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炮王-第35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7月末,在俄军两个主力集团军会合后,巴克莱被成为大军团的总指挥,本尼格森担当总参谋长。尽管有了沙皇的最高指示,然而谨小慎微的巴克莱依然倾向于坚壁清野的消耗战略,于是他故作优柔寡断的在斯摩棱斯克闲度五天,直到本尼格森拿着沙皇亚历山大亲笔信作反复催促,巴克莱这才最终决定召开军事会议,商讨斯摩棱斯克一带实施战略反击。

    参会的高级军官中,除了大军团的总司令巴克莱(兼管第一集团军),总参谋长本尼格森外,还有第二集团军司令,巴格拉季昂亲王;第二集团军总参谋长,普莱斯特;第一集团军总参谋长,叶尔莫洛夫;以及第一集团军的总军需官,卡尔?托尔。

    这些俄军军事首脑会议遵照沙皇的这一旨意,决定利用法军配置分散之机,转攻普德尼亚和波列奇那。8月7日,俄国西线的第1和第2集团军开始进攻,但由于准备仓促,行动优柔寡断,加之巴格拉季昂和巴克莱的意见分歧,致使进攻未获成果。

    此时,拿破仑突然把部队调到第聂伯河左岸,有占领斯摩棱斯克、切断俄军同莫斯科联系的危险。当现巴克莱发自己的左翼存在巨大危险时,他便命令所有俄军不顾一切的继续后撤。然而,行动神速的法军却死死咬住了巴克莱的后卫部队。

    紧接着在8月16到18日,俄法两军在斯摩棱斯克郊外,及东面的高地上展开了激战,结果是俄军抵挡不住法军的猛烈进攻,随即放弃斯摩棱斯克双方伤亡惨重。不过这次战斗却使得巴克莱彻底摆脱了早已筋疲力尽的法军,并沿通往莫斯科的大道进行退却。

    自从6月战争爆发之后,20万俄军(民兵)携带数百万民众不断地向后撤退,曾被沙皇给予厚望的斯摩棱斯克反击战,也在一片混乱中草草收场。巴克莱的逃跑战术在激起俄国民众强烈不满的同时,也迫使怒气冲冲的沙皇下令解除巴克莱的西线俄军总司令的职务。

    在8月20日的这一天,亚历山大任命原摩尔达维亚军团指挥官,库图佐夫元帅为抗法俄军的最高统帅。此时,现年67岁的半瞎子……库图佐夫由于一生酷爱美酒佳肴与香车美人,目前已垂垂老矣,圆鼓鼓的腹部甚至连马镫都不踏不上去。

    很快,一名法国…军官自编了一首歌,借以取笑俄国沙皇及其将军们的笨拙指挥与逃跑战略,诗词如是写道:

    “有亚历山大这样瞎指挥的;有本尼格森这样自大无比又喜欢出馊主意的;有巴克莱、巴格拉季昂这样互相敌视,且都看对方不爽的;有叶尔莫洛夫这样两头说坏话的;有托尔这样不务正业,喜好到处乱窜的;有库图佐夫这样老来无力的,还酷爱寻花问柳的……”

    8月末,当这首“俄国之歌“从斯摩棱斯克刮到德赛耳边时,他笑了笑,提笔重新修改了歌词:“有亚历山大这样有决心打到底的;有本尼格森这样精通战术的;有巴克莱这样大公无私的;有巴格拉季昂这样勇猛而嗅觉良好的;有叶尔莫洛夫这样擅长挽救危局的;有托尔这样亲自勘察地形不辞劳苦的;有库图佐夫这样德高望,能统帅俄**队迎接胜利的……”

    事实上,巴克莱在斯摩棱斯克策划的一系列反击战和阻击战,并非完全意义上的失败。由于拿破仑的大军团主力被吸引到斯摩棱斯克,直接使得俄军右翼指挥官,彼得?维特根斯坦将军(一位效忠俄国沙皇的德意志人),能有时间征集到数万俄国民团,并在两次波罗茨克战役中,将乌迪诺元帅的第2军团的4万2千人,以及圣西尔元帅的第6军团(即巴伐利亚军团)的2万2千人,成功阻击在由南至北,通向圣彼得堡的碎石公路上。

