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颂-第7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除了他们自己以外,还有他们的家眷。
  今日是赵祯赏赐群臣的日子,也是大年三十,今夜便是除夕。
  此番征讨西夏、征讨辽国,涌现出的功臣十分多,所以需要封赏的时间也长。
  所以满朝文武一大早就出现在了兴庆宫内。
  女眷们到了宫里,被宫娥们唤去了后宫,由皇后招待。
  满朝文武则进了兴庆府正殿。
  上朝的时间到了以后。
  满朝文武自觉的分成了三班。
  赵祯一身华服,迈着稳健的步伐,踏进了殿中,坐定以后。
  满朝文武齐齐施礼。
  “臣等参见官家……”
  “众卿家不必多礼……”
  一套早朝的礼仪过后。
  赵祯一脸肃穆的坐在座椅上,声音沉重的说了许多繁琐的话。
  大致就是那些正常人听不懂的话。
  文臣们听的如痴如醉,一个个摇头晃脑的,像是在品尝美酒。
  武臣们一个个含着笑,假装一副能听懂的模样。
  寇季能清楚的理解赵祯嘴里说出的每一个字的意思,但是串成了文章,他就有些听不懂了。
  他没学文臣们一脸陶醉的模样,也没学武臣们不懂装懂的模样,就那么迷迷糊糊的听着。
  等到赵祯将他那一套说辞说完了以后。
  寇季才跟着满朝文武一起,躬身施礼,“为官家贺,为大宋贺……”
  如此场合,赵祯自然不会说什么丧气话,估计都是一些歌功颂德、缅怀祖宗一类的话。
  赵祯将繁琐的话讲完了以后,才开始步入正题。
  赵祯端坐在座椅上,沉声道:“此番我大宋征辽、征夏,出现了一大批的有功之臣,朕当厚赐之。”
  “多谢官家隆恩!”
  满朝文武齐齐施礼。
  赵祯摆摆手,对陈琳吩咐道:“陈琳,宣旨吧。”
  陈琳向赵祯一礼,请了一卷圣旨,迈步到了满朝文武面前,展开了圣旨,略微扫了一眼,高声道:“诏曰……”
  一大段歌功颂德的话以后,又是一大段评价功过的话,到最后才宣出了圣旨的真意。
  “镇国公准,功在社稷,有在世圣贤美誉,当列入昭勋崇德阁文臣之首……”
  此话一出,满朝文武神色各异。
  但却无人反驳。
  寇准对大宋的功劳,并不算是最大的。
  但他在权倾朝野之际,急流勇退,却是大宋从立国之今所有的功臣都比不上的。
  赵祯将他列为昭勋崇德阁第一人,自然无人反驳。
  寇准今日也在殿内,所以当陈琳宣完了旨意以后,寇准出列奏道:“老臣多谢官家抬爱,老臣受之有愧……”
  赵祯盯着寇准,郑重的道:“寇公当得起……”
  三请三辞以后,赵祯还是将昭勋崇德阁文臣之首,给了寇准。
  随后,赵祯吩咐陈琳再次宣旨。
  陈琳请了一卷圣旨,再次宣读。
  却是列已故渤海郡王高怀德为昭勋崇德阁武臣之首的旨意。
  虽说高怀德的儿子高处恭把赵祯恶心的不轻,但赵祯并没有在这件事上报复,而是十分中肯的将其列在了武臣之首。
