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颂-第8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读书人敢说老夫不是,除非他们仕途不想要了。
  再说了老夫年七旬,干一些糊涂事,也在情理之中。
  难道他们还想跟一个七旬的老人讲道理不成?
  老夫就算吐他们一脸,他们也只能擦干了唾沫冲老夫傻笑。
  至于学馆里的那些老匹夫,他们吃老夫的喝老夫的,还借着老夫的地方扬名,凭什么反对老夫?”
  寇季失笑道:“您老好歹是有身份的人,多少得讲点道理吧。”
  寇准瞪起眼,“要老夫跟他们讲道理?他们也配?一个个还敢说你不学无术,老夫看他们就是欠收拾。”
  寇季总算明白了寇准为何会在今岁文昌学馆的考核中考杂学,而不是经书了。
  敢情是为了维护他。
  此前寇季不学无术的事情传得沸沸扬扬的,寇季自己没怎么计较,但是寇准却记住了。
  并且还小小的反击了一把。
  寇准的爱护之心,寇季感受到了,他什么也没说,陪着寇准一起查阅起了那些学子们的文章。
  寇季陪着寇准查阅一些学子们的文章,到了饭点,一起用了一些饭食,又查阅起了学子们的文章。
  查阅了一半,就查阅不下去了。
  因为寇忠领着一个人,出现在了寇准的屋舍内。
  寇准和寇季纷纷起身施礼。
  “臣寇准……”
  “臣寇季……”
  “参见官家……”
  “……”
  赵祯笑呵呵的对寇准道:“寇公不必多礼,朕找四哥有要事要商,去寇府别院,没找到四哥,听闻四哥到了寇公的住所,朕就赶了过来。
  叨扰之处,还望寇公不要见怪。”
  寇准不卑不亢的道:“不敢……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官家要去哪儿就去哪儿,谁也不能阻拦,更不会叨扰任何人。”
  赵祯笑着道:“寇公的教诲,朕记住了。”
  寇准再次一礼,回身对寇季道:“既然官家是找你的,那老夫就回避一二。”
  说完这话,寇准离开了屋舍,叫上了寇忠,去巡视文昌学馆。
  屋舍内只剩下了赵祯和寇季两人。
  赵祯脸上的笑意缓缓敛去,盯着寇季幽怨的道:“朕以为四哥还会躲着朕。”
  寇季不咸不淡的道:“臣身为人臣,又岂敢躲着官家。”
  赵祯叹了一口气,“四哥还在怨朕?”
  寇季拱了拱手,“臣不敢……”
  赵祯长叹道:“四哥跟朕生疏了,还说不是在怨朕。”
  寇季淡淡的道:“官家是君,寇季是臣,君臣……”
  “四哥!”
  赵祯低喊了一声,咬牙道:“朕锥心之际,说出胡言乱语,伤了四哥,是朕不对。可你也应该体谅体谅朕,杨太妃那是朕的养母,朕从小在她宫中长大。
  她对朕有养育之恩,朕也一直将她当成亲母对待。
  你告诉朕,朕两位皇儿遇害,跟杨太妃有关,朕的心,瞬间碎成了无数块,又怎能不胡言乱语。
  换做是四哥,四哥能坦然面对吗?”
