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北颂-第9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寇季再次问出了这个问题。
  赵祯却没有开口。
  寇季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赵祯离开了城主府。
  赵祯回到了行宫以后,一道道御令就传出了行宫,传给了东境、北境所有的大将军、将军。
  这是赵祯入了燕云以后,第一次正式的向大军传达自己的命令,也是最后一次。
  御令的内容很简单。
  东境、北境,无论地方兵,还是禁军,皆归寇季调遣。
  不从寇季军令者,寇季可先斩后奏。
  无上限,亦无下限。
  也就是说,没有品阶限制。
  只要东境、北境有人不听从寇季调遣,寇季皆可以斩了。
  哪怕是个王爵,只要在军中任职,不听寇季号令,寇季都可以先斩后奏。
  寇季在得知了这个消息以后,惊的是目瞪口呆。
  寇季觉得赵祯是在作死。
  他的权力已经十分庞大了,赵祯还这么搞。
  这要是有人趁着寇季不注意,将黄袍披在了寇季身上,那就真没赵祯什么事了。
  寇季有心推辞。
  可还没等他将推辞的话说出口。
  赵祯已经吩咐人打点了行囊,带着人,护持着曹玮,离开了幽州城。
  在离开之前,赵祯还特地留下了一封诏书。
  封王诏。
  受封的不是寇季,而是躺在幽州城外的已故的太尉杨业。
  寇季曾经答应杨文广,在燕云归宋以后,就奏请赵祯为已故的太尉杨业迁慕。
  只是如今杨文广人在北疆,赵祯不可能越过杨家人,为杨业迁墓,所以就留下了一道封王诏,以作补偿。
  依照杨业对大宋的功绩,还达不到死后追封为王的标准。
  但大宋死后追封为王的标准可不仅仅看生前的功绩,还看其子孙的功绩。
  只要其子孙功绩足够大,其人死之前纵然是平民之身,也有被追封为王的机会。
  政令规条上是祖上三代。
  一般只授给重臣,而且还是那种家中祖辈已经亡故的重臣。
  家中祖辈若是活着,朝廷纵然封赏,也不会优厚。
  追封在大宋是一个荣誉的象征,而不是权力和钱财方面的。
  所以有一定的规章制度。
  已故太尉杨业的功绩不够,但杨文广的功劳够了。
  不仅杨文广,其他几个人的功劳也足够将祖辈的追封推上王爵之列。
  所以赵祯越过了中枢,留下了一道封王诏给已故的太尉杨业,并不会让任何人感到不满。
  朝中的那些官员知道了此事以后,不仅不会有闲言碎语,还会鼓动着赵祯多追封几个。
  此次参与到大宋东、西两处战场上的武臣,功劳都十分大。
  某人甚至已经功高盖主。
  赵祯多追封几个武臣的先祖,相对的就会削弱几分武臣的功劳。
  再给武臣儿子身上封一些爵位和官职,武臣的功劳会被削减到极低的地步。
  如此一来,也不会出现封无可封的局面。
  朝堂上的规矩,有过不一定会罚,但是有功必须赏。
  哪怕是一点点小到微乎其微的功劳,都必须赏。
  如此,朝野上下的文武官员才有动力为朝廷做事。
  更重要的是,似寇季这一类的巨佬级人物,若是有功不赏的话,即便他自己没有什么怨言,他手底下的人也会不服。
  寇季在提点刑狱司任职的时候,为上官张伦抱屈,没有遭到其他人喝斥,也没有遭到其他人反对,就是因为朝堂有这么一个隐性的规矩存在。
  赵祯走了。
  走的很匆忙。
  走的很洒脱。
  留给寇季的是一份诏书,一张纸,以及半枚兵印。
  寇季拿到三样东西的时候,站在行宫门口愣了许久。
  诏书是追封杨业为瀚海郡王的诏书,并没有什么值得人注意的。
  让寇季在行宫门口愣了许久的是那一张纸和半枚兵印。
  纸上只有一句话,寇季瞥了一眼以后,就快速的撕的粉碎。
  半枚兵印,正是寇季和赵祯分掌的枢密院兵印。
  寇季自己有半枚,赵祯留下的是属于赵祯的那半枚。
  两印合一,可号令天下所有兵马。
  天下兵马大元帅之类的帅印,在这枚印之前都不够看。
  寇季拿着那半枚兵印摸索了许久以后,哭笑不得的道:“那个官员经得起这种考验?”
