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炮王-第1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雅克直摇头,他不想带一个累赘下山,干脆回绝道:“叛军说得是西班牙语,我冒充的身份是英国间谍,你只会加泰罗尼亚语有什么用,一下山就被西班牙叛军识破。我不想冒险。”
“但我是厨子,一个不错的法国厨子。当然,这是入伍前的谋生技能,而且,我还在山上找到了这个,相信对你有用。”说着,维克多从怀里掏出一把零散东西,直接塞到雅克手中。
“这是什么?”雅克感觉掌心的东西是某种植物的种子或果实,长卵形,比较柔软。
“呵呵,是巴豆,峡谷之上的坡地里到处都有,而且刚刚结果,这最好的泻药。”维克多坏坏的笑道:“你知道,这股叛军的警觉性太高。下山的行动队人数多了,容易暴露目标;人少了,又控制不了局面,但这玩意能帮我们大忙。山下叛军的食物大都由辎重队的伙房供应,如果明天有机会放些巴豆到伙房,半小时后,我们就能不费吹灰之力,拿下叛军留守部队。”
雅克承认维克多说得在理,之前也曾想过用曼陀罗或其他毒药,但数量远远不够。于是他同意维克多配合自己行动,并嘱咐宪兵下士明早派人多采摘一些巴豆果实。
“不用麻烦了,我今天早已准备妥当,整整一小麻袋巴豆,足以闹翻一个骑兵团,还有他们的战马。”某人捂着大嘴,偷偷的阴笑起来。
……
第二天拂晓过后,采石镇周围到处弥漫起浓雾,眼前尽是白茫茫的一片,能见度不足10米。一时间,数千名西班牙叛军相互拥堵在通向采石镇的北面峡口,人挤人、人推人。
在马匹的嘶叫声中,几名站在高处指挥交通的军官叫嚷着:“混蛋们,让道,让道!”这却意外招致不少士兵的齐声回骂,反正雾气大,谁也看不见谁,骂骂长官又何妨。
见状,加利西亚不禁皱起眉头,面前的混乱场景是因为自己太过谨慎所造成的。早知如此,就应该在昨天黄昏之前,将所有兵力都调往采石镇正面两公里处,就地组织进攻阵地,而不是像现在这般,遇到浓雾便忙得不可开交,步兵、骑兵、炮兵统统拥挤在一起。
1小时过去,交通持续得以恢复,3千4百步兵,2千5名骑兵,以及3门火炮总算有惊无险的通过了峡口地带。向冲积平原前行一公里后,各团军官重新整顿起队伍,在近两公里宽的战线上排起队列。此时,不远处的法军阵地依然寂静无声,一幅毫无生气的摸样,似乎不曾察觉西班牙军队的到来。
“该死的,法国人是不是撤走了?”骑兵指挥官佩德罗将军似乎在忿忿不平,内心实则暗自庆幸。在一小时前,倘若法军能及时得知北部峡口的混乱状况,伺机主动进攻,哪怕只有一个营的兵力,也能令己方损失惨重,甚至是一败涂地。
策马缓行的加利西亚将军刚好听到了部下的疑问,摇头说道:“我刚得到线报,法国人连夜从梅里达城请来不少援军,大约有3个步兵营,1500人左右,以及数门4磅火炮,与此同时,他们还把所有人质转移到梅尔达城。另外,派出侦察队也发回了消息,法军的阵地前沿升起了一片篝火带,用以驱散浓雾,提升阻击阵地的视野范围。”
“那不是正好!将军,需要您最勇敢的骑兵首先进攻吗?”佩德罗将军主动请缨。自己麾下的骑兵都过多对面的法军总人数,此战胜利还不是唾手可得。
加利西亚扬起马鞭,虚手一挥,继而笑骂道:“我已派马里奥将军的步兵旅去打头阵,骑兵部队压阵即可。等到浓雾过后,你们再上,穿过采石镇,给我直接冲入梅尔达城。”
“遵命,将军!我一定把梅尔达城最漂亮的美人儿留给您。”佩德罗信心十足的表态。
20分钟后,马里奥将军的一个步兵团悄悄运动到法军阵地1公里外,士兵们排好了进攻队列。一位叫卡多索的年轻团长迈出轻快步伐,从侧翼一路小跑至士兵最前列。
一周前,还是上尉连长的卡多索如今已是上校团长,尽管加利西亚将军下达的任命书不可能得到加的斯议会的认可,但此战在采石镇获胜,又拿下梅里达城,一切问题都将不复存在。
很快,卡多索在面向敌方一侧立正,他一会儿瞧瞧左右两边的军官,以及军号手、鼓手位置;一会儿又看看身后士兵的表情,感觉到大家“都有点紧张,但不至于害怕!”
