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旅明-第39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彰潮总兵衙门晚到的这份奏章,其中内容一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某总兵告诉围观群众,在遥远的南国一处小小的岛屿上,大明官军和弗朗机人发生了一场小小“冲突”。
  是的,按照内阁事后讨论的结果,穿越者把这场战争定义成了“冲突”。
  之所以这样定性,道理很简单:如果把弗朗机人(包括所有殖民者)描绘成洪水猛兽凶残野蛮国之大敌的话,奏折后边再说要“改革开放允许所有外国人进入广州做生意”这句话,就不成立了。
  也正是基于此,这次彰潮总兵衙门的奏折才没有走军情急递,而是发了平信:这就是一场小冲突,根本达不到需要朝廷重视的战争层面,所以老子发平信……不管你们其他人怎么上折子,老子这里就定性为冲突,反正老子信了就成。
  至于说奏章具体内容,总兵府师爷自然是对当日的场面各种轻描淡写各种春秋笔法:明弗两家起了点小龃龉,鉴于之前两国多年友好合作,于是大家君子协定,以澳门城外棱堡为注,打一场友谊赛。最终,“曹军”打下棱堡,输家虽败犹荣双方握手言和,弗朗机人遂和平交出澳门城,妇孺无伤,皆大欢喜,国际关系典范云云……
  以上是奏章第一阶段内容:汇报。
  第二阶段内容,是给朝廷报喜兼送礼。
  收复岛屿后,首先是“还政”的喜报。在经过最初几天军管后,曹总兵表示,已经将澳门岛的管辖权移交给了两广总督衙门,后者在澳门派驻了香山县丞钟笙开堂坐衙行使官府权利。
  其次,既然拿下了葡人从嘉靖年间就开始经营的澳门城,那肯定有所“收获”了。索性曹总兵出身草莽最是忠义,这次开城,自然忘不了千里之外的皇上和朝廷,大家有肉同吃,有汤同喝。于是曹总兵给皇上和朝廷分别送上了大礼。
  以下是给朝廷的分红礼单,共计有:
  白银十五万两;
  弗朗机大将军炮十门,并炮子炮药若干;
  弗朗机中位火炮三十门,并炮子炮药若干;
  弗朗机小炮,子母铳炮共百门;
  弗朗机炮手教官100名(雇佣性质)。
  弗朗机人“乐输”给天朝的三熟稻大田庄地契5处(地点位于安南北部)。
  朝廷礼单之后,是曹总兵孝敬皇上的私人礼单:
  白银十五万两;
  弗朗机珍玩百件;
  曹氏工坊新出的珍玩百件;
  忠勇伯孝敬给皇上的日常杂用百担;
  弗朗机人“乐输”给天朝大皇帝的三熟稻私人大田庄地契5处(地点位于安南北部)。
  以上。
  奏折前两部分结束后,关键的第三部分来了:总兵府师爷引经据典,从唐朝的昆仑奴说到宋朝一赐乐业人,再到如今的弗朗机,洋洋洒洒各种胡搅蛮缠,顺便还批判了大明的对外政策,认为缩头乌龟不可取,现如今有了他曹忠臣,正是大胆开门大做买卖的好时机。
  最终,奏折图穷匕见,千言万语化作一句话:改革开放,辟广州城外新区为试点,许洋船停靠,许洋商置业,中外互通有无。
  这一篇奏折,有着浓浓的武人草莽风格。其中内容一看便知,三段内容分别就是送脸,送好处,提要求,毫不掩饰,直白得要命。
  而年轻的崇祯皇帝,此刻仔细看完附加在奏折上的内阁票拟,其上虽说言语来去,而最终的结论也只是一个词:“准予所请”。


第564节 接收
  崇祯皇帝默默看完了贴在奏章上的票拟。
  这份奏章虽说刚刚才交到他手中,但是内容大家早就知道。之所以今天才做决断,是因为阁臣们收到奏章后需要收集信息乃至交换意见,所以代表内阁集体意见的“票拟”,被拖到今天才出货。
  然而票拟的内容,其实也早就被皇帝和官员所知了。毕竟这两天阁臣们针对这份奏章,有过和同僚以及门人学生公开讨论,然后才是几位阁老达成共识。这个过程中,上至皇帝,下至关心此事的众多官员早就清楚票拟的大致决断了。
  而皇帝今天讨要票拟,只是最终确定内容,以及走一遍法定程序而已。结果并没有超出大家意料:票拟上,针对奏章的要求,阁臣们集体表示了同意。
  宰辅用小楷写就的墨字笔锋遒劲有力。然而在皇帝眼中,这份票拟总是软弱了些:不是字软弱,而是写票拟的人软弱。
  今天能站在这里的,都是明帝国的最高层政治人物。既然是最高层,就肯定对天下局面心知肚明。既然清楚,就应该知道,朝廷对于外镇军头,向来是存着一份打压的心思。
  这份心思无关私人,是纯正的公事。尽管不便明说,但作为一个正常的“首都”官僚,打压牵制外镇,维护中央集权是最最基本的政治修养,然而皇帝并没有在票拟中看到这一点,哪怕在言语文字上杯葛少许?
