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颂-第1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寇季看了她们四人一眼,提醒她们照顾好赵祯,匆匆离开了冷宫。
  如今李太后薨了,赵祯根本没心思搭理其他的。
  寇季也不好在这个时候拿房美人的事情去烦赵祯,此事只能暂时搁置。
  寇季回到了议事堂,立马吩咐人去鸣钟。
  太后薨,鸣钟八十一响,算是昭告天下。
  皇城头上,两个膀大腰圆的力士,奋力的敲击着悬挂在皇城上的大钟。
  “咚咚咚……”
  一声声沉稳厚重的钟声,传便了汴京城。
  汴京城的文武百官,在钟声响起的时候,就竖起了耳朵听着。
  当钟声超过了十一声以后,文武百官们脸色齐齐一变,他们知道宫里死人了。
  死的是谁,他们大概猜倒了。
  文武百官们立马换上了祭服,匆匆往宫里赶去。
  一路上,他们看到了许多百姓在摘府门口的灯笼,些许披红挂彩的地方,也快速的换上了一片素缟。
  宫里有大人物死了,百姓们就不能张灯结彩,婚嫁也是禁止的。
  犯了就是死罪。
  百姓们需要禁止的还不多,文武百官家里的禁止更多。
  文武百官们家中不仅不可以张灯结彩、婚嫁,还得禁寻欢作乐、禁行房。
  以太后的身份,死后必然的大丧三年。
  也就是说文武百官得当三年和尚。
  但凡是在丧期犯戒的,不论官职大小、身份高低,皇帝都得重处,以全孝道。
  文武百官从各自福府邸赶到了东华门门口,钟声已经敲到了八十一响。
  八十一响钟声,已经告诉了他们,谁死了。
  文武百官们到了东华门口没多久,东华门的大门缓缓打开。
  百官们鱼贯而入,一路直奔垂拱殿。
  到了垂拱殿,就看到寇季正站在大殿上等候他们。
  “下官等人见过总理大臣……”
  文武百官们齐齐施礼。
  寇季长叹了一口气,“太后薨了……”
  文武百官们高高供起手,行三拜九叩大礼,随后齐齐的跪倒在了地上。
  寇季在文武百官们跪地以后,哀声道:“太后薨了,官家悲痛欲绝,无心操持后事。所以宫内的事务暂时由皇后娘娘操持,宫外由我操持。”
  “欧阳修何在?”
  “下官在!”
  “命政事院草诏,加盖政事院印玺,加盖资事院印玺,加盖枢密院印玺,送到议事堂,我会加盖官家宝玺和总理大臣印玺,昭告天下。”
  “喏!”
  “礼部主部,工部主部?”
  “下官在!”
  “礼部主持此次大礼,工部督造陵寝!”
  “喏!”
  “……”
  “籍册部征调民夫,资事院核发粮饷!”
  “喏!”
  “……”
  寇季一条一条的布置,百官们一条一条的应答。
  到最后,寇季长长的叹了一口气,“礼宾部派人向个藩属、散布在各地的皇族下发文书,准他们回京吊唁。”
  欧阳修迟疑了一下,开口问道:“若是藩王要入京呢?”
