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颂-第1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寇季坦言道:“臣最初并没有觉得什么不妥,可后面仔细思量了一番后,察觉出了不对。
  陈尧咨固然有百步穿杨之能,可陈家却是书香门第。
  家中子弟多习文,少习武。
  他若是活着,坐镇那曲还行。
  他若是亡故,陈家那些书生,恐怕守不住那曲。
  李家就不同。
  李家乃是将门世家,家中子弟多习武,又精通兵法。
  族中的族人,大多也会一些武艺。
  他们若是去守那曲,才能保我大宋边陲安定。”
  赵祯思量了一下寇季的话,点头道:“元山部吸纳了青塘人和黑汗人,实力必然暴涨。确实得派遣一个能征善战的去防着元山部。
  还是四哥想的周到。”
  寇季笑着道:“官家言重了。”
  赵祯一拍大腿道:“那此事就这么定下了。不过朕看李昭亮似乎有些不情愿,私底下必然会找上你。到时候你好好跟他说说。”
  寇季点头道:“臣明白。”
  赵祯继续道:“四哥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已经三个月有余了,三个月内,没有半点动静,民间现在议论纷纷。
  四哥打算什么时候动手?”
  寇季笑着道:“臣在等枢密院募兵和地方抽丁结束,也在等刘亨返京。臣若是现在动手,那枢密院募兵、地方抽丁,恐怕就不好办了。
  刘亨返京,若是带回了不好的消息。
  那朝廷势必要和交趾一战。
  到时候肯定要准备兵事。
  政务上,怕是就要半途而废了。”
  赵祯缓缓点头,道:“朕最近一直盯着税务司那边。经过范仲淹不懈努力,税务司又拿下了四个府的收税权。
  如今已经达到了十个府。
  随后只要徐徐图之,应该能拿下更多。”
  寇季沉吟着道:“还不到一半,范仲淹任重而道远啊。”
  赵祯点头道:“此事没办法摆在明面上,只能暗地里进行,时间自然缓慢。”
  寇季道:“等我们回头腾出了手,着重处理此事。”
  赵祯赞同的点头。
  君臣二人闲聊了一会儿,寇季出了皇宫。
  回到政事堂以后,刚进了公房,像是咸鱼一样躺下,王曾再次找上了门。
  “寇相爷今天又打算出工不出力?”
  王曾对寇季如今的办差方式很不满。
  寇季瞥了一眼王曾,不咸不淡的道:“我的作用,今天你在朝堂上不是看到了吗?你们解决不了的问题,我自会出面。
  你们能解决,我还出面做什么?”
  王曾瞪了寇季一眼,“你有那么多大事要做,现在不做,难道等老了以后再做?到时候我怕你有心无力。”
  寇季挑着眉头道:“是不是所有人都觉得我出任了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以后,就要做大事?我难道就不能待在这个职位上养老吗?”
  王曾恼怒的道:“我又不是外人,你用得着用这种话搪塞我吗?”
  寇季见王曾生怒,干巴巴笑道:“该出手的时候,我自然会出手。只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王曾凶巴巴的瞪着眼,道:“我就怕我等不那个时候。”
  寇季笑着道:“快了快了……”
  王曾冷哼了一声,从袖口拿出了一个奏疏,递到了寇季面前,没好气的道:“李迪递上来的,我和蔡相解决不了,你看看。”
  寇季顺势拿过了奏疏,略微扫了几眼,愕然的道:“河西府需要的官员,还没有解决?”
