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旅明-第8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求不高,年高耳背,头脑糊涂,只管咧着没牙的嘴笑呵呵的那种就好。
  开完短会后,间谍黄某人收拾好器材,检查完窗棂,施施然锁门,继续做他的大老爷去也……


第159节 熊大来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各自都有点难言之隐的钟黄两家,在婚配这件事上,不约而同都相当配合。整件事一度进行得很流畅: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这四道前期程序相当快捷,然而到第五道“请期”,也就是推算良辰吉日这一关时,黄家突然间将流程暂停下来——无它,熊大……熊大人来也。
  熊文灿是三月上旬在金銮殿陛辞出京的,然而那时候北运河还没化冻——小冰河时期运河化冻要慢一点。这样一来,熊大人的队伍就只好先走陆路,沿着运河一路磨蹭到山东地界后,老熊这才坐上官船,开始玩漂流。
  等到黄志诚这边安插在官驿的人手跑来报告的时候,时间已经是4月初。得到消息后,黄志诚便果断暂停了婚礼流程:他要根据和熊文灿接触的结果来决定下一步行止。
  ……
  两天后,德胜桥官驿。
  穿着一身被士林默认为举人正装的黑色宽边直缀,全套披挂整齐的黄平老爷,此刻正坐在官驿的大厅里,喝着茶,吃着点心,和一帮低级官员们聊天打屁。
  熊文灿所坐的官船,是午前到的德胜桥。黄志诚今天来此,目的是投名贴,投荐书,应卯——老熊今天肯定不会见他,但是他必须摆正姿态,在官驿候着。
  身为一省巡抚,哪怕是过路的,下船伊始,势必会有浙江官场的同等级人物出来应酬,这之后按等排队,等老熊有空接见到举人这个阶层,怎么说也要两三天的样子。所以,在等着翻牌子的这几天里,黄举人就要天天来此地上班应卯。
  进官驿大门后,左右两旁就是传统的花厅,这是供各路候见官人们闲坐的地方。德胜桥官驿的候见厅,像黄志诚一样跑来走门路的官儿、举人、商人、秀才每天比狗都多,一年四季此地热闹非凡,绝不亚于后世的侯车大厅。
  这些成天混官驿搏出位的人,境况都不会太好,通常都是一些没后台的杂官和候缺举人。真正有实力的早就摆平吏部上任了,谁还每天跟狗一样坐在官驿里等着大佬召见?
  从第二天开始,黄老爷就带来了好茶和点心——这两天正是头茬明前龙井上市的时候,现在是17世纪,龙井没有论卡车卖这一说,等闲人家根本喝不起这种昂贵的茶叶。
  所以黄平这个异类,这两天很受欢迎,人既大方,谈吐又风雅,大家一边喝茶,一边亲密交流各类跑官经验,各路大佬喜恶,很是相得。
  黄举人所在的阵营,里面都是举人和低品官,这个属于嗓门最大的哈士奇团队。这帮人成日里斥骂驿卒,呼三喝四,整个花厅就可着他们一伙浪。
  只有在门子高呼:“某某大人到……”的时候,场面才会略略安静一会,等一身官袍的大佬目不斜视的从面前走过后,喧闹如初……
  一旁还有那比较安静的秀才阵营,这个属于泰迪团队,一个个脸上满满的都是激情,见人就想发骚,然而没人搭理。
  最没有存在感的,就是角落里的商贾阵营。这帮人属于吉娃娃团队,一个个满身绫罗,肥圆的脸上堆满人畜无害的笑容。
  然而在这等官来官往的地方,商贾是最不得势的一类,封建社会严酷的等级压迫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没有哪个穷官儿敢在这等场合下和商贾套近乎。
  事实上,哪怕这些人家里放满了银子,但是在这里,他们也只能从驿卒那里买一碗最次的茶水来解渴——草民喝好茶吃点心?大厅里一帮老爷面子往哪放?没让你们跪着就不错了!
