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炮王-第3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1806年到1811年,已经被折腾五年的摩尔达维亚方面军,在先后调换了几个总司令都未能取得最终胜利,反而在优势明显的土耳其军队面前吃亏不断。

    直到库图佐夫元帅上任之后,这才稳定了南方战局。

    虽说刚刚结束的鲁什丘克战役中,库图佐夫以人数劣势的俄军大败占据兵力优势的土军,但土耳其军队的主力与士气并未受到严重损伤,距离伊斯坦布尔方面最终承认战败的日期还为时尚早。为此,库图佐夫强烈要求沙皇与枢密院从涅曼河附近,调回原本属于摩尔达维亚方面军的援军,以便同土耳其军队决一死战,彻底终结南方战场的僵持局面。

    所以就在昨天下午,亚历山大一世当即命令巴莱克?托利,一位出身于英国但效忠俄国的外籍将军,担当涅曼河方面军的司令官,指示他必须消除西部边境的紧张局势,解散10万民兵,并至少派出2万正规军增援库图佐夫元帅的摩尔达维亚方面军。

    然而在今天早上,又有一则坏消息传来,俄国与华沙公国的边境冲突,由此变得一发不可收拾。然而这一次,主动挑衅的不是俄国人,而是波兰人的华沙大公,安德鲁?德赛。

    ……

………………………………

第40章沙皇亚历山大的愤怒。。。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新的一周又开始了,管子再求热心书友们的打赏、推荐、收藏与点击,万分感谢!

    ~~~~~~~~~~~~~~~~~~~~~~~~~~~~~~~~~~~~~~~~~~~~~~~~~~~~~~~~~~~~~~~~~~~~~~~~

    对于东斯拉夫人即将上任的新任君主,沙皇亚历山大与俄国臣民一样,期初都显得不屑一顾。傲慢的俄国佬认为:这个年轻的有些过分的法国将军(元帅),不过是凭借父荫人脉与拿破仑皇帝的格外照顾,才得以控制加泰罗尼亚联合王国,并获得华沙公国的王储资格。

    即便是等到德赛异军突起,战胜英国远征军,从而赢得了第三次葡萄牙战争之后,沙皇亚历山大与他的政治与军事智囊团成员,依然对安德鲁?德赛保持与生俱来的狭隘偏见。

    至于打败英国…军队的所谓战绩,俄**方的普遍看法是应该属马塞纳元帅的功劳。由于葡萄牙军团吸引了英葡联军的绝大部分兵力,这才使得作为一路偏师的德赛师团有机可乘。

    对于德赛所属部队在第三次葡萄牙战争中,成功运用的诸多新式武器与各种战略战术,俄国人表现的不以为然,他们仍旧坚持“子弹是笨蛋,刺刀是好汉”的苏沃洛夫时代的战斗理念,认为英勇顽强的俄罗斯军队只需要一把刺刀就能打败面前的敌人。

    当然,这其中也有法国人与英国人的“功劳”在内。

    法国的军械工程师尽管从德赛那里得到了一些武器的制造图纸,但军械商们却拒绝加以制造。因为生产这类新式武器需要大量投入资金来改造现有设备,自然会极大损害他们的经济利益。到最后,军火奸商干脆收买军队中的军需官,而军需官又游说巴黎的军械大臣,后者向皇帝呈报说加泰罗尼亚的武器根本不适合正规法军使用,意见竟然被采纳。

    在英国方面,驻圣彼得堡大使不愿意盟友俄国因为威灵顿远征军的战败而轻视了英军的战斗力,进而不再反对拿破仑的帝国,于是,这位英国外交官便灵机一动,编撰了一场根本没有发生过的“阿赞布雅会战”。是役,威灵顿指挥的英国…军队连续击败了3倍于他们的德赛军团,打死打伤至少……最后是在葡萄牙军团赶来之前,远征军这才从容不迫的撤离。