  寇季嘲讽了几句后,叹了一口气,将兵印塞进了怀里,然后对自己的亲从官吩咐。
  “打点行囊,去古北口。”
  古北口是燕云十六州长城中断的一个重要关塞。
  其重要性可不亚于渝关(山海关)。
  辽人被驱逐出燕云十六州以后。
  高处恭和种世衡合兵一处,共同坐镇在古北口。
  寇季带着人,策马狂奔,星夜兼程。
  三日后便到了古北口。
  古北口内外,战旗林立。
  寇季到了古北口以后,高处恭和种世衡二人亲自出关相迎。
  寇季如今的身份,就像是掌控着绝对实权的天下兵马大元帅。
  只要是行伍中人,在他面前都得低头。
  谁敢端着,寇季说杀就能杀。
  所以,一向口无遮拦的高处恭,在见到了寇季以后,也十分乖巧。
  寇季在关口,跟高处恭和种世衡寒暄了几句,便踏入到了关城内。
  关城内,许多将士正在忙碌的修葺关城。
  以前此关掌控在辽人手里,辽人显然不太喜欢这种可以阻挡他们策马狂奔的东西。
  所以并没有好好维护。
  辽人汉化以后,对关城倒是多了几分重视。
  可关城经过了常年的废弛,辽人要修葺好,就要花费巨大的钱财。
  辽国太穷,拿不出那么多修葺关城的钱,所以只是简单的修葺了一些常用的关城。
  对那些不常用的,就置之不理。
  古北口关城,也算是一处辽人常用的关城。
  辽人也修缮过。
  只是修缮的并不完美。
  远远达不到宋军的需求。
  所以种世衡和高处恭占据了此处以后,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就吩咐地方兵重新修葺起了关城。
  寇季在高处恭和种世衡引领下入了关城。
  关城内已经腾出了一处完全以大宋风格营造的院落,里面的摆设、布置,也充满了大宋风格。
  寇季入了院落,稍作收拾以后,就和种世衡和高处恭二人聚在了院落的正堂。
  寇季坐定,种世衡和高处恭二人跟着坐下。
  寇季面色冷峻的开口问道:“外面的战事如何?”
  高处恭和种世衡对视了一眼,种世衡开口道:“一个字,乱!”
  寇季微微挑起了眉头道:“有多乱……”
  种世衡打了个比喻道:“辽国精锐没有折损在燕云十六州之前,是人是鬼还分得清楚。辽国精锐折损在了燕云十六州以后,外面的是人是鬼根本分不清楚。
  各部族的人在顺势作乱。
  也有部族的人打着剿灭凶徒的名义在趁机劫掠。
  还有一些干脆直接举起了反旗。
  总之,如今辽地比以前还要乱。
  以前还只是上京道以及上京道以西的地方乱,现在整个辽国都乱了。”
  寇季沉吟道:“耶律宗真回去以后,有没有改观?”
