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两千年不死-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从北征太原以来,这几年的仗基本就没停过,打仗是很烧钱的,老百姓是很讨厌打仗的,而且这次出征的收获已经超过了他的预期,所以他才决定见好就收。
  至于另外一个原因,那便是党项的问题。
  ……


第四百二十七章 请你去开封喝茶

  党项,这个长期盘踞在宋朝西北方向的割据政权。
  差不多二十年前,那个叫李什么,好像是叫李彝克的家伙成功造反,从此开始了和宋朝的对立。
  当时哥哥仅仅是抽调了一些兵马给折卿卿,让他专门负责和李彝克对打,而折卿卿也确实很给力,这么多年来,愣是把李彝克给堵死在了外面。
  哥哥给出的理由是,现在的重心是在统一全国上面,暂时还腾不出手收拾那个李彝克。
  这确实是原因之一,但并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如果党项很好收拾的话,哥哥也就不会说出腾不出手这种话了。
  换句话说,党项其实很不好收拾。
  党项一族居住在黄河最为富饶的,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河套平原上,他们在这里经营了数百年的时间,牧场广袤、牛羊战马数不胜数。
  更重要的是,他们在这里的势力早已根深蒂固,大大小小的部落充斥在这个地区的每一个旮旯里。
  在这个广袤的地方,这是很绝望的,因为党项人只要随便找一个角落一躲,包你连根毛都找不到。
  一旦开战,如果不能彻底绞清,那就和皮肤上的癣一样,来来去去,去去来来,去了又来,来了又去。
  总之,你就是搞不死我。
  所以,哥哥当初才会采取防御的措施,真正打起来的话,费时间、费钱财、费精力……所以还不如等统一全国后,再腾出手来收拾它。
  这块地虽然难收拾,但却必须收拾。
  党项五州银、夏、宥、绥、静,全都压在大宋都城的左上方,直接威胁到了关中平原,一旦有人作乱,整个帝国的西垂都将不得安宁。
  所幸的是,党项人并不是人人都想和宋朝打,不少的党项部落都保持中立,甚至是选择归顺宋朝,跟着李彝克和宋朝死磕的,仅仅只是一部分人。
  不过由于折卿卿的关系,这些年来大宋的西北一直还算平定,但是随着折卿卿病重,李彝克好像是嗅到了机会,越来越不安分,活动也越来越频繁。
  赵光义原先的目标是辽国为先,但是他现在改变主意了,辽国出了这档子事,估计也该安分几年了,而且……他也不想在未来和辽国对打的时候,被党项人在后面捅刀子。
  所以,瓦桥关之战结束后,赵光义同样选择撤军,各路军队陆续返回驻地,仅仅是派出三支部队对辽军进行“友好护送”。
  而在辽军方面,皇帝死了,这确实很憋屈……但在这危难的时刻,萧皇后主动挑起了重担。
  先是向大军宣布了皇帝的死讯,表达了对宋军不厚道行为的痛恨和谴责,安慰了一下辽军士兵们受伤的小心灵。
  随后,立马将跟在军中的耶律贤的长子耶律隆绪立为新的皇帝,然后宣布撤军,开始了这段艰难的“回乡路”。
  撤军后不久,三支宋朝的军队就紧紧跟在了他们身后,距离不近不远,刚好踩在他们能承受的极限范围边缘,属于那种只要一个疏忽,就会被冲上来打一顿的距离。
  更重要的是这三个人他们都认识,都是老对手了,全都是靠打辽军出名的,宋朝的皇帝故意派他们仨过来,其中意味已经很明显了。
  三支部队,加起来大约七八万人,互相保持着可以迅速支援对方的距离,从辽军后面的三个方向,基本上是踩着尾巴地紧紧跟着。
  辽军加快速度,他们也加快;辽军放缓速度,他们也放缓,辽军原地休息,他们也休息……
  总之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始终保持着那个危险的距离跟在后面,就像是三只蓄势待发的狼一样。
  重点是辽军也不太好解决他们,派的人去少了那就是送人头,如果说多派一些去的话那也别撤军了,对面加起来有七八万人呢,直接原地打一场得了。
  当然,那样可能更危险。
  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在这种无形的重压下,还没等撤出宋朝境内,辽军的后军就被压得连气都快喘不过来了,士兵躁动不安,这是崩溃的前兆,如果宋军趁此时发动突袭,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没办法,最后萧皇……太后只能将耶律休哥所部调到后军,专门负责掩护大军后撤。
  带着萧太后特别调给他的五万人,耶律休哥直接拦在了李继隆三人的前面,在他的背后,辽军主力忽然加速前进,似乎是要趁机迅速离开宋境。
  而李继隆三人也并没有去和耶律休哥死磕,他们就像之前对付辽军主力那样,同样保持着一个危险的距离,同时停在了耶律休哥的前面。
  耶律休哥没动,李继隆三人同样不动。
  双方就这么一直僵持了两天的时间,直到他们各自的探子在那一天,同时带给了他们一个相同的消息。
  辽军主力已经离开宋境。
  很好,耶律休哥的目的达到了。
  很好,李继隆要等的消息终于到了。
  耶律休哥拔腿就跑,李继隆三人同时出动,全速进行,孟玄喆所部丢弃一切轴重,精兵突进迅速追上耶律休哥所部,死死地咬住了他的后军。
  李继隆和尹继伦分别拐了个弯从两侧前进,绕过耶律休哥,直奔宋辽边境。
  在那里,萧太后留下了十万辽军骑兵负责接应耶律休哥。
  对上他们,李继隆二话不说,上去就是一脚。
  尹继伦则是又拐了一个弯,直扑向已经落在了他后方,被孟玄喆死死缠住的耶律休哥。
  一个拖延目标,一个拦截援军,一个背后突袭,这一幕就和当初江晓算计萧挞凛时一模一样。
  当然,不管方法如何,反正好用就行。
  他们三人之前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逼萧太后壮士断腕,留下一个将领来断后。
  这是阳谋,萧太后躲都躲不掉,要是不留下点人来挡住他们仨,辽军根本不可能安然地离开宋境,到时候如果后军扛不住压力,宋军再趁势强攻,那问题可就大发了。
  所以,她挑了最能打的耶律休哥,那正合这仨的心意。
  既然都留下了,那就别走了。
  你来一趟也不容易,我们请你去开封喝茶,不要钱的那种。
  ……


