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29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我的美母教师 | 乡村精品合集 | 乡村活寡 | 乡村欲爱 | 乡村春潮 | 乡村花医 | 欲望乡村(未删) | 乡村艳福 | 乡村春事 | 人妻四部曲

妻为大都督-第2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崔文卿颔首点头,将奏书交给了把守校尉,拱手致谢道:“有劳将军了。”
  亿岁殿内,官家陈宏正在与宰相王安石商议江南路水患善后诸事。
  目前已是秋季,大江平息水患已过,江南路百废待兴,一片忙碌紧张。
  特别是有了朝廷府库的大力支持,且迁移了不少江南路灾民前往府州一带安置,灾后重建的压力自然是小了许多。
  说到酣处,王安石终于扫去了长期萦绕在眉头的一丝忧虑,换作了一副喜气洋洋之色。
  而陈宏也是含笑聆听,不是还插话询问,气氛难得的轻松。
  正在这个时候,一名内侍步履轻快的走了进来,对着高坐在御案上的陈宏当头一拱,尖声细气的言道:“启禀官家,端门之外有数百太学生前来请愿,并有请愿书一封想要呈送给官家一览。”
  听到此话,陈宏的好心情顿时就荡然无存,手掌一拍御座扶手,对着王安石哭笑不得的开口道:“老师你看看,这些太学生真是不让朕安宁,多事之秋刚刚结束又来请愿了。”
  王安石捋须笑答道:“太学生们的管理历来是为朝廷难点,他们要不是为名门贵胄子弟,要不就是各州郡贡生,在眼界方面要强常人多矣,自然有着不同于常人的见解,有所不满也是平常。”
  “可是,他们一天这样请愿过来,请愿过去,朕实在不厌其烦啊!”
  “呵呵,其实这一点微臣倒觉得乃是好事,盖因太学生乃是我大齐将来的栋梁之才,更有无数宰相尚书侍郎等等出身于国子监当中,他们既然能够请愿建言,也是想要表达自己的合理诉求,有思有谋,不畏权贵,这才是栋梁之才应有的样子。”
  闻言,陈宏不禁笑了起来,言道:“那好吧,就听老师之言。”
  说完之后,他望着禀告内侍沉声开口道:“请愿书何在?速拿给朕一观。”
  内侍轻轻颔首,将请愿书毕恭毕敬的递给了陈宏。
  陈宏接过请愿书之后,将之展开平铺在了案几上,起先是漫不经心的看了数眼,随之又露出了无比惊诧之色,竟是耐着性子逐字逐句的仔细读了起来。
  王安石也不催促,就这么默默无语的望着神情愈来愈是严峻的陈宏,心知这次太学生上书铁定不是抱怨食堂伙食这么简单了。


