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颂-第117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道是害怕我寇某人收受贿赂,犯了王法,所以特地带了一包糕点过来提醒我?”
  包拯苦笑道:“学生绝无半点羞辱先生之意,先生何故揪着此事不放呢?”
  寇季吹胡子瞪眼的道:“那是因为你是个木头!”
  包拯闻言,立马知道了寇季语气中的怨气从何而来,他苦笑着没有开口。
  寇季见包拯没有提此事的意思,只能叹息一声,不再提此事。
  “说说吧,找我所为何事?”
  包拯坐直了身子,正色道:“学生近些日子清理刑部的卷宗,发现了一些陈年旧案,多有不妥之处,所以想重新调查取证,审理此案。
  但那些陈年旧案,多数已经审结。
  学生要重新审理,就要得到上官的首肯,还得去查阅大理寺的卷宗。”
  说到此处,包拯缓缓闭上了嘴。
  寇季哼了一声,“被人为难了,所以上门求我帮忙?”
  包拯郑重的点了点头,道:“事关人命,学生不能轻易放弃。”
  寇季感叹道:“你啊你,非得把自己弄成一个孤臣不可。刑部和大理寺既然审结,那就说明刑部和大理寺的诸多官员都认可的先有的判词。
  你要翻案,那不就是打人家脸,说人家无能吗?
  人家不为难你为难谁?”
  包拯沉声道:“人命关天,纵然人已经被处以极刑,清白还是要还的。王尚书已经首肯了学生去清查旧案,就是下面的人不怎么配合,大理寺那边也不让学生去翻看卷宗。”
  寇季幽幽的道:“王曾是一个见不得草菅人命的人,又去刑部不久,刑部办理的许多冤案跟他无关,他自然不会为难你。下面的人为难你很正常,因为一旦查出了大的疏漏,他们的饭碗就得砸。
  案子大多是大理寺判的,定刑也是大理寺定的。
  真要是草菅了人命,大理寺的人得担责。
  所以大理寺的人为难你,也属于正常。”
  包拯正色道:“在人命案上,黑就黑,白就是白,不能因为怕丢饭碗,就让许多人冤死。若是大理寺的人一直如此断案,那他们就是尸位素餐,当罢落。”
  寇季盯着包拯问道:“你要是执意如此做的话,很有可能会沦为一个孤臣。在朝堂上,成了孤臣,下场可不太好。”
  包拯义正言辞的道:“学生要是怕下场,学生也不会说今日这番话。更何况先生昔日查处六部,手段可比学生厉害多了。
  先生不是也没沦为孤臣吗?”
  寇季被包拯气笑了,“你能跟我比?”
  包拯郑重的道:“学生自然没办法跟先生比,但学生十分喜欢先生的做法。”
  寇季长出了一口气,“得亏官家是个明君,你先生我又罩得住,不然你如此做官,肯定没好下场。”
  包拯沉声道:“学生不怕没好下场……”
  寇季眉头一挑,厉声道:“牵连到家人你就乐意了?我大宋可是有株连之刑的,若是没有株连之刑,你如此做,我不反对。
  可是有株连之刑,你就得为家里人考虑考虑。
  他们中间有一部分人的命不是你给的。
  你没理由带着他们一起去死。”
  包拯皱眉道:“可学生为官,若是不匡扶正义,那还不如不当官。”
  寇季瞪了包拯一眼,“没说不让你匡扶正义,但你也得讲究一下方法。比如你今日奏请我帮忙的事情,你完全可以上书给官家,由官家下令。
  有圣谕在手,谁敢拦你?
