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两千年不死-第1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并不是我们可以做的选择,当你离开永巷的那一刻起,这一切就已经注定了,就像那几个李家的皇子,要么痛快地去死,要么残忍地活着】
  江晓的话让婉儿想起了李贤,那个淡出了她脑海很久很久的人。
  现在的她似乎就和当初的他一样,痛快地死,残忍地活……李贤告诉她,要她一直好好地活下去,可他自己却选择了前者,他轻易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也结束了自己的痛苦。
  现在回头看来,李贤的选择似乎才是对的。
  他失去了生命,得到的是不用再痛苦的解脱;而她选择了生命,却要一直承受着这无尽的折磨。
  【我们必须一直走下去,就像武曌那样,唯有走到最高的位置上,你才有把握自己命运的资格,你才有摆脱这一切的能力……也唯有这样,你才能重新拿回你曾经丢失的那些东西】
  “我们会不会死在路上?”
  【不会】
  “为什么?”
  【因为有我,也因为是你,你要相信自己】
  江晓的话中仿佛充满了无限的自信,婉儿不明白,她似乎从未见过这个人沮丧的样子。
  【因为除了自信,我们已经不剩下什么了,如果连这点自信都没有了,那我们又还能做什么?】
  ……


第二百四十六章 逐渐明朗的局势

  女皇已经七十岁了,七十岁的女皇在这一年里有很多的困惑,而这所有的困惑在某种意义上也都来自于她年近古稀的年纪。
  死亡随时都可能会出现,但作为一国之君的女皇,却仍然没有解决她最大、最受困扰的问题——帝国的继承人。
  以东宫太子为储君的规矩,未来要继承皇位的,自然就是住在东宫的李旦了。
  可尽管与世无争的李旦已经被武姓的母后赐予了武姓,但是作为武周的继承人还是有点不够纯粹。
  女皇深知她的这个儿子无论在名义上怎样姓武,在他的骨子里也还是姓李的,而一旦她的武周王朝被骨子里姓李的人继承,那无疑就意味着李唐的复辟。
  这江山就是她辛辛苦苦从李唐的手中夺下来的,她又怎能再把它拱手送回给李唐?
  更何况,年迈的武曌对她最小的这个儿子不仅不放心,还没信心,她不允许把这偌大的江山交给一个懦弱无能的人。
  也就在女皇为此困惑不已的时候,朝中以狄仁杰为首的一些老臣,开始在她的耳边不断地提起那个被贬到房陵的庐陵王李显,这甚至成为了朝中一股很强的势力。
  显虽然曾忘乎所以、得意洋洋,但是比起唯唯诺诺的旦来看,他还是有那么一些作为的。
  特别是随着显被流放多年,朝野上下也越发怀念起了这个十三年都不能回京的前太子。
  与此同时,朝中也还有另一股暗流在涌动,那就是主张武姓的王朝,当然应当由那些纯正的武姓子孙来继承。
  而在这些武姓的后代中,最令武曌满意的,自然就是那个武三思了,女皇和她的这个侄子可谓是朝夕相处,他们之间已经有了一层很深的感情。
  女皇是欣赏武三思的,而且她也越来越需要他。
  而武三思他不但把他的姑母给伺候得舒舒服服的,而且在他身后的婉儿的帮助下,他在监修国史上也是功劳显著。
  这样一个看上去很是杰出的人才,自然也落到了女皇的眼中,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武曌其实更偏向于她的这个侄子。
  就这样,李显、武三思、李旦,这三个有资格的孩子就这样摆在了武曌的面前,可她看去看来,思前想后,却始终下不了决心,找不出一个最合适的人选来。
  于是,年迈的女皇就干脆把这些事抛在脑后,转而朝向了她自己的生活,她愉快的晚年生活。
  那是在一年前,她唯一的女儿太平公主送给她的,一对相貌极为出众,仿佛天界尤。物的张氏兄弟——张易之和张昌宗。
  倘若七十岁的武曌是一个男性的皇帝,那么他身边的女人们就算是再年少,人们也能够接受。
  但一个七十岁的老眼昏花、步履蹒跚的老妪,竟终日将两个年轻俊美的美少年拥在怀中,那样的一番景象就有些不堪入目了。
  然而女皇就是这么做了,她每日每夜都把这两个男人拥在怀中,将他们牢牢地拴在自己的身边。
  以至于朝中有无数的人无时无刻在巴结着他们,将他们当做快速升迁的一条捷径。
  这其中自然也有武三思,他既然可以为薛怀义牵马,又怎么不能为张氏兄弟折节呢?