    这两次战役继而改变了圣彼得堡方面的形势,使得俄国首都解除了波罗的海法军与南线法军的钳形攻势。只要能继续坚守住里加要塞,将麦克唐纳的第10军团与德赛的波罗的海军团阻挡于城墙之外,那么俄罗斯战局就像发生重大变化,至少圣彼得堡就会安枕无忧了。

    在一次军官会议上,德赛对他的指挥官们强调说:“我宁愿诸位高看敌人三分,也不希望大家低估对手一分。请务必注意,除了幅员辽阔的广袤领土,复杂多变的恶劣气候是我们目前的天然大敌之外,俄罗斯人那超出常人的吃苦耐劳精神,以及异常坚韧顽强的传统,同样值得重视,这种传统精神是成功拯救东斯拉夫民族于危难之间的力量支柱。所以对俄国…军队来说,击溃他们带来的所谓胜利将显得毫无意义的,必须将他们毫无留情的彻底绞杀!”

    ……

………………………………

第90章波罗的海军团的任务(。。。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依照两位帝国元帅在涅曼河口的克莱佩达城达成的协议,7月下旬,麦克唐纳元帅的第10军团(普鲁士军团)从加尔格日代再度出征,沿着茂密森林与大片沼泽之间的蜿蜒道路,向着东北方向,168公里外的里加要塞进发,沿途经过泰尔希艾、希奥利艾、叶尔加瓦等地。

    由普鲁士人组成的第10军团的作战目标非常明显,在9月彻底占领里加要塞,夺取进攻圣彼得堡的一个前哨阵地,并配合南线右翼的主力部队:第2军团(乌迪诺元帅)和第6军团(圣西尔元帅),沿波罗的海方向包抄俄国首都…圣彼得堡。

    与此同时,德赛麾下的波罗的海军团(东征军团),其海军舰队除了务必保障但泽……柯尼斯堡……克莱佩达一线的海路补给安全之外,一支分舰队还将沿波罗的海北上,突破伊尔别海峡,攻入里加湾,协助第10军团拿下1万8千名俄国**军把守的里加要塞。

    另外,德赛指挥的地面部队(第二军、第三军与近卫师团),除担当第10军团的总预备队,更要保证从涅曼河到里加前线之间补给线路的安全,派兵清除隐藏于乡间、丛林、湖波、沼泽、河流一带的武装反抗者,而这也是德赛非常擅长的作战方式。在成功征服赫鲁纳、加泰罗尼亚与葡萄牙的一系列战争之后,德赛被誉为法国元帅中最善于绥靖地方的指挥官。

    此外,鉴于德赛军团配属的战地医院设备先进齐全,军医人数众多且技术高超的特点,羡慕不已的麦克唐纳元帅干脆将第10军团的战地医院交给总军医官卡瓦伯爵代为管理。

    在两个军团的分工布置方面,表面上德赛吃亏不少,他既要充当地方上的维持会长,又要负责补给后勤的安全,还要出动海军舰队协助地面友军,更要负担前线伤兵的医疗照顾,另外,麦克唐纳的战地情报来源也需要军情局特工的大力支持。

    对于第10军团而言,以3万2千人的优势兵力(普鲁士军队精锐),大举围攻由杂牌军和俄国民兵组成的1万8千名里加守军,埃先将军率领的**军,取胜自然不在话下。当然麦克唐纳元帅还需情报与补给保障,以及波罗的海舰队的强有力配合。

    作为对波罗的海军团的补偿,麦克唐纳对做出德赛承诺:但凡第10军团的战利品将无偿分出三成交予友军,同意波兰或加泰两国商人在法军控制区域进行各种贸易,并允许德赛下派的军需联络官进驻柯尼斯堡,协调两个军团在武器弹药与军需补给的分配问题。

    对于这些安排,德赛欣然接受。需要说明的是,波兰国王看中并非第10军团的战利品,也不是占领区的贸易权,而是波兰军队能合法进驻柯尼斯堡,为吞并东普鲁士提前做好准备。这显然是违背了拿破仑先前的嘱托,但身处战斗前线的麦克唐纳也管不了这么多。如果没有德赛的全力配合,他的第10军团即便成功来啊里加,也将因各种战斗损失变得无力再战。