  王曾道:“朝野上下能抽调的人,已经全部抽调到辽地。如今辽地尚有近三千多官位空缺,那还能抽调出人手给李迪。”
  有些话寇季知道,所以王曾没说。
  如今大宋,官员真的是十分紧缺。
  辽地有近一半的地方实行着军管,对官员的需求量直线下滑,就这,辽地的官员还有三千多空额。
  寇季沉吟了一下道:“你下朝以后,去各府转转,看看各府的子弟和门客,看看有没有能执事的,劝一劝,让各府放人去河西和辽地。”
  王曾叹了一口气道:“此前我就去劝过,根本没有任何作用。”
  寇季冷哼了一声,道:“府上有人才,却不愿意为国所用,一个个还在官家面前自称忠勇,他们算哪门子忠勇。”
  王曾沉声道:“他们留着那些人,也是为了让他们参加科举,走正堂的路子入仕。”
  寇季淡淡的道:“那你去告诉他们,他们若是不拿出一半人的话,那他们家里的门客和弟子就别想参加科举了。
  让他们好好的留在各府上蹉跎岁月吧。”
  王曾愕然的瞪着寇季,质问道:“你还敢暂停科举不成?我大宋官员本来就紧缺,你要是暂停了科举,那可就不得了了。”
  寇季不咸不淡的道:“暂停科举,那是官家的权柄,我可不敢越俎代庖。但是我奏请官家,出任四五次科举主考总行吧?
  他们的子弟参加科举,我一个都不录,不就行了。”
  王曾沉声道:“你真要是这么做的话,可就把满朝文臣得罪光了。”
  寇季问道:“他们能罢了我寇氏的王位?”
  王曾摇头,“不能……”
  “那我怕他们做什么?”
  寇季再次问道。
  王曾无话可说。
  寇季继续道:“我乃是文臣之首,他们当怕我,而不是我怕他们。”
  王曾思量了一下,郑重的道:“他们要是合起伙来为难你,你的政令可就不好推行了。”
  寇季打了个哈欠道:“他们要是不怕我换人的话,那就随他们折腾。”
  “你还能把满朝文臣换完不成?”
  “我祖父的徒子徒孙,我的门生,加起来早就超过了千人。其中佼佼者多不胜数,你觉得我能不能换完?
  一个个毛病给惯的,让他们拿出点人为朝廷出力,怎么都不肯。
  左推脱、右推脱,还敢为难朝廷。
  真以为朝廷什么事情都得顺着他们的性子来,他们算是老几?
  他们总是看不起那些武臣,但在我眼里,他们远远比不上武臣忠勇。
  朝廷要用人,武臣们毫不犹豫的将族人献了出来。
  他们呢?
  没有一个主动送家中的子弟去辽地或者河西。
  这就是他们所谓的忠勇?”
  “……”
  寇季一席话说完,王曾哑口无言。
  寇季冷哼着道:“朝廷重视人才,但不代表人才可以跟朝廷讲条件。若是什么事情都得跟朝廷讲一讲条件,那朝廷算什么?菜市吗?
  你回头将我的话原封不动的告诉他们,他们若是不将家中子弟送出来一半。
  那就让他们等着给那些子弟养老吧。
  顺便再告诉他们,他们家中的子弟若是被武臣家中的子弟打残了,闹到朝堂上,我一定会偏向武臣。”
  王曾听到寇季此话,眼珠子差点都掉下来了。
  从大宋朝立国至今,还没有人如此明目张胆的威胁满朝文臣的。
  “你就不怕遗臭万年吗?”
  王曾下意识的开口。
  王曾身为文人,自然知道文人的秉性。
  寇季若是死磕满朝文臣的话,很有可能就会以各种丑角的形式,出现在所有文臣做的诗词里,以及书里。
  寇季听到了王曾的话,提醒道:“蒙学已经彻底铺遍了大宋的每一个角落。随后的县学、府学,亦是如此。
  笔,不再是他们手里独有的利器了。
  他们敢跟朝廷作对,我就敢编一册书,将他们当成奸臣,写进书里,然后发给各地的学府通学。”
  王曾破口大骂道:“你这个疯子!”
  寇季哼了一声道:“知道我是个疯子,还敢跟我斗?活腻了?!”
