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对剩余的利益,北华倒是没有太过的看重。但是这么突然的就停掉订单,让北华政府也很是不高兴。
既然英法主动转移订单给美国,北华决定以便宜的价格把剩余的物资低价销售给德国阵营。
北华境内十大主要存储基地和数十个次级储备基地物资被出售了95%部分,剩余的物资作为战略储备用,不能轻易的动用,预防意外情况的出现。
第206章 潜艇战
日德兰大海战结束后,德国高层对海洋充满了绝望,把希望都寄托在了潜艇之上。
在德皇威廉二世的全力支持下,这种一千吨的水下舰艇很快以每月10艘的速度生产出来。
这种舰艇被称为U型潜艇,长度80米,排水量1000吨,续航近9000海里。
装备2鱼雷发射管、88毫米和105毫米甲板炮各一艘,可容纳12名官兵。
每一艘潜艇就像孤狼一样游弋在大西洋,给英国商船、军舰带来大量的损失。
1860年10月5日,10艘潜艇从波罗的海向北海驶去,第一批的潜艇加入了狩猎任务。
第二天,潜艇编队与3艘英国主力战舰不期而遇。U…1号潜艇向“橡树”号发射1枚鱼雷,可惜未命中。潜艇编队反而被一艘英国巡洋舰击沉2艘潜艇。
第一次潜艇出击不算成功,甚至很糟糕。但却给英军造成了极大心理压力,官兵们疑神疑鬼,把所有可疑目标都当作潜艇,斯卡帕湾基地的安全性得不到任何保障,基地的每一名海军官兵都神情严肃,没有了平日里的轻松。
10月9日,潜艇编队首开战果,击沉英军“探路者”号轻巡洋舰。
22日一场更大的屠杀到来,U…9号在1小时内击沉3艘装甲巡洋舰,总吨位高达48000吨。
U…9号首先击沉“阿布基尔”号,“霍格”号和“克雷西”号还以为碰到水雷。结果“霍格”号上前救人,也被击沉。
终于意识到不妙的“克雷西”号向U…9号开火,可惜203毫米主炮打不中小巧的潜艇。十几分钟后,2枚鱼雷亲吻了“克雷西”的船舷。空前绝后的“一艇沉三舰”纪录就此诞生,恐怕再无人能超越。
三个星期后,U…9号又击沉另一艘巡洋舰,全艇官兵都成了英雄。
随后的几天里,德国潜艇主动出击,击沉12艘英国军舰,自己损失7艘。
这种小艇换大舰的行为让德国军政高层十分欢迎。
英国海军部陷入恐慌,把所有的主力战舰迅速撤到爱尔兰和苏格兰西海岸港口,直到东部港口具备足够的防御措施。
潜艇首战虽然惊艳,但其实它不适合与军舰交战,防御低,只要被军舰侦察到,很少有能够摆脱的机会,海上破交才是它真正的舞台。
潜艇隐蔽性强、攻击力强,但水面航速不够快,没有装甲,追不上敌舰,打不了决战,但对毫无防御力的商船来说航速和攻击力已经足够。
最初几个月里德国潜艇很是绅士,攻击前上浮示警,登船检查,再拖着救生艇航行到港口。
可这样潜艇隐蔽性完全丧失,风险太大。每一次都要鉴别身份,搜查禁运品,效率也十分低下,对英国航运威胁实在有限。
另一边英国人也十分狡猾。他们将武装船只扮成商船,引诱德国潜艇靠近后击沉。
船员们个个戏精上身,发现潜艇有的大喊大叫貌似惊慌,有的拿游泳圈假装跳水逃生。
一旦潜艇靠近,他们就揭开篷布撕下伪装,突然露出火炮开火。毫无防备的潜艇顿成瓮中之鳖,很快被击沉。
为有效摧毁英国航运,阻断英国与外界的联系通道。1861年2月28日威廉二世下令第一次“无限制潜艇战”——只要进入战区的商船,不管是英国还是中立国的都将会受到无警告攻击。
3月10日,比利时“哈帕利斯”号难民船在没有任何警告的情况下被UB…4号潜艇击沉。德国潜艇甚至还攻击了刷着白漆和红十字标志的医院船。
世界立刻沸腾了,英美高声怒斥德国暴行。德政府则极力辩解,声称在船上发现数千箱步枪弹药和炮弹,然而大量平民伤亡还是让各国反对情绪上升。
很多国家因为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主动削减了与德国的贸易往来,德国虽然在潜艇战上有了很大的收获,却在另一方面某种程度上失去了人心,败亡的苗头逐渐展现起来。
无限制潜艇战前德国月均击沉4…5万吨商船,行动开始后击沉吨位稳步增加,月均在10万吨以上,8月份最高达16。82万吨,严重的打击了英国航运。
不断开始的无限制潜艇战逐渐被各国难以接受,纷纷对德国发出警告,无限制潜艇战如果继续进行,各国将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尤其是美国更是发出类似最后通牒的警告。
无限制潜艇战这段时间,美国的商船损失吨位仅此于英国,这让刚刚和英国达成协议,把给北华的订单转给自己的美国非常受伤。
德国可不愿招惹美国,考虑了可能断交甚至宣战的后果后,8月28日德国下令:退出无限制潜艇战,所有中立客船都按交战公约处理。并将此消息转达给美国。
10月,战场形势越来越严峻,德皇向军政高层征寻对策。参谋部提议派潜艇部队前往英国,尽快以任何方式结束战争。
德国海军高层主张恢复无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