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1820-第1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名地质专家看到门口出很大的裂缝,向地下瞧了瞧,“先生,这可能是地震引发地裂,让这座基地突然暴露出来。”
宋肖看了看周围的情况,“有可能,”看着基地一百多米的大门,如果不是地震引起,宋肖想不到会有什么力量能够把这个大门给打开。
光是大门的重量就估计超过万吨以上。
一名冶炼专家看着大门的金属材质,拿出放大镜很是认真的瞧了瞧,“初步估计,大门的材质非常坚硬,我们目前没有任何材料坚硬程度能够比得上这个,估计光是大门质量就重大5万吨。”。CoM
众人对这名冶炼专家的话是深信不疑,这毕竟是北华冶炼方面技术最强的专家。
走到基地内部,随着光源的打开,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凉气,通过照片就能知道基地很大,实际到现场观看,没想到基地更加大,至少比100个篮球场大,放眼望去都望不到边。
带队的军官看到众人的惊呼,解说道,“经过我们的初步统计,这座基地分为地上地下两部分,面积都差不多,我们初步测量,这座基地长度高达13公里,宽度8公里,高300米,单层面积104平方公里。地上层拥有大量的这种古怪飞行器和各种武器装备,前面就好像是一台指挥所,里面包括各种电器,和我们的机械计算机有些类似。下层包括很多的物资,很多我们都认不出来。”
“开工了,大家都从各自专业方面去了解这座基地。这是我们共和国最重要的秘密,关乎到我们共和国的未来发展,希望大家都能够把秘密记在心理,就是家人也不要告诉。”
“是。”在场所有人,无论是军官士兵还是各专家院士都签过保密协议,知道这里的重要性,对北华共和国意味着什么。
所有人都很激动,这至少证明我们地球人类不是孤独的。
所有的专家和院士都顾不得休息展开对这座基地的探索。期间,陆陆续续的又有其他方面专家院士带来。
宋肖几乎把北华所有最高层的技术人员都带到了这里,对基地开展研究。
“先生,你看,这就是地外生命体。”一名地外生命体的遗体被带到了宋肖的面前,这个遗体被放置在一个特殊的机器里,能够让遗体不会被腐朽。
看着眼前的地外生命体,和宋肖在原时空电影里看到的外星人有些类似,大脑袋,眼睛很大,四肢瘦小,不过手掌很是灵活。
“地外真的有生命,我们不是孤独的。”一名专家非常激动的说道。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人都对地外文明产生了好奇,我们地球人类是不是整个宇宙唯一的生命?很多科学家分析,在这个宇宙中,我们地球是幸运的,在太阳系中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星球产生了生命,生命的诞生非常意外和神奇,不过宇宙中这么多的星球,应该也会拥有和我们地球非常幸运的星球。
这些幸运的星球上应该都有各种各样的生命体存在。
现在看到了眼前的地外生命,科学家的猜想得到了验证。
不过所有人神色都变得有些严肃起来,既然有地外生命体的存在,地球是否会处在他们的监控当中?他们的科技会比地球发达多少?地球有没有实力做出反击?
第215章 盘古基地
对于外星人的存在,宋肖一直都是相信的。
原时空20世纪初,贝加尔湖西北方的通古斯河畔,当地人观察到一个直径50—100米的火球状天体自东南向西北划过天际,数分钟后,一道强光照亮了整个天空,稍后爆炸发生,巨响如雷。方圆千公里之内,都听到了巨大的轰鸣声。
这个爆炸被横跨欧亚大陆的地震站所记录,其所造成的不稳定气压甚至被当时英国刚发明的气压自动记录仪所侦测,在事发后数天内,亚洲与欧洲的夜空呈现出暗红色。
事后人们发现一个跨径约50米的陨石撞击坑,周围30公里内满目都是大火之后的焦土,再往外是上千平方公里的林木四向倒伏。人们在陨击坑附近掘地数米,出乎意料地未发现任何陨石残迹的踪影。人们怀疑这是UFO撞击造成的。
另外还有美国的51区,19世纪末在美国多次发生的UFO目击和试图绑架事件。
最有名的还是原时空有名的罗斯威尔事件。
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7月8日,美国新墨西哥州罗斯威尔的《每日新闻报》刊出一条“耸人听闻”的消息:“空军在罗斯威尔发现坠落的飞碟。”这条新闻立即被《纽约时报》等各大报刊转载,无线电波载讯传遍世界。
此消息在美国公众中引起轩然大波。美国政府坚称只是一个坠毁的美国军方侦查气球,但是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一起外星飞碟坠毁事件。
7月5日,距科罗那50公里、距罗斯威尔西北方120公里的一个农场主人麦克·布莱索曾在当晚听到比雷声还大的爆炸巨响,次日发现散布在农场约400米范围的许多特殊的金属碎片。6日布莱索带着金属碎片交给罗斯威尔警长,然后向军方报告,并转交给空军基地。7日后,他带着杰西·马西尔少校和另一个军官到现场检视,并装载一大堆东西带回基地检验。