第四二八章 王安石的野心

  亿岁殿内,沉默还在继续。
  就这么不知过了多久,陈宏终于抬起头来,长吁一声笑叹言道:“学生会?呵呵,真是一个闻所未闻的事物,这个崔文卿究竟是如何想到这么稀奇古怪的东西?”
  一听到崔文卿之名,原本正捋须而立的王安石动作微微一僵,问道:“怎么,请愿之事与崔文卿有关?”
  “是啊,这次崔文卿还是主谋呐。”话虽如此,陈宏却是笑容依旧,根本没有责怪的意思,抓起请愿书临空一扬,言道,“老师你也看看吧。”
  未等王安石上前接过请愿书,眼尖的内侍已是快步上前接过奏书递给了王安石。
  王安石也不含糊,立即双手展开放在眼前,眯着双目飞速浏览了起来。
  看罢之后,王安石面部的肌肉微微有些抽动,胡须也是一颤一颤的,抬起头来合拢奏书同样一叹,苦笑言道:“的确是闻所未闻,看来这应该也是崔文卿的突然奇想了。”
  陈宏轻轻颔首,手指轻轻的扣动着桌案案面,加重语气的言道:“既然如此,那老师你对请愿书所言的学生会,持何等意见?”
  王安石略微斟酌了一番,言道:“官家,国子监成立学生会一事亘古未有,其成效究竟如何也不能判定,然老臣认为,成立学生会显然是利大于弊,值得尝试一番。”
  “哦?”陈宏浓密的剑眉不可避免的为之上翘,显然比较惊讶老师居然持比较肯定的态度,不可琢磨之中,他也不便把自己想要反对的真实想法说出来,反倒是虚心求教道,“何为利大于弊?还请老师详细告之。”
  王安石轻咳一声,从容开口道:“按照崔文卿的说法,学生会乃是太学生们自己的组织,主要负责太学生们的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以及自我服务,同时学生会还要做好太学生们与国子监、朝廷之间的沟通,单从这方面来讲,其作用显然非常明显……”
  说到这里,陈宏忍不住摇手打断了他的话,言道:“老师啊,正是因为这一点,朕才觉得特别忧虑,太学生们年纪轻轻,少不更事,心智体力都没有发育成熟,就他们个个十七八岁的年龄,如何能够管理这样一个庞大的组织?你想想看,就请愿书中所言,目前加入学生会的足足有上千人,倘若学生会在处理事务中激起什么矛盾,那岂不是引起轩然大波?也不利于朝廷对太学生们的管理。”
  王安石微笑言道:“官家你且不要急,请听老臣一言,诚如刚才之话,学生会有利有弊,但还有一点,也是培养国之栋梁的有一手段。就目前科举而言,进士们只要及第之后,一律先安排至弘文馆、秘书监、史馆等地方担任教书、正字之类的清闲官职,为的便是让他们在勘定藏书之余,锻炼自己的学问知识。”
  “然就实而论,此举重理论而轻实际,许多校书郎到了三十岁才能守牧一地或执掌一隅,往往到得可堪大用的时候,已是不惑之年。诚然,老来谋国乃是古往今来之习惯,然老臣却以为强国大政历来发于英锐君臣,特别是大齐目前弊端重重,变法障碍险阻多不胜数,正需要少年人的英锐勇气来打破藩篱,故此,微臣倒觉得可设立学生会,锤炼太学生实际能力,也算是为朝廷寻揽英才。”
  “若官家担心太学生们年纪轻轻,不善管理之问题,老臣倒觉得可在学生会主席上再设一职,由忠实可靠的朝廷大臣担任,以便拨乱反正,匡正太学生主席团的逾越之举。”
  一席话听罢,陈宏久久沉默。
  他考虑的出发点乃是太学生们的管理问题,担心学生会的成立更会让这些太学生变得无法无天。
  然而王安石显然考虑得更远,更从已是步履维艰的变法大业着眼,提议要为朝廷揽得英锐栋梁。
  的确,变法虽然推行了一段时间,但收效甚微,一个方面是来自于谢太后和司马光的阻扰破坏,另一方面,就是变法事业太缺人了,不论是朝廷还是地方,都缺对变法有着深刻认识,且效忠于变法的英才。
  故此,待崔文卿那些奇思妙想,却又对国有益的点子出现,他才得到了王安石的重视支持,因为王安石已是把他视作了将来承担变法的一员大将。
  想了想,陈宏忽地又明白了王安石更深层次的意思,笑言道:“老师此举,只怕还是为了再锻炼一下崔文卿吧?”
  王安石哈哈一笑,心悦诚服的拱手道:“官家圣明,微臣的确也有这样一个心思,这份奏书既然是崔文卿请愿送来,且他又是成立学生会的具体策划者,那毫无疑问他将来将会在学生会中担任重任,这也是朝廷了解他能力的一个好机会。”
  陈宏点点头,笑道:“这么说来,老师对崔文卿的将来已经有了详细安排呢?”
  王安石笑叹道:“安排谈不上,臣只是有一个初步的想法,因为是初步,故而还未向官家禀告,不过今日学生会之事,倒是坚定了臣的想法。”
  “哦,那你说给朕仔细听听。”
  “好。官家,以臣之间,崔文卿拥有天马行空之思,奇思妙想之见,如范相公所言,此人乃是一个鬼才怪才,这样的人,倘若科举及第之后将其放在了弘文馆、秘书监等地教对藏书典籍,只会是害了他,倒不如直接……”
  说着说着,王安石已是转过身去,目光望向了殿内东墙上所悬挂着的巨大地图上,目光灼热的注视着一处。
  陈宏微微一愣,连忙起身绕过长案走了下去,与王安石并肩而立顺着他的视线望去,顿时就微微一震,惊讶言道:“老师你是想……”
  “对!”王安石打断了陈宏的话,转身正容言道,“只有在那个地方,才是发挥崔文卿聪明才智的地方,而真正的变法,也可在那里正式推开。”
  陈宏默然以对,脸色兀自变换不停,不知过了多久方才轻叹言道:“老师,这真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啊!”
  王安石笑道:“不谋一隅之地不足以谋全局,观一隅之成败才能确保接下来的变法顺利,故此,臣觉得理应如此,况且……”
  说到这里,王安石目光中渐渐有着精光闪烁,口气却是陡然变得低缓有力:“老臣生于当世,立志就是要改变大齐积弱积贫之现状,变法骨架已立在老臣心中,现在唯一要做的是,将之付之于实践,人们常说王安石当政没有野心,其实此言差矣,野心老夫也有,这个学生会,就是老臣将来培养变法大臣之摇篮!也是开创变法大业的渊薮!”
  最后几句话,铿锵有力,震得大殿嗡嗡作响,久久没有平息。
  感冒有所缓解,谢谢大家的关心!欠下的三更这周补齐。