这名团长冲着军号手与鼓手点点头,随即抽出左侧的军刀,用力向前一挥。军号声与鼓点声,此起彼伏的响彻天空。
在步兵团长“一二一”的呐喊声中,身后千余名士兵带着不同的严肃脸色,他们齐刷刷的高举步枪,合着长官的拍子,背着背囊,肩并肩,像一堵墙似的迈步向前。在步兵身后,近百名炮手也在拼命的拽拉炮手车轮,努力将3门火炮再向前推行至少500米。
行进了7、8分钟,在距离法军阵地大约只有300米时,数颗炮弹劈开天空,从对面呼啸而来。尽管大家什么也看不见,但步兵们本能缩紧了脑袋。等到确信所有炮弹已跃过自家头顶,纵身砸向他们身后,无数人高声欢呼起来,之前紧张而严肃的表情,一扫而光。
“感谢圣母玛利亚保佑,我们没事!”
“嘿嘿,我刚才听到后面有车轱辘垮塌的声音,还有人喊救护担架。”
“哈哈,法国人的炮弹长眼睛了,找我们身后炮兵的麻烦去了!”
“是啊,是啊,谁叫那些家伙躲在我们的屁股后面。”
……
“该死的,闭嘴!统统闭嘴!”军官们跳出来大声训斥。倒不是因为步兵对炮兵幸灾乐祸,而是有人跑出队列之外好几米,一条条横队变得东倒西歪,已经乱成一锅粥。
“靠拢!重新靠拢!”卡多索上校在法军炮火的轰鸣声中停下脚步,他转过身来,挥舞手中的军刀,要求士兵们在各级军官指示下重新排好队列。
又一轮炮弹席卷而来,其中一颗4磅实心弹恰好落在步兵横队中间,两个士兵被砸得支离破碎,倒在血泊中当即毙命。幸运的是,地面泥土过于潮湿,实心弹没有继续跳起来伤人。
眼前的死亡场景令士兵不再嘻嘻哈哈,他们小心翼翼的绕过两名战友的尸体,在一片肃穆的沉默中,在单调而整齐的脚步声中,大家重新排好队。
所有人只有一个心愿,只想着一件事情:尽快找到敌人、发现敌人、打死敌人,而不是在敌人持续发射的炮弹下,莫名其妙的送命。
100米!
50米!
30米!
15米!
