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颂-第1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情谊在别人家,纵然难得,但也能得几分。
  可在我皇家,倾尽国库也不一定得到半分。
  你父皇和你先生君臣二人能相互扶持着走到今日,靠的就是情谊。
  你先生若是在乎钱财的话,你父皇就算是倾尽国库,也换不来你先生半分忠心。”
  说完这番话,曹皇后一直寝殿后面的偏殿,喝道:“滚去偏殿里饿着,什么时候想明白了什么时候再出来。”
  赵润耷拉着脑袋,一句话也没说,闷头去了寝宫后的偏殿。
  曹皇后在赵润走了以后,放眼四顾,冷冷的道:“本宫不怕你们将今日的话传出去,本宫就怕你们付不起那个代价。”
  寝宫内的宦官和宫娥一个个哆嗦着,愣是没有一个人敢说话。
  曹皇后冷哼了一声,“做事!”
  宦官和宫娥赶忙从地上爬起来,匆匆去做事。
  曹皇后虽然没说他们乱嚼舌根子的话会付出什么代价,但是他们心里都清楚。
  所以他们断然不敢出去说一句闲话。
  再加上他们都是曹皇后的心腹,跟曹皇后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绝对不敢做出损害曹皇后利益的事情。
  当然了,曹皇后大庭广众之下教子,也不怕被人传出去。
  反正她又没说什么大逆不道的话。
  纵然传出去了,对她也没什么影响。
  她只是放下了狠话,让自己寝宫里的人学会守规矩罢了。
  曹皇后因为曹佾,将赵润关了禁闭。
  曹佾却像是一个没事的人一样,入了寇季所在的竹院。
  寇季正在院子里教授自己的学生算学,见到了曹佾晃晃悠悠的入了门,就布置了几道算学题,让自己的学生先做着,自己带着曹佾到了一边叙话。
  请曹佾坐下以后,吩咐仆人上了茶水。
  寇季笑着道:“你这个当舅舅的够狠的啊。刚入汴京城,就将自己的外甥搜刮了个干净。”
  曹佾一愣,哈哈大笑道:“他找你抱怨了?”
  寇季哭笑不得的道:“不然呢?找皇后的话,皇后会大嘴巴子抽他。”
  曹佾笑着道:“他又没做错什么,为何要打?”
  寇季笑问道:“贪财入迷,以至于往了情义,难道不该打。”
  曹佾果断摇头。
  寇季有点意外的道:“你不怨他?”
  曹佾反问道:“为什么要怨?皇家人要什么情义,要情义就别在皇家待。我知道他不是贪财,他只是喜欢赚钱的感觉而已,眼看着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被我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人一把搂空,心里不平也是应该的。”
  寇季叹了一口气,道:“你们啊,非要把人逼成一个个冰冷的木头。”
  曹佾笑着道:“我没想着让我外甥成为木头。我只是觉得他就应该铁石心肠,应该无情无义。
  若是在铁石心肠和无情无义之余,还能表现的贪得无厌一点,那就更好了。
  皇家人就该如此。
  我的就是我的,我给你你才能拿,我不给你,你拿了,那就不对。
  就该伸手剁手,伸脚剁脚。
  别说是亲娘舅了,就算是亲兄弟,该下狠手的时候也不能留请。”
  寇季眉头下意识的皱成了一团,“你的想法有些偏驳……”
  曹佾笑着问道:“自古以来,皇家不都是如此吗?你心怀仁义,别人却是虎狼之辈,最后身死道消的只能是你。
  太祖皇帝死的不明不白,你又不是不知道。
  太宗皇帝和赵普炮制出了一个金匮之盟,越描越黑。
  魏王也死的不明不白。
  武功郡王被逼迫着自杀而亡。
  岐王睡了一觉,闭上眼睛就再也没起来,宗室录上只留下三个字‘寝疾薨’。
  在此之前可从没听说过他患有什么病症。
  大皇爷倒是讲情义,结果不仅丢了皇位,还自焚深宫。
  说到底还是八皇爷坦荡一些。
  虽然手段拙劣,但是反了就是反了,不做任何掩饰。”
  说到此处,曹佾看向了皇宫的方向,幽幽的道:“我情愿他可以无情无义一些。至少这样他才能在那座深宫里活下去。
  我曹家如今外封,能帮上他的不多。
  所以他大多数时候得靠自己。”
  寇季沉声道:“现在的皇家,跟以前不同。”
  曹佾讥笑道:“你若是有三个儿子,一起争家产,拔刀相向,不死不休的那种,你帮谁?
