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妻为大都督-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车夫依言挥动马鞭,马车磷磷而去。
“崔文卿,你这可恶家伙!”折昭忍羞含怒的低低骂得一声,想追却又不敢追,整个人恰如被置身于火焰当中,俏脸红霞如血,颇有一种美人含羞的惊人美态。
再想到他所言“圆房”这两个字,她更是心跳如鼓,极难平静,望着那辆离去的马车,眼眸中流淌着意味不明的神光。
这时候,崔文卿突然半边身子探出了车窗,对着折昭遥遥挥手,嗓音也是远远传来:“娘子……你可要记得想我啊……”
“想我啊……”
“我啊……”
“啊……”
高亢的嗓音在空旷的原野久久回荡着,却让折昭忍不住笑了起来,轻轻啐得一口“想得美”,这才对着穆婉淡淡道:“小婉,走吧。”
“诺。”穆婉拱了拱手,策动骏马。
折昭细长的美腿轻轻一夹马腹,胯下白马人立嘶鸣,前蹄落地后飞速狂奔,披着冉冉升起的朝阳之光恍若一只美丽的金色凤凰般飞进了漫天霞光之中,直至消失不见。
※※※
洛阳城,雄踞中原,傲世九州,乃三川平原上一颗最为璀璨的明珠。
此城东西南北官道四通八达,洛水,伊水流淌而过,通济渠连接着闻名于世的大运河,乃大齐军事政治文化中心之地。
自上古开始,先后有夏、商、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在洛阳建都。
到得大唐,洛阳更具有东都之能,被天后武氏美誉为“神都”,甚至还想迁都而居。
及至唐末天下大乱,时为洛阳留守的齐太祖乘乱而起,以洛阳为根基逐鹿中原,最后以疾风怒涛之势吞并了整个天下。
故,洛阳乃大齐的龙兴之地,亦是为当之无愧的国度。
当崔文卿一行从洛阳南门进入城池的时候,时间已经到了菊花盛开的八月。
可见洛阳城之内,街道干净整洁如新,两旁树木苍黄带绿,茂如伞盖,坊墙鳞次栉比望不到尽头,直达不知名的远处。
相比起府谷县,洛阳长街车道、马道、人行道截然分开,井然有序,有条有理。
街中华车穿梭,人海如流,热热闹闹,富足安乐,弥漫出令人心旷神怡的繁华康乐,实乃不可多得的太平盛世。
崔文卿并非第一次前来洛阳,倒也见怪不怪,倒是第一次来到这里的荷叶兴奋不已,睁大美目不能置信的惊叹道:“姑爷,这里便是洛阳城?真是太美了啊!”
随即她转过头来,望着云淡风轻的崔文卿,疑惑发问道:“不过为何店铺两边没有店面房屋?只有连绵不断的墙壁?”
崔文卿收拢折扇,微笑解释道:“你以为洛阳城如同咱们府谷一般乱哄哄的么?咱们现在所走的这条街名为朱雀街,乃是洛阳由南向北的主干道,根据大齐律法,在这条街以及另一条东西走向的青龙街两旁,都不能开店经营,以及建屋居住,这才显出了朱雀大道超然的宽阔。”
“至于洛阳城的人们,并非是与府谷县的人们一般随意居住,他们是住在了城内一百八十间大小不一的里坊内,每间里坊几乎都相当于一个小小的城池。”
“而作为市集的南市北市西市,则是洛阳城最为繁华的市集,三市更是各有特色,如西市连接着通济渠,在这里多交易大宗物资,可以买到由大运河运送而来的各地产物。”
“至于北市南市,则主要经营小宗物品,不过相对而论,靠近皇城的北市才是真正的吞金吐玉之地,官宦富商世家豪门更是数之不尽。”
第二九七章 来到杨家
一席话听得小荷叶叹为观止,愣怔半响满怀憧憬的问道:“哪官家呢?官家住在洛阳城什么地方?”