  轻轻叹了口气,心下略微有点失望的崇祯,抬起头左右环视,然后抖了抖手中的奏折,轻声问道:“诸臣工再无异议?”
  皇帝为什么说这句话,诸臣工心知肚明。然而皇帝话音落后,现场却是一片带着点尴尬的安静,并没有臣子站出来为君分忧。哪怕是几个在皇帝眼中该跳出来的东林党人,此刻也同样屏息静气,肃穆地盯着殿前汉白玉地板,一脸沉思模样。
  崇祯倒吸一口凉气。
  凭心而论,皇上是没打算把这份奏章怎么样的。毕竟之前朝廷已经同意了两广总督“便宜行事”,再加上彰潮总兵曹川“忠勇无双”,正是朝廷倚重之时,就广州那点事,定能准予所请。
  之所以皇帝不愿意轻松放过这份奏章,还是单纯的惯性使然:对于天然有离心力的军阀,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有机会要显示朝廷威仪。这是帝王的本能操作,忽视这一点的……李隆基那不是丧家跑路了嘛,连自家女人都勒死了。
  于是当皇上发现,哪怕是做出暗示,满堂文武也没有一个站出来日常嘴炮/走程序性质地杯葛一下下后,青年人的脸色顿时变得阴沉起来。崇祯已经不是刚上台的那个愣头青了,他现在已经知道了做皇帝最重要的东西:平衡。
  现在,平衡失效了,这是大事。
  ……
  皇上生气是不假,然而臣子们也很难啊!
  其实大伙不是不知道规矩,然而有些事吧,一旦被人捏住了卵蛋,话就不好说出口了。
  今天在场的臣子,除了少数打酱油的独狼之外,其余人大致分为三派。
  首先自然是大学士兼礼部尚书温体仁领衔的“曹党”。
  当然了,所谓曹党,一直以来只是个隐晦的联盟,并没有被舆论所认定。盖因某势力在京城布置的力量强大,资源充沛,所以绝大多数事情,在北京站这一步就解决掉了,根本麻烦不到曹大人在朝廷的重磅盟友。
  这种模式对于温体仁这些人来说,自然是极好的:不用事事出面维护盟友,从而被政敌抓住“结党营私”的辫子。要知道老温之所以上位,恰恰就是靠着在崇祯心目中打造的“孤臣”人设。
  所以今天在场的大学士温体仁,大宦方正化,老温新盟友礼部尚书闵洪学,乃至老温上位这一年来陆续勾结成党的兵部左侍郎唐世济、副都御史张捷、御史高捷、史范等等事实上的“曹党”一脉,自然是统统不会发言了。
  接下来是勋贵集团。
  自从去年勤王后,夷州曹川被册封为正牌忠勇伯。从那一刻起,不管愿不愿意,曹总兵事实上挤进了京城的勋贵集团。
  当然了,虽说大明的勋贵日渐颓势,一开始也没人看得起姓曹的乡下土包子。
  然而当一车一车的工业品从天津上岸运进北京城后,贵人们便纷至沓来,忠勇伯府天天开宴门槛不堪重负,京城的勋贵们一夜间都变成了曹总兵失散多年的“老哥哥”和“老弟”,大家成了自家人。
  ……不然呢?被文官打压,政治权利日益萎缩的勋贵们,可不就和宋朝那些开封将门一样,蜕化成了商业集团,眼睛里只剩下那点黄白之物了。
