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颂-第8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如今汴京城内,还出现了一句戏言。
  那就是‘寇天赐所过之处,鸡犬不留’。
  张府丢了两条幼犬,查也没查,就派人到了寇府别院,找寇季要了两条幼犬的卖身钱。
  寇季知道张知白的为人,知道他是那种一文钱掰成两半花的人,也知道他派人前来讨狗钱,不是做作,就痛快的给人结了钱。
  终究是他儿子下黑手在先。
  不过平日里顺手牵一些小猫小狗的也就算了,要是长大一些,顺手牵几个姑娘回家,那就不妙了。
  以赵祯那个性子,知道了寇天赐没成婚之前就胡来,肯定将寇天赐弄到宗人府去关禁闭、打屁股。
  寇季觉得,有必要教导儿子一番。
  “你们两个,给我过来!”
  寇季冲着小花园内玩闹的两个人喊了一声。
  两个小家伙先是一愣。
  寇天赐最先反应了过来,他拎着小黄狗的一条腿,在小黄狗凄惨的哀嚎声中,提溜着它奔出了小花园。
  刘伯叙倒是乖巧,回头看了看已经跑的不见人影的寇天赐以后,抱着自己的小黄狗,一步步走到了寇季面前。
  寇季瞧着寇天赐消失的方向,嘴角抽搐了一下,“我有那么可怕吗?”
  就在寇季嘀咕的时候,刘伯叙已经走到了寇季面前。
  刘伯叙乖巧的对寇季一礼,“世伯……”
  “嗯……”
  寇季心中暗叹了一声,脸上却不动声色的答应了一声。
  他想教导寇天赐是假,真正的目的是想跟刘伯叙说说话。
  刘伯叙年龄还小,又一直待在寇府里,根本不知道刘氏九族已经被诛。
  他将刘伯叙从刘府上抱出来,赵祯也没追究此事,更没有人上门问他讨要刘伯叙。
  刘伯叙就像是不存在一样。
  寇季盯着刘伯叙道:“你也到了进学的年龄了,天赐已经读了大半年书了,你也不能荒废。过些日子,我找个时间,跟张公说一下,以后你就跟天赐一起去张公府上读书。”
  刘伯叙愣了一下,认真的道:“大娘给我请了先生,就在府上……”
  寇季点头道:“此事我知道,只不过你爹临时有重要的差事要办,你两位娘亲也跟了过去。她们在临走前,将你托付给了我,我自然要督促你进学,你以后也要听我的话。”
  刘伯叙听到这话,愣在了原地。
  许久以后,眼中冒出了泪珠。
  “爹……娘……”
  刘伯叙很乖巧,只是一个劲的站在哪儿冒眼泪,也没有喊,也没有叫。
  寇季瞧着心疼,缓缓将他揽入到了怀里。
  刘伯叙趴在寇季怀里,哭了许久,心中的悲伤也难以缓解。
  寇季不太会安慰孩子,只能带着他,找到了向家小妹,由向家小妹安慰他。
  向家小妹安慰孩子倒是一把好手。
  寇季将刘伯叙交给向家小妹没多久,向家小妹就逗笑了刘伯叙。
  随后,向家小妹就带着刘伯叙去找寇天赐,没过多久以后,一处小花园里,就响起了爽朗的笑声。
  寇季听到了那爽朗的笑声以后,心里了放松了不少。
  “在府上待久了,也该去瑞圣园内看看了……”
  由于不是上朝,寇季也没有换上官服,直接穿着一身便衣,就到了瑞圣园。
  到了门口,亮了一下腰牌,侍卫们赶忙让开了道路,让寇季进了园子。
  一进园子,寇季就愣住了。
  往日里冷冷清清的瑞圣园,如今变得十分热闹。
  有读书声,也有吵闹声。
  还有人影不断的在园林中间穿行。
  更重要的是,寇季看到了一些大儒,拉着维护园林的宦官,在纵情高歌。
  要知道,在大宋朝,除了极个别重要位置上的宦官以外,大部分的宦官是被人看不起的。
  朝中文臣们,对宦官的鄙夷,更是不加以掩饰。
  大儒们平日里都不屑于跟宦官们说话,更别提拉着宦官们纵情高歌。
  或许,搞学术的人,会纯粹一些?
