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妻为大都督-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纳兰冰冷哼言道:“你那都督娘子如此厉害了的,一个人就解决了军武堂的杀手,我不离开难道还等着被她抓么!至于那一百两,今日我救了你一次,咱们就算两清了。”
  崔文卿一脸不愿的言道:“纳兰姑娘,一百两银子可比我崔文卿值钱多了,要不你把那些壮汉找回来再痛揍我一顿,还是把银子还给我如何?”
  一听此话,纳兰冰顿时为之气结,却见这厮正对着自己一阵挤眉弄眼的,才明白他是开玩笑而已,没好气的言道:“做梦吧,况且今日我可不止救你一次,说不定还会救你两次呢。”
  崔文卿一愣,笑问道:“救我两次?什么意思?”
  纳兰冰冷冷笑道:“来了这么久,你难道就没有觉得这艘画舫有些不妥么?”
  “不妥?不觉得啊!”崔文卿大惑不解。
  纳兰冰摇头轻叹道:“你们呐,真是一群不谙世事的公子小姐,这艘画舫上满是明教的妖人,不用问也是怀有不可告人的目的,居然还胆敢乘坐此船游玩洛河?”
  “什么!明教!”崔文卿陡然色变,几乎可以是惊叫出声。
  纳兰冰眉头轻皱,压低嗓音道:“你且小声一点,难道不怕把妖人们引来么?”
  崔文卿额头已是冒出了涔涔细汗,因为他懂得明教这两个字在大齐意味着什么。
  在金庸所写的武侠小说当中,明教乃是一个亦正亦邪的武林门派,在元朝末年有着不俗的作为,更是挑动了天下大势,据说就连朱元璋,都是出自明教当中。
  然而在华夏真正历史上,明教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邪教。
  这明教源出波斯,本名摩尼教,于隋唐年间传入中土,在江淮等地建立摩尼寺发展信徒,在唐高宗年间被陈硕真利用起义,随后就成为了大唐朝廷公认的邪教。
  唐朝西平郡王陆瑾执政之时,对摩尼教大肆打压,摩尼教亦遭严重打击,转而成为秘密宗教,并吸收道教及民间信仰,从而改称明教。
  自此以后,明教因相信黑暗就要过去,光明即将来临,故敢于造反,屡有反抗朝廷之举,唐末天下大乱时,割据江淮江南一带的几位军阀,背后便有明教支持的影子。
  直到大齐立国之后,朝廷依旧对明教采取打压之态,江南路诸多州郡更以防控明教为首要任务。
  朝廷这次之所以会同意折昭的异地安置之策,最大的考虑便是担心江南路灾民被明教之徒利用,成为明教反抗朝廷的工具。
  而作为穿越者,崔文卿更是知道明教的厉害。
  在他那个空间的历史上,自北宋末年起,浙江、江西、安徽等地,皆曾发生明教造反之事,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方腊起义。
  其后明教又与弥勒教、白莲社相结合,从而演变成明代末年之白莲教,“明王”出世之说,犹流传于民间,成为反抗者心中神圣。


第三六九章 报信

  这个有着完整宗教教义,擅长蛊惑人心的教派,实在不容小觑,故此崔文卿听罢纳兰冰之言,才会如此的震惊。
  好不容易平定心绪,崔文卿正容问道:“纳兰姑娘,你当真看到这艘画舫上有明教教徒?”
  纳兰冰颔首言道:“我以前也曾与几个明教人士为友,对明教还是大概了解,只能说,这艘画舫早就被明教之徒给控制了。”
  崔文卿这才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思忖半响猜测道:“今日画舫上全是我们国子监的太学生,这些明教之徒难道有别的用心不成?其中莫非还有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
  纳兰冰淡淡言道:“这些事情留给朝廷去考虑便是,你在这里瞎操什么心!眼下还有逃走的机会,要不我送你离开如何?”
  没有半分犹豫,崔文卿已是摇头言道:“不,高能还在画舫上,况且还有我那么多的同窗,岂能丢下他们独自逃命?此非大丈夫所为!”
