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旅明-第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阎婆子最终还是失败了。
  黄老爷在听完阎婆子的推荐人选后,礼貌地说一句:“阎媒人辛苦了,待我斟酌一二。”之后放点赏就打发走人。
  接下来是马婆子,某人在眉飞色舞中开始接受新一轮轰炸。
  黄志诚这时有点后悔:自己之前算是失职了。如果早两个月开始操办婚事,那么现在就不需要这么急迫:一旦自己按计划进入熊文灿的幕府,到时候婚期不配合怎么办?事后再去福州的话,耽误事怎么办?
  总之,因为某些上不得台面的原因,造成了眼下这种尴尬局面,还有可能拖累到正事。
  “唉,之前还是太得意忘形,要想办法弥补回来才行。”黄老爷这时已经魂游天外了。
  不知不觉间,面前口沫横飞的媒人已经换成了金婆子,黄志诚也已经煎熬了足足一个半小时:“明天让管家来听!”看着金婆子手中的小册就快翻到底,黄志诚不无轻松地想到。
  就在这时,转机出现,黄志诚的耳朵里,今天第一次听到了“包脚”这个关键词。
  不动声色地轻咳一声,一旁早有小厮捧来唾桶,黄老爷吐口水,擦嘴,然后顺势起身去后面消解……坐了一个多小时,又喝茶什么的,总要允许老爷方便方便吧。
  方便完后,黄平再一次回到花厅,用湿手巾把子擦擦脸,黄老爷这一刻貌似精神矍铄了很多:“嗯,方才那户人家,你从头说来。”
  金婆子不疑有他,就将刚才被打断的那户人家的故事,从新道来。
  这户人家姓钟,在杭州城里名望不显,不过确是缙绅无疑。钟老爷祖上是正德年间琼州名臣钟芳的边系旁支,钟家世代诗书传家,这期间也是几起几落,好在家规严谨,少有子孙不肖之事,每隔一些年头,总有人出仕,故而家运不坠。
  钟老爷本人做过一任南京国子监司业,一任知府,前几年魏忠贤得势,钟老爷一看朝局势头不对,果断致仕,现如今赋闲在家。
  钟家有二子一女。长子以举人出仕,现任广东南海县县丞,次子无功名。
  而媒婆打算推销给黄老爷的这位,便是钟家的嫡长女:闺名钟秀秀。
  钟秀秀之所以被金婆子放到册子的最后,是有原因的:钟家这位大小姐,小时候被拐卖过。
  当年钟家小姐被拐子骗走的时候,只有5岁,后来被卖到温州偏僻的平阳县一户许姓乡绅家里。所幸这许乡绅买人,是因为家中七子,独缺女儿,当初看钟秀秀聪明乖巧,便从拐子手里买来当义女抚养。
  所谓乡绅,其实就是乡下人,这乡下没那么多讲究,钟秀秀从小便没有裹脚。事情一直到钟秀秀十六岁那年,才出现转机:拐子因为另一件案子被抓进衙门。
  几把夹棍拉下去,拐子在公堂上屎尿横流,当即开始吐口,然后越吐越多,钟秀秀这一桩也夹杂在其中。接下来就顺理成章,钟老爷当时致仕不久,闻讯一张片子递到仁和县衙,连带着使唤银子一并赏下,衙役们当即卖力做事,没几天就把二拐子捉拿归案——拐子之间转手小孩很平常。
  钟家大小姐终于被找到。
  当钟老爷10余年后再见到自家女儿时,钟秀秀已经出落得亭亭玉立,英姿飒爽……从小有7个哥哥领着玩,不飒爽也说不过去。看到已经改名许宝儿,容貌酷似自己的钟秀秀,钟老爷当即嚎啕大哭一场。
  这之后就是两家谈判了:许乡绅夫妇是拿钟秀秀当小棉袄养大的,从小吃穿不缺,丫鬟婆子这些都有配备,对女儿并无半分亏待。现如今养成大姑娘了,眼看着就要谈婚论嫁,咳……人家亲爹出场啦。
  钟老爷这边首先是庆幸:女孩儿被拐走,卖到青楼伎馆再平常不过,钟秀秀能在许家安稳长大,这已经是侥天之幸了。
  其次是难办:又不是天天挨打的童养媳,理直气壮领走就完事,人家是当小姐养大的!