  你的宠妻宠妾都在背后呐喊助威,你该怎么做?
  除非你一刀下去将他们全砍了,不然他们的争斗永远也不会停歇。
  到最后谁给你讲情义,还不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
  寇季感叹道:“总会有办法解决此事的,皇家该有一些情义。”
  曹佾撇了撇嘴,没有言语。
  他觉得寇季纯粹是异想天开。
  寇季没有继续跟曹佾谈论这个话题,他询问曹佾道:“你什么时候走?”
  曹佾看向了寇季,沉声道:“还有两日。”
  寇季点着头道:“下次再见,恐怕得到几年以后了。”
  曹佾缓缓起身,郑重的向寇季抱拳道:“希望四哥以后能帮帮那个傻小子。”
  寇季沉默了一下,缓缓开口道:“我不想参与皇家夺嫡的事情,我只能保证,我还留在汴京城的时候,他不会有性命之忧。
  我若是离开了汴京城,大宋的一切可就由不得我做主了。”
  曹佾爽朗地笑道:“有四哥这番话就足够了。四哥的情义曹某记下了。他日四哥有用得到的地方,曹某万死不辞。”
  寇季点点头,没有再言语。
  寇季知道曹佾没有说假话,以后真要有事,他找曹佾的话,曹佾绝对不会推辞。
  曹佾的情义远远没有刘亨的纯粹。
  曹佾的情义总带着一些交易的性质。
  并不是他天生性子如此。
  而是生在勋贵家里,若是不把所有的事情都当成交易,他不放心,别人也不放心。
  寇季觉得所有的无情无义,都是聪明人催生的。
  聪明人总是想占便宜,所以将所有的人都逼成了无情无义的人,最终留下的只剩下了单纯的交易。
  曹佾走的很洒脱。
  陪着寇季喝了一顿酒,在竹院住了一晚上后,就坐上了汴河码头上的大船,飘然而去。
  下次会面,恐怕到几年以后了。
  也许是几十年……
  也许一辈子也不会再相见……
  古人的离别远比后世要残酷。
  往往一次离别,就是永诀。
  曹佾离去以后,汴京城还是那个汴京城,满朝文武还是那一群人。
  只是寇季门下的学生多了一个。
  赵润的亲弟弟赵泽。
  皇家起名字就是讲究,赵润是三点水开头,其他皇子也是三点水开头,赵润是单字,其他皇子也是单字。
  唯一的区别是,在诸多皇子当中,唯有赵润一个人有爵位。
  赵匡胤问鼎天下的时候,定下了一个规矩。
  皇子不到年龄,不允许出宫,也就是不出阁。
  不出阁就不能加爵位。
  唯有出阁以后才会赐宅子赐田,加官加爵。
  此规矩到了赵恒手上,被赵恒给破快了一个干干净净。
  赵祯如今又重新捡了起来。
  为了维护他父皇的颜面,他给嫡长皇子封了爵。
  算是将他父皇破坏的规矩,缝补了一下,看着不再破破烂烂。
  赵泽只是一个刚学会说话的小娃娃,粉粉嫩嫩的,走路东倒西歪的,似乎随时都能跌倒。
  两个嬷嬷、两个宫娥守在他四周,心惊肉跳的看着他在咯咯笑着四处乱窜。
  赵泽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追着狄咏的手,一起去摸苏轼胖胖的肚子。
  也就是狄咏和苏轼两个年龄跟他相近的人才能接近他。
  其他人接近他,他会躲着。
  寇季任由三个小家伙在院子里玩,自己坐在书房门口,一会儿看看书房里正在做作业的王安石、曾巩、赵润、苏景先,一会儿看看门外的玩耍的三个小家伙,十分惬意。
