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妻为大都督-第1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崔文卿轻轻颔首道:“放心吧,我省得。”
  “需要我出手相助不?”苏轼笑问一句。
  崔文卿想了想,摇头言道:“既是情敌,那还是由我亲自应对便可,就不劳苏兄相助了。”
  苏轼已经见识过崔文卿的才华,自是不会担心,点点头表示同意。
  这时,夕阳沉下了西方远山,沉沉暮霭笼罩大地,唯剩下一丝晚霞不舍的挂在天际,染红了半边天空。
  府州刺史姜太东站起身来,压了压手示意在场士子稍安勿躁,这才开宗明义的高声言道:“诸位才华学士,青年俊杰,我朝天子历来与士大夫共治天下,朝野内外均是尊重学问,崇尚学问,今日府州刺史府在此举行诗词雅集,更是为了弘扬文学,激扬风华,以示对文学的重视尊敬,今日在场的一百二十三名士子,个个都是声名遐迩之人,其中,我们更是邀请道了去岁新科状元司马唐,以及新科榜眼苏轼前来,能够与状元郎,榜眼郎同台吟诗作赋,相信大家也一定非常激动。”
  话到此处,众士子们全都轰然叫好,显然姜太东的话说到了他们心坎上。
  姜太东顿了顿,继续言道:“为示公平友好的比试诗词,这次诗词雅集也邀请道了三位嘉宾充当评委,首先是振武军大都督折昭。”
  折昭微笑起身,对着周围士子环顾抱拳。
  姜太东介绍道:“折大都督统领振武军守卫边疆,历来军务繁忙,鲜少空闲,今日能够莅临诗词雅集,实乃对我们极大的鼓励,大家别看大都督乃是武将,你们却不知道大都督以前可是国子监的学子,文学造诣自是不低,充当今晚评委适得其所。”
  许多人还是生平首次得知折昭居然还是国子监的学子,纷纷露出了惊讶之色,如此既有才华,又有武勇,还会领军征战的奇女子真是太少了,折昭果然了得。
  姜太东指着谢助教继续介绍道:“至于这一位,相信不少人都是认识,他乃国子监助教谢庆丰,亦是国子监内极富盛名的大儒。”
  话音刚落,如雷似潮的掌声顿时响起。
  谢助教连连摇手以示谦虚,面上露出了矜持的笑意。
  姜太东也不拖延,一口气的言道:“第三位评判,乃是本州别驾王中昌,而第四位评判,则由本官担任。”
  比起前两位,士子们的掌声显然稀稀拉拉许多,明显有着敷衍之意。
  唯有苏轼一幅吃了苍蝇的表情,以手抚额苦笑言道:“文卿兄啊,没想到那王别驾居然也是评判之一,咱们刚才如此开罪于他,只怕待会他会给咱们小鞋穿。”
  崔文卿毫不在乎的笑道:“咱们凭真才实学参与诗词雅集,难道还怕那王别驾暗中使坏不成?若他胆敢如此,别说是在场士子,就是刺史大人和我家娘子,也不会同意。”
  苏轼想想也对,跃跃欲试的言道:“那好,就让我们留下当世名篇,争他个第一回来,文卿兄,你可不要让我失望才是。”
  听到此话,崔文卿豪气顿生,特别是能够与苏轼这样的文坛妖孽一并比试,不由令他大感快意,满腔心思都已是落在了诗词雅集的上面。
  宴会伊始,府州刺史姜太东亲自举起酒杯邀约共饮。
  崔文卿等百来名士子轰然响应,通通举起了酒杯尽饮下肚,汩汩饮酒声不绝于耳。
  随后,身着彩衣的侍女们手捧食盘轻盈入场,犹如花蝴蝶般开始为每张座案上菜。
  崔文卿一望案几上的菜品,主菜为一盘鲜嫩美味的大河鲤鱼、一盆飘着嫩绿小葱的炖肥羊、还有一片荷叶上整齐码着的三五斤切片酱干牛肉。
  而配菜则是新鲜的时令水果,以及几张烤制得金黄酥脆的胡饼,闻之便不禁味蕾大开。
