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颂-第76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此,才能被那些富贵人家召为女婿。
  在张榜之前,你见到过那个富贵人家,会争着抢着将穷酸书生往府上拉?
  公主那是富贵人家中的富贵人家,跟他可是有天壤之别的。
  赵絮见包拯一脸惊愕,古灵精怪的吐了吐舌头,哈哈笑着,“骗你的……瞧你吓的……我朝出了阁的公主,一个个年龄早已超过了四旬。
  未出阁的,只有卫国大长公主和刚诞下还没来得及赐封号的公主。
  卫国大长公主喜道法,一直在宫里潜心研读道典,又是待嫁的年龄,不可能出宫。
  刚诞下的小公主,不过一丁点大,就更出不了宫。
  你觉得,我跟他们像吗?”
  包拯略微愣了一下,眼前的姑娘,跟皇室诸多公主中的卫国大长公主年龄相仿,只是卫国大长公主赵絮,喜欢佛道两家的典籍,并不是什么秘密,据宫里的传言称,公主已经修到了水波不兴的地步。
  官家为此头疼不已。
  眼前的姑娘,古灵精怪,十分调皮,跟传闻中的卫国大长公主大相径庭,应该不是公主。
  赵絮拜师寇季的事情,是赵祯和寇季私底下决定的,并没有宣之于众。
  赵絮也是被赵祯私底下送到寇府的。
  汴京城内,除了少数几个人以外,大部分人并不知道此事。
  而知道的人,绝对不会将此事宣扬出去。
  因为此事涉及到赵絮的名声。
  赵絮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居住到寇府,甭管是为了什么,都会被人议论。
  大宋以前没有秘密,可不代表现在没有秘密。
  以前的皇宫是个筛子,现在的皇宫却密不透风。
  以前透露皇室的秘密不会有事。
  现在透露皇室的秘密,很有可能会死。
  赵祯可不似先帝赵恒。
  赵祯杀起人来,一点儿也不手软。
  石家一门的鬼魂,至今还在菜市哀嚎,没人敢在这个时候,为一件小事,去挑衅赵祯的威严。
  也正是因为如此,卫国大长公主赵絮居住在寇府的事情,知道的人不多。
  也正是因为如此,赵絮的话,包拯信了。
  包拯得知赵絮不是公主以后,松了一口气。
  赵絮见此,有些不悦的道:“你不喜欢公主?”
  包拯摇摇头,坦诚的道:“你若是公主,我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你。”
  顿了顿,包拯说了一句十分扎心的话,“不过天底下有志气的读书人,没几个会娶公主……”
  赵絮的心一瞬间被扎了个通透,脸上布满了寒霜。
  包拯还以为赵絮不信他的话,就耐心的给赵絮解释道:“在我朝,娶公主可不是什么好事。娶了公主,得了驸马之位,看似尊贵,但却失去了仕途。
  有志之士,又岂会因为一个驸马之位,放弃仕途呢。
  也只有那些碌碌无为、贪慕虚荣的人,才会去娶公主。”
  包拯顺手又在赵絮的心脏上扎了两下,赵絮脸上的寒霜更浓,她咬着贝齿,低声道:“照你的说法,我朝公主,千金之躯,就只能嫁给那些碌碌无为、贪慕虚荣之人?”