崔文卿笑道:“官家啊,乃是住在洛阳西北角的洛阳宫内,顺着这条大街一直向北走,行过天津桥,便可以抵达皇宫正门。”
荷叶听得心旷神怡,半响才喃喃言道:“姑爷,你说我如果能够有一天去皇宫看看,那该有多好啊!”
面对小丫鬟的惊天理想,崔文卿却是忍不住哑然失笑,重重颔首道:“放心吧,会有机会的,等到我崔文卿名显洛阳的时候,便一定带你去皇宫见识一番。”
说着说着,车马已是走过了朱雀大道,来到了天津桥头。
崔文卿与荷叶站在车辕上望去,可见不远处的洛水浩荡东流,一道白色石桥披着金红色的霞光横亘水面,恰似长虹卧波。
而在石桥那边,便是巍峨高耸的红色城墙,可见城墙内的宫殿层层叠叠望不到尽头,恰如建在九天之上的宫阙一般。
主仆两就这么站定欣赏良久,这才催促车夫继续起行,走入了天津桥东面的积善坊之内。
积善坊离皇城之后一桥之隔,里面多住朝廷重臣,世家大族,贵胄宗亲,而闻名遐迩的杨家也住在此坊之内。
说起杨家,整个天下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杨家出身于北地麟州城,与出身于府州的折家相隔不远,同为大唐戎边的将门家族。
而两家更是世代通婚,恍如一族,时至今日,折杨二家也在政事上,军事上遥相呼应,犹如大齐双壁般支撑起了军事。
杨守折功这个成语,说的便是杨家善于防守,而折家擅长进攻。
不过就实而论,杨家在政治地位上,却是明显高过折家一筹。
盖因当初齐太祖在洛阳起兵,杨家家主杨延昭便是齐太祖手下大将,双方更是结成刎颈之交。
杨延昭更是在大齐吞平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数不清的汗马功劳,就连当初镇守北疆的折家,也是他单人匹马前去劝降,才使得折家归顺了大齐。
待到大齐平定天下论功行赏,杨延昭被列为了十八名臣之列,封爵英国公,世袭罔替。
如今杨家家主名为杨文广,乃是杨延昭之子,职司枢密使,相当于掌管着大齐整个将门军界。
而其三个儿子杨怀仁、杨怀英、杨怀玉个个都是英雄了得。
其中长子杨怀仁职司洛阳府少尹,乃洛阳府副职,也为那位深得百姓们爱戴的包青天之副手。
次子杨怀英则为官在外,为江南路杭州司马。
三子杨怀玉乃是杨家所出的罕见文臣,完全是靠着科举入仕,目前职司吏部考功郎中,掌文武百官功过、善恶之考法及其行状。
用现代的官职来解释,那就是中组部干部一局局长,自是非常了得。
此处之外,杨怀玉更是折昭姐姐折秀的公公,杨怀玉的长子杨士奎,正是折秀的夫君。
除此之外,杨文广还有一子一女。
一子为四子杨怀瑾,崔文卿听折昭说过此人昔日曾为大齐最是年轻的将军,可惜在对战辽国的战事中阵亡了。
至于杨文广唯一的女儿,便是折昭的母亲,亦是随着折昭之夫的阵亡而亡故了。
车夫闻清了杨家所在的大概方向,便赶着马车寻路而去。
行得积善坊中街之地,便看见一片雄阔的大宅豁然入眼。
府宅宽门高墙,庄严古朴,乌头门上大书“杨家”二字,门外立着两只石狮,四位带甲武士威风凛凛的把持左右,看上去说不出的威风。
眼见到得杨府,车夫长吁一声停下了马车,对着车厢内轻声言道:“姑爷,杨府已到。”
崔文卿掀开车帘走出,瞄得一眼不禁暗暗赞叹。
人说杨家乃是大齐第一将门,今日一见果然排场非凡。
不过这种排场,乃是无数杨家儿郎浴血征战所得而来,用之得当,也心安理得。
不容多想,崔文卿跳下马车,示意荷叶在原地稍等,自己则缓步悠悠的走了过去,对着把守府门的卫士拱手言道:“这位军爷,在下崔文卿,特地前来求见杨府主人,还请你代为通传一声。”
把守卫士上下打量了崔文卿一眼,眼中有着高门大户豪奴的倨傲之感:“杨枢密使岂是你说见就能见的?有拜帖没有?”