  听罢此话,纳兰冰倒是有些敬佩,笑道:“没想到你这人半点武功也不会,却还有着几分铮铮傲骨。”
  崔文卿苦笑了一下,随即收敛笑容正容言道:“纳兰姑娘,我再麻烦你一件事如何?”
  “说吧。”纳兰冰倒是很爽快的点头了。
  崔文卿言道:“现在也不知道画舫大厅里面的情况如何了,纳兰姑娘你武功高强,能不能请你将船上有明教之徒的事情告诉国子监的师长,方便他们及时离开。”
  纳兰冰想了想,笑道:“好吧,我就替你走一趟,你且在这里呆好不要乱跑,我去去就来。”言罢,步履轻捷的转身去了。
  在贼子们的监视下,司马唐上得系在画舫边上的一艘小船,脱离画舫朝着岸边飞快去了。
  船快桨急,这艘乌篷小船很快就抵达了洛河北岸,司马唐心急如焚也不迟疑,未等小船在停稳,便一个箭步冲下了船头,飞快朝着不远处堤坝而去。
  今夜乃中秋佳节,按惯例朝廷依旧是开放了宵禁,容百姓们上街热闹庆祝。
  而维持城内治安,负责洛阳城守卫的左右金吾卫也是骑兵四处,处处可见金吾卫的高头大马以及甲胄骑士。
  待司马唐刚刚冲上堤坝,就立即看见正有一对金吾卫在不远处巡逻。
  见状,他顿时大喜,连忙快步匆匆的跑了过去,张口便唤道:“诸位军士,本官乃兰台校书郎司马唐,有要事禀告。”
  金吾卫领头的乃是一个伙长,当他看到一个年纪轻轻的,且自称为兰台校书郎的男子大步跑来,立即挥手示意所属骑兵止马,冷冷问道:“大人何事?但说无妨。”
  司马唐也不怪这位金吾卫将领语气冷然,如他这样的卑微小官,洛阳城不知几多,对于见惯了达官显贵的金吾卫来说,自然算不得什么。
  稍事喘息理顺呼吸,司马唐连忙出言道:“敢问这位军爷,不知今夜你们金吾卫乃是何人当值领军?”
  金吾卫伙长略微愣怔了一下,这才言道:“乃是左金吾卫郎将杨正武将军。”
  “杨家的人,这就好!”司马唐长吁了一口气,连忙言道,“我有紧急大事须得禀告杨郎将,还请今夜速速带我去见他。”
  听到此话,金吾卫伙长立即轻轻点头,伸出手来将司马唐拉上了马背,一并朝着位于洛水北岸的左金吾卫大营去了。
  左金吾卫大营位于洛阳宫东城承福门外的空地上,司马唐在金吾卫骑兵的带领下纵马赶到的时候,负责今夜值守的杨正武顿时就惊讶的睁大了双目,笑问道:“司马贤弟,你如何来了?”
  昔日折昭就读国子监居住杨家的时候,司马唐可没少往杨府里面跑,故此杨正武自然认识他。
  不过这位当朝状元郎在中秋之夜不去吟诗作对,欣赏明月,这么急匆匆的跑到军营中来作甚,实在令他倍感费解。
  “杨兄,城中出大事了。”直到现在,司马唐的嗓音依旧带着丝丝颤音。
  闻言,杨正武脸膛一沉,还以为是几个纨绔子弟大打出手,扰乱治安,顿时冷笑道:“有何大事?司马兄且说,我们金吾卫一定对于扰乱稳定的狂徒严惩不贷。”
  司马唐点点头,惨白着脸言道:“今日国子监九十余名太学生参加诗词雅集,坐上一艘画舫游玩洛河,没想到画舫中竟是混入了匪人,他们挟持了所有的太学生,还连杀了几人,说是要与朝廷谈判。”
  “什么?!”司马唐的几句话恰如一声惊雷,顿时惊得杨正武脸色大变,当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没想到在天子脚下的洛阳城,在这花好月圆的中秋之夜,城内居然混入了匪人,且还挟持了太学生,当真算得上是一个轰动至极,骇然听闻的消息。
  而且更让杨正武骇然的是,今夜乃是由他率领两千金吾卫在城内当值,出了这么大的事情,他这个值守将军自然是难辞其咎!