  这时,丝竹之声悠然鸣响,管弦之音轰然荡开,轻松悦耳,使人不由生出了轻松愉悦之感。
  随着音乐声响起,水池对面忽地升起了一排排的灯笼,恰如颗颗明亮闪烁的繁星冉冉上升,顿时照得木制表演高台一片灯火通明,倒影在波光粼粼的水池当中,真是五光十色,闪烁不止,说不出的好看,瞬间就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紧接着,音乐声渐渐变得舒缓轻柔,轻轻然犹如海上生明月,隐隐然犹如雄关望大漠,琴弦叮咚之声更是犹如小溪从高山之巅奔流而下,撞击在山石上轻响不止。
  正在众人陶醉于美妙音律之间,一队婀娜多姿的彩衣歌姬飘然上台,顿让原本寂寥空旷的表演高台多了一份生气。
  她们头梳飞仙云鬓,身穿丝绸彩衣,手持流云彩扇,个个美艳如花,仪态万千。
  随着音乐节拍,彩衣歌姬排列成了一个菱形表演舞阵,青丝墨染,广袖轻挥,彩扇翩翩,曼妙的身形若仙若灵,恰如身处于九天之上的美丽仙子般,美丽而又动人。
  歌姬们时而抬袖低眉,时而轻舒云袖,手中扇子时而合拢握起,时而陡然展开,似笔走游龙绘丹青,似春风呼啸掠青柳,玉袖生风,身姿婀娜,直看得人移不开眼来。
  说起来,崔文卿还是鲜少看到如此精彩的表演,以他现代人的眼光来说,也不可谓不惊艳,不可谓步精彩,及至表演结束,已是忍不住拍手喝彩不止。
  随后,高台上又是表演了几段歌舞,与宴士子们个个酒酣耳热,气氛渐渐进入了高潮,也进入了今日应有的主题当中。


第二四一章 司马唐的贬低

  一段歌舞结束,高台上的灯笼熄灭十来盏,瞬间变作了黯淡。
  姜太东从案几后站起身来,微笑言道:“诸位,今夜明月高悬,林涛阵阵,实乃不可多得的良辰美景,能够以此作诗作赋,实乃生平一大快事,本官相信今晚也会有不少意境非凡的诗篇问世,张扬我府州文华之风。而且本官刚才还得到禀告,在诗词雅集开始之前,已经有一位士子作出了一首旷古绝伦的诗句,可谓今晚开门红也!”
  话音刚落,四周与宴士子们一阵窃窃私语:
  “什么,已经有人作出绝品诗句了?多久的事?”
  “哎,你们还不知道么?就是黄昏的时候在园门之前,我可以亲眼目睹。”
  “是谁?竟有如此厉害?”
  “什么,崔文卿?此人乃何处人氏?似乎从未听过其人姓名!不是府州人吧?”
  ……
  姜太东捋须一笑,也不卖关子,继续言道:“今日黄昏,府谷名士崔文卿崔公子在入园之前,应本州别驾王中昌之请,作出了一首咏菊之诗,是为: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吟哦声落点,许多未曾听到这首诗的士子们全都愣怔当场,细细品味半响,又是响起了一片轰然叫好之声。
  而坐在崔文卿对面的司马唐,浑身则是微不可觉的轻轻一震,望向崔文卿的眼神中也带上了一丝厉色,暗忖道:这个人,果然不简单啊,看来今晚想要力压他一头,也非那么容易之事。
  唯有王别驾面色微微有些发红,心内更是充满了说不出的尴尬。
  什么应他之邀而作诗,分明就是两人在园门大起争执,崔文卿不得已作诗入门而已。
  没想到到了姜太东那里,竟将话说得这么好听,实乃令他大觉难堪。
  折昭娇靥上露出了惊讶之色,目光不由自主的转向了崔文卿,唇角浮现出了一丝微不可觉的笑意,对着姜太东谦虚开口言道:“姜刺史,拙夫向来文才平平,诗赋也是稀疏平常,能够作得这一首不错的诗句,想来也是运气而已,你就不要这么夸奖他啦。”