  只不过比起当年巴结薛怀义来,他显得多少有点矜持,毕竟他如今怎么说也已经身居高位,毕竟他身后也还站着婉儿。
  而对于婉儿来说,她要做的就是在朝中如此复杂的局面中,表示出自己的一个态度,而她的态度,就是在这混乱的关系中找出一条生路。
  如今朝中局势虽然极为混乱复杂,但也逐渐趋于明朗,在未来被彻底定下来之前,她必须要在这其中找到一个正确的位置,以此来躲过局势明朗后的被清算。
  因为她要活着,要好好地活着,这已经逐渐成为了她做事的原则和尺度,也是因为这种尺度,所以在外人看来,她才会是圆融的、暧。昧的、中庸的、晦暗的、莫衷一是和模棱两可的。
  所以外人才无法知道这个终日跟随在女皇身边的女人究竟有多深,其实就连婉儿自己都不清楚,她手中究竟有着多大的能量。
  现在的婉儿就像是在一个十字路口,她在犹豫。
  如今的局势已经不再像几年前那样,她可以在暗中操纵和干扰一切,可以在暗中不断地审时度势,运筹帷幄。
  她需要表态了,政治是需要站队的,在这逐渐明朗的局势中,她的沉默只会让她在最后死无葬身之地。
  这和握在她手里的武三思无关,武三思是她最终走向成功的底牌,但在走向成功之前,她首先要选好往哪里走,选好该从哪里打出这张底牌。
  李家?还是武家?她该选谁?
  【去问那个老女人,她应该会告诉你答案】
  江晓出声提醒了婉儿。
  “圣上?”
  【没错,现在的局势正从混乱趋于明朗,那些大臣们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地表态站队了,但唯有一个人还没有发声,那就是武曌,其他任何人说的都不算,她的决定才是最终的答案,你去试探一下她,看看她如今究竟偏向哪边】
  是的,在这日益不安定的动荡局面中,在她明确表达立场之前,她必须首先弄清楚武曌的真实想法。
  于是,当一次女皇心情很好的时候,当她正因为武三思对张氏兄弟的阿谀奉承而喜笑颜开的时候,当婉儿陪着女皇在后宫里慢慢散步的时候,婉儿不着痕迹地开始了她的试探。
  她陪着女皇,在后宫的一个花园里,她们走在湖畔,婉儿先是谈论起了女皇的那一对新宠。
  “张氏兄弟当然是上天赐给陛下的宝物……”
  “陛下的容颜真的是健康美丽,仿佛再度青春。”
  两个女人沿着花园的湖畔缓慢地向前走着,她们言不及义地谈论着张氏兄弟,但其实她们都知道她们想说的并不是这个话题,可她们又谁都不愿首先打破这个无聊的话题。
  婉儿明白,武曌已经猜到了她的来意;武曌也明白,婉儿真正想和她说的,并不是她们现在正在说的,但她们又谁都不肯先开口。
  这是这个时代最具智慧的两个女人的心性的较量。
  但最终女皇累了,她不肯向前走了,她毕竟是老了,她就被婉儿扶着坐在了湖畔的石凳上。
  武曌看着湖水,那是一种很苍茫的目光,她无限悲凉地说道。
  “朕最喜欢这里的水面了,也不知道这里今后会是谁的……”
  ……


第二百四十七章 女皇最终的答案

  “朕最喜欢这里的水面了,也不知道这里今后会是谁的。”武曌首先开口,用无限悲凉的语气说道。
  婉儿轻轻地为武曌按摩着她形销骨立的肩膀,轻轻开口回道。
  “陛下将永远是这里的主人。”
  “今天在朝上,那个狄仁杰又提到了庐陵王,他说该是太子回来的时候了,还说唯有显才堪以继承这大周的帝业,那么旦怎么办?他们都是我的儿子,这叫朕该怎么取舍?”