  心念及此,杨正武脸色陡然变得苍白无比,额头也是冒出了豆大的汗珠,整个身子轻轻颤抖了起来。
  见杨正武也是慌乱无措,念及小妹安危的司马唐语带哭声的言道:“杨兄,人命关天,况且我的小妹司马薇还在船上,亦是被歹人挟持着,还请你速速发兵,把他们解救出来啊!”
  杨正武大感头昏脑重,深深几个呼吸强迫自己先且冷静了下来,问道:“你说歹人现挟持了太学生们所乘的画舫?且现在那艘画舫还在洛河中航行?”
  “对!”司马唐连忙颔首。
  “那你可知道歹人有多少?”
  “不知道,反正据我们所看见的,就不下二十来人,领头的乃是一个头戴钟馗面具之人,我听见那些人都唤他为旗主。”
  杨正武身为武将,自然比司马唐更为了解许多情况,闻言脸色更是大变,沉声言道:“旗主?莫非是明教匪人?这下可麻烦了。”
  司马唐惊声道:“就是那个在江南道一带活动的邪教?”
  “对,”杨正武点了点头,口气无比凝重,“明教乃是由明王统领,其下有左右使,金木水火土五行旗,天地风雷四门,不用问前来之人应是五行旗旗主的一个,身份以算是比较高了。”


第三七零章 司马光

  金吾卫大营,当司马唐听到杨正武之言,急得眼睛都快红了,颤声问道:“那……这可怎么办?”
  司马唐杨正武细细琢磨半响,言道:“目前画舫正在洛河中航行,对于我们来说自然是攻打不便,而且现在有九十多太学生还在船上,也让我们投鼠忌器,故此,我们得立即把这个消息禀告政事堂知晓,容丞相裁决。”
  “好!”司马唐也知道这么大的事情杨正武也不敢随意做主,连忙点头言是,“事不宜迟,还请杨兄陪我一道前去政事堂。”
  杨正武点点头,连忙出得大帐干脆利落的翻身上马,与司马唐一人一骑,朝着皇宫疾驰而去。
  皇城政事堂位于尚书省内,乃是朝廷宰相们集中办公的地方,也是整个大齐的政事中枢之地。
  如今能够成为大齐宰相的,除了流比哄哄的尚书令、中书令、门下侍中之外,更有负责大齐财政的计相,枢密院枢密使两人。
  同时,按照朝局实际,天子也可以制授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加派其他大臣入阁为相。
  故此除了上述几位实权宰相,大齐另外的宰相还有同中书门下三品、吏部尚书欧阳修,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翰林院承旨董陈宇,以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使副使谢君豪。
  由于须得时时刻刻处理紧急事务,故此每日政事堂内,都会留下当值宰相。
  今日当值宰相乃是中书令司马光。
  作为一个自小就被邻里乡亲誉为“神童”的人物,司马光可谓是大齐负有盛名的名臣。
  司马光出生于光州光山,此时其父司马池任光山县令,所以给他起名光。
  六岁时,司马池就教司马光读书,七岁时,司马光不仅能背诵《左氏春秋》,还能讲明白书的要意,并且做出了“砸缸救友”这一件震动京洛的事,被誉为是难得的少年奇才。
  更为让人所津津乐道的是,在司马光十三岁时,他随父亲司马池从洛阳出发,前往利州出任转运使,在秦岭栈道上遇到了一条巨蟒。
  在护卫均是相顾失色的情况下,司马光沉着冷静地手持利剑,扎进巨蟒的尾巴上,使巨蟒疼痛得一震,滚下了深不可测的栈道下边河道,这才通行无阻。
  经过这件事之后,司马光名声更盛,十八岁科举一朝及第,其后出任地方为官,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