  自从寇卉那个混世魔王跟着赵絮去华山拜仙以后,寇季教学的日子就过的无比的清闲。
  欧阳修、苏洵、文彦博、包拯等人回京以后,寇季身上的担子就轻了不少。
  不用每日里趴在案牍之间。
  欧阳修等人会配合着各部主官,将各部的琐碎事情处理的妥妥当当,只留下一些大事,奏到了政事堂交给寇季裁决。
  寇季顺手就扔给了赵祯。
  他如今在帮赵祯带孩子,赵祯多忙碌一点也是应该的。
  如今欧阳修等人在各部忙着做清查,朝廷的大方向都在清查上。
  算是一次朝野上下彻底的清查。
  寇季和赵祯只需要在他们清查的过程中,润物细无声的将自己早已修订好的律法按插进去即可。
  清查天下的过程中,一些不合时宜的政令导致的错误,就得改,改正的过程就是一个修订律法的过程。
  无论是寇季,还是赵祯,他们修订律法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大宋强盛。
  他们二人不求名不求利,所以没必要将修订律法的事情大张旗鼓的宣扬出去,闹的沸沸扬扬的,平白无故的给自己找麻烦。
  在寇季看来,无论是范仲淹等人主持的庆历新政,还是王安石主持的变法。
  前期都喊的太凶。
  生怕别人不知道他们要做大事一样,喊的朝野上下人尽皆知。
  明明白白的告诉天下间所有人,朝廷要动谁的蛋糕。
  人家要是不找你麻烦,那就怪了。
  他们总以为自己将大义的话放出去,天下就有无数仁人义士响应他们。
  殊不知仁人义士只是少数。
  更多的是一群恨他们不死的对手。
  他们最大的盟友百姓,几乎没有什么发言权,手里也没有权力。
  他们似乎也不怎么在乎盟友的反应。
  他们总是固执的以为,只要自己做的事情对盟友有益,盟友们只需要景从就好了,不需要发声。
  也正是因为如此,他们的革新注定一败涂地。
  寇季和赵祯就不同,该狂放的时候就狂放,该润物细无声的时候就润物细无声。
  打一个巴掌给一个甜枣的手段永远也不会过事。
  这种事情就应该大张旗鼓的做。
  没有甜枣给,就要润物细无声。
  像是革新皇亲国戚对大宋的影响,在打了胜仗以后,借着胜仗带来的威严,顺手将他们铲除。
  并且昭告全天下人。
  不仅顺利的革除了皇亲国戚对大宋的影响,也借着皇亲国戚的脑袋和财富,收拢了一拨民心。
  革新商律,也是如此。
  下重手处置了官员中间的从商者,顺手推出了优厚的商律,打了官员,拉拢了商人,让天下人皆拍手叫好,官员们有气也没地方出。
  像是刑部如今正在悄悄推行的刑律革新,就有点润物细无声。
  从包拯奏请更改登闻鼓的条令开始,包拯总是能从一些陈年旧案中发现一些律法上的缺陷,奏请赵祯和寇季。
  赵祯和寇季就能顺势将已经修改好的律法推出去。
  只要不闹出大动静,满朝文武基本上反对的不是很厉害。
  朝野上下也很少有人闹事。
  对那些涉足刑律的人而言,包拯一条小小的奏事,赵祯和寇季一条小小的律法修改,根本没办法引起他们的敌视。
  虽说少了那么一丁点做手脚牟利的可能,但是为了那点苍蝇腿的钱,去跟赵祯、寇季死磕,划不来。
  更何况一般这种事情,都是在朝堂上廷议的。
  满朝文武都答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