  武曌叹了口气,婉儿微微抿嘴,眉心轻皱。
  女皇的话中并未提及武三思,她似乎是更倾向于李家?
  【用武三思去试探她】
  江晓开口说道。
  【如果她真的是倾向李家,那么用武三思应该能试出她的一些异常,看看到时候她会是什么反应】
  “好。”婉儿点点头,随即开口应道:“不过婉儿今日也听说,那些呼吁请庐陵王返朝的,都是些主张复辟李唐的旧臣,婉儿不知道这些人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他们真想推翻朕的帝国?”
  “婉儿还看不清楚,但至少,他们所拥戴的毕竟是李家的后代。”
  “可是显也是我的儿子,他身体里虽然流着李家的血,但也同样流着我们武家的血,我把天下交给的是显,又不是什么其他的人。”女皇解释道。
  “那只怕国号就会改了。”婉儿继续说道,“以婉儿的预感,一旦皇权回到了显那样的李家子孙手中,迟早有一天他们会复辟李唐王朝的。
  就算是显不愿意,那些老臣们也不会善罢甘休的,这样一来,圣上辛辛苦苦创建的大周帝国不就付之东流了吗?”
  “怕是朕那时候就什么也看不到了……”
  “但是陛下,婉儿知道任何朝代都不永恒的,从秦到汉,又从隋唐到陛下的武周,没有一个朝代可以真正地永远存在下去。
  但婉儿更知道,朝代的更替都是要经历一番浴血奋战的,就是圣上登基,不也是在金戈铁马中平定了徐敬业的扬州叛乱,和琅琊王、越王的皇室暴乱吗?
  陛下的江山来之不易,如今怎么能如此轻易地就把天下拱手相让呢?那陛下当初又何苦浴血奋战打下这江山呢?”
  “那你的意思就是说朕只能把皇权交给武姓的子孙了?”武周有些疑惑地看向婉儿。
  “婉儿并不是这个意思。”婉儿低头回道。
  武曌自顾自地开口说道:“可是你说说,那些武姓的子孙们又有哪个叫朕满意呢?他们一个个不学无术,只知道阿谀奉承来讨朕的欢心,你说朕能把天下交给他们吗?那岂不是要后世贻笑大方?”
  “可是……武姓中也不全是这种无能之辈吧?”婉儿委婉地提道。
  “你是想说三思吧?”武曌问道。
  “武三思确实是武姓子孙中的佼佼者,且……且不乏雄才大略……”婉儿说的这话,就连她自己都不相信。
  然而武曌却点头了,“三思确实是朕最疼爱的,也是待朕最好的……难哪……朕累了,扶朕回去歇息吧。”
  在婉儿的搀扶下,武曌回到了自己的寝殿。
  看着女皇佝偻的背影,婉儿的嘴角轻微地上扬了一丝弧度。
  她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
  对武曌而言,她的话一向都是有着影响力的,然而这一次,武曌明显没有把她的话放在心上,甚至连起码的应和都没有。
  这是一个信号,一个暗示着女皇不准备把她的大周王朝传宗接代的信号,一种武周王朝在武曌死后将不复存在的先兆!
  女皇在提到庐陵王返回时的态度已经变得相当缓和,这意味着李显的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