  寇季沉吟了一下,摇头道:“藩王不得入京,只准许他们王世子入京吊唁。”
  欧阳修点了点头,没有在言语。
  寇季吩咐完了一切以后,就带着文武百官静静的在垂拱殿内等着。
  一直等到了曹皇后布置好了灵堂,并且将李太后的骸骨装进了棺椁以后,才带着百官赶去吊唁。
  李太后的灵柩停放在延福宫内。
  赵祯一身素裹,跪在灵柩前。
  太子赵润和他的一众兄弟跪在身后。
  其他的妃嫔们在曹皇后引领下跪在另一边。
  寇季引领着百官入了延福宫,三跪九叩后,跪在了一旁。
  没过多久以后,赵氏宗亲一个个入宫吊唁。
  吊唁过后,也跪在了一旁。
  寇季领着百官跪了足足一日。
  次日。
  寇季就带着百官们离开了延福宫,操持起了李太后的丧事。
  在此期间,赵祯一句话也没说,精神头很差。
  往后,二十一日,寇季都在操持李太后的丧事。
  由于赵祯什么都不管,寇季和百官们硬着头皮商量了一番,给李太后定下了谥号。
  章懿。
  随后便是修建陵寝,以及招待人入宫吊唁的事宜。
  二十一日过后。
  寇季带着百官去请赵祯上朝。
  赵祯不允,并且将守灵的期限从二十一日,延长到了八十一日。
  赵祯的态度十分强硬。
  寇季和百官们没办法,只能顺着赵祯的心思。
  还好大宋的官制已经改为了三三制三权分立制。
  即便是没有赵祯,朝野上下的一切也能自有的运转。
  不然的话,赵祯这么干,朝野上下肯定得乱。
  寇季每日里除了得去陪赵祯跪灵外,还得在议事堂处理公务。
  一忙活便是一个半月。
  一个半月后,可以从陆路抵达汴京城的各藩属使节相继入京。
  像是东阳的种家、西阳刘家、流求曹家,这些在海上的,行路不易的,恐怕得到一年后。
  古人制定的停灵三年的标准,可不是顺便定下的。
  之所以定下了这么长时间,就是为了让每一个人都有时间赶到都城吊唁贵人。
  在各地使节入京的时候,寇季撇开了琐事,回了一趟竹院。
  寇季拖着配备的身躯回到了竹院以后,就看到了向嫣正拉着一个姑娘在说话。
  见到了寇季以后,二人立马站了起来。
  “老爷……”
  “儿媳见过公公……”
  向嫣拉着的姑娘,正是寇季的儿媳妇宝庆公主。
  宝庆公主身为李太后的亲孙女,李太后薨了,她自然得入京吊唁。
  再加上韩地如今没有韩王世子。
  所以宝庆公主也能代替韩王府。
  寇季打量了宝庆一眼,瞧着昔日那个懵懂的小丫头已经长大了,笑着道:“不必多礼……都坐吧……”
  向嫣大大咧咧的坐下,见宝庆还有些拘束,就拉着宝庆坐下。
  “这丫头,在咱们身边没待几天,看到咱们都有些生疏了……”
  向嫣拉着宝庆,一脸埋怨的道。
  宝庆苦笑了一声。
  宝庆虽然是他们的儿媳妇,可跟他们相处的时间少的可怜。
  面对他们的时候有些拘束、生疏,也十分寻常。
  寇季就像是没听到向嫣的话一样,笑着询问宝庆,“在韩地待的可还习惯?”
  宝庆点头,轻声道:“有山有水,又没人打搅,挺好的。就是冬日里的时候,会有些冷。”
  寇季一愣,笑着道:“那就多烧一些火……”
  宝庆一脸尴尬。
  寇季心中苦笑了一声。
  他发现自己不仅不会跟儿子相处,貌似也不会跟儿媳妇相处。
  寇季干咳了一声,询问道:“你回京的时候,我祖父和天赐有没有交代你什么?”
  宝庆迟疑了一下,吞吞吐吐的道:“曾祖说他怕是没几天活头了,让您尽快回去。王爷让儿媳带了一封信给您。”
  寇季撇着嘴道:“他算什么狗屁王爷……”
  宝庆脸上再次浮现出了一丝尴尬。
  寇天赐继承了寇季的韩王爵以后,到了韩地,人人都得喊他一声王爷。
  久而久之,所有人都习惯了。
  寇季如今一脸藐视,她自然觉得尴尬。
  寇季察觉到了宝庆的尴尬,略微干咳了一声,道:“祖父的身子骨到底如何?”