“拜帖?”崔文卿着实一愣,解释道:“在下乃是杨家的亲戚,何须拜帖。”
闻言,把守卫士环顾左右军卒,揶揄大笑道:“看,又是不知道从哪儿冒出来的穷亲戚,这个月已是第七回了。”
话音刚落,军卒们全都哄然大笑,望着崔文卿的目光说不出的鄙夷。
崔文卿好气又是笑,正欲开口,那把守卫士已是脸膛一沉笑容尽敛,冷冷言道:“此乃公卿之家,朝廷高门,哪能容你恣意认亲!劝你快快滚去,不要在这里捣乱。”
“军爷,我真的是杨家的亲戚!”崔文卿颇为无奈的笑了。
把守卫士猛然一拍腰间佩刀,厉声道:“小子,若是在不离开,休怪我们不客气了!”
“好吧,这是你们逼我的!”崔文卿在心内暗道一句,忽地字正腔圆的开口道:“我乃振武军大都督折昭的夫婿崔文卿,也为杨枢密使外孙女婿,你们难道还敢阻拦我不成!”
此话落点,把守卫士顿时一怔,紧接着面露惊讶之色:“什么,你是折大都督的夫君?”
崔文卿点点头,不假辞色的开口道:“所以我劝你速速禀告,若到时候杨枢密使怪罪下来,只怕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把守卫士恰如被踩了尾巴的小猫一般,惊得差点跳了起来,堆起笑脸忙不迭的致歉道:“没想到阁下就是崔公子,小的有眼不识泰山还请多多恕罪,我这就入内禀告。”言罢连忙转身一溜烟的去了。
见状,崔文卿哭笑不得。
看来还是自家娘子的名号好用啊,真是天下谁人不识君,光折昭两个字,就已经吓得这些小军腿脚发软,屁滚尿流了。
至于他崔文卿之名,实在是不提也罢。
但他相信总有一天,崔文卿这三个字一定还会比折昭更为响亮。
而考取科举,便是他所走的第一步。
第二九八章 顶撞长辈
正在悠悠思忖间,刚才那位前去禀告的把守军卒已是随着一人快步走来。
此人大概二十五六岁,身着一领圆领淡蓝色白边袍衫,浓眉如剑锋一般插入鬓角,目光沉稳犹如一潭深水,国字脸膛上两道很深的法令纹,唇线分明,颌下短须,人刚站在乌头门下,英伟气度已是迎面扑来。
“阁下就是崔文卿?”英伟男子看着崔文卿开口了。
崔文卿颔首道:“在下正是崔文卿,不知阁下……”
一言未了,英伟男子忽地一阵爽朗大笑,已是下得台阶拱手言道:“原来真是崔妹夫,某名为杨士奎,乃是折秀之夫,久闻妹夫之大名,今日得见实乃万分高兴。”
崔文卿这才明白英伟男子的身份,笑呵呵的拱手道:“原来是姐夫,在下奉娘子之命前来杨府拜见,倒是有劳姐夫相迎了。”
“妹夫哪里的话!”杨士奎亲热的执着崔文卿的手言道,“上个月阿昭已传家书,说明妹夫将要前来洛阳就学一事,这几天恰逢祖父出巡长安未在府中,不过大伯与爹爹已经在正堂内等着你,咱们还是快快进去吧。”
“好!”崔文卿点了点头,连忙转身吩咐车夫将马车赶入车马场,这才带着荷叶一并朝着杨府正堂而去。
跨进乌头门,便是一片宽阔的前院。
院内有花有草有树,正堂台阶下放着两排红木戟架,十四杆方天画戟在午后的阳光下熠熠生辉,流淌着可断金,可切玉的冰冷光泽。
杨家将善使长枪可谓是家喻户晓,但崔文卿深知这门戟并非是放在这里供杨家人演武所用的武器,而为显贵私第门前用来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