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旅明-第3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百里平原路程,运输队预计会在明日上午到达天津老巢。到时候,天津人民就可以见识到产自白山黑水的西瓜新品种。
运输队走后,第二波出发的是一队官军。官军数量不多,刚好十个人。
没错,就是官军。
他们全体穿着崭新的大红色明军制式胖袄,头戴铜盆帽,一人双马,是再标准不过的明国军人。
这队官军出了永平西门后,径直朝着正西方向去了。永平的正西方向,400华里路程后,是京城。
两拨队伍出发后,一直拖到午后,干涉军的大部队才得以第三拨出城,目的地是三屯营。
由于少了200人的飞虎营兵,所以大部队现在已经缩水到了450人。队伍还是一人双马,其中一部分后勤人员配备了三马四马。
之所以拖到午后出城,是因为出现了突发事件:传说中的“阖城父老相送”。
得知穿越众要走人后,还留在永平城里的大几千明人几乎全体出动,把各种挽留的感人套路都上演了一遍,这个真算得上是军民鱼水情了。
也难怪城里土著这么热情。短短一天一夜时间,明人就发现了这支绿袄军的与众不同之处。
这支部队纪律森严。士兵们破城后,不但没有顺势抢一把(官军经常这样做),而且还帮着土著扑灭火头,救死扶伤。
对于鞑子的财产,穿越众分文未取,将这些带着血的细软又散发给了民众。最后再加上开仓放粮和请吃烧烤,在这个比烂的时代,这就是妥妥的仁义之师,道德之师啊!
土著对绿袄军的感激程度瞬间爆棚,短短一天一夜时间,双方的关系就达到了鱼水情的档次。
第二天发现子弟兵要走,土著自发组织起了送行队伍,人山人海各种挽留各种不舍,耆老脱靴妹子赠酒套路多多,搞得穿越众招架不住,最终居然有点狼狈得出了永平,还被耽搁了不少时间。
出城后,骑在马上的张中琪回头望了正在缓缓拉起吊桥的城池一眼,然后心有余悸地说道:“这人民群众太热情了也不行啊!看把我的战靴都撸走了。”
“行了吧,你就别得便宜卖乖了。”身边的姚建设坏笑道:“没听人家说,要以你为原型立生祠吗?老张,你从此后就是吃香火得道的人物了,和咱们这些凡夫俗子划清界限了啊,迟早要升天,不得了啊!”
“升个屁天,会说人话吗?”张中琪闻言后满脸通红:“那是人家给曹总兵立的生祠,只不过把我错当成总兵了,要升天也应该是张冬东升天啊!”
“嗨你们还别说,这中间关系很复杂啊。”跟在队伍最后的钱铁山也来劲了:“生祠拜得是曹总吧?那高仿张冬东能不能分到香火?再有,既然泥像是按照老张的模子来塑的,那么老张你没事也能吸两口吧?”
“吸两口……我还抽两口呢。”张中琪看着两个哈哈大笑的损人已经彻底无语了。
就在一行人调侃说笑时,走在前边队伍的杜德威,带着一个身背电台的通信兵驾马跑了过来:“三屯营那边驳火了。”
“和谁?明军还是金兵?”