    早在第10军团渡过涅曼河之前,巴尔巴内格尔将军的第二军已经扫荡了帕兰加、普伦盖、加尔格日代等乡镇,并迫使兵力薄弱的俄军接连弃守了泰尔希艾、希奥利艾与帕内韦日斯三个重要城市。所以7月29日,麦克唐纳元帅率部进军里加要塞时,一路之上畅通无阻。

    8月2日,第10军团业已抵达距离里加仅30公里不到的叶尔加瓦城。这里仅有1个团兵力的俄国正规军在两千多民兵的配合下,于叶尔加瓦南郊高地建立了一道不算牢固的防御阵地,进行了极为英勇的抵抗,成功阻击麦克唐纳的普鲁士军团,居然长达15个小时。

    实施叶尔加瓦的南郊高地阻击战的部队,隶属于俄国最精锐的立陶宛近卫军,主要指挥官是步兵团团长,乌多姆上校;以及他的副手,季莫费耶中校。

    在从德赛派出联络官,科罗尔中校那里得知俄军的部署情报后,麦克唐纳不以为然的指令一支普鲁士轻骑兵负责突破叶尔加瓦南郊高地防线,围歼驻防该处的俄国人,但遭遇惨败。

    当面对“法军骑兵”的快速攻击时(俄国的官方文件已将拿破仑指挥下的欧洲联军一律视为法军),乌多姆上校早已将他在高地的部队呈方阵列好,借以对抗普鲁士骑兵的进犯。

    尽管面对大量敌人,坚守高地的俄国士兵仍表现出极大的勇气和信心,直到普鲁士骑兵足够接近才开始齐射,并大声喊着“乌拉”,扰乱了普鲁士骑兵的阵型,成功将敌人赶下高地,使之蒙受巨大伤亡损失。接连两次,俄国人以这种快捷方式击退了普鲁士骑兵的攻击。

    傍晚,因为进攻失利而受到侮辱的麦克唐纳元帅,继而又派出精锐的胸甲骑兵加入高地战场。此时,季莫费耶中校已代替身负重伤的乌多姆上校,担当叶尔加瓦防线指挥官。

    亲临一线的季莫费耶中校给列成方阵的士兵下令:“准备,没有我的命令,谁都不许开火!”俄国指挥官在第一时间告诉他的士兵们,“法国人的牲口是不会攻击由寒光闪闪的刺刀构成的墙,所以,若胸甲骑兵冲到你们近前,我会下令用刺刀刺马的面部!”

    太阳落山之前,第10军团的胸甲骑兵从各个方向包围了俄军的步兵方阵,威武雄壮的普鲁士骑兵像海浪一样铺展开来,此时的俄国步兵的方阵就像在胸甲骑兵构成的钢铁巨浪中飘摇的小岛。然而,进攻部队始终没能瓦解俄军,突破其坚守的阵地。

    在首次冲锋失利后,普鲁士的胸甲骑兵很快在距离俄国步兵方阵30步开外的地方进行重新列队,准备再度集结进攻。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季莫费耶中校利用每个骑手各自寻找站位的空挡,大喊“乌拉”,亲自率领俄国士兵伺机反击。

    俄国步兵端起刺刀进行攻击,靠前的胸甲骑兵还没意识到发生了什么便受到了刺刀的袭击。在遭遇重大伤亡后,进攻一方士气严重受挫,难以维持阵型,不得不进行后撤,

    天黑之前,普鲁士胸甲骑兵在轻骑兵的配合下,又一次发动攻击。不过依然延续同一个模式,很快就被俄国人击溃。进攻的普鲁士骑兵被迫撤退时,一些战友仍被困在高地阵地上,他们大都沦为俄国步兵的战俘,在解除武装后,这些俘虏被押解到30公里外的里加要塞。

    深夜时分,借助夜幕的掩护,季莫费耶中校带着这支残余的俄国部队主动弃守高地,向北撤离里加城中。入城时,在军鼓与军号声齐鸣,立陶宛近卫团受到司令官埃先的热烈欢迎,那是他们以刺刀成功对抗着胸甲骑兵,并用铅弹无数次击退过“铁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