  你若是奏请了官家,不仅能让官家看到你的刚正和忠心,也能让那些心里对你怀有怨恨的人投鼠忌器。”
  包拯略微思量了一下,拱手道:“学生受教了。”
  寇季不咸不淡的道:“此事你回头写成奏疏递到政事堂,我会将其呈报给官家。以官家如今的秉性,相信不会拒绝。
  不过我得提醒你,陈年旧案不好查,你最好去法医馆,请一两个手艺高超的仵作帮忙。
  在审案的时候,最好将案子审清楚。
  没审理清楚之前,千万别急着断案。”
  包拯皱眉道:“学生不会草菅人命。”
  寇季翻了个白眼道:“我是怕你遭人陷害,遭人算计,判了冤假错案。”
  包拯沉吟了一下,郑重的道:“学生会小心的。”
  寇季点了点头,没有言语,该提醒的他必须提醒到,免得包拯遭人算计,失了官位。
  如今办案的方式方法相对还比较原始。
  寇季就知道不下十种杀了人以后验看不出来的方法。
  包拯涉足刑律的时间还不算太长,比起那些经年老吏差了不止一星半点,人家要是给包拯使绊子,包拯若是不小心,还真不一定看的不出来。
  寇季叮嘱过了包拯以后,眼看着包拯还是不走,寇季询问道:“还有何事?”
  包拯赶忙道:“登闻鼓……”
  寇季听到了包拯提起了登闻鼓,脸上浮起了笑意。
  登闻鼓历史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周,多设立在京师,为百姓鸣冤,或者百姓申诉民情所用。
  史书上记载,北宋时期包拯治理开封府,效法登闻鼓,设立了鸣冤鼓,立于开封府外,为百姓提供有利的伸冤条件。
  寇季入朝以后,就抢了包拯的政绩,提前在各地衙门设立的登闻鼓。
  由于寇季身份了得,所以他在各地衙门设立的鸣冤鼓,沿用了登闻鼓的名字,并没有改名。
  寇季抢了包拯在史书上的政绩,如今正主当面提出此事,寇季觉得心里蛮爽的。
  寇季笑着道:“登闻鼓有什么不对?”
  包拯抱拳道:“登闻鼓乃是先生设立的一条善政,自从登闻鼓出现以后,民间就少了许多罔顾国法的事情,民不举官不究的事情也大大降低。
  但是学生觉得,无论是皇宫门前的登闻鼓,还是各地衙门前的登闻鼓,设立的律条相对有些苛刻。
  许多百姓对敲响登闻鼓的律条畏之如虎,使得他们不敢走近衙门里诉说冤情。
  所以学生以为,当更正。”
  寇季闻言,点点头道:“告御状,需要丈责一百,许多人未曾走到登闻鼓前,就被守在登闻鼓前的御前卫杖毙。
  府衙门丈六十、州衙门丈三十、县衙门丈二十。
  碰到了黑心的衙役,确实会出人命。”
  包拯郑重的点头道:“当官本就是为民做主,若是以丈刑吓退百姓,那就有些失去了当官的本意。”
  寇季询问道:“你觉得该如何改?”
  包拯沉声道:“学生以为,当减半。”
  寇季沉吟着摇了摇头,“减半也会打死人的。”
  包拯沉吟了一下,想到了衙役们熟练的行刑手段,赞同的点点头。
  一些老衙役们,能在不伤人皮肉的情况下,几棍子下去就能将人打出内伤。
  甚至有的一棍子下去就能将人抽吐血。
  寇季思量了好一会儿后,道:“应当取消庭丈,改为罚银。”
  包拯皱眉道:“如此一来,会滋生许多贪腐。”
  寇季感叹道:“至少贪污不会要人命。回头你将此事奏上来,让百官们议一议,我和官家也商量商量。
  最好就是百姓告状,不打也不罚,除非断定是诬告,再罚也不迟。
  如何罚,罚多少,应当定下数额。
  确定百姓们能接受的起,不能逼死人。
  借着大宋书报将此事传给百姓,让百姓明确的知道此事,知道罚款的数额,大大的避免地方上的贪腐。
  此外,为了避免诬告成灾,当设立一定的门槛。
  地方衙门判案不服,才能向上一级衙门申诉。
  如此往复,直至御状。
  斩刑是由大理寺审定,所以不怕地上衙门为了压下案子,草菅人命。”
  包拯沉吟着点头道:“应当及时查阅地方上的大案要案、人命案卷宗,避免地方草菅人命。”
  寇季感叹道:“想要细化刑事,需要大量人手的。”
  包拯认真的看着寇季道:“依照先生所言,只有地方判案不服以后才能向上一级衙门申诉,那么越往上,需要的人手就越少。
  朝廷完全可以裁减上面的人手,将他们分派到下面去。”
  寇季点头道:“你说的也对,不过想要将此事彻底解决,并且避免其中的纰漏,就需要一套完善的刑律支持。
  也就是说,刑律得大改,朝廷的刑律衙门得做一下调整。”
  包拯盯着寇季问道:“先生有魄力动商律,难道不敢动刑律吗?”