  王曾一甩袖子,气咻咻的冲出了寇季的公房。
  寇季仗着手里有权,真的是疯的不像话,什么都敢说,什么都敢干。
  真要是让他这么干了。
  那朝堂上九成九的文官得疯。
  有一半得碰死在寇府门前,自证清白。
  闹到最后,寇季也得跟着名声扫地。
  完全是同归于尽的干法。
  王曾虽然对寇季的话十分不满,但是出了寇季的公房以后,还是依照寇季的说法去做了。
  他走访了所有官员的府邸,硬邦邦的将寇季所说的话,一字不漏的传达给了所有文官。
  一时间。
  汴京城的文官府邸,哀嚎遍地。
  文官们义愤填膺的准备在垂拱殿上弹劾寇季。
  可是好巧不巧,赵祯在这个时候突然就病了。
  文官们瞬间是欲哭无泪。
  赵祯一病,他们连叫屈的地方都没有。
  他们若是依照惯例,上书弹劾寇季的话,那奏折必然会经过寇季之手。
  寇季随手就能将他们的奏折打回去。
  帮赵祯筛选奏折,那是政事堂的职能之一。
  就在文官们凑在一起准备想法子应对此事的时候。
  一则流言传出,说是寇季在去探望患病的赵祯的时候,向赵祯提出,加开恩科。
  文官们得知了这个消息以后,瞬间就炸了。
  “王相,他在示威!他在向我们示威!他在告诉我们,我们若是不听他的话,他就会真的毁了我们家中子嗣的仕途!”
  “王相,从我大宋立国至今,就没见过这么张狂的人!当年丁谓把持朝政的时候,也没这么猖狂!”
  “王相,您可得为我们做主啊!”
  “……”
  文官们炸了以后,全部簇拥到了王曾府上,声讨寇季,让王曾出面主持公道。
  王曾坐在正堂的座椅上。
  文官们七嘴八舌的哀嚎着。
  “够了!”
  王曾怒喝了一声。
  文官们瞬间闭上了嘴。
  王曾瞪着文官们,破口大骂道:“你们口口声声让我给你们做主,你们告诉我,我怎么给你们做主?
  官家称病不出,朝野上下大小事务,都是由他处理。”
  言外之意。
  赵祯不出,寇季就是最大的。
  他要干什么,谁也没脾气。
  “王相,我们不能任由他胡来吧。让他这么闹下去,那我们还怎么做事啊?”
  “对对对,他如此疯狂行事,我们根本没办法做事。”
  “王相,官家既然不出,那我们就去叩宫门。必须将官家交出来,阻止寇季的疯狂行径。”
  “……”
  文官们高喊着。
  王曾瞪着眼喝道:“要去你们去,我可不去,我没那个脸。寇季此举虽然胡闹,可是有一点却没有说错。
  那就是论忠勇,我们比不上武臣。
  朝廷如今正是用人之际,武臣们几乎毫不犹豫的献出了自己府上的人。
  可我们呢?
  一个个藏着府上有才有能的子弟,生怕他们被派遣到辽地和河西去。
  辽地怎么了?
  河西又怎么了?
  难道不是我大宋的疆土?”
  “王相,我们家中子弟和门人学问尚浅,出去了只会误人子弟。所以我们才不允许他们出仕,并非是不让他们为朝廷出力。”
  有人开口叫屈。
  王曾恼怒地喊道:“你们当我是棒槌吗?你们家中的子弟和门人是什么德行,我会不清楚?
  用这么话来搪塞我?
  给我滚!”
  文官们一愣,一脸愕然的看向了王曾。
  王曾拍桌而起,继续喊道:“我现在觉得寇季说的没错。你们这些人已经被朝廷惯出毛病了。
  想当年大宋初立的时候,哪有地方给读书人挑。
  一个个还不是看到了空缺,就如同苍蝇一样扑上去。
  生怕去的晚了没位置。
  如今大宋强盛了,官位多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