  赵祯说到此处,已然泪目。
  他含着泪道:“世人皆以为当皇帝就是天底下最幸福的事情,可世人根本不知道当皇帝要遭受到的磨难,远超世人的想象。
  父皇撒手人寰,留下了偌大的江山,给朕一个尚不明事的孩子。
  朕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就背负起了整个大宋。
  朕的大娘娘,朕最亲近的人,在父皇去了以后,要架空朕,让朕当个傀儡皇帝。
  朕的八皇叔,觉得朕一个顽童,不配坐在九五宝座上,要杀进皇宫,抢了朕的帝位。
  朕眼看着八皇叔身死,眼看着大皇叔疯魔,眼看着大娘娘被烈火焚身致死。
  朕如今还要眼看着朕的皇儿惨死,眼看着害死朕皇儿的真凶直指到朕的养母身上。
  朕的心得有多痛。
  朕不能哭、不能喊、不能心痛、更不能躲起来不见人。
  因为大宋需要朕,满朝文武在朕躲起来以后,也会逼朕出来。
  朕是个人,不是供庙里的泥塑。
  但是没几个人把朕当成人。
  他们都想让朕成为供庙里的泥塑。
  也没几个人在意朕的心思。
  他们只想让朕按照他们的心思做事。
  把朕当人的,在意朕心思的,只有你和朕的生母。
  但朕有一些话,不能跟生母说,只能跟你说。
  你若离朕而去,朕就真了成了孤家寡人,就真的成了供庙里的泥塑。”
  赵祯说到此处,已经泣不成声。
  寇季隐隐也有些泪目。
  做皇帝做到赵祯这个份上,除了用可怜形容外,已经找不到其他形容词了。
  赵祯真心实意的将寇季当成兄长对待,寇季又岂会真的铁石心肠的丢下他。
  “我没有离官家而去的意思,我只是对官家轻易交出宝玺感觉到愤怒。”
  寇季咬着牙沉声道:“我们所作的一切,都是因为那个宝玺。宫内发生的一切,也是因为那个宝玺而起。越是如此,我们就越应该守住宝玺,将那些魑魅魍魉,一网打尽,尽数掐死。
  唯有如此,我们才对得起我们这些年的所作所为。
  我们不能倒,更不能哭。
  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应该坚定的走下去。”
  赵祯红着眼,重重的点头道:“朕向四哥承诺,以后不会再拿宝玺说事。”
  寇季点点头,道:“宫里发生的两桩命案,我已经有了一些眉目,一会儿我跟你一起回宫,回宫以后就着手调查此事。
  不过,我一个人在宫里调查此事,困难重重,所以我需要武德司的人配合我。”
  赵祯郑重的道:“朕会吩咐武德司的人,听从四哥的调遣。”
  寇季迟疑了一下,盯着赵祯道:“如果……如果真查到了杨太妃的头上,官家打算如何处置?”
  此事寇季必须问清楚。
  赵祯痛苦的闭上双眼,低声道:“贬为庶民,流放千里。”
  寇季眉头一挑,“饶她一命?”
  赵祯吸着冷气,心痛的道:“她对朕有养育之恩。朕若杀了她,天下人如何看待朕?”
  寇季叹了一口气,没有在再多言。
  众口铄金,再大的权势,也难敌天下悠悠众口。
  一些愚孝的故事,对古人的影响很大。
  即便官方的律法对愚孝和孝顺给出了辨别的条文,但百姓们中间绝大多数人依然信奉着愚孝,并且代代相传,从未断绝。
  为母舍子,那是值得被称赞和传扬的佳话。
  为子舍母,那会被百姓们所不齿。
  杨太妃若是真的害了皇嗣,那是她的罪过。
  可若赵祯因此斩了杨太妃,那就是赵祯的罪过。
  百姓们会因此将赵祯描绘成一个不孝的人。
  大宋奉孝,赵祯身为大宋官家,若是不孝,他在民间的威望将会大大减弱。
  赵祯若是想维持现状,什么也不做的话,那他将杨太妃斩了也就斩了。
  民间的百姓再怎么议论,对他的影响也不大。
  可赵祯随后要革新文制,其中最需要的,就是取得百姓的信赖。
  若是在还没有取得百姓们信赖的时候,就先背上一个不孝的名声,那百姓们谁信你?
  “入宫吧……”
  寇季淡淡的说了一句。
  他心里已经有了决定。
  若是杨太妃谋害皇嗣,是情有可原的话,他可以放杨太妃一马。
  若杨太妃是其中主谋的话,他不介意斩了杨太妃。
  杀人不过头点地,欺负人也不是这么欺负的。
  不能见赵祯仁慈,就将赵祯往死里欺负,让赵祯打掉了牙往肚子里咽。
  至于斩了杨太妃以后的后果,寇季一点儿也不在意。
  赵祯又不可能杀了他,无非就是在朝野上下的舆论中罢了他而已。
  但他现在还在乎罢官?