  黄平就是在这种局面下,硬生生在官驿里泡了三天,每天灌一肚子茶水点心回家……好在还有个叫熊道的侯见商人比他更惨,连点心都没得吃,喝得是劣茶,这让黄老爷心里满满的都是优越感。
  熊大来到驿馆的头一天,时任浙江巡抚的张延登大人前来拜会。
  第二天,浙江左右布政使董承韶和孙枝芳两位大人前来拜会。
  第三天,浙江提刑按察使林贽大人前来拜会。
  等到第三天下午,杭州知府刘梦谦来驿馆晃悠一圈后,黄志诚知道,明天大概就能轮到他——知府是熊文灿官方会客的最低品级,再往后便是私人关系。
  ……
  果不其然,第四天午后,当黄老爷正和一帮候缺屌丝们吹水吹得正开心时,一个头戴软帽(周星驰点秋香那种款式)的下人跑进花厅,高声问道:“杭州黄平黄孝廉可在?我家熊大人有请。”
  黄平闻声扔下手中的半块桂花桃酥,端起茶碗就开始漱口,一旁几个吹水好友赶紧递过来手巾把……黄老爷擦脸正幞头收拾妥当后,便用穿越众里唯一专门训练过的,含胸低头的明代走路方式,跟着那个软帽家人往内院行去。
  稍稍往里行了几步,黄平这边就开始打问:“不知这位如何称呼啊?”
  “不敢,小的熊七。”
  “嗯,一路舟车劳顿,熊大人贵体可还康健?”
  一边问话,黄老爷大袖一边甩动,熊七手里顷刻间多出一小锭水丝细银出来。
  熊七欢喜得眼都眯了起来,软帽上的绒球一抖一抖:“回黄老爷,我家大人气色不错,方才还多用了一小碗饭。”
  “哦,气色不错。”黄志诚一边走,一边想到:“别给老子整个日夜不思,茶饭不属就好。”
  熊文灿贵为一省巡抚,上任时身边的各路亲随师爷幕僚家丁轿夫护卫不下百人,所以在驿馆号下三间院子。黄老爷这时被引到一处偏厅小坐,稍后一盏好茶便被熊七端上来。
  等到茶水从滚烫放到温热,一身松纹道袍的熊文灿熊大抚军,才从后堂绕将出来。
  熊文灿是四川人,身形削瘦,面貌清矍,现年53岁,正是官吏的黄金岁月。
  黄平见老大现身,急忙起身上前拜见。
  在这里黄平是不用跪拜的:公堂上且不论,私人场合,举人这个级别相当于副处,而熊文灿的职官再大,级别也不过是正处(进士),除了一甲那三名副厅之外,其他人在体制内级别就差半级,没有跪拜的道理。
  这就是乡试正途出来的举人——已经是统治阶级的一员。各种古代志怪小说里,从来都是秀才被人骗,被人宰,被狐狸精睡,可曾见到过举人老爷被宵小如何如何?
  ……
  熊文灿身材瘦小,但是肺活量不小,一张口声如雷鸣:“志诚无需多礼,我与尔师多年莫逆,且坐下说话。”
  ……这一刻,穿越众之前大费周章的“李逵行动”,红利开始显现。
  从熊文灿的称呼上就能听出来,他是看过黄平之前投来的名帖和荐书的。
  在黄平得知自己要入幕熊文灿的第二天,一个信使就带着黄老爷的急信直奔南京——黄平的座师陈盟,正是现任的南京国子监司业。在主持完丁卯科乡试后,由于朝中党争日益严酷,陈盟前脚回京,后脚就被人从翰林院一脚踢到南京国子监。
  这位陈司业和熊文灿在朝时同为四川籍高官,自然是有私交的。所以当座师见到信使,看完自己座下最孝顺的弟子的求援信后,当即写了一封针对熊文灿的言辞恳切的荐书,交由信使带回。
  这就是为什么熊大人今天一见面,就直呼黄平表字的原因:老朋友的荐书内容,不是普通的“八行”,而是全方位对黄平的认可。
  分宾主坐定后,熊文灿知道这位是来应幕的,略略客套两句后,便开始考校起黄志诚来。不想这一考校,却令熊某人大吃一惊:来人言辞便给,见解独到,对闽海局势洞若观火。
  只用了盏茶功夫,黄志诚这种说话直率,不云山雾罩,并且夹杂着一些具体数字的分析局面的方式,就令熊文灿不由得对他刮目相看起来,一句话:言之有物。
  这可就很难得了。熊文灿半生宦海伏波,各路先生幕僚清客谋主不知见过多少,这等人有多少用处他心里清楚:平日里满口微言大义,遇事一筹莫展,只把那书中的死道理抬出来生搬硬套。奈何此辈身后多有师友出面荐保,所以很多时候老熊也是捏着鼻子权做收留。
  讲真,就凭黄志诚座师那一封荐书,熊文灿今天原本也是打定主意要留下黄志诚的——只要他表现不是太烂就行。结果老熊万万没想到,此子居然当场给了他一份惊喜!