  所以勋贵集团今天是不会发声的。甚至要是有人跳出来敢针对“曹老弟”大放厥词的话,老哥哥们还要帮着抵挡一二——如果崇祯兄有上朝APP的话,其实他很容易就能通过大数据总结出来一个现象:近一年来的朝会,但凡有关于曹某人的议题,勋贵集团总是人来得最齐的。
  最后,自然是今天的谜案重点人物:几位东林党徒了。
  话说自从崇祯上台后,东林党还是短暂高光过一段时间的。然而自打满清入关兵围京师,发现被东林党晃点了的崇祯,转天腾出手,就开始处理这帮混蛋了。
  这之后,崇祯先是剐杀了东林党军事方面的牌面人物袁崇焕,接着又流放了东林党文官牌面,大学士钱龙锡。
  随着钱龙锡为代表的内阁倒台,以及和东林党不对付的周延儒、温体仁分别晋位首辅次辅,东林党在前崇祯时代随即进入了颓势期:大批党徒被清出京城官场,诸多东林党大佬纷纷下野回乡,“教书育人”,以待来日。
  于是这一年多来,东林党在京城的政治格局中是大大的不妙,话语权降到了最低。
  好在崇祯现在会当皇帝了,所以并没有把东林党赶尽杀绝,而是保留了几位用来维持朝堂平衡。结果今天这一出让崇祯看不懂了:你们应该发挥的平衡作用呢?
  可惜了,皇帝目前还没有学会读心术。如果此刻的崇祯能听到这几位默言人士的心声,那么他大概也就不会产生疑惑了。
  这个位面因为有了乱入者的存在,具体地说,是很有技术和充足资源的乱入者存在,原本的大明地主阶层,终于在遍及多元位面的无数本小说中,遇到了一个不以彻底铲除他们为己任的富裕政权。
  早在一年之前,曹总兵不但在京城结交勋贵,他老人家当时还在金銮殿内当众承诺了一件事:出售夷州的整田。
  现在,一年时间过去了,当初在这件事上掏出大笔银子买田吃螃蟹的大地主阶层,已经尝到了甜头。
  广陌连绵,水渠纵横的夷州大型农场,时至今日,已然收获了两季物产。
  这两季物产在收割之后,马不停蹄就会被政府统一收购装船,送到海峡对面的闽粤发卖。田主们连面都不用露,就收到了赤坎区政府下拨的粮款。然后这些粮款再被管家就地采购成工业品,搭船运回家乡销售。
  这一个简陋的小三角贸易,给田主们带来了巨额收入。
  最最重要的是,曹某人兑现了当初的承诺:在这些售出的田土上,赤坎区政府没有收农税。除了必须的农药化肥引水这些服务费用外,政府没有额外起一分钱的田课。
  这个时代的地主,是没有工农业剪刀差这个概念的,所以他们并不清楚自家其实被人用工业品偷偷吸了血,反倒觉得目前的合作模式很HIGH:什么都不用操心,一切都由赤坎政府这个“大号佃户”来操作,从翻地到播种再到销售全套服务,最终,地主们在老家数银子就可以了。
  如此一来二去,代表着江南大地主阶层的东林党,就在不知不觉中,与曹总兵从剑拔弩张的状态转为和风细雨了。
  而今天在金銮殿门前的这几位东林干将,那也是深知其中内情的。他们甚至还知道另外一些“隐秘高端消息”:奏折中提到的安南大农庄,那是真正真真的沃土,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