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颂-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件事真要有寇礼说的那么简单,王曙一个三品大员,何至于开口说,即使他出面,也不一定能够办妥此事。
  之前寇季只是对寇礼口中的吴贤弟有所怀疑,现在寇季几乎可以断定,寇礼口中的吴贤弟有问题。
  那个吴贤弟,也不知道用了什么手段,把寇礼骗的对他十分信服。
  寇季纵然告诉寇礼,那个吴贤弟有问题,寇礼也未必会信。
  他默默的收起了当票,继续问道:“爹,不知道您这位吴贤弟,姓甚名谁,有是何等身份?”
  寇礼道:“吴贤弟如今跟为父一样,是太学内的士子,名唤吴明。他的兄长吴贤,是御史台的侍御史。”
  寇季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侍御史,官居从六品。
  比起御史、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略显不如。
  可那也是清贵的官儿,在朝堂上也算得上说得上话的那一类人。
  论话语权,比那些外派的三四品的大员,还要多几分。
  寇季默默的记下的这两个名字,然后又问道:“爹,您去耍钱的赌坊又是哪一家?”
  “紫气赌坊!”
  “紫气赌坊?”
  寇季一愣,嘴角抽搐地问道:“紫气赌坊,东来典当行,它们是不是在一条街上?”
  寇礼理所当然的道:“紫气赌坊,就在东来典当行隔壁。据说当时东来典当行的东家,在给典当行取名的时候,瞧见隔壁的紫气赌坊,心血来潮,就为典当行取名为东来。取紫气东来之意,是想让他的生意跟紫气赌坊一样的红火。”
  听到这里,寇季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因为从寇礼的话里,寇季判断出,寇礼恐怕不只是被别人骗了那么简单。
  很有可能从头到尾这就是一个局。
  一个为寇礼设的局。
  当然了,这局是设在了寇礼身上,可背后之人谋划的肯定不是寇礼。
  以寇礼的身份地位,还不足以让人家设局对付他。
  背后之人,真正要谋划的,必是寇准。
  而寇礼口中的那个吴贤弟,必然是局中的关键人物。
  从寇礼在太学交到同窗好友,到被人带着出如烟花柳巷,进入到赌坊里发财,再到欠债,偷犀带发卖,以上种种,都有那位吴贤弟的影子。
  既然人家是存心算计的寇礼,那么首尾必然处理的干干净净。
  寇季想要处理这件事,只怕不容易。
  寇季脑子里思量着对策,嘴上又问道:“爹,您可知道祖父的那条犀带,有什么特别之处?”
  寇礼歪歪脑袋,仔细回想了一下,说道:“为父记得你祖父说过,那一条犀带是太宗所赏,是用通天犀的皮角制成的……”
  寇礼看向寇季,疑惑道:“怎么了?你问这个做什么?”