  原本是打算赔银子给许家的,然而许乡绅不要……乡下人是土了点,但这事是银子能解决的吗?我再给你几个,你走人好不好,你走了我还要出大笔嫁妆嫁女呢!
  ……钟老爷书香门第出身,自然不是那种无理取闹的人,最后两家经过谈判,终于达成协议:从今以后,两家结为通家之好,钟秀秀改回原名,认许乡绅夫妻为义父母。
  如此这般,这般如此之后,当钟家小姐回到杭州,已经17岁了。
  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要嫁人。然而“英姿飒爽”“健步如飞”这种实实在在的好词,放在恶心透顶,穿越众发誓一定要干挺的明朝变态士大夫圈里,顿时变成了人们窃笑的对象……
  2年,当钟秀秀回到杭州2年后,已然是19岁“高龄”,依旧没有嫁出去。
  钟老爷一脸皱纹,女儿滞销,帮帮我们……
  ……
  钟家小姐的故事到这里就就讲完了,金婆子口干舌燥,黄老爷暗暗满意——他确信自己刚才听到金婆子这样一句话:“乡下地方管束松些子,钟家小姐包脚时日短,故而比别家小姐脚略略大些。”
  通常来说,谁家小姐若是有点狐臭之类的隐疾,媒婆可以完全装作不知,你们日后再说。
  然而不裹脚这种大事,媒婆是万万不敢欺瞒的,一来是瞒不住,二来就算男方被瞒过,像黄老爷这等人物,事后岂能饶你?
  所以即便是再艰难,再难开口,金婆子今天也要隐晦的把话说到头里:钟家小姐的脚,比别家女儿稍稍大些。


第158节 小书房
  黄老爷在听完钟家小姐的故事后,手指在桌面不停轻敲,面露思索之色。
  金媒人在不动声色中,大吃一惊:黄Sir居然有反应啦?
  原本她是准备收工的……察言观色早就修炼到MAX级别的媒婆,在推介后期就已经看出来黄老爷的不耐烦。谁曾想临了虚应故事的这么一说,黄老爷貌似还真对钟家这位上了心?
  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海底捞月?钟家这位业内有名的饮水机看守员,今天有机会在垃圾时间上场?金媒人一边紧张地回顾方才说过的钟家言语,试图推断出黄老爷的关注点,一边运足目力,紧盯黄老爷面部,一丝表情都不放过。
  好在没过多少时间,黄老爷自己就揭开了答案:“钟大人做过南京国子监司业?定是在哪里听过,耳熟,来人啊,拿绅录来。”
  缙绅录就是古代士绅名录,由书商公开发行,后世叫领导简历。
  未几,吴管家从小厮手中接过一本最新版的缙绅录,然后亲自翻找,很快就翻出其中一页,递给老爷。
  “嗯,嗯,果不其然。”黄老爷一边翻看缙绅录,一边连连点头,仿佛看到了什么令自己极其满意的地方……事实上某人这时比媒婆还急,他正在拼命转动大脑,寻找着钟老爷与众不同的地方。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黄志诚翻了几眼缙绅录后,“嗯,果不其然,钟前辈正是那位正德名臣之后……”
  金媒人此刻全身发抖,她虽然不知道黄老爷看上了钟家先人的哪一点,但她有强烈预感:自己就要在媒妁界放个大卫星出来了!从此将阎马二贱压在身下!