第四百二十八章 八年

  “嘶!”
  手臂上的疼痛再一次将耶律休哥唤醒,下意识伸手按住那个地方,耶律休哥缓缓睁开眼,抬头看向闪耀不断的星空。
  距离那一战,是过了多少年来着?
  好像已经七八年了吧?手臂上的疼痛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
  要不是他最后关头躲得快,尹继伦那一刀就是补到他头上了。
  当然,他也仅仅是躲开了致命伤,那一刀最后还是砍到了他的手臂,后来听大夫说是落到骨头上了,也正是如此,这条胳膊才会时不时就让他一阵酸爽……
  这里是党项。
  如今距离宋辽之间的瓦桥关之战已经过去了八年多,在那一战中,辽国失去了当时的皇帝耶律贤,但很少有人知道,那其实是来自辽国方面的一个阴谋。
  在那之后,耶律贤的儿子耶律隆绪在军中,被自己的母亲萧太后立为皇帝。
  而韩德让,这个曾经和萧太后有过婚约的半胡半汉的男人,则顺理成章、光明正大地站到了萧太后的身边,两人成双成对,经常一起出门、一起吃饭、一起睡觉、一起处理朝政……
  就连皇帝耶律隆绪都把他当做父亲对待,俨然是成为了辽国的影子皇帝。
  就连只有辽国的皇帝才能为自己设立的斡鲁朵,韩德让也没把它落下,不过韩德让毕竟是有着汉人的血统,所以不能用斡鲁朵来称呼,只能用汉人经常用的“府”。
  不过,也只是名字不同而已。
  当然,面对韩德让这个“汉人”在辽国朝廷上的如此如此,让不少纯契丹血统的辽国人都心怀不满,并不断对他进行攻击,扬言此人绝对会颠覆辽国的天下,其中有些更是直接说他早就暗中和宋朝眉来眼去……
  但是,这一切的声音都在萧太后的那一枪下彻底消失得无影无踪。
  那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早朝,辽国的百官们照例对韩德让进行了人身攻击。
  这些话萧太后都已经听得够多了,无非就是什么什么不合祖制,什么什么太过危险,什么什么和宋朝有关……
  但在萧太后看来,这些人说白了就是嫉妒和眼红,她听听也就行了,左耳进右耳出,无需理会。
  然而或许就是她的这种态度,让这些人开始有些得寸进尺了,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攻击她给韩德让的地位,而开始进一步中伤韩德让的身份。
  说他本就是汉人,说他祖上原本就是被抓来辽国当奴隶的,说他的血统低贱肮……
  “噗!”
  那个愈发激动的大臣话还没说完,胸膛便被一支长枪给彻底贯穿了。
  温热的鲜血顿时飞溅而出,在朝堂上向四面八方蔓延。
  面对如此血腥的一幕,在场没有任何一个人叫出声,完全一片死寂。
  前一个的原因,是因为他们都算是见过大风大浪的人了,不可能因为死个人就大喊大叫。
  后一个的原因,是因为动手的是萧太后。
  那一天,辽国所有的重臣们都看到了萧太后眼中燃烧到极致的怒火。
  你们可以搬出祖制来压他,可以说我给他的地位太高,甚至造谣他和宋朝暗通款曲这些我都可以不在乎。
  我承认我是偏爱他,所以我可以容忍你们说这些。
  但是!我绝对不会容许你们贬低污蔑他的身份!
  萧太后这一枪,彻底将这些人打醒了。
  是啊,就连皇帝都没说什么,他们在这瞎起什么劲?
  不就是个汉人嘛……呸,什么汉人?只能说是祖上汉人!韩家在辽国已经好几代了,韩德让还能说是汉人吗?明明就是辽人嘛!
  大家都是辽人,干嘛非要看对方不顺眼?你说对不对?
  总之,在那之后,所有萧太后不喜欢的声音都消失了,辽国进入了一个很其乐融融的时期。
  而再宋朝那边,赵光义似乎是对燕云十六州失去了兴趣,连续八年再也没有对辽国发动任何大规模的用兵,甚至还主动派遣使者向辽国交好,两国边境通商,边镇繁荣。
  和平的时代仿佛已经到来了……这种想法一直到一年前才终于被击碎。
  宋朝突然出兵党项,超过十万大军分五路进攻,李彝克始料未及,党项五州几乎是在顷刻之间便落到了宋朝手中,李彝克也是在顷刻之间沦为了一条丧家犬。
  辽国震动,赵光义从未想过就此安定下来,之前的交好,通商等等,全都是为了麻痹他们。
  他只是想要先解决党项这条不安定的野狗,仅此而已。
  为了这一刻,他准备了太久了,刚刚拿下党项五州,各类大小官员的调换令便如流水一般发出,各项安民政策更是在第一天就传遍了党项五州的大街小巷。
  转眼之间,党项五州就被打上了宋朝的印记。
  “……”
  “四叔,我和你一起去。”
  原党项夏州城的校场上,黄沙不时被风刮起,年轻强壮的大宋四皇子赵德俨身穿铠甲,笑嘻嘻地站在赵廷美面前。
  从小他就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