  寇季失笑道:“胡说八道。之所以逐渐的调遣你们回京,就是为了随后修订其他律法做准备。其中就包括了刑律。
  原想着等你们在朝堂上站稳了脚跟以后再说。
  不过看你们如此快就适应了朝堂。
  那也该动手了。”
  包拯沉吟着道:“先生可是要学生做马前卒?”
  寇季摇头笑道:“等着为朝廷出血出力就行了。现在朝堂上不需要什么马前卒。”
  以前寇季没有登堂入室的时候,自然需要马前卒去拼杀,为他搭路。
  如今他已经登堂入室,什么事情跟赵祯商量过以后就能下结论,根本不需要什么马前卒。
  寇季和包拯聊完了正事。
  寇季盯着包拯感叹道:“小子,该交朋友的时候就多交一些朋友。别把自己弄成孤臣。如今朝堂上没什么山头,不需要什么孤臣。”
  包拯瞥了寇季一眼,没有说话。
  寇季一开始以为他不想说话,仔细的观察过了他的眼神以后脸就黑了。
  包拯那别样的眼神,就像是在告诉寇季。
  朝堂上如今是没以前那么多山头了,那是因为寇氏山头太大,将其他山头全部压死了。
  如今是寇氏山头一家独大。
  “滚!”
  寇季对包拯没有客气,果断让包拯滚蛋。
  包拯知道寇季没有真的生他的气,笑嘻嘻的起身施了一礼,往书房外走去。
  眼看着包拯将带来的糕点要带回去,寇季又黑着脸喊了一声,“你见过谁上门拜访,又将礼物带走了的?”
  包拯一愣,笑着放下了糕点,匆匆离开了寇季书房。
  寇季在包拯走了以后,喘着粗气道:“狗日的说话不知道拐弯,又不怕死,难怪能将官家逼的坐在座椅上,任由他喷一脸的唾沫……
  官家没把他砍了,真是仁慈到家了……
  我要是被他喷一脸唾沫,我能将他全家给埋了……”
  寇季被包拯气的口不择言,将一些发生在史书上的事情也说了出来。
  “相公要把谁全家埋了?说出来,妾身吩咐府上的侍卫去拿人。”
  向嫣端着一碗参汤笑吟吟了入了书房。
  寇季一边从向嫣手里端过参汤,一边翻着白眼道:“我是喜欢草菅人命的人吗?”
  向嫣笑着道:“就是因为相公你不喜欢草菅人命,所以妾身才帮你。”
  寇季瞥了向嫣一眼,不想说话,端着参汤一勺一勺的往嘴里送。
  向嫣见此,笑着道:“谁气到相公了?”
  寇季放下勺子,没好气的道:“你说呢?”
  “包拯?!”
  向嫣笑着道。
  寇季瞪了向嫣一眼道:“你明明看到他了,还问我?”
  向嫣笑道:“总得问清楚相公要埋谁,才好下手。”
  寇季撇了撇嘴,没有说话。
  向嫣了解他,知道他是在开玩笑,所以才敢如此说。
  若是寇季真的要埋人,恐怕府上的侍卫们早就到门口待命了。
  向嫣见寇季不说话,就笑着问道:“那个包木头怎么气你了?”
  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