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炮王-第3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之前的波兰历代国王受到贵族民…主议会的政治打压,导致君主手中掌握的权势太小,无法给予想要那些投靠自己的众多贵族丰厚的封赏。

    如今的德赛大公与以往大不相同,作为加泰罗尼亚联合王国的摄政亲王,他不仅在伊比利亚半岛拥有10万胜利之师和一支建设中的庞大海军舰队,还在华沙公国内组建与收买了仅效忠君主本人的个4个骑兵师与3个步兵师。此外,德赛可凭借法兰西帝国陆军元帅的尊崇身份,与其他法国友军保持良好的关系,随时获得来自德意志军团与但泽总督的支持。

    外交方面,德赛在塔列朗、梅特涅与科兰古等人的帮助下,同英国、法国、奥地利、萨克森、瑞典、丹麦,以及莱茵诸国都维持着友好往来。就连受圣彼得堡方面严格管控的俄国新闻界,也猛然停止了对安德鲁?德赛的口诛笔伐,宣扬起两个斯拉夫民族间曾经的和睦。

    另外,德赛大公还拥有私人金融机构,凭借地中海银行提供财政支持,财大气粗的德赛早已不屑于贵族议会每年划拨给国家君主的生活费用,30万兹罗提(约合15万法郎),就连这点钱,华沙议会通常还像打发乞丐一样,每月一次的施舍,时不时会截断供给。

    在进入华沙之前,德赛为自己购买数座宫殿,后来的陈设、装修等费用,就高达两百万法郎。至于在组建军队、宴请贵宾、收买人心等方面的开销,更是多得惊人。

    总之一句话,华沙议会已经无法在军队、外交与财政上限制德赛急剧膨胀的权力。唯独在国家主体政治—民…主议会制方面,让这位华沙大公感觉有些恶心,也仅此而已。

    很多贵族议员开始担心,倘若长此以往,在德赛大公的步步紧逼之下,他们会最终丧失所有权力,贵族议会也会架空,最终沦为君主肆意摆弄的统治工具。

    于是就极端份子提出一个荒唐建议,主张在安德鲁?德赛正式获得华沙大公头衔之前,干脆派人除掉算了,以免后患无穷。倒是马瓦霍夫斯基议长等人听后,吓了一跳,纷纷指责口出狂言的家伙,让他赶紧闭嘴,并立刻忘掉这个意在毁掉全波兰的荒唐建议。

    且不说,行凶者能不能穿过近卫旅、宪兵旅与侍卫队的三重严密保护,顺利刺杀一贯深居简出的德赛大公。即便是侥幸成功了,贵族议会也将遭遇效忠于德赛本人的各派军队的疯狂反扑。到那时,整个波兰都将陷入一场血腥而残酷战争深渊,无能自拔。

    相信没有一个热爱国家的波兰人会在这场民族内战中真正受益,除了虎视眈眈的普鲁士人、俄罗斯人与奥地利人,以及心怀叵测的波兰奸细们。

    就贵族派束手无策之际,也他们所预料的那样,在瓦莱斯基伯爵及其家族的示范效应的带动下,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普沃茨克省的很多农奴主也纷纷投效到德赛大公之下,为获得对外贸易的出口配额,主动向瓦津基宫上缴了对旗下农奴的司法管辖权。

    而普沃茨克省周边的华沙省、切哈努夫省、奥斯特罗文卡省、拉多姆省和谢德尔采省等地,一些思想开明的中小贵族也在蠢蠢欲动,明里暗地通过瓦莱斯基伯爵向大公表达忠心。

    至于更多的大贵族与大农奴主们,或许他们不甘心放弃私下惩戒农奴的法律权力,但迫于贸易条款的种种限制,也不得不硬着头皮,向瓦莱斯基家族的靠拢,希望西科尔?瓦莱斯基议员领导的“对外贸易管理委员会”,能够保留他们的出口商品配额。

    与贵族们患得患失的心态不同,胡戈?科万塔伊神父领导的君主派则理所当然的赞美针对农奴的司法权上缴到德赛大公手中,他们向民众们竭力鼓吹瓦莱斯基伯爵的这一伟大善举,必将是波兰社会最终废除万恶的农奴制,所能迈出的一大步。