  真要罢了官,他很快也能得到起复。
  赵祯不可能因为他斩杀了一个谋害皇嗣的主谋记恨他。
  满朝文武也不可能因为他斩杀了一个断绝社稷大统的人记恨他。
  即便是有一些不愿意看到寇季起复的人,从中阻挠,也起不了什么太大作用。
  寇准经营多年的门生故旧,以及他经营了多年的关系,不是白经营的。
  他真要斩了杨太妃,唯一要承担的恶果就是,不能再由武转文,出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了。
  毕竟,朝野内外,没有一个人愿意看到一个斩了皇帝养母的人,坐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位置上。
  满朝文武不记恨他是一回事,愿不愿意看他坐在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位置上,又是另一回事。
  寇季和赵祯出了屋舍,一同下了文昌学馆。
  寇准站在半山腰上,瞧着赵祯和寇季并肩下了文昌学馆,小声的嘀咕了一句,“赵恒……你不如你儿子……”
  寇忠在一旁仰着头,望着万里晴空,假装自己在数星星,假装自己什么也没听到。
  寇准回头瞥了一眼仰着头的寇忠,不屑的道:“他还能爬出来找我不成……哼……”
  寇忠翻了个白眼,不想说话。
  寇准越活越回去了,有时候英明的不像话,又时候又蛮横的像是个闹脾气的孩子。
  老小孩、老顽童,大概说的就是现在的寇准。
  寇准的嘀咕,赵祯和寇季自然听不到。
  二人下了山,乘车入了汴京城。
  一路过了金水桥,入了宫。
  赵祯将寇季放在了后宫宫门口,对寇季道:“种世衡不知道怎么想的,偏偏在这个时候奏请将三衙和枢密院合为一处。
  吕夷简三人为此事头疼不已,已经频频派人请朕过去做定夺了。
  朕现在要去盯着此事,后宫的案子就交给四哥了。
  四哥只管放心的查,有不长眼的阻拦,打杀了就是。”
  寇季就当没听见赵祯最后一句话。
  宫里的人,但凡有点眼力的,没几个人在他面前找不自在。
  敢在他面前找不自在的,都是他没办法打杀的人。
  所以赵祯最后一句话,纯粹是废话。
  李太妃要是跳出来阻拦,我还能将李太妃砍了不成?
  真要砍了李太妃,你还不得疯?
  寇季腹诽之余,对赵祯道:“种世衡挑这个时候上书,应该是觉得如今官家正是易怒易冲动时候,满朝文武不敢在这个时候触官家眉头,所以枢密院和三衙合二为一的事情,就不会受到太多阻拦。”
  赵祯沉声道:“他就不怕朕一怒一冲动,罢了他?”
  寇季坦言道:“他相信官家的睿智。”
  赵祯略微一愣,沉吟道:“他投诚了?”
  寇季缓缓点头。
  赵祯撇撇嘴道:“难怪他敢在这个时候触朕的眉头……”
  寇季感叹道:“他也是为了官家的江山社稷。”
  赵祯道:“他还真是聪明,知道向你投诚,就是向朕投诚。只是朕不太喜欢聪明人。”
  赵祯和寇季一起携手推行了兵制革新,也一起携手做了许多事情。
  但是满朝文武,没人认为寇季和赵祯在政务上是一体的,所以没人知道,向寇季投诚就是向赵祯投诚。
  赵祯原以为,不会有人看出此事。
  却没料到种世衡看穿了此事,并且果断的向寇季投诚了。
  投诚就意味着,无条件支持寇季所提出的任何政务。
  也就相当于无条件支持赵祯推行任何政务方面的革新。
  寇季听到了赵祯的话,撇嘴道:“能出现在朝堂上的,就没几个蠢人。偶尔有一两个犯蠢的,大多是被人算计了。又或者是怀有什么其他目的。
  比如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