  包拯十分真诚的点点头。
  赵絮牙齿咬的咯嘣作响。
  包拯见此,一脸愕然。
  赵絮可能意识到了自己神色不对,咬着牙解释道:“你也说了,我能拜到寇枢密门下,身份肯定不凡。我确实有些身份,从小跟卫国大长公主交好。
  听了你的话,我替她生气。”
  包拯听到了赵絮的解释,略微点了点头。
  赵絮的这个说法,倒是说得过去。
  赵絮不等包拯再次开口,就将《女诫》丢到了包拯手里,“你白天抄的东西被先生看出了破绽,先生罚我再抄一百遍。
  你帮我抄,先生说了,你写的勾,比我的圆润,还有其他几处破绽。
  你好好找找,别再让先生看出了破绽。”
  包拯一脸愕然,“我凭什么……”
  赵絮凶神恶煞的冲着包拯做了一个鬼脸,“你敢不替我抄,我现在就大喊,说你欺负我……”
  包拯闻言,一脸苦笑,“我抄就是了,我就是被寇枢密请来做抄录的,帮你抄写《女诫》,也算是在做工。姑娘千万别拿自己的名节开玩笑……”
  包拯意识到了自己遇上了一个小魔女。
  只是小魔女明显有些胆大妄为。
  他知道他算是栽了,就只能依照小魔女的吩咐去作。
  左右不过是几篇《女诫》而已。
  赵絮见包拯答应了,哼哼了两声,指了指放在桌上的吃食,“我也不是没良心的人,你帮我抄书,必然伤神,我帮你取了一碗官燕,给你补补。”
  包拯瞧了一眼赵絮所指的吃食,确实看到了一盅类似燕窝的东西,他对赵絮拱了拱手,“多谢姑娘……”
  “哼……”
  赵絮哼了一声,离开了厢房。
  她到厢房里找包拯,指责是假,实则是为了找个借口将寇季罚抄她的任务,交到包拯手里。
  包拯叹了一口气,凑到了桌前开始吃东西。
  吃完了以后,开始帮赵絮抄书。
  这一抄,就是十数日。
  包拯很努力的在模仿赵絮的笔迹了,可还是瞒不过寇季的双眼。
  造假,寇季是专业的。
  包拯那点道行,真的不够寇季看的。
  所以包拯模仿了许久赵絮的笔迹,依旧被寇季看出了破绽。
  寇季果断给赵絮加倍。
  赵絮自然就找到了包拯头上。
  寇季从一开始就知道此事,但却没有出面去阻止此事,也没给包拯其他抄录的活儿。
  十数日后。
  寇府迎来了另一个学子,一个十分年轻的学子,一个性子和赵絮一样跳脱的学子。
  苏洵苏老泉。
  苏洵此前一直在文昌学馆内求学,并没有跟着韩琦等人外出去历练,主要是他年龄太小的缘故。
  寇季在包拯入府十数日后,觉得包拯一个人已经不足以完成他交代给赵絮的任务了,就把苏洵唤了过来。
  苏洵在拜会了寇季以后,就被寇季安排到了包拯旁边住下。
  苏洵见到包拯的第一眼,说的第一句话,十分的不客气。
  苏洵年龄比包拯小,个头却跟包拯相当,还略微比包拯富态一点,也比包拯白,所以见到了包拯,他第一句话就是。
  “你可真黑……”
  包拯上下瞥了苏洵一眼,不咸不淡的道:“墨汁也是黑的,无墨不成文……”
  苏洵眼前一亮,对包拯道:“比一比?”
  自从韩琦等人去了河西以后,苏洵俨然成了文昌学馆的学霸级学生。
  文昌学馆内的那些学生,没一个是他对手的。
  他性子跳脱,又好斗,喜欢跟人一较长短。
  文昌学馆内的那些学生,很快被他打趴下了。
  苏洵在文昌学馆内没对手,闲的发慌。
  碰见了包拯,自然起了意。
  他心思活络,知道包拯能被寇季留在府中,必然有过人之处,所以就盯上了包拯。
  包拯瞧出了苏洵心中的斗志,也没有认怂。
  决定教训一下苏洵这个出言不逊的小子。
  赵絮在二人对上的时候,恰巧路过,然后给二人做了裁判。
  二人在赵絮的主持下,斗起了诗文。
  然后。
  苏洵完败。
  斗词。
  苏洵完败。
  斗经。
  苏洵完败。
  几场比斗下来,包拯将苏洵压的死死的。
  包拯在寇季面前,谨言慎行,那是敬重寇季的身份。
  但是面对苏洵,那是锋芒毕露。
  苏洵丝毫不是包拯的对手。
  苏洵败给了包拯以后,立马回房去发奋图强了。
  包拯也回房开始温书了。
  只是两个人,都没有逃脱赵絮的魔掌,被赵絮给逮住,帮她抄写《女诫》。
  往后一段日子。
  一个又一个的士子,进入到了寇府。
  苏洵照例,挨个上门挑战,有输有赢。
  一直到,欧阳修等人回京……
  年关将近。
  寇府上热闹非凡。
  寇府内聚的士子多,每日吟诗作赋的本就热闹。
  又临近年节,士子们远在他乡,没办法回家跟家人团聚,就只能借着寇府,找一丝家的温暖。
  所以他们闲暇的时候,帮着寇府的仆人一起准备年货,跟寇府的仆人打成了一团,自然更加热闹。
  寇季、范仲淹并肩站在正厅门口,看着那往来的士子们。
  范仲淹略微有些迟疑的道:“先生,您说说,住在您府上的士子,今科会有几人高中?”