  寇季心头有了算计,随口应付了一句,“没什么……”
  寇季又陪着寇礼聊了几句,然后找了个借口,离开了祠堂。
  出了祠堂门。
  寇季长出了一口气,对着眼巴巴看着自己的二宝点了点头。
  转身对伺候在一旁的寇忠道:“帮我取一下钱财,我要出府。”
  寇忠躬身道:“回小少爷的话,姑爷答应您的钱财已经备好,账房的长随已经拿着钱在府门口等候。”
  寇季点点头,带着二宝前往了府门口。
  走到府门口的时候,就看到了一个身形硕壮的汉子,背着一个巨大的褡裢,站在门口等候。
  汉子身上穿着一身家丁的服式,胸前胸后的褡裢里鼓鼓囊囊的,压的他的肩膀都有些矮。
  在这个以铜钱为主流货币的时代。
  二十贯铜钱,接近了两万文,足有二十斤左右重,带在身上沉甸甸的。
  二十斤的铜钱,压在二宝身上,二宝估计都能被压的弯着腰走路。
  寇季拿着的话,大致也会被压弯腰。
  难怪账房要派遣一位长随跟着。


第0010章 修仙入迷的官家
  府门口。
  寇季单手背负于身后,一手拿着折扇,回望门楣上的横匾。
  匾上书两个字。
  寇府。
  简单的两个字,却代表着寇季底气所在。
  他下意识挺直了腰板,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像是一个官宦人家的世家子。
  他要解决寇礼惹下的祸端,虽然不能借助寇府的力量,但是寇府的名头还是要借的。
  寇礼闯的祸,在寇礼眼里,只是一件小事。
  可寇季却清楚,此事非同小可。
  这里面的水很深。
  深到了寇礼看不清楚水下的东西。
  寇礼以前在华州乡里的时候,只是一个贫寒读书人,虽说族里出了寇准这样的大人物,可他当初跟寇准没太大关系,寇准不可能时常接济他,顶多是在逢年过节的时候,给族里送一些东西,让族老分配,他好跟着沾一沾光。
  所以从根本上讲,寇礼终究是一个穷人,一个穷到需要典当家里东西才能支撑他出外游学费用的穷人。
  自从他认了寇准为父,穷人乍富,难免会沾染上一些暴发户的习气。
  可惜他的见识、谋略、胆识等各方面,却没有跟上。
  以前跟着寇准四处奔走的时候,他的那些微薄的见识尚且能够用上。
  可入了汴京城这个权力场,他那一点微薄的见识、谋略,就有些捉襟见肘。
  以至于被人家耍的团团转。
  这就好比是一头羊,以前在羊群里混的时候,混的如鱼得水,突然到了狼群里,它很快就会被吞的渣都不剩。
  寇季却不同,不论从见识、胆识、谋略等各方面比较,他都远比寇礼要广。
  所以他能一眼看清楚的东西,寇礼未必就能够看清楚。
  寇礼从头到尾都把这件事当成了一件家长里短的小事。
  可寇季看到的却是一件要吃人的大事。
  寇准是何人?
  两朝老臣,四度拜相,官居一品(此处官居一品,指的不是宰相,寇准头上并不是只有宰相职权)。
  跺一跺脚,汴京城都要颤抖三分的人。
  敢耗费时间布局,算计寇准的人,又岂是一个能简单对付的角色?
  寇季现在要做的,就是挖出这个躲在背后的人,以及弄清楚这个人的目的。
  寇季现在明白了,为何王曙当时听到他提出要见寇礼的时候,脸上会布满了似笑非笑的表情。
  因为从寇礼嘴里,他只听到了最表面的消息,其中的根本原因,寇礼一概不知。
  直到现在,寇礼还不知道自己被别人算计了,更不知道别人算计他的真正目的。
  寇季不知道,他有这么一个父亲,是该高兴,还是该悲哀。
  有这么一个心思浅薄的便宜父亲,他就不需要费力的在寇礼面前去掩饰他穿越者的身份,他只需要略施小计,就足以让寇礼不对他产生任何的怀疑。
  可,有这么一个心思浅薄的便宜父亲,他就别想再安安稳稳的在汴京城里享富贵。他指望不上便宜父亲帮自己遮风挡雨,还得自己赤膊上阵,去帮自己的便宜父亲去遮风挡雨。
  “哎~”
  寇季叹了一口气,转着手里的折扇,向马行街外走去。
  二宝颠颠的跟在他身后,疑问道:“少爷,天色不早了,我们去哪儿啊?”