  随后便是已故韩王赵普,赵普对大宋的功劳不小,可晚年私德有亏,其贪婪的名头,天下皆知,所以赵祯将其列为文臣第二位。
  赵普之后,是已故济阳郡王曹彬。
  曹彬之后,是已故中书令薛居正。
  薛居正之后,是已故郑王潘美。
  潘美之后,是已故文正公王旦。
  王旦之后,是已故武威郡王石守信。
  石守信之后,是已故文穆公吕蒙正。
  吕蒙正之后,是已故忠武公李继隆。
  李继隆之后,是已故文靖公李沆。
  李沆之后,是新晋燕国公曹玮。
  一共十二人被列入到了昭勋崇德阁。
  六文六武,不偏不倚。
  其中只有两个人在世,一个是高居榜首的寇准,一个是占据了榜尾的曹玮。
  仔细论功劳的话,曹玮的功劳比李继隆要多一些。
  但李继隆已经故去。
  赵祯将曹玮排在李继隆之后,曹玮也没办法计较。
  赵祯排下了昭勋崇德阁的功臣排名,可比史书上记载的昭勋崇德阁二十四功臣公允多了。
  满朝文武大致通过了赵祯此举,推测出了一些事情。
  目前为止,被列为昭勋崇德阁中的十二位功臣中,仅有曹玮一人在朝。
  赵祯已经给曹玮的功劳画上了句号。
  曹玮回京以后,八成得乞骸骨。
  以后大宋的功臣想列入昭勋崇德阁,恐怕要等到辞仕,或者辞世才行。
  赵祯也算是为昭勋崇德阁的评判定下了调子。
  后世的皇帝再要添人,也只能等到官员辞仕以后。
  册封完了十二位功臣以后。
  赵祯再次吩咐陈琳宣旨。
  朝堂上宣旨,可没有那一套先后面,再前面的说法。
  几乎都是按照身份论的。
  所以,最先宣读到的是封赏曹玮的诏书。
  曹玮荣封为燕国公,爵列一等,加太尉、给事中、中书令。
  几乎能给辞仕老臣的头衔,赵祯都给曹玮加上了。
  其次是赏赐吕夷简的诏书。
  赵祯根据吕夷简在燕云之地的功劳,加了吕夷简一个太子太师衔。
  其次是监国的王曾,加了一个太子太傅衔。
  其次是前去和谈的张知白,加了一个太子太保衔。
  封赏了曹玮四人以后,才论到了寇季等人。
  寇季再次荣获雍国公的赐封,爵列二等,加吏部尚书,龙图阁大学士。
  满朝文武在得知了赵祯对寇季的封赏以后,有些意外。
  因为寇季并没有实职,吏部尚书是加官,并非是实授。
  不过满朝文武的目光并没有在寇季身上停留许久,因为陈琳在宣读了赐封寇季的诏书以后,开始宣读赐封种世衡的诏书了。
  “西平路安抚使种世衡,进夏国公,爵列一等……”
  陈琳在宣读赐封种世衡诏书的时候,宣到了这一句。
  满朝文武瞬间炸了。
  种世衡,一等公?
  种世衡的功劳倒是够,可他担当得起吗?
  同为一等公,曹玮在被封为了一等公以后,立马就走上了要辞仕的道路。
  种世衡也要辞仕吗?
  可官家并没有给种世衡加太尉、给事中之类的头衔,反而给种世衡加了一个西平路马步军总管的职位。
  那就是说官家要用种世衡。
  一个在朝的官员,头顶上顶着一个一等公的头衔,那跟架在火上烤有什么区别?