  种世衡沉声道:“耶律宗真差点没回去。”
  寇季一愣,一脸愕然的看着种世衡。
  种世衡解释道:“我们只留给了耶律宗真五万兵马,可如今辽地的凶徒岂是五万兵马能够平定的。耶律宗真在逃脱了我大宋兵马的追击以后,率领兵马往上京城赶,路上遇到了几次伏击。
  出手的几乎都是各部族的族兵。
  其中最厉害的是一支是曷苏馆的熟女真,他们三千人,斩了耶律宗真麾下近五千精兵。”
  寇季听到此处,眉头皆是一挑。
  三千斩五千,战绩表面上看着一般般。
  可细细的思量的话,就会发现其中的不凡之处。
  耶律隆绪在死之前,留给耶律宗真用于自保的兵马,可是从皮室军中抽调出来的。
  几乎可以说是辽兵精锐中的精锐。
  对上了大宋的火枪和火炮,看不出什么厉害之处。
  可是对上了其他手持冷兵器的敌人,那就是绝对的碾压。
  曷苏馆的熟女真,以三千人伏击五万,并且阵斩了五千,那可是相当厉害,相当了不得的战绩。
  毕竟,曷苏馆的熟女真此前虽然归附了辽国,也认领了辽籍。
  可他们在辽国治下生活的并不如意。
  曷苏馆的熟女真的军备,比起辽兵精锐,差了可不止一星半点。
  在军备处在劣势,人数处在劣势的情况下,还能打出如此战绩,自然厉害。
  寇季疑问道:“那三千曷苏馆的熟女真恐怕也完了吧?”
  种世衡点头道:“几乎全军覆没。”
  寇季点了点头,吩咐道:“你继续说。”
  种世衡继续道:“耶律宗真在击溃了曷苏馆的熟女真的叛兵以后,率军赶往了上京城。只是还没进上京城,契丹八族之一的奚王氏,有人起兵反了。
  直言耶律隆绪狂妄自大,葬送了契丹八族共同的江山。
  他们要诛绝耶律氏,重振契丹八族共同的江山。
  奚王氏的叛军吸纳了不少各部族的叛军,有挟裹了一些百姓,组成了近十万大军,在上京城必经之路上设伏。
  耶律宗真手下的兵马击溃了叛军,但耶律宗真自己却差点被斩于马下。”
  寇季思量着道:“也就是说,耶律宗真已经回上京城了?”
  种世衡点头道:“耶律宗真已经回到了上京城,并且在耶律氏和萧氏两族的支持下,正式的继承了辽国大统,登基为帝。”
  寇季眉头一挑,冷笑道:“他敢称帝?!”
  寇季可是清清楚楚的知道,赵祯放耶律宗真一条生路的条件就有,耶律宗真不得以帝号自居。
  种世衡不知道此事,以为寇季对耶律宗真称帝有所不满,所以有开口道:“听探子说,耶律宗真没有称帝的心思,只是皇室中的一些遗老,还有一些老臣,非要举他为帝,他不得不从。”
  寇季冷哼了一声,“这么说,他是身不由己了?”
  种世衡点头道:“大致是如此。”
  寇季再问,“那他的帝位坐的可安稳?”
  种世衡摇头,“辽国境内如今人心浮动,契丹八族各怀鬼胎,除了耶律氏和萧氏外,其他各族并没有明确的表示继续支持耶律宗真。”
  寇季讥笑道:“看来耶律宗真这个皇帝也难做。”
  大厦将倾的时候,不想着力挽狂澜,反而想趁机占便宜,得好处的。
  果然,天下乌鸦一般黑。
  寇季继续问道:“上京道等地的凶徒如何?”
  种世衡缓缓摇头道:“上京道等地如今十分混乱,探子和斥候都不敢深入。不过云州等地的长城外已经相继出现了想要趁机南下劫掠的小股凶徒。”
  寇季眉头紧皱,“随后恐怕会有大股的匪徒出现。”
  种世衡神色凝重的点了点头。
  寇季思量了一下,“召李昭亮、王凯、狄青三人过来会面。”
  种世衡没有迟疑,点了一下头,下去派人传令。
  领命传达到了李昭亮、王凯、狄青三人耳中以后,三人带着一些部曲,匆匆赶到了古北口。
  几个人再次聚在了寇季在古北口住的院落。
  寇季在李昭亮、王凯、狄青三人到了以后,并没有跟三个人闲聊,而是果断聊起了正事。
  几个人坐在古北口的院落正堂。
  寇季盯着他们,沉声道:“如今长城以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