  宝庆赶忙道:“能吃能睡,就是对韩地的那些读书人不满。说韩地的读书人全是棒槌,没一个英才。”
  寇季愣了一下,道:“梁适,以及梁适家中的子侄,都是不可多得的英才啊。”
  宝庆点点头道:“梁先生确实有才,梁家子弟也都是俊杰。可梁先生如今充任为王府长使,梁家子弟如今在各州县充任官员,根本没办法跟随曾祖学艺。”
  寇季若有所思的点点头道:“祖父说自己身子骨不行了,其实是在骗我。他其实是想让我帮他拐骗几个英才过去,由他调教,好让他心里有些牵挂,对不对?”
  宝庆轻轻点头,“曾祖虽然没有明说,但是王……相公说曾祖就是这个意思。”
  寇季思量了一下,笑着道:“我刚好收了几个学生,无暇照顾。你回去的时候带上,让我祖父去调教。”
  宝庆乖巧的点头。
  寇季吩咐道:“稍微休息一下,收拾收拾,让你婆婆带你入宫。”
  宝庆再次乖巧了点了一下头。
  向嫣起身拉着宝庆就走。
  宝庆在离开的时候,神色有些异样的取了一封信,交给了寇季。
  寇季在宝庆走了以后,拿起了信,略微撇了一眼,失声笑了。
  信里的内容很简单。
  寇季再三叮嘱他不许干坏事。
  可是他和宝庆每日里朝夕相处的,实在忍不住,然后就把坏事给干了。
  并且还给寇季来了一封信,十分豪迈的对寇季说了一番。
  坏事他干了。
  寇季要怎么惩治,他都接下了。
  “小兔崽子翅膀硬了。看我到了韩地以后怎么收拾你。”
  寇季随手将寇天赐的信焚了,迈步离开了偏厅,到了书房看了看他的学生,又休息了一会儿,然后匆匆入宫了。
  到了宫里,刚刚坐下,欧阳修就拿着两份奏疏出现在了寇季面前。
  “先生,一份是各国藩属觐见的仪程……一份是新政令推行的进程……”
  寇季拿过了那一份各国藩属觐见的奏疏,略微翻看了一下,瞧见所有的流程中规中矩的,就给写了一个准字。
  然后又拿过了新政令推行的奏疏,稍微翻阅了一下,略微一愣,有些诧异的道:“新的政令已经彻底在地方上落实了?”
  欧阳修笑着点点头,道:“咱们师生昼夜不歇的盯着,又派遣了不少人到地方上严厉督促此事。
  新政令落实起来自然快。
  如今不光新政令落实了。
  在新政令落实以后清理出来的官员,也补全了边地的官员缺失。
  如今,我大宋终于不再缺官员用了。”
  寇季放下了奏疏,长出了一口气道:“一切终于可以尘埃落定了。”
  欧阳修摇头笑道:“如今新政才刚刚推行下去,想要让百姓彻底的认可新政,少说得四五年的时间。”
  寇季笑道:“这个我自然知道。该造的桥,我已经造好了。该修的路我也修好了。以后如何走,就看你们的了。”
  欧阳修一愣,急忙追问道:“先生要走?”
  寇季失笑道:“我已经权倾朝野了,再不走,就走不了了。”
  欧阳修郑重的道:“先生对大宋、对官家,忠心耿耿,世人皆知。先生不必多想。”
  寇季摇头笑道:“你们当初弄出了一个总理大臣将我架起来,不就是嫌我碍事吗?”
  欧阳修正色道:“学生等人绝无此意。”
  寇季摆手道:“行了,我不走,总理大臣的职位不撤除,你们三大院事永远就没办法掌握到属于自己的真正的权力。”
  欧阳修对寇季拱手道:“学生等人愿意为先生马首是瞻。”
  寇季摇头道:“你们是官家的臣子,不是我的臣子。就是因为你们对我马首是瞻,我才不得不离开。
  如今的大宋,有我一份力,我不希望它因为我被损坏。”
  “先生……”
  “求仁得仁罢了……”
  “……”
  欧阳修心思复杂的离开了议事堂。
  欧阳修原以为新政令推行到了地方以后,是一件十分值得高兴的事情。
  可当他知道了新政令彻底在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