  满朝文武猜测到了赵祯的心思,齐齐看向了种世衡。
  种世衡被满朝文武看的是如芒在背,十分难受。
  满朝文武都猜测得到赵祯要将他架在火上烤,他如何猜测不到。
  他原以为,拒绝了入朝为官。
  官家就会像是以前一样,对他不管不问,任由他继续留在清涧城。
  可他没想到,官家的反应跟他预想的一点儿也不一样。
  官家非但没有放过他,反而十分利索的将他放在了火上。
  “多谢官家隆恩……”
  种世衡在满朝文武的注目下,出现在殿中,领旨谢恩。
  赵祯盯着种世衡意味深长的道:“种爱卿人在西北,折家也在西北,种爱卿有空的时候,可以过去转转。”
  种世衡闻言,浑身一震。
  赵祯毫无疑问是在借着折家,敲打种世衡,让种世衡放弃那种当藩镇的想法。
  种世衡自然听出了赵祯的话外音,所以才浑身一震。
  折家如今可不太好。
  “臣……多谢官家教诲……”
  种世衡再次道谢以后,垂着脑袋退回了班列。
  赵祯继续吩咐陈琳宣旨。
  陈琳请了圣旨,继续宣读。
  此后的诏书,便是赐封朱能等人的诏书。
  朱能爵封沙国公,爵列二等,召回汴京城为官,迁为枢密副使。
  刘亨爵封晋国公,爵列二等,迁为横山路马步军总管、横山军节度使、横山路招讨安抚使。
  李昭亮爵封应国公,爵列二等,依旧担任兵部尚书,除了兵部尚书以外,又加了一个河西路马步军总管的职位。
  杨文广爵封代国县公,出任河东路马步军副总管、保塞军节度使。
  王凯爵封临国县公,迁任镇北路马步军总管、镇北军节度使、镇北路招讨安抚使。
  郭易爵封镇西侯,迁任镇西路马步军总管、镇西路招讨安抚使。
  ……
  赐封诏书从早晨一直宣读到了下午。
  大大小小的武勋,涌现出了一大批。
  殿内的文臣感觉到了武臣在崛起。
  殿内的旧武臣,感受到了来自背后的压力。
  总之,除了被册封的人之外,其他人心里都是五味杂陈。
  在陈琳宣读完了最后一份册封校尉的旨意以后。
  封赏大典就此落幕。
  此次封赏,可以说是赵祯自登基以来,最盛大的一次封赏,最大方的一次封赏。
  此次封赏,不仅涌现出了一批以朱能、刘亨二人为首的新武勋,也打破了朝堂上的许多格局。
  就在满朝文武以为封赏大典彻底结束了以后。
  曹玮的儿子曹旭出现在了大殿内。
  “微臣曹旭,参见官家……”
  曹旭在满朝文武众目睽睽之下出现在了殿内,向赵祯施礼。
  赵祯似乎早就知道曹旭会出现,所以并没有表现出什么惊讶的神色。
  在曹旭施礼以后,赵祯盯着曹旭问道:“你不是随着曹枢密在燕云之地作战吗?怎么会出现在此处?”
  曹旭躬身道:“回官家,燕云之地的战事早已了结,曹枢密正率领着兵马随同吕平章事、张参知政事,在回京的路上。
  曹枢密心中一直有一件事放不下,所以特地派遣微臣前来面见官家。”
  赵祯故作惊讶道:“何事?”
  曹旭从怀里取出了一本奏疏,恭敬的地上前。
  赵祯吩咐陈琳取了过来,一目十行的阅读了一番后,一脸惊讶的道:“曹枢密是要乞骸骨?”
  曹旭郑重的点点头,“曹枢密常年征战在外,身上明伤数百,暗伤无数,早已感觉到力不从心。臣身为人子,看着家父身体每况愈下,心里十分担忧。
  所以恳请官家准许家父辞仕,让其归家,安享晚年。”
  赵祯失声道:“这可如何是好……曹枢密在燕云之地一战,扬我大宋国威,洗刷了我大宋数十年的耻辱。朕还打算重用曹枢密的。”
  曹旭往地上一跪,哀声道:“肯请君父怜悯……”
  赵祯见此,长叹了一声,道:“罢了罢了……曹枢密为我大宋征战数十年,身上伤势无数,若是再征战下去,积劳成疾,那就是朕的过失。
  你称朕一声君父,朕也不能只顾国事,不顾私情。
  朕准许曹枢密辞仕,但你却必须给朕出仕,帮朕分忧。
  河北东路还却一个马军军头,你去吧。”
  “多谢君父怜悯……”
  曹旭叩谢了赵祯以后,起身又拱手道:“臣多谢官家隆恩……”
  赵祯吩咐身边的陈琳道:“将朕赏赐燕国公的东西,一并送到曹旭手里,让他带回去。”
  陈琳点点头,将赐封曹玮的诏书等物,一并送到了曹旭手里。
  曹旭再次谢恩。
  曹旭领了东西以后,快速的退出了正殿。
  殿内的文武大臣有些发愣。
  赵祯才流露出要曹玮辞仕的意思,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曹玮,立马就将乞骸骨的奏折送到了赵祯手里。
  也太巧了吧?
  巧的像是提前安排好的一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