  “志诚现下是在杭州寓居吧,怎生对闽海局面如此熟悉?”熊文灿此时双目炯炯,盯着黄志诚问道。
  “不瞒抚军,自三月上看到邸报,得知大人不日将南下抚闽,学生便动了心思。”黄志诚这时满脸诚恳:“这些时日学生除却翻查些故纸邸报外,还走访了几个海商,打听到一些个闽粤洋面的消息,故今日才敢来大人面前稍稍卖弄。”
  “志诚有心了。”熊文灿听到这里微微点头,心中愈发满意:这年头能脚踏实地收集消息的人,哪怕是道听途说,委实已经不多。
  熊文灿不在乎方才黄志诚所谓的局势分析到底准不准确,有没有用,这年头消息不畅,等将来到了福州,自然有准确情报可供分析。
  他在乎的,只是此子的才华,换句话说,就是黄志诚具有一种结合手中情报来分析当前局面的能力,这种本该是幕僚必备,然而现实中却百中无一的本事,才是熊文灿最看中的。


第160节 亮相
  熊文灿今天意外发现一位干才,此刻心情不错。看看屋中的水漏,一时不觉,才发现居然和黄志诚相谈了不少时候,于是老熊和颜悦色得对黄举人说道:“既如此,志诚便回去等消息如何?”
  说话老熊就准备点汤送客——后面还有一串人等他接见呢。
  “学生这里还有一份条陈,万望大人闲暇时斧正则个。”黄平一看老熊要赶人,赶紧从袖袋里掏出一份条陈呈上。
  这份报告是黄志诚根据大办公室发来的提纲和资料,自己操刀编写的。
  报告内容是按照古人习惯,采用上中下三策的格式写就,其中掺杂了一些虚假信息和判断——黄举人不可能在杭州搜罗到全部福建的准确消息。
  这份报告的核心思想是,从战略层面指出:招抚郑芝龙,并非最佳选择。
  历史上郑芝龙在受抚后,的确是安下心来,开始经营自家那一亩三分地。当N年后清军杀到厦门,昔日的英豪早已在富贵中磨光了锐气,下场难看。
  所以黄平在条陈中将招抚老郑只列为中策,顺便重点阐述了一番招抚郑芝龙的危害:一旦本乡本土的郑芝龙得势,如果将来有一天老郑举起反旗,那么必定是个四乡景从,闽粤奸民争相附翼的糜烂局面——熊文灿到时候不管在哪,都要吃不了兜着走。
  ……穿越众知道郑芝龙的为人,但是1628年的熊文灿可不知道。
  所以,黄平在条陈里指出了另外一条上策:招抚一股在闽粤地面上毫无根基的海盗势力,扶持起来后干掉郑芝龙。这条策略虽说一开始艰难一点,但是一劳永逸,熊文灿不必担心日后此辈反复。
  当然,条陈里对于占据大员的穿越势力只字未提——黄举人现在还“以为”是红毛占据大员呢,所以条陈里只是将“借师助剿”作为备用方案,淡淡提了一句。
  这份条陈最主要的目的,首先当然是进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