    就这样,圣彼得堡与冬宫居然天真的信以为然。就连巴格拉季昂亲王也在一次聚会中,以信心十足语气的形容说:他指挥的一个俄国师,足以击败5个加泰罗尼亚师团。

    当那位被英国大使“极力污蔑”,被俄国将军鄙视的加泰罗尼亚联合王国的摄政王兼华沙公国的王储,万里迢迢率领一支先遣舰队赶赴波罗的海,救援遭遇俄**事威胁的波兰之际,整个俄罗斯帝国的上上下下,都对安德鲁?德赛充满着不屑与轻视之心。

    不久之后,等到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华沙大公的德赛借口清剿波罗的海海盗,大肆扣押俄国商船时,愤怒的沙皇亚历山大的第一反应,就是针锋相对,进行武装报复。

    于是,他在今天上午于冬宫内,再度紧急召集了枢密院与俄**方的高级将领,商讨应对机制,重点是拿出何种出兵方案,去惩戒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波兰狂徒。

    然而后续得到的情报,以及会同军方讨论的最后结果,却令沙皇亚历山大既愤怒又无奈。因为他沮丧的感觉到,庞大的俄罗斯帝国竟然无法对弱小的华沙公国实施任何报复行动。

    其一,俄属涅曼河方面军已丧失先机,不可能再主动进攻华沙公国;

    在华沙议会与德赛大公达成政治妥协之后,5万法国援军重新获得各种补给,已加大行军步伐。目前,法国…军队正越过奥得河,进入华沙公国与萨克森王国的西部边境,并将在8月上旬之前抵达华沙。

    按照计划,这些增援法军将与包括华沙大公派出的2个波兰师,雅各宾派的2个师,军团派的1个师,贵族派的2个师,合计的5万多波兰军队,以及5万当地民兵一道,在与俄国接壤的涅曼河西岸,开辟一道抵御俄军侵略军的坚固防线。

    至此,涅曼河边的波法联军与俄军的人数对比,已从原来的7:15转变为15:15,双方在作战兵力方面旗鼓相当;此外,波法联军还能借助有利地形,实施坚壁防守;加之波法联军的总体战斗力,尤其是赶来增援的那5万法军,要远远强于俄国新招募的新兵。

    所以,只要不是脑袋出了问题的俄国将领,没人看好接下来的战斗,他们反而担心波兰人会联合法国人一道,伺机反攻至俄国境内,将战火硝烟烧到一马平川的俄罗斯平原。

    其二,波罗的海之上,衰落中的俄国海军在反俄联军联合舰队面前,同样处于劣势;

    原有的法属但泽舰队,实力不足为奇,即便算上华沙大公的先遣舰队,也不过5艘战列舰与12艘中型巡航舰,俄国的波罗的海舰队的数量是他们的两倍有余。

    然而在一周前,德赛不知从何处招募了另外一支法军舰队,获得了14艘战列舰与巡航舰,这使得法波联合舰队的总体实力,已经同俄国波罗的海舰队大致持平。

    但最令人担心的,却是刚与俄国签署了和平条约又出尔反尔的瑞典人。斯德哥尔摩议会在不甘寂寞的瑞典王室的鼓动下,居然不顾王储贝尔纳多特的反对,执意坚持派遣大批舰船参与到法波联合舰队的巡航任务之中。当然,瑞典海军打出的出兵理由也是冠冕堂皇的,只为清剿海盗,为波罗的海航道之上的各国商船的航行安全负责。

    其三,外交方面,英国人、奥地利人、丹麦人与瑞典人似乎在有意无意的疏远俄国;

    与失势的前英国外交大臣,竭力主张联俄国对抗法国的理查德?威尔斯利勋爵相比,那位已同德赛暗中达成战略同盟的利物浦伯爵,似乎更能左右伦敦政局。

    加之,德赛指示军情局配合加泰罗尼亚驻伦敦公使,在英国进行了大量行之有效的正面宣传,使得绝大部分英国公众都在同情,被野蛮俄国长期欺压之下的苦难深重的华沙公国。

    鉴于此,原本倾向前任外交大臣主张的英国驻俄国大使开始改弦更张,修正之前的策略,他向沙皇冬宫发出“善意的劝告”,希望圣彼得堡与华沙举行和谈,消除两国的边境冲突。

    奥地利人、丹麦人、瑞典人,以及在法军刺刀之下战战兢兢地普鲁士人,他们的想法倒是非常简单,积极鼓动圣彼得堡与华沙相互开战,以便于为上述四国火中取栗,削弱东西方两大帝国的军事实力,从而赢得或重新获取诸国在政治与经济上的传统利益。