  “富不过三代,似钟前辈这般,百余年家门不坠,正是我辈楷模,唉,也不知我这等平常人家,有无机会请益一二。”黄志诚这边生怕金媒人听不懂,貌似自言自语又感叹一番。
  “这是要寻个篱笆儿扎得紧,持家有道的!”金媒人要是再听不懂黄老爷的意思,她就不是媒婆了。瞬间在脑子里把之前推介过的几户人家过一遍,发现如果不论质量,单论家族延续的年代,还真没有比得过钟家的。
  这一刻,妇人懂了。
  “哎呦呦,好我地孝廉公!”只见金媒人这时一拍双手,从圆凳上跳将起来:“那钟府真真是陈年老户,杭州城里打听……”
  某人一边微笑着听媒婆即兴发挥,一边长叹一口气:可算是把这媒人套路进来了。
  黄平黄孝廉的续弦大计就这样一波三折般定将下来。从门第上讲,黄举人府略配不上钟进士府。但是从其他方面来说,黄举人的条件远远超出,毕竟钟家小姐先天条件不足,这也算是某种程度上的门当户对了啦。
  媒婆界从此也多出了一个经典案例:金媒人如何慧眼识别客户,如何巧言,如何转移客户注意力……总之,一个如何把皮鞋卖给黑叔叔的明代版励志故事,就这样被编撰了出来,在媒婆界口口流传,经典不息。
  ……
  目送着金媒人急匆匆赶去钟府提亲,黄志诚此刻坐在花厅上,不禁苦笑着摇摇头:看来生怕夜长梦多的人,不止是自己啊!
  扭过头吩咐几句管家,让他从今天开始准备婚事,并且配合媒人走婚前程序“六礼”,安排完琐事后,老爷起声摆驾,吩咐回“小书房”。
  黄府有三个书房。大书房,内书房,还有小书房。
  大书房用来见一些亲近客人,内书房用来静心读书,至于小书房……建成后还未曾有下人进去过,包括管家在内。
  小书房是黄府新装修时候建的,位置在主宅侧后方,孤零零一所小院子;周围几个方格都是内宅重点区域,24小时都有护院巡守。
  院子里空荡荡,无花无树,只有一条小石径通往书房,其余部分都薄薄铺着一层细沙——如果有人翻墙,那么必定会在地上留下足迹。
  如果贼人打算用古代最普遍的“揭瓦吊索”方式进屋,他会发现这间不起眼的小屋,青瓦下居然有密集的椽条,每根都有小腿粗……好吧,请回去拿锯子先。
  如果贼人打算破窗而入,那么看上去不起眼的窗棂,会震断他的双手——铁木做的。另外,窗户后方还有一道卡扣,所以电视剧中常见的薄刃撬窗,也不起作用。
  到了这个地步,有手艺的朋友大概还不会死心,会撬一撬门上那把锁。然后他很快就会发现……锁眼不对头,咋是四棱的?还有锁子上那几个“上海·三环”的小字是啥意思?
  ……
  黄老爷掏出钥匙,打开小书房的院门,沿着小道径直往里走去。身后跟着的两个小厮默契停脚,留在院门口,进门后,他开始打扫屋子,完事后坐下来闭眼思考了一会。
  小书房的陈设其实很简单,书橱,线装书,书桌,笔墨纸砚,唯独有点奇怪的,是书桌下方摆放的一个松木纹小柜。
  不过,当黄老爷想完事,俯身打开柜门的时候,一切就清楚了:这是个保险柜。
  保险柜里有一套通讯设备,一把小巧的德国产HKP7型手枪和配件,一个急救包,再就是一些房契文书,几根金条,一点珠宝首饰。每隔一段时间,赵六这个宅子里唯一的自己人,就会跑一趟塘庄,从那里带回替换的蓄电池。
  黄平这时轻轻转动密码盘打开柜门,先取出手枪盒,按照当时在塘庄接受的培训,开始不紧不慢的擦起枪来。
  擦完枪后,看看柜子里的劳力士表,刚好是下午六点整,于是他取出迷你车载电台,打开后用手咪呼叫起来。
  今天运气不错,位于塘庄和摩云观里的两部电台主人都在,于是“儒释道”三人就在这17世纪的杭州城内外,开了一场简短的短波通讯会。
  黄平除了报告自己选老婆这件事之外,还通知鲁成给他弄一两个“族老”过来:婚前手续需要长辈出面。人选嘛,要求不高,年高耳背,头脑糊涂,只管咧着没牙的嘴笑呵呵的那种就好。
  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