  “酒肆、茶馆、脚店,分别去转一圈,领略一下汴京城的风华。”
  寇季随口应付了一句。
  二宝憨直的点点头。
  跟随在他们主仆二人身后的背钱的长随,却很意外的看了寇季一眼。
  他可不是一般的长随,他爹是最早跟随寇准的一批忠仆,他自己跟随寇准也有好些年了。
  二宝不懂寇季要去酒肆等地的用意,可他懂。
  历来,这些地方都是打听消息最便利的地方。
  汴京城很大,藏着好多秘密。
  汴京城也很小,很多秘密也都藏不住。
  许多秘密最先流出来的地方,就是街边的酒肆、茶馆、脚店。
  寇府所在的马行街,是专门供给车马通行的,比较清幽,店铺很少。
  寇季要找酒肆多的地方,就得出了马行街,穿过大相国寺和景灵宫之间的那一条巷子,前往御街上。
  御街远比马行街要繁华。
  寇季刚踏足到了御街,就看到了一家脚店、一家酒肆。
  脚店里多是过往歇息佃户、长工,他们会从店里要一碗茶水,或蹲、或坐,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闲聊。
  相比而言,酒肆里的客人就比他们富贵一些。
  他们大多是豪门大户里的家丁仆人,手里有一两个主人家赏赐的小钱,三五成群的凑在一起,叫两壶酒,一碟子下酒菜,坐在一起就能吹许久的东家长李家短。
  以寇季的身份装束,去脚店里自然不合适。
  所以他在酒肆里挑了个位置坐下。
  在店小二的招呼下,他要了一壶甜酒、一碟煮豆子,坐在酒肆里边吃边喝,一句话也不说。
  这一坐,就是半个时辰。
  半个时辰后,他让长随付了钱,然后就带着二宝和长随前往下一家。
  路上,二宝挠着头不解地问道:“少爷,咱们为何不在一个店里吃饱喝足,反而要来回跑呢。”
  寇季前行的步子一顿,笑吟吟的道:“你家少爷我呢,今日出来就是尝尝味,味道好了,以后我会经常光顾他。味道要是不好了,我肯定再也不来。
  咱们以后要在汴京城里常住,吃可是头一等的大事,不能马虎。”
  二宝又挠了挠头,又道:“可是刚才那家味道就不错啊。”
  “也许下一家味道更好。”
  “……”
  主仆二人有一句没一句的聊着。
  很快就到了下一家。
  ……
  就这样,三个人在御街上的酒肆、脚店、茶馆里,进进出出,一直到了傍晚时分,才走到了御街的尽头。
  二宝今日吃美了,敞开了吃,吃了许多东西。
  走到街口的时候,肚皮圆溜溜的像是个吹满气的猪尿泡。
  寇季没怎么吃东西,因为他的心思就没放在吃的上面。
  经过了一下午的探听,寇季探听到了不少有用的消息。
  寇礼当掉了御赐之物的消息,早已传的满城皆知。
  同时,寇季也证实了心中猜想,寇礼确实被人算计了,算计他的正是吴家兄弟。
  至于一个从六品的侍御史,为何胆大妄为的算计当朝宰相,无人知晓。
  寇季觉得他还需要找人了解一下详细的消息,得弄清楚吴家兄弟算计寇准的目的。
  百姓们除了怨寇礼毁了寇准一世英名外,纷纷觉得寇准要倒霉。
  他们之所以如此肯定,那是因为被寇礼典当的那一条犀带不是寻常的物件。
  据说是当年番邦朝贡的举世罕有的通天犀,太宗皇帝命令匠人们,做成了两条犀带,一条留着自己用,一条赐给了寇准。
  太宗皇帝早已归天,属于他的那一条犀带,也跟着他一起埋进了皇陵里。
  寇准手里的那条犀带,可以说是举世唯一的一条。
  不仅价值连城,而且在内府里都是挂着名号的。
  连内府都惦记着的东西,可见它有多珍贵。
  而所有人都料定了寇准要倒霉,可寇准现在却没倒霉,原因就在宫里的那位重病不起的官家身上。
  据说这位修仙入迷的官家,四日前,梦到了神女降临,要赐福给他,邀他一起飞升天界。
  梦醒以后,他立马下旨,让朝堂上的百官,代替他沐浴斋戒七日,七日后随他一起恭迎神女赐福。
  正是有了这七日的斋戒沐浴日,才让寇准迟迟没有倒霉。
  这也是为何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