    自由分子与雅各宾派对此也同样欢欣鼓舞,即便最激进的革…命党人也不得不承认,德赛大公在继位之前,就准备给持续近千年的波兰农奴制套上一道代表正义与法律的枷锁。

    这的确难能可贵,而历代波兰国王就极少做到。使得很多原本对德赛抱有猜测、疑虑、不信任,甚至仇恨的激进分子试图接受这位新君主。

    …。。

    在距离华沙东北15公里之外的沃沃明市中心,有一座规模不大的古老天主教堂内,华沙大主教维辛斯基就在此地过着半隐居的生活。

    当行色匆匆的科希丘什科伯爵走进这座教堂大厅时,维辛斯基大主教正引导唱诗班的少年,集体朗读《圣经》某一页,上面写着一首赞美上帝的圣诗:“我将为你而欢乐。我将对着你的名字高唱颂扬之歌,你是至高无上的。当我的仇敌们退去的时候,他们将会当着你的面消失。因为你保全我的权利与我所要做的事情;你坐在高高的殿堂上,判断公道……”

    等到唱诗歌的少年们集体朗读五遍过后,这位年事已高,有点眼拙的华沙大主教似乎才注意到科希丘什科伯爵那副焦虑不安的面孔。于是维辛斯基让身边的一位神父接替他本人的工作,并示意科希丘什科伯爵跟随自己到起居室内密谈。

    在听完老战友的情报通报后,维辛斯基大主教不禁叹了一口气,喃喃自语道:“的确,我没有意料小德赛会采取这种和平方式,通过贸易配额与部分贵族进行司法权的交易。或许真是我忽视了他的成长过程,总以为小德赛仍旧是当年那个9岁大的孩童,需要大人们在一旁扶植,并及时加以干预。”

    与科希丘什科相似,维辛斯基大主教在纷纭复杂的局势下,仍寄希望于国内各派政治势力在爱国之心的号召下进行相互妥协。尽管他们是最先支持德赛作为波兰王储的一股势力,但又对德赛缺乏足够的信心,畏畏缩缩的不愿全力支持,总在暗地里保留些什么。

    维辛斯基以半隐居的方式在沃沃明市,只是想等德赛与议会的冲突不可爆发时,再中间人的方式做调和。不过,雄心勃勃的德赛可没功夫与老家伙们玩弄这场政治游戏,一切都被遵循君主拟定的游戏规则去做,否则就会无情的边缘化。

    科希丘什科伯爵一直没吭声,他静静坐在密室的石凳上,不甘的表情已显露在脸庞。

    德赛曾不太客气的说过,作为伟大爱国者的科希丘什科将军已经老了,在维辛斯基大主教的影响之下,迂腐的有些善良过度,总期望以和平方式解决波兰国内深刻的社会问题。

    所以,当科希丘什科得知贵族议会与德赛王储的矛盾时,他仅仅在议会上提出自己的反对意见,还竭力劝说科罗尔少校放弃某些极端手段,导致《摄政王法案》得以顺利通过。

    对于科希丘什科伯爵的“不作为”,德赛表现的相当不满意。他先是让加泰罗尼亚公使……费尔南多侯爵取代科希丘什科伯爵,担当起德赛王储的全权特使;后又将畏缩不前,缺乏果断的科罗尔少校“流放”到俄国首都圣彼得堡,在那里做自我反省。

    或许,科希丘什科伯爵并不在乎自己的个人得失,也不期望德赛是否重新接纳他本人。但出于对祖国波兰的无限热爱,科希丘什科仍希望阻止德赛的某些过激行为,譬如暗杀反对派的政治代表,以各种借口处决农奴主,或是将冷落与愤怒施加到无辜的玛丽亚公主身上。

    然而此时,科希丘什科深感他已无法影响到德赛,甚至今年来两人连一面都未曾相见。抵达华沙公国之后,德赛大公身边的侍从官屡次拒绝科希丘什科伯爵觐见华沙大公的请求,将其排斥在瓦津基王宫之外。很显然,德赛心中对这位伟大爱国者的怒气尚未平息。