  “大都督真乃谦虚。”姜太东笑眯眯的开口道,“下官也算饱读诗书,多作诗赋,深知在没有绝对的学问功底以及诗词意境之前,即便是有着莫大的运气,也不可能作出这样惊鸿绝艳的诗篇来,而且尊夫这首诗满是凌冽杀气,文绉绉又不失英雄气概,着实非常了得,此诗一出,只怕难有咏菊之诗能够一直相提并论。”
  没想到姜太东评价这么高,折昭大是意外,正要继续谦虚几句,不意姜太东已经转移了视线,对着场内微笑言道:“对了,今晚新科司马状元以及苏榜眼都在,还请两位评价一下此诗何如。”
  一听此话,崔文卿暗道一声不好。
  姜太东在这么众目睽睽之下对他大是褒奖,虽则是一片好心,但也将他置于风头浪尖之上,只怕待会作诗作词时,也难以摆脱士子们关注的目光。
  故此,乘苏轼还没开口之际,崔文卿伸出手来暗暗一拍他的膝盖,轻声提醒道:“苏兄慎言,当此之时,保持低调才是王道。”
  “放心吧,我知道,我就说一句。”苏轼露齿一笑,紧接着站起身来一脸郑重的言道,“文卿兄的文采,在下实在不及也,何敢作出评价。”说完,从容落座。
  没想到苏轼这样干脆利落,所有人全都忍不住为之一愣,然而,仔细一想他所说之言,又是忍不住为之色变,全都露出了震惊之色。
  苏轼是谁?那可是被如今文坛盟主欧阳修当作接班人培养的无双才子,双十年华就科举登第成为了榜眼。
  不仅如此,苏轼还为当今翰林院知制诰,专门为朝廷书写圣旨,文采自然可谓当世一流。
  没想到他居然认为自己比不上崔文卿,难道这崔文卿当真有如此了不起么?竟能得到苏轼这样的赞誉!
  闻言,崔文卿却是一阵哭笑不得,低声埋怨道:“苏兄,你这下这个玩笑开大了,只怕今晚我会成为众矢之的。”
  苏轼促狭笑道:“文卿兄啊,在下也只是实话实说而已,你又何须介意?相信以你的才学,应付这样的诗词雅集不过是手到擒来,只要在这场雅集上闯出才士名声,对你的科举之路更是如虎添翼!”
  崔文卿也知道苏轼是一片好心,想让他在文坛上崭露头角。
  但是所崭露的方式,也太过张扬了一些,此际看来,似乎已经有不少才子面露不服之色,相信待会一定会与他切磋一番,验证苏轼所言可是实情。
  比起苏轼的回答,司马唐显然要深思熟虑许多。
  今夜他有心在折昭面前力压崔文卿一头,然没想到雅集还没有开始,崔文卿就展现出了这样的无双文才,实在令司马唐大感棘手,至少说,这样的咏菊之诗,即便如他,一时半刻也是无法顺利作出来的。
  故此,打压崔文卿,当另辟蹊径才行。
  心念及此,司马唐站起身来,抬手对着正北面的姜太东、折昭等人一拱,又对着四周在座的士子们一拱,语调舒缓而又平静的言道:“诗词雅集本就是为了弘扬文学,发现精通擅长诗词人才,有不错的诗篇问世,倒也不足为怪,总的来看,崔公子这首咏菊之诗,境界瑰丽,气魄恢宏,气势刚劲,格调雄迈,可谓十分难得的佳作。”
  说到这里,他的口气为之一顿,忽地一个巧妙的转折:“然只可惜成也萧何败萧何,菊花本是柔美娇媚之物,高洁尘世,不和于俗,备受隐士们喜爱,西晋陶渊明更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妙句,此句一出,菊花就和孤标傲世的高士、隐者结下了不解之缘,几乎成了文士们孤高绝俗精神的一种象征,崔公子所作的咏菊之诗固然不错,却完全脱出了同类作品的窠臼,更杀气过重而失之瑕疵,完全没有把菊花的故有特征描绘出来,可谓非常遗憾。”言罢,轻叹摇头,一副十分可惜的模样。


第二四二章 联合打压

  没想到司马唐的评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