“硕托。”
……
时间倒回昨天上午。
在看到迁安方向燃起的狼烟后,永平城的阿敏当即派出信使去各处报警,要求各地驻防兵力及时撤退。
去西边的信使是两骑六马,这二人要负责将大贝勒的命令传达到三屯营和遵化。
一路快马加鞭轻骑换乘,信使在傍晚之前就跑完了一百多里路,来到了三屯营左近。
到这时候,两人就不敢大意了:之前从北方来的敌人已经令迁安城燃起了狼烟,那么三屯营就有很大可能出了问题。
即便在前一天,从遵化来的信使还通报说一路无事,但是这两人依旧秉承着怀疑心态,没有一头扎进三屯营,而是在远处山坳里先停下马,登上一处小山包,在树下眺望起来。
不看不知道,一看真奇妙。
三屯营面前的山道上,此刻居然人来人往,大约有一百来个明人装束的劳工,正在路面上施工,离得远,看不清这些人在忙碌什么。
与此同时,三屯营的城头上,依旧插着镶蓝旗的旗号,还能隐约看到穿着旗兵装束的人在城头巡逻。
两个信使对望一眼后,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浓浓的疑惑。
现在有两种可能。
一种是三屯营已经被明军偷袭了。
另一种是三屯营还在自己人手中,门前那些劳工都是旗兵从附近抓来干活的。
然而这个解释怎么看都很牵强:三屯营的守军,任务只是守城,要走的话出城往北可以进山,没有任何必要在门口修路。再说了,之前来的信使也没有报告这件事。
两个信使简单商量后,最终还是决定小心为妙,先去试探一下。然后他们做了分工:其中一个上前探问,另一个隐藏在后不露面。
不久后,一骑快马便从山道上大摇大摆地驶了过来,停在了距离城墙足有七八十米远的位置。
城头的卫兵看到来人后,急忙大声呼喝,询问对方来意。
这边在表明身份后,当即要求面见守城牛录,言道大贝勒有紧急军情通报。
城头上传来回话:两位牛录去了城北检查道路,要这位信使先进城歇息等一等。
信使听到这里,二话不说,打马掉头转身就走。
下一刻,城头上一声枪响,八十米外的骑士应声而倒。
正在门前修路的明人劳工,听到枪响后,很熟练地分了两个人过来,将死掉的信使连人带马弄回了城。
这一切都落在了埋伏在暗处的信使眼中。看到这诡异的一幕后,这货的尿都吓出来了。
第456节 各方(一)
发现三屯营已经变成一处陷阱后,躲在树后的信使默默弯腰躬身,小步后退,下坡快步疾奔,冒着一头冷汗跑到栓马处,解开缰绳,上马就走。
虽说燕山可供大部队行军的道路不多,而且都被关隘把守着,但是供哨骑行军的小路却不少,于是信使很快就消失在了茫茫山脉中。
其实信使并没有绕多远。由于三屯营里只有200名士兵,没有能力在周围布置巡逻哨,所以信使只需要从北边的山脉里绕过三屯营这一段就可以了。
绕了不到十里路,信使就从山里钻了出来。
三屯营距离遵化只有40里路,牵着三匹马的信使根本不用顾忌马力,借着星光全力赶路,在上半夜就赶到了遵化城下。
遵化城里的两千后金兵,此时正在和蓟镇二十万明军对峙,处于日夜戒备状态,于是信使很快见到了遵化城守将,爱新觉罗·硕托。
现年三十岁的硕托,身形魁梧,精明强干,正是武将最巅峰的年龄。
硕托是努尔哈赤之孙,其父是四大贝勒之首,努尔哈赤第二子代善。
硕托毫无疑问是后金第三代中的佼佼者。此人弱冠时就随长辈一起攻打明朝,攻打蒙古,攻打朝鲜,攻打宁锦防线,可谓是战功累累,年纪轻轻就被封了贝勒。
这一次守遵化,硕托是作为阿敏的副帅来统领遵化兵马的。双方一个在西,一个在东,各自负责哑铃两头。
当他在深夜听到三屯营被攻占,阿敏遭到敌军进攻的消息后,不由得大吃一惊,险些以为自己听错了。
令硕托吃惊的,不是阿敏,而是三屯营的消息。
后金大军已经入关好几个月,算算时间,从明国各地赶来的勤王兵马早已多得不像话,所以有部分兵马不在西边的蓟镇干耗,而是从南边的华北平原发起攻击,直接找上阿敏是很正常的事情。
可是三屯营的丢失,却像晴天霹雳一样砸在了硕托脑门上,令他头晕目眩。
“嘭”的一声,硕托一拳砸下,桌面上烛台跳动,墙壁上光影闪烁,屋里明灭不定。
“来人啊,传东门牛录来见我。”
从官帽椅上起身的硕托,不停在屋中走动,满脸凝重——他现在首先要做的,是验证消息的真假。
不过他自己也知道,这个消息大概率是真的:三屯营就在40里外,派人去一查便知,没办法作假。
不一刻,见把守东门的牛录进门,硕托劈面问道:“前几日派去东边的哨骑可有回报?”