  寇季怀着此心思,绕过了那些纵情高歌的大儒和宦官,往吵闹声传来的地方走去。
  临近了吵闹声传来的地方的时候,寇季断断续续的听清楚了一些对话。
  是两个著作音韵书籍的官员。
  为了一个字的字义在吵闹。
  他们吵的是一个‘大’字。
  在‘大’字的原义上,二人并没有什么分歧。
  分歧在‘大’字的地域意思上。
  其中一个官员认为‘大’字在秦川一些地方,是一种对长辈的称呼,意思同父、爹,编书的时候,应该将其写在书中。
  另一个官员以为,他们著作的音韵书籍,以后要在全国通行,而不是在秦川一地,所以类似的方言,不应该出现在书中。
  两人就此吵闹不休。
  已经吵了五日。
  寇季很早以前就知道,古人在著书方面十分严谨。
  但他没料到,古人会严谨到近乎偏执的地步。
  对此,寇季非但没有觉得有什么错处,反而十分欣慰。
  音韵书籍,是字典的雏形。
  是以后千秋百代读书人的必读之物。
  确实应该严谨。
  寇季出现在二人面前的时候,二人已经吵的面红耳赤。
  见到了寇季,二人赶忙施礼。
  “下官见过寇龙图。”
  寇季对二人笑着点头道:“不必多礼……”
  其中一人对寇季再次一礼,道:“下官二人粗鄙,让寇龙图看笑话了。”
  寇季缓缓摇头,笑道:“我们现在做的是福泽万民的事情,自然不能出一点差错。我们现在吵的面红耳赤不要紧,只要能填补差错,一切都值得。若是我们因为疏忽,或者不愿意计较,将一点点小差错流露出去,被人指正出来,到时候别人笑的可就是我们所有人。”
  “寇龙图教训的是……”
  二人躬身答道。
  寇季笑问道:“我因为一些政事,耽误了一些时日,许久不来,你们可吃好、住好?”
  二人赶忙道:“有园子里的宦官和宫娥们照应,下官等人吃的好,睡得也好。”
  寇季笑着点头道:“那就好……贾昌朝在何处?”
  “贾祭酒在园子内,跟几个大儒在议事。”
  “我去瞧瞧……”
  寇季迈步赶往了贾昌朝一众人议事的地方。
  一进议事的地方,就看到了一堆人正盯着一叠厚厚的纸张在发呆。
  寇季粗略的估计了一下,足足有一尺半厚。
  “这是……”
  寇季忍不住出了声,吸引了所有人的注视。
  一众人赶忙起身向寇季施礼。
  有人遥遥拱了拱手,有人深深弯下了腰。
  拱手的自然是那些前来参加音韵书籍编撰的大儒,弯腰的是从各处调集来参加音韵书籍编撰的官员。
  “诸位不必多礼,我见诸位愁眉不展的,可是遇到了什么难处?”