另外,8日在距布莱索农场西边5公里的荒地上,住在梭克罗的一位土木工程师葛拉第发现一架金属碟形物的残骸,直径约9米;碟形物裂开,几具尸体分散在碟形物里面及外面地上。尸体体型瘦小,身长仅100到130厘米,体重只有18公斤,无毛发、大头、大眼、小嘴巴,穿整件的紧身灰色制服。当日军队马上进驻发现残骸的两地,封锁现场。
所有的一切都让人们怀疑地外生命的存在。
。。。。。。。。。。。。
经过一周的考察,所有专家院士都异常的兴奋激动,这里的物品包含的科技领先当前世界上千年,涉及能源、电子、材料、生物、激光等多方面。
“先生,这里的科技远超我们人类的科技,初步估计至少领先我们1000年,他们的能源不是我们目前的煤炭、电能这种低效率能量,他们居然把大量的能源储备到一个个方块里,另外他们的能源是靠某种特定的发射线物资产生,与我们大量存储的铀矿很类似。如果研究明白,绝对能够改变我国的能源格局。
另外他们的武器装备是我们刚刚有所了解的激光,还有各种电磁,计算机等,对我国的各种科技有很大的启发,绝对是我国科技进步的倍增器。
先生,这是我们民族最大的机遇,再怎么重视都不为过。”
宋肖当即做出决定,该基地被命名为盘古基地,寓意北华开天辟地的新时代。
除军政高层一把手知道之外,不再告诉其他人,作为北华共和国的最高机密。
为保护基地的安全,宋肖以环境安全保护为由加密了南极洲周围地区的哨所设置,设置专门的南极洲舰队巡逻南极洲周围海域,另外对南极洲地区进行全方面的考察,看是否存在其他基地。
宋肖此刻心情是意气风发,英国算什么,美国算什么,科联又算的了什么,宋肖的目光已经从地球转到星空,对地球上的事情已经没有以前那么上心。
盘古基地主要负责材料、电子、能源、电子等方面,原共和国秘密科研基地被宋肖命名为女娲基地,负责生命、药品、医疗器械方面研究。
盘古基地与女娲基地是北华共和国最高级别秘密基地。
另外就是12大集团公司的实验室和北华各高校实验室、民营实验室,共同组成北华的科研体系。。。Com
除了这些大实验室之外,北华政府专门设置了北华国家科学院、北华国家工程学院这种国家级的最高科研研究与咨询机构,每年评选院士,院士作为科研人员的最高荣誉。
收到通知的袁培军和许报国了解到基地的情况后,异常兴奋,“先生,这可是我们北华最大的机遇啊,我们必须守护好它。”
“对,盘古基地的安全必须保证,这里远离我们的核心地带,如果不是担心移动这里的设备容易造成损坏,遭到大部分科学家的反对,绝对会把基地所有的物品全部迁移到北华核心本土。”
“先生,我看我们这里的防护还是有些不太安全,我建议,针对国家秘密科研基地,我们有必要设置专门的安保部队。”
宋肖认真考虑会,“好,我完全同意。这样我们外围由军队设置边防哨所和海军巡逻,基地有专门的安保部队,双重保护,不错。”
1863年1月8日,新年刚过,北华政府新闻发布会对外宣布,“南极洲是北华固有的不可分割的领土,为了保护这个未遭受人类破坏的大陆,北华政府禁止任何组织和个人进入南极洲。”
世界各国对于南极洲归于北华政府的消息没有任何反应,在之前的“愚人节”宣传中,已经默认南极洲是北华共和国的版图。很多国家的最新世界版图已经把南极洲标注成北华版图中的南极地区。
北华共和国对土地的饕餮胃口成为了世界人们饭后的谈话余资。
第216章 巴黎和会
1863年2月5日,举世瞩目的巴黎和会召开,英国首相安奈林·比万、法国总理马休·盖茨克尔、美国总统拉博·巴特勒和北华国务卿吴斌及其他34个国家80多名代表参加,包括世界上所有的独立国家,战败国德国、奥匈帝国被排除在谈判之外,俄国因为正处于内战状态,也被排除在外。
宋肖和北华高层已经提前预料到这次会议和北华没有太大的关系,会议由英法主导,除了瓜分德国之外,剩下的目的就是遏制北华和美国。
大会刚开始气氛就很是火爆,各国尤其是英法美三国在处理德国问题上意见很不一致。
法国作为大战主要发生地,遭受的损失最为巨大,上千万国民失去生命,国家人口降低了三分之一,要求严惩德国,希望能取得德国工业的控制权以补偿自身损失。
具体要求德国对战争中法国的损失(包括人员、财产等)进行战争赔偿,将其军力削减至不再对法国构成威胁,拆分德国使德国恢复到1842年10月之前的分裂状态,当众处死德国皇帝(在战争结束前退位并流亡至荷兰)。
法国收回阿尔萨斯-洛林,建立莱茵非军事区,由战胜国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将德国军力削减至较低水平。同时他还希望签订封锁德国海岸线的秘密条约,以便法国能控制德国的进出口贸易。
英国、美国和北华三国对法国的要求进行了强烈的反对。
美国参战前后,美国国内盛行孤立主义,民众普遍认为应及早从欧洲事务中脱身。因美国在一战中通过贸易受益,仅次于北华,政府倾向于安抚德国并保证平等的贸易机会并顺利收回战争债务。
拉博·巴特勒总统感到过分苛刻的条款会造成德国的复仇心理,战争将无可避免。因此他提出建立国际联盟以维持国际秩序,即国际社会提供保证以避免弱国遭到强国侵略。但英法两国认为这种构想过于理想主义且不符合欧洲各国的实际,而且这种政策将会导致美国军事力量过分卷入国际事务。
拉博·巴特勒总统坚持“民族自决”政策,例如刚从一战后的德国和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