牛录一脸纳闷:“昨日和今日尚未见来人。”
“啪”的一声,硕托当头就是一马鞭:“为何不来禀报?”
牛录被打傻了,捂着流血的额头不知道该说什么。
正常情况下,从阿敏那边返回的哨骑,由于路途原因,耽搁一天半天也是常有的事。这次虽说时间稍微长了一点,但是也没有严重到惊动硕托的地步?
所以牛录傻眼了。
“来人啊,传穆尔特。”
硕托这时候已经顾不得这个傻子牛录了,挥手赶人出去后,赶紧传来自己的亲兵牛录,匆匆面授机宜,命他带人去三屯营查看。
打发走穆尔特,硕托又细细盘问信使,这之后,他便如困兽一般在屋里来回走动起来。
硕托是不会把希望寄托在信使说谎上的,所以现在对于他来说,局面已经极度危险了。
相比起丢了三屯营,阿敏那边已经是无足轻重了——阿敏可以随时走人,可他硕托的后路被断了啊!?
之所以说三屯营是咽喉要地,就是因为三屯营北边是喜峰口,大军可以一路沿着滦河河谷北上,沿途解决饮马问题,然后出关墙,往东,再钻出辽西走廊回家。
现在被人不知不觉间爆了菊,硕托部的局面就十分凶险了:处于被前后夹击的状态且不说,即便是想走,一系列当初入关时破开的关卡都在三屯营以东,不拿回来三屯营,怎么走?
或者硬着头皮直接从遵化以北入山?
“不妥。”硕托想到这里,又无言地摇摇头。
遵化以北的长城关隘都在明军手中,虽说这些关隘防守力度不足,但是不要忘了,现在他手上的兵马,是只有两千人的丧家之犬,不再是之前入关时饿红了眼的八旗大军了。
对手只要稍微阻拦一下就够了。
因为一旦遵化兵马弃城而出,那么早已紧张对峙月余的蓟镇明军一定会衔尾追杀过来……到时候前有险山雄关,后有无数追兵,他这两千人在燕山的崇山峻岭里连骑阵都摆不开,势必会全军覆没。
“还是要从三屯营走!”
硕托这一刻下了决心。
促使他下决心的原因很简单:对手人少。
根据信使的口供,三屯营应该是被小股部队偷袭掉的,对手人数不足,城周左近连哨兵都没有。
硕托本人也认同这一判断:不可能有大股人马偷偷潜越遵化和阿敏那边的三座城而不被发现,所以三屯营一定是被小股精锐偷袭了,没准是城下有密道,被熟悉地形的明军钻了空子。
这样一来,硕托部就有机会重新夺回三屯营,然后走人。
另外,既然对手人数不足,那么实在不行的话,大部队也可以强行从三屯营面前冲过去,去走廊东边和阿敏的部队汇合,然后一同从冷口关,白羊峪等隘口出逃。
拿定主意后,硕托开始焦急等待哨探的消息。
将将到了破晓时分,满脸鲜血,狂奔而回的穆尔特带来了确切的噩耗:三屯营被人占了。
当时他们一队举着火把的骑兵夜奔到三屯营城下后,派人去叩门,结果城头上一看掩饰不住了,便一通连珠枪打了下来,打死了几个旗兵不说,穆尔特的坐骑也被打倒,摔了他一脸血。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