  寇季摆了摆手以后,开口问道。
  贾昌朝对寇季躬身一礼道:“寇龙图如今看到的,是我们昼夜不歇整理出的音韵书籍的草本。里面收录了所有的汉字,也收录了其大致的字义,但具体的字义,以及音韵标注,仍在编撰中,尚没有录入其中。
  仅仅是录入简单的意思,就如此厚重。
  若是将具体的字义和音韵标注录入的话,恐怕会再厚三倍。
  我等著作音韵书籍,是为了教化之用。
  可是若达到了四尺以上的厚度,推行以后,恐怕不便于携带,百姓们也买不起。
  最终,它很有可能会被收录到各家富户的藏书之中,而不是百姓们手里。”
  寇季听到这话,有些意外。
  依照大宋大部分读书人的习惯,他们著书,根本不考虑厚度的问题。
  因为他们在著书的时候,从没有想过将书送到百姓们手里,让百姓们观看。
  他们从一开始,针对的就是那些读书人。
  在这个读书人稀少的时代,每一个读书人都是很值钱的。
  家有薄产的读书人不提,贫寒的读书人,只要不自己自暴自弃,赚一些小钱还是很容易的。
  帮人抄书、代写书信等等,都能赚取一些钱财。
  所以,读书人都有钱。
  著书的时候,根本不需要考虑读书人买不买得起书的问题。
  贾昌朝和一众大儒们,能在著书的同时,将百姓们买书的问题也考虑进去,这十分难得。
  由此可见,他们中间一大部分人,是真的在为百姓做奉献,而不是仅仅为了自己成名。
  “诸位贤达能为天下百姓考虑,天下百姓应该拜谢诸位才对。”
  寇季感慨的道。
  一个大儒听到了寇季的话以后,正色道:“我们著书,是为了推行教化,为百姓谋福,自然不能忽略了百姓们看到书以后的反应。
  此前老夫已经派手下的门生,拿着这一叠东西出去找一些百姓们看过,观察过了他们的反应。
  他们在看到如此厚的书籍的时候,一个个眼中都有惧意。
  有人或许是因为不喜欢读书,有人或许是因为书太厚,囊中羞涩的缘故。
  但不论是那个缘故,只要我们著出的东西不能被百姓们认同,就说明我们著出的东西存在缺陷。
  有缺陷,我们就得改。
  不改,我们还不如不著书。”
  此话一出,其余的大儒们纷纷点头响应。
  寇季再次感受到了古人在著书方面的严谨和偏执。
  寇季郑重的点头道:“言之有理……”
  说到此处,寇季伸手对贾昌朝道:“将你们著成的草本拿过来我瞧瞧。”
  贾昌朝点了点头,吩咐人将桌上的草本拿起来递到了寇季面前。
  寇季拿起了草本,细细的翻看了起来。
  贾昌朝和大儒们著书很细致,细致到寇季细细的看了许久,也挑不出错处。
  唯一让寇季觉得头疼的就是没有标点符号,他看着有些难受。
  寇季看了许久以后,放下了草本,盯着贾昌朝和大儒们道:“诸位近些日子辛苦了……”
  贾昌朝和大儒们闻言一愣,一个个纷纷摇头。
  寇季为何会说这话?
  那是因为他在草本中,看出了贾昌朝和大儒们下的苦工。
  每一个字,以及每一个字延伸出的词,意思、出处,他们都注解的毫无差错。
  要知道,考证一个词的出处,或许很简单。
  可考证许多词的出处,却需要花费打量的时间,翻阅大量的书籍。
  贾昌朝的年龄不大,可大儒们大多却是高龄。
  他们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草本的编著,每天必然有庞大的工作量。
  寇季很在意此事,但贾昌朝和大儒们却无人在意此事。
  贾昌朝在寇季看完了音韵书籍草本以后,就迫不及待地问道:“寇龙图有什么看法?”
  寇季放下了音韵书籍的草本,沉吟道:“诸位著书十分严谨,没有一点儿错处,我没有太多看法……”
  贾昌朝和大儒们听到了寇季这话,脸上皆流露出了失望的神色。
  寇季顿了顿,继续道:“诸位有没有考虑过,将音韵书籍中的字和一个成词,分著成两册书呢?”
  贾昌朝和大儒们闻言,皆是一愣。
  寇季沉声道:“我们著音韵书籍,主要是为了让蒙童、百姓们识字。让他们认识字,懂得字的意思,才是关键。
  成词,可以等他们学会了字以后,再学。”
  贾昌朝和大儒们一个个陷入到了沉思中。
  寇季再次拿起了那一叠的草本,将其一分为二,道:“最关键的是,我们将字和成词分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