第四二九章 两封家书

  听到王安石这样满含豪气的话语,陈宏着实愣了愣,在他的感觉中,似乎已经很久没有见到老师这样意气风发了。
  他还以为,许多年以来的沉沉政务,繁忙公事以及政敌掣肘,已经让这位有着惊天抱负的宰相渐渐内敛,变得意志消退。
  没想到,这一切都只是表象。
  王安石依旧犹如高山之巅最是深沉厚重的青石般,面对寒冷彻骨的冰雪,呼啸卷过的狂风,始终一动不动不改初衷。
  他还是那位“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王安石。
  心念及此,陈宏心头一热,用力点头道:“老师能有此志,朕心甚慰,现在朝中局势晦暗不清,暗流涌动,朕无法给老师你太多的助力,也无法给老师你找到支持变法的志同道合的高官显贵,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为老师你筹建一支变法新兴力量,或许这支力量及至现在还非常弱小,但朕相信十年,二十年之后,他们一定会成为变法最为有力的坚强支柱。”
  话音落点,君臣两人神情振奋,执手相握,久久没有移开脚步。
  宫门之外,崔文卿等人站了很长很长的时间。
  待日头明显已经升到头顶,午时已至的时候,许多前来请愿的太学生都是焦躁不安了。
  参加过许多次宫门请愿的司马薇暗感奇怪,小声嘀咕道:“奇怪,今日怎么有些不对劲呢?”
  崔文卿转过头去望向了她,问道:“有何奇怪之处?”
  司马薇展颜笑道:“昔日我们前来请愿,朝廷通常是很快就会给出答复,即便不能立即答复,也会派宰相啊、尚书啊前来敷衍劝说我们,然没想到今日情况却是有些不同,竟让我们等待了这么久。”
  崔文卿想了想,笑道:“既然是让我们等待,那就说明官家正在和大臣们商讨成立学生会之事,情况对我们始终有利。”
  “你啊你,事情总喜欢往好处去想。”闻言,司马薇不由笑了。
  崔文卿哈哈言道:“哥这叫乐观豁达,懂不懂!”
  司马薇蹙了蹙眉,正要反驳他几句,不意见到一个小内侍脚步匆匆的从宫门洞出来,连忙沉着俏脸开口道:“崔兄,想必是朝廷商讨结果出来了。”
  崔文卿点点头,神情也是变得凝重。
  那小内侍很快就来到了请愿的太学生面前,佛尘一扬,拉开公鸭般的嗓子尖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