    最后一点,就是俄国的糟糕财政实在支撑不起庞大的军费开销,正陷入破产的边缘;

    由于穿越者的意外到来,使得英国议会与唐宁街内阁计划从1811年起,准备援助给俄国政…府的反法资金,从160万英镑猛然间锐减了60万英镑(转移到德赛的口袋里)。再算上与土耳其正在进行的战争,脆弱的俄国财政已拿不出钱去应付两线作战的巨额开销。

    另外,法国、瑞典与华沙公国的反俄联军联合舰队,大肆封锁波罗的海,随意扣押俄国商船的粗暴举动,又使得刚有起色的俄国对外贸易,几乎在一夜间陷入停滞状态。

    圣彼得堡港口与码头,到处都是堆积如山的各种货物,俄国货主们只能支付超过平常运20倍的天价,聘请丹麦、英国、瑞典与法国的商船前来运输。更加令人气愤的是,华沙公国的商船也时机插足过来,当然它们悬挂的是法国或是英国的国旗。

    ……

………………………………

第41章沙皇亚历山大的愤怒。。。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第二更了!!!

    新的一周又开始了,管子再求热心书友们的打赏、推荐、收藏与点击,万分感谢!

    另,特别感谢帝国繁荣、南望山、weigula等书友,以及黄山巨、桃娘巨的打赏,

    ~~~~~~~~~~~~~~~~~~~~~~~~~~~~~~~~~~~~~~~~~~~~~~~~~~~~~~~~~~~~~~~~~~~~~~~~

    所以,沙皇亚历山大尽管义愤填膺,他也深深的明白,这场由两国边境矛盾引发的政治、军事与经济的三重灾难,必须立刻加以平息,而且时间是快要越好。还要赶在利益严重受损,心怀不满的莫斯科贵族在对待父亲保罗一世那样,准备干掉自己之前。

    既然军事对抗被论证已经走不通,那唯有与华沙方面举行秘密和谈,寻求双方妥协了。

    然而,想要借助外交斡旋方式解决矛盾,还存在另外一个大难题。就是从1807年开始,沙皇俄国政…府长期坚持着冥顽不灵的立场,绝不承认继承波兰衣钵的华沙公国视为一个**国家,而是将偏安一隅的东斯拉夫民族视为“俄罗斯大家庭”的一部分来看待。

    基于这种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与会的诸多将军大臣中间,没有哪位愿意勇敢承担这一有去无回的“光荣使命”。那些权势极大的保守派贵族既然能肆无忌惮的暗害看似至高无上的沙皇,自然也不会对出卖俄罗斯帝国利益的俄国奸细们,心慈手软。

    当沙皇亚历山大与众多军方将领的目光集中在参会的唯一文官身上时,这位内阁首相兼外交大臣的鲁缅佐夫伯爵心中暗叫不妙,他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之后,提出了一个适合人选。

    “就是陛下的首席国务秘书,米哈伊尔?斯彼兰斯基!”鲁缅佐夫伯爵如是说道,

    于是,沙皇亚历山大满意了,军方将领同意了,而内阁首相也得到了解脱。至于当事人斯彼兰斯基的意愿就显得无足轻重了,“乡村神甫之子”必须要为如今享受的崇高地位付出些合理的代价,勇敢无畏的成为沙皇陛下及其内阁政…府为平息民愤,扔到狮笼里的祭祀品。

    等到群臣纷纷离开冬宫之后,亚历山大便让身边的侍从武官将国务大臣从后花园里领到孔雀大厅,沙皇会在那里对自己曾经的心腹面授机宜,并委以“重任”。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