    不过在两天前,瓦莱斯基伯爵的投效行为,给予了科希丘什科一些的触动,让他对德赛个性的重新认知,科希丘什科明白华沙大公正等着自己拿出货真价实的利益,去做“输诚”。而如今,科希丘什科所能让德赛心动的交易筹码,就是维辛斯基大主教拥有的那枚怀表。

    得知科希丘什科的来意之后,维辛斯基以怜悯的眼光打量着天真浪漫的有些过分的老朋友,继而问道:“您觉得在小德赛拥有了三块怀表,并得到那笔复国基金之后,他会尊重并听取您的意见与主张。”

    科希丘什科不假思索的摇摇头,“我的神父,我心中没有这种打算。唯一的希望,只是想遵从卢博米尔斯基老公爵的临终遗愿,守护在德赛大公身边,见证波兰的崛起与复兴!”

    华沙大主教以讥讽的语气问道:“这种寂寞无名的耐心等候,就价值8到10亿法郎?”

    “也许吧,只要我的心中装有祖国波兰的神圣名字!”科希丘什科点点头。

    维辛斯基沉默了好一阵,却最终哈哈大笑起来,令科希丘什科颇为费解。

    很快,华沙大主教从怀中取出那枚自己珍藏多年的金色怀表,郑重交到老朋友的手中,说道:“请转告华沙大公,我将在三日后重返华沙,并将在圣约翰大教堂为君主举行加冕仪式。此外……”

    维辛斯基的语气停顿下来,他似乎在下某种决定。片刻,大主教继续说:“加冕仪式开始之后,我会把王冠在神案之上。届时,华沙大公可以从神案上拿起王冕,并戴在自己头上。”这是一种无声的暗示,表示德赛是从万能上帝那里,而不是天主教手中得到这个君主王位。

………………………………

第52章迎亲、舞会与加冕(上。。。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求朋友们的收藏,推荐,点击与打赏,不要《炮王》掉的太远!

    另,推荐红浮屠的新作《魔泣》,魔泣苍天不公,怒欲屠天破樊笼!

    ~~~~~~~~~~~~~~~~~~~~~~~~~~~~~~~~~~~~~~~~~~~~~~~~~~~~~~~~~~~~

    8月5日,也就是德赛加冕华沙大公的前一天,由卡瓦伯爵与采德罗上尉率领的迎亲团为华沙大公带回了他的年轻新娘,萨克森王国的玛丽亚公主。

    上午,习惯于深居简出的德赛大公也第一次走出瓦津基宫,在宪兵团与侍卫队簇拥下,来到华沙近郊的赛姆拉镇,迎接自己名义上的妻子。

    “萨克森公主是一位非常娇小、非常纤细的清纯女子,她身穿华丽的白色长裙走下马车,出现在大公与众人面前,就像是从幽闭已久的深宫回到人间的快乐精灵,金色的头发,蓝色稍凸的眼睛,小小弯弯的鼻子,一张略露上齿的嘴巴以及精巧的下巴,光洁的肤色,更有那种天真、庄重、青春、镇定,配以柔和稳重的步履,给人一种非常奇妙的感觉。”

    随行的英国记者,杰拉德在他的日记中如实记录了大公夫妇首次见面的场景,“德赛大公在他的妻子面前,却不合时宜的流露出疲惫神色,目光还时不时停留在一枚年代已久的金色怀表上,直到身边的侍从再三催促,大公才意兴阑珊的迎上前,他以一种外交使节们的常用方式,拿起大公妃那洁白纤细的双手,举至唇边,做例行公事的亲吻,继而又微笑问候了远道而来的萨克森公主,而不是在向自己的妻子表达某种亲昵的感情和长久的思恋情绪。”

    按照西斯拉夫人的习俗,赛姆拉镇里的一位乡村神父幸运被选定,为大公夫妇补充了一场波兰式的简单婚礼。简短仪式结束之后,在民众、士兵与迎亲官员,到场嘉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