“该死,怎么还没有看到法国人!”现在的卡多索上校已经能看到阵地前沿的第一道铁丝网,还可以闻到篝火带燃烧橡木的香味。
卡多索心中抱怨的同时,也暗叫不妙。他俯下身,随手往地面抓起一把泥土嗅了嗅,感觉是新泥,开挖壕沟铺展在此的新泥。必定是法国工兵事先做成了诱敌斜坡,阻碍了进攻队伍的视野。一旦再向前走上10米,他和他的士兵所面对的是,法国…军队一排排事先预备好的枪林弹雨,己方士兵连列队齐射的时间都没有。
可如今想停下来调整,已为时过晚。
卡多索上校在向前迈出最后一步时,他暗地发誓:如果此战过后,自己能活着回到军营,一定要把不负责任的侦察队送上军事法庭。
………………………………
第34章采石场伏击战(6,屠。。。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鉴于西班牙军队的英勇顽强作风,今后行文中不再将他们贬称为“叛军”。
~~~~~~~~~~~~~~~~~~~~~~~~~~~~~~~~
拿破仑。波拿巴成为法国第一执政之后,从1801到1804年的数年间,法西两国的友好关系进入一个“蜜月期”。拿破仑与当时的西班牙权臣,内阁首相戈多伊(所谓的和平亲王),签署了一系列双边和平合约,包括《吕纳维尔条约》、《阿兰胡埃斯条约》、《法西条约》等等。这些条约的签署与执行,事实上已将法兰西与西班牙两国结成一个坚定的反英同盟。
也是在这一时期,在戈多伊首相的殷切请求下,一批有经验的法国教官翻越比利牛斯山脉,走入西班牙人的军营内。他们以《1791年的条例》为蓝本,采用法军实战案例做参照,帮助伊比利斯半岛的盟友训练出一支新式军队。
很快,西班牙步兵就抛弃了保守、迟缓、落伍的旧时方阵,进而采取密集纵队的强化攻击队形,要求士兵不顾敌方火力威胁,始终保持队列做高速前进,直扑敌军阵地,并企图用白刃决胜负。
这种攻击战术的最大优点,就是军官不需要太多军事理论知识做为铺垫,只需花费很少时间与精力,就能迅速指挥起一支能征善战的部队,并让训练不足的新兵可以保持信心和团结。西班牙的民族英雄,1808年“拜伦之战”的最大功臣,卡斯塔?里奥斯将军,就曾受到法国教官的战术思想熏陶,并运用这类战术一举围歼了法军2万多人。
……
卡多索上校指挥的这支西班牙步兵团,拥有三个营的兵力。在进攻时,依然采用的是法军经典的混合阵形攻击方式,团长将中间一个营全部展开为三列横队,该横队营的左右两侧间距10米外,是做纵队攻势的两个营。野战中,这类混合阵形能充分发挥横队的强大火力,同时,两路纵队不仅能伺机发动突袭,而且能保护容易受到攻击的横队的侧翼。
然而,这类威力强大且便于突袭的混合攻击阵形,绝不能在压制或摧毁敌方炮兵阵地之前,或是敌军战术素养高于己方的情况下,用于同要塞守军大打攻坚战(尤其是装备有远距离射程步枪的守军)。很不幸的是,由于战地情报的缺失与不完整,导致卡多索上校连续犯下三项致命错误。
法军炮火自从开始发射后,就从未停息,倒是己方火炮首先遭遇重创,损失一门火炮;防御采石镇的守军,不是胆怯于阵地战的水兵营,而是战斗经验丰富的法国老兵;敌方阵地显然不只是一道简陋的胸墙,那是斜坡、铁丝网、壕沟、胸墙、士兵、火炮,相互结合的综合防御体系。
此外,法军阵地指挥官,德尔尼将军还在自己的第一旅,以及充当预备队的第四旅中,将所有装备贝克步枪(配发米尼弹)的800名尖兵,与从第三旅调换的四个步兵连(400人),临时组织成为12个狙击连队(每连100人)。其中,正面配属6个狙击连,两翼各有3个狙击连。狙击手们可以在100到200吗范围之内,远距离杀伤来犯之敌。与此同时,西班牙军队却受原有法军教官的战术影响,极少装备发射速度慢的前装线膛枪。
当卡多索上校意识或部分意识到长官们的情报失误时,束手无策的他已没有机会做任何调整,只能眼睁睁的和自己的士兵,一同迈向地狱的死亡通道。
爬上斜坡之后,是10米宽的狭窄平台,后端安插了一条铁丝网,再往前,则是一道宽阔的防步兵壕沟。视野延伸,又有一道铁丝网,以及胸墙之后的数百名法国守军。他们好整以暇,端起手中的步枪,齐齐对准了想要进犯己方阵地的西班牙士兵。
卡多索上校是第一个冲上斜坡平台,同样也是第一个英勇阵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