  寇季笑道:“差不多全部吧……”
  范仲淹吓了一跳,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担忧,“先生,此前您提醒过我,要低调行事,谨防发生舞弊案,您也拒绝了那些士子们投卷。
  可您如今邀请这些士子们进入到府上,又打算取中他们,会不会跟您的本意不符?
  此事若是传扬了出去,肯定会被人诟病。
  到时候满朝文武都会针对您的。”
  顿了顿,范仲淹又补充了一句,“官家那边,恐怕也会对此颇有微词。”
  科举取士,是帮朝廷选才。
  选出的英才,那都是官家的人。
  如今寇季将一帮士子邀请到府上,并且打算取中他们,有一种把控科举的意思。
  满朝文武能答应?
  官家能答应?
  科举乃是公器,岂会容寇季一人所掌?
  寇季没有回答范仲淹的问题,而是笑着反问道:“你觉得我取中他们,对他们而言,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范仲淹略微愣了一下,果断道:“对他们而言,自然是好事,可对先生而言,却不是什么好事。”
  寇季笑道:“此次恩科,我已经跟官家商量过了。在恩科的时候,由官家和三位宰当场出题。所以中间不存在舞弊的可能。
  在科考过后,我也会将士子们的文章张贴出去,供给所有人阅览。
  士子们是不是凭借真本事被朝廷取中的,一目了然。
  所以舞弊的事情,已经不需要担心了。”
  范仲淹一脸愕然。
  官家和三宰当场出题?
  那可是比殿试才有的殊荣。
  寇季直接拿到会试上用,他还真不知道说什么好。
  不过官家和三宰能答应,那他就算有什么建议,也只能保留。
  若真如寇季所言,由官家和三宰当场出题的话,确实不存在作弊的可能。
  除非官家和三宰配合着寇季作弊。
  但那可能吗?
  如此一来,寇季邀请这些士子入府又是为了什么,提前收买人心?
  那官家为什么会答应?
  要知道,寇季收买人心的话,最紧张的肯定是官家才对。
  寇季似乎看出了范仲淹心中的疑惑,笑着道:“此事是前几日,我和官家商量过后定下的,所以没来得及告知你。”
  范仲淹缓缓点头。
  寇季说的话,和他所作的事情对不上。
  那么必然是近期出现了什么变数,范仲淹自然理解。
  寇季在范仲淹点头以后,继续道:“我之所以让他们住在寇府,并且让府上的人好吃好喝的伺候着他们,主要是为了补偿他们。”
  范仲淹眉头紧皱着,心中充满了疑惑。
  寇季却没有多做解释。
  此次恩科选取进士,主要是用来修书的。
  修的是智慧馆里的书,以及一些寇季夹带的私货。
  他们在修书的同时,必然会被书中的一些知识所影响。
  有人会在印证了那些书里的知识以后,深陷其中,成为那些知识